東北啟動現代物流 對接俄羅斯遠東戰略
2008-2-28 11:2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正值俄羅斯東部大開發計劃落實之際,近日,由國務院東北辦牽頭制定的《中國東北、內蒙古、新疆與俄羅斯東部大開發合作規劃》也已完成。
為了能把中國的商品源源不斷地運往俄羅斯,《規劃》中建議,把發展現代物流業作為21世紀我國東北地區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物流業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成為邊境經濟發展的“先行兵”。
口岸物流近年發展迅猛
據了解,在《規劃》中提出,中國將在口岸城市加強物流建設,作為項目之一的“同江東港-俄下列港浮橋”已于2007年底正式開通,填補了黑龍江省水運口岸初冬和初春兩個時期水上運輸的空白,真正實現了同江口岸常年過貨,四季通關。
近年來,黑龍江省在口岸城市物流建設上投入不斷加大,每年拿出2000萬元用于口岸設施及附屬設施的現代化改造。
黑龍江省還重點建設了哈爾濱龍運物流園區、綏芬河綜合物流園區、同江哈魚島物流園區和黑河吉斯達國際物流采購中心,基本形成了以綏芬河、東寧、黑河、同江四個口岸為主體,以哈爾濱、牡丹江、佳木斯等為依托的中俄邊境口岸物流通道網絡。
據統計,2007年黑龍江口岸進出口貨物運量首次突破千萬噸,達到1149.9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同)凈增長184.8萬噸,增幅為19.1%,創造了新的歷史記錄階段。
我國的黑龍江省、吉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分別與俄羅斯遠東赤塔州、阿穆爾州、猶太自治州、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和濱海邊疆區開展了國際道路運輸,綏芬河、東寧、黑河、滿洲里、琿春等10多個口岸開通了長期性的國際道路運輸,有客貨運輸線路近70條,占我國與周邊國家開通的客貨運輸線路總數的三分之一。
如今,綏芬河、黑河、同江等地,多層次的中俄邊境口岸物流網絡節點體系正逐步形成。江海聯運為黑龍江省物資外運增加了出海通道,提高了沿江地區運輸與物流效率。黑龍江省對俄水運通航里程有2981公里,其中能通行千噸級船舶的三級以上航道2586公里,已成為兩國開展經貿合作的重要國際運輸通道。邊境口岸物流信息化進程較快,電子大通關正在向稅務、工商、檢驗檢疫、海事、銀行等領域拓展。
全方位國際物流格局雛形初現
黑龍江省內的中俄邊境線漫長,從西北至東南有15個國家一類口岸,目前絕大多數已經開通。此外,黑龍江省在開辟陸海聯運通道方面已見成效,除穩定發展至大連等國內港口的傳統通道外,黑龍江省還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先后開辟出綏芬河鐵路口岸經西伯利亞大鐵路至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和俄羅斯遠東各港口等多條國際物流通道,且均有實際運輸業績。
擁有“鐵海聯運”的內陸港是黑龍江省國際物流的一大特色,已實現了出海口的延伸。哈爾濱內陸港是目前我國僅有的兩個內陸港之一,它不僅與滿洲里、綏芬河口岸相連,還可以直接辦理省內外貨物經大連港的進出口業務,近年來還開通了直達蒙古、香港的集裝箱運輸。
黑龍江省以鐵路為主的多種國際運輸通道已經建成,每年從黑龍江省經過哈大線,再從遼東半島進出口的商品運量一般為300萬噸400萬噸,省內的國際鐵路運量基本占國際貨運量的60%——70%。在此基礎上,公路、水運、航空、江海聯運等運輸途徑構成了該省多樣化的國際運輸方式。
目前,黑龍江省對俄鐵路運營里程已經達到4083公里,公路通車里程6343公里,水上航運里程2981公里,開通對俄航線13條、國際客貨運輸線路41條。
近年來,黑龍江省多種類型并存的國際物流企業隊伍也不斷壯大。目前該省已經形成了一支以原來外運、外貿企業為骨干,多種所有制企業并存的國際物流企業隊伍。如在綏芬河、黑河和東寧等口岸城市,一些生產型工貿企業投入巨額資金購買大型貨車,組建國際運輸車隊,特別是綏芬河市還辟建了國內首家民營國際直升機(貨運)機場,形成了一條通往俄境內的空中運輸走廊。
中俄物流對接期待“更流暢”
盡管《規劃》藍圖為東北物流業帶來機遇,但中俄兩國物流合作還是存在不少問題。專家認為,處在起步和嘗試階段的中俄物流業雖有所發展,但存在一些通關手續繁瑣緩慢、人才后備力量少等方面的梗阻,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俄物流業的快速發展。
同江市曉龍經濟貿易有限公司副經理劉曉東告訴記者,成立兩年多的曉龍公司是同江市規模較大的物流企業。因通關手續繁瑣、信息不暢等,企業發展緩慢。“梗阻多在俄方,原本五六分鐘就可過關的車輛或貨物,往往在俄海關就得半個小時,有時得一天左右才能過去。”劉曉東認為,通關中出現的問題,并不是一個公司所能解決的,希望政府能多出面協調解決,保證物流的暢通。
據悉,黑龍江省在與俄接壤五個邊區、州會晤時,將中俄邊境口岸物流發展列為重要議題,商定邊境口岸物流發展產業政策,協調建設口岸大型物流基礎設施、交通對接和規則對接等問題,通過完善協調機制,逐漸實現兩國口岸之間、通道和節點之間的物流暢通。
此外,還存在著對俄物流人才匱乏,物流企業競爭實力不強等問題。專家認為,要提高國際物流生產企業的整體競爭力,應積極實施“品牌戰略”,引導有信譽的國際物流企業“走出去”進軍國際市場,培育壯大物流園區外貿企業的經營主體,規范企業貿易行為。
同時,要加大對從事國際經貿人員的培訓,特別是加快培養一批既懂外語又全面掌握外經貿專業知識和法律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還應加大力度營造有利于國際物流企業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政府必須給予制度支持、技術支持、信息支持、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