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經濟下的供應鏈管理
2008-3-6 0:4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引言
供應鏈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 簡稱SCM) , 在激烈競爭的網絡經濟環境下已成為一種廣泛應用的業務管理模式。供應鏈管理實質是網絡競爭環境中企業與重要供應商的協作關系。從供應鏈管理不同的研究角度(資源、信息、知識、合作關系) ;分析, 供應鏈管理的應用研究將會針對企業非實物流管理(資金流、信息流) 和超越個體組織的高度(價值聯盟) 得到廣泛的發展。
二、供應鏈及供應鏈管理的實質
供應鏈管理的重點是企業如何整合利用其各級供應商的業務流程、技術和能力以加強其競爭優勢。網絡經濟中企業競爭力的核心來自于整合的價值鏈: 價值鏈是從“原料開采- 各級制造商- 批發商- 零售商- 最終用戶”的鏈式價值附加傳遞過程, 并且它進而連接原料和產品的再利用過程而實現完整的循環。供應鏈管理就是試圖連接這一價值鏈中的所有組織, 協同作業(指計劃- 產品開發設計- 采購- 制造加工-合成裝配- 運輸- 倉儲- 分銷- 客戶支持等一系列價值活動的協作) 形成一個“虛擬企業組織” (Virtual Business) 的網絡業務模式。在供應鏈模式中, 產品生產是由客戶拉動的, 而不是未形成供應鏈之前時制造廠商的推式業務模式。供應鏈管理的在網絡經濟下的價值鏈實質是網絡競爭環境中企業與重要供應商的協作關系。
三、供應鏈管理發展的驅動機制
供應鏈管理發展到現在, 其關鍵的驅動機制是重視客戶滿意度的公司理念, 而不再是基于成本降低的推式生產模式。以客戶滿意度為導向的公司愿景(Corporate Vision) 成為統領公司各項活動的精神實質和評判原則。重視公司滿意度的公司理念, 就要求公司能有效的控制和整合價值鏈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的物質、信息和資金的通路, 建立協同的供應鏈為客戶創造價值。
四、供應鏈管理研究的一個框架
(一) 供應鏈中的流動內容分類
依據漢坎遜的網絡理論, 網絡由其成員、資源和其各自行為組成的結論, 參照供應鏈中成員間的交換內容的不同, 把供應鏈中流動內容分為: 資源、信息、知識和合作關系。
(二) 供應鏈研究領域
1. 資源
供應鏈管理的很多研究是針對企業的物質資源的, 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存貨管理和運輸優化上。主要原因是存貨和運輸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問題, 而且現代制造環境所要求的成本降低和及時交貨的壓力, 也促使企業重新思考存貨和運輸的管理模式。對于供應鏈中存貨和運輸的研究可以歸納為靜態和動態兩部分。靜態研究內容: 分析確定在供應鏈中存貨存在的合理節點、存貨的方式、各節點的合理存貨量、倉儲節點的有效數量、倉儲節點的集中或重置、為特定客戶服務的倉儲和添置區域倉儲節點; 動態研究內容:合理運輸方式的選擇、優化運輸路線、加強物流提供商合作和快捷運輸方式(如航空貨運、快遞) 的運用。這一研究領域中針對金融資產和技術資源的研究相對薄弱。比如供應鏈中幾乎沒有討論過對企業財務部門的整合, 通過控制現金流的方式來確保供應鏈的有效運作。在涉及人力資源的研究中, 關注的也只是單個組織激勵的重新設計問題。
2. 信息
供應鏈中關于信息的研究涉及兩方面的內容:
(1) 信息的采聚、分類和存儲(企業數據庫) ;
(2) 確保供應鏈中各組織單元及時交付的信息共享問題。
信息技術的應用是供應鏈的基礎支持系統, 它包含各種功能和供應鏈中各組織單元的信息。供應鏈中的協作生產和物流集成需要諸如訂單計劃、各節點存貨狀態、采購計劃、生產計劃、供應商交貨預安排及儲運存貨情況等信息的集成共享, 以有效降低供應鏈中為緩沖需求波動的存貨的數量, 同時又能保證交貨及時和高效。
信息共享會導致控制力的喪失, 從而造成供應鏈中信息的扭曲, 產生個別廠商行動目標的偏離, 最終影響了供應鏈整體的效率。信息的扭曲是造成供應鏈中“牛鞭效應”(Bullwhip Effect) 的原因之一。
3. 知識
供應鏈管理關于知識的研究還沒有形成明確的方向。一個值得注意的領域是個人能力、組織能力和網絡能力之間關系的研究。奈特曾考察組織能力和個人能力之間的關系。關于組織能力和個人能力與供應鏈效率之間聯系的研究很少有人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