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設立“內陸保稅港區”已與海關總署達成共識
2008-3-10 11:2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重慶日報訊 (記者 戴 娟 商 宇)在此次全國兩會上,有關在重慶設立內陸保稅港區的呼聲,在重慶代表團和在渝全國政協委員中高漲。3月8日,黃奇帆代表在做客新浪網時透露,目前,重慶已跟海關總署在意圖和方案上進行了討論,并達成了共識。
這似乎是有關這一事件的最新消息了。幾乎所有的重慶人都在期待,“內陸保稅港區”能盡快“花落重慶”。
“內陸保稅港區”,這個承載重慶夢想與希望的平臺,究竟于重慶有著怎樣的意義?為何會在全國兩會上成為代表和委員們關注的熱點?記者就此采訪了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和在渝全國政協委員。
意 義
加速重慶外向型產業發展
“直轄十年,重慶經濟社會發展快速,但重慶的外貿與沿海地區相比,開放型經濟總體規模仍然偏小,差距也在拉大。”從事外貿業的全國人大代表袁昌玉認為,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在于重慶地處內陸,信息相對閉塞、運輸路線較長、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原因。
她尤其認為,重慶長期以來加工貿易不發達,僅占外貿進出口總額的9.3%,其重要原因就是不具備類似保稅港區的功能和政策。
“保稅區就是在境內關外的一個非關稅區,國外的東西進保稅區是不要征關稅的。”全國人大代表黃奇帆在解釋保稅港區的功能時說,中國第一個保稅區是在上海浦東新區。
據了解,保稅區比一般的保稅倉庫、出口加工區要更有功能性,外國商品運進這些保稅區域不算進口,不繳納進口稅;貨物出港區進入國內銷售按貨物進口的有關規定辦理報關手續,并按貨物實際狀態征收;國內貨物入港區視同出口,實行退稅;港區內企業之間的貨物交易不征收增值稅和消費稅。
袁昌玉站在企業的角度說,在重慶設立保稅港區將給本地企業帶來諸多直接好處,有利于降低西部內陸省區市的物流成本。比如目前重慶的出口企業需要到上海辦理出口退稅手續,快的要兩個月,慢的則需半年,導致資金周轉緩慢,若今后直接在重慶出關,就能在短時間獲得退稅。
她認為,保稅港區一旦獲準設立,還將吸引云、貴、川等周邊地區外貿貨物到重慶經長江水運出口,帶動和推動以重慶為圓心,半徑500公里、面積近80萬平方公里的經濟發展。
“可以這樣說,建立保稅港區是促進重慶外向型產業發展最快和最為有效的途徑之一,有利于重慶加快建成西部地區的重要增長極和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實現國家發展戰略構想,更有利于優化西部產業環境,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加快內陸開放步伐,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袁昌玉說。
優 勢
重慶已具備設立內陸保稅港區的必要條件
事實上,積極爭取設立內陸保稅港區的城市不僅僅是重慶,而有關專家和業內人士紛紛認為,與其他城市相比,重慶得天獨厚的優勢是有港口以及長江黃金水道。
內陸地區發展對外貿易,由于距離海岸線較遠,相對沿海省市有先天不足的劣勢。有調查結果表明,從重慶運輸一個集裝箱標箱到上海,通過高速公路運輸所需費用為3萬元左右,通過鐵路運輸所需費用為5600元,而通過長江水運則只需2500元。據悉,目前,來自周邊省的外貿集裝箱已經占了重慶港集裝箱總量的35%。如果保稅港區獲批,將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強力吸引外資。
全國人大代表陳萬志也認為,重慶已具備設立內陸保稅港區的必要條件。
首先是較強的區位優勢。重慶是大西南重要的出海口,目前,經重慶中轉的川、滇、黔、陜、甘等周邊省市外貿貨物已占我市港口外貿貨運量的40%左右。其次重慶是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擁有國家批準的、西部地區惟一的對外開放水路一類口岸,水、陸、空各種運輸方式相互銜接、協調配套、布局合理。其三是產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配套能力強。四是有開展保稅物流業務的良好基礎條件。自重慶開展出口加工區拓展保稅物流功能工作以來,已實現保稅物流業務1.4億美元,使重慶出口加工區排名躍升至中西部(含東北)地區18個出口加工區的第三位,周邊貨源占比達到50%,積累了開展保稅業務的基礎和經驗。
進 展
已與海關總署達成共識
8日,黃奇帆代表在做客新浪網時透露了有關這一事件的最新進展。他說,目前重慶已向國家海關提出申請,在寸灘港和機場搞一個6平方公里的保稅區。這里不僅有倉庫或加工廠,也有寫字樓、貿易公司做貿易。重慶已跟海關總署在意圖和方案上進行了討論,并達成了共識,但必須經國務院批準。
“內陸保稅港區和沿海保稅區,還將實現聯動。”黃奇帆對內陸保稅港區和沿海保稅區是否存在矛盾的說法給予了否定的答復。他分析說,沿海的保稅區除了來料加工以外,一部分的零部件、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也要從內陸過來,內陸過來就有一個進關出關的問題。如果有一部分零部件在重慶加工了,加工成為部件以后直接運到了沿海保稅區,這個時候屬于關外對關外,這中間的轉移就變成重慶這個保稅區成了沿海保稅區的配套保稅區、組合保稅區,所以這個功能也將是內陸保稅區和沿海保稅區之間產生的一個東西聯動的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