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2008-3-6 17:3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河南省人民政府
關于印發河南省2008年國民經濟和
社會發展計劃的通知
豫政 〔2008〕20號
各省轄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河南省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已經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據此安排好2008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
200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屆政府履行職責的開局之年。各省轄市、省政府各部門一定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清醒認識形勢,把握總體要求,明確目標任務,確保各項工作開好頭、起好步。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認真落實宏觀調控政策,堅持好字優先、好中求快,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著力優化經濟結構和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切實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更加重視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和諧,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項具體計劃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另行下達。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二月十九日
河南省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一、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07年,全省上下堅持科學發展,著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搶抓機遇、超前謀劃、積極作為、扎實工作,推動經濟社會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圓滿完成了省十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經濟規模、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初步核算,全年生產總值達到15058.07億元,比上年增長14.4%;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5萬元,比上年增長13.8%;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1959.24億元,增長68.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和支出分別達到861.5億元和1868.4億元,分別增長27%和29.7%。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全面發展。糧食總產量達到519.5億公斤,增長2.8%;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7508.27億元,增長19.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5438.06億元,增長24.2%;服務業發展提速,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4411.91億元,增長13.9%。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成效。二、三產業比重達到84.3%,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2%,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六大優勢產業和高技術產業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逐步提高。投資和消費平穩快速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8000億元,比上年增長35%以上,其中城鎮投資達到6609.16億元,增長36.4%。圓滿完成了863個工業結構調整項目920億元的投資計劃,重點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全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117公里,總里程達到4556公里,新增電力裝機845萬千瓦,總容量達到4069萬千瓦。消費需求增長加快,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597.54億元,比上年增長18.5%。城鎮化和區域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全省城鎮化率達到34.3%,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中原城市群生產總值增長15%以上,鄭汴產業帶開發建設有序展開,洛偃、許長空間和產業對接穩步推進,黃淮四市經濟增長明顯加速,豫北、豫西豫西南各市平穩較快發展,城鄉一體化試點取得實質性進展。縣域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縣域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占全省經濟總量的比重接近70%,一般預算收入超億元的縣(市)達到97個,超5億元的縣(市)達到20個,超10億元的縣(市)達到4個。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產取得積極成效。全年關停小火電200萬千瓦,淘汰水泥、鋼鐵、造紙落后產能分別為2234萬噸、226萬噸和43萬噸。建成城市污水處理設施項目40個,新增日處理污水能力135萬噸;建成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88個,新增日處理垃圾能力1.89萬噸。關閉小煤礦48個。拆除實心粘土磚瓦窯廠4611個,整理復墾土地11.7萬畝。重點流域、區域、行業環境綜合整治取得積極成效,全年全省關閉574家重污染企業,五年累計關閉取締污染企業5168家。預計全省萬元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8%,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3.76%和3.7%。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事故死亡人數和億元生產總值死亡率分別下降14.5%和30%。重點領域改革和對外開放取得新成效。一批企業通過深化改革、結構調整和戰略重組迅速壯大,全省20家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5家工業企業突破300億元。非公有制經濟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60%左右,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全年有11家企業首發上市、3家企業發行企業債券,直接融資總額超過240億元,創歷史新高。文化、投資、財稅、金融、交通、價格、公用事業等改革深入推進。全年出口83.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6.5%;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0.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5.9%;利用省外資金1521.6億元,比上年增長51.6%。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477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852元,分別比上年實際增長11%和12.2%。“十大實事”全面完成,公共服務水平繼續提高。對農民補貼項目達到14項,實際落實惠農補貼資金54.7億元,比上年增加24.2億元。“兩免一補”資金資助貧困學生2523萬人次。為748.04萬農村中小學生統一配置課桌凳374.02萬套。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覆蓋率達到100%。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農民適齡同住子女入學21.06萬人,入學率達到99.9%。中等職業教育招生65.5萬人,比上年增加7.6萬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數達到109.5萬人,比上年增加12.1萬人。改造鄉鎮衛生院175個、貧困縣醫療機構23個。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1600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所有縣(市、區)。城鄉醫療救助省級補助資金比上年增長110.8%,救助貧困群眾327.88萬人次。艾滋病防治成效顯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新增45萬人和76萬人。農村低保人口增加60萬人,月人均補差達到31.39元。新建和改擴建農村敬老院1207所,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到30.4%。解決347萬農村人口的安全飲水問題,新建和改造農村公路2.4萬公里,新增農村通電戶13.8萬戶、農村戶用沼氣55萬戶。建成農村超市1.2萬個。完成3600個20戶以上已通電自然村的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在7561個行政村實施了電影放映工程,為100個文藝表演團體配備了文化下鄉流動舞臺車。新開工經濟適用房319萬平方米,竣工282萬平方米、3.1萬套。落實廉租住房資金1.96億元,實施保障戶數2.37萬戶。煤礦棚戶區改造開工469萬平方米。災區倒房重建近7萬間,受災群眾入冬前全部住進新房。降低1103種6352個規格的藥品價格,降價9.6億元。按病種付費試點醫院達到39所、試點病種達到100個。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下。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28萬人、城鎮就業人員140.7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8.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全年78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五年累計420多萬人脫貧。
同時,當前我省經濟運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是:節能減排壓力較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幅連續兩年沒有完成計劃,使得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的時間越來越緊、難度越來越大;國家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控土地、信貸閘門,使我省經濟發展面臨的資金、土地制約更為突出;居民消費價格漲幅較高,穩定價格總水平的壓力加大;民生領域仍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業、上學、就醫、住房、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等一些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為突出,食品藥品安全和安全生產仍然存在隱患;成品油、天然氣和電煤供應偏緊,一些地方出現拉閘限電現象,部分企業生產效益下滑。這些問題均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決。
二、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
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委八屆五次全會部署,今年的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好字優先、好中求快、改革開放和以人為本,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經濟運行的穩定性,更加注重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建設的一致性,努力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開創中原崛起新局面。今年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生產總值增長11%左右,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5%、12.5%和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其中城鎮投資增長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進出口總額增長16%,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25%。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邁出新步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企業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1%,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5.5%和6.2%。人民生活和社會事業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新增城鎮就業人員100萬人以上。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100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下。價格漲幅得到合理控制。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低于上年實際水平。
上述主要目標強化了經濟增長質量、節能減排、改善民生等方面的要求,其中節能減排和人口增長目標是約束性的,需確保完成;其他目標是導向性、預期性的,重在發揮指標體系的導向作用,防止盲目攀比增長速度。
三、2008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和措施
今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任務十分繁重,要統籌安排,突出重點,扎實推進,確保關鍵領域的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一)著力推動固定資產投資結構優化和較快增長。堅持有保有壓,積極作為,大力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和加強薄弱環節建設。完善重大項目推進配合聯動機制,加快在建項目建設,抓緊開工建設一批條件成熟的重大項目,繼續謀劃、儲備一批新的建設項目。嚴格執行建設項目開工條件,嚴控“兩高”和產能過剩行業的粗加工項目建設。建立重大項目公告制度,對違法違規項目堅決停緩建。進一步加強重大項目稽察。繼續推動銀企合作,支持企業首發上市和已上市公司再融資、整體上市融資,大力發展債券、信托、資產證券化等直接融資,努力緩解資金制約。優化用地結構,確保用地指標向重點項目傾斜,鼓勵企業利用荒山、荒丘和城市閑置土地建設項目,減少非生產性用地。積極推廣多層標準廠房,提高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繼續實施一批有利于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強防災減災和水資源供給能力的重大農林水利項目。全面建成燕山水庫和西霞院水庫,完成沙潁河、渦河近期治理等治淮骨干工程建設。爭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黃河北段連線、黃河南段布點建設。搞好黃河北岸標準化堤防建設。全面開工建設河口村水庫。加快省農科院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小洪河近期治理工程、金堤河張莊提排站改擴建工程、馬家巖水庫建設和石山口、南灣、鲇魚山、宋家場、窄口等水庫除險加固。積極推進出山店水庫前期工作,爭取開工薄山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圍繞構筑交通區位新優勢,實施一批鐵路、公路、航空、水運項目。加快鄭西鐵路客運專線、鄭州黃河公鐵兩用橋、鄭州火車站西出口改造、鄭州綜合交通樞紐、焦柳線電氣化改造等項目建設,建成范莊至辛安地方鐵路,開工石武鐵路客運專線,做好鄭徐鐵路客運專線、長治-鶴壁-濮陽-兗州煤運通道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濮陽至范縣、葉縣至舞鋼等14個高速公路項目建設,爭取連霍高速劉江至廣武段改擴建、濟源至邵原、安陽至南樂、洛陽至南陽等8個項目建成通車,新增通車里程285公里。開工建設運三高速三門峽黃河大橋、大廣高速省界至南樂段、連霍高速鄭州至洛陽改擴建、京珠高速安陽至新鄉段和鄭州至漯河段改擴建等5個項目,爭取溫縣至鞏義、鞏義至登封等項目開工建設。加快信陽至明港、鄭州西繞城公路改建、偃師-洛陽-洛寧快速通道等一級公路建設。抓好鄭州機場擴能配套項目建設和洛陽機場改擴建。力爭開工淮河淮濱至三河尖段航運開發工程。圍繞建設綜合能源基地,加快實施一批煤炭、電力、油、氣等重大項目,優化能源結構,增強保障能力。抓好平煤集團首山一礦、義煤集團新義礦和孟津礦、焦煤集團趙固一礦和趙固二礦、鄭煤集團趙家寨礦、神火集團泉店礦和薛湖礦、鶴煤集團十一礦、永煤集團焦村夾溝礦、平禹煤電一礦擴建、鶴煤集團四礦改擴建項目,開工鄭煤集團李糧店礦、平禹煤電九礦、神火集團梁北礦擴建等項目,建成鄭煤集團白坪礦、義煤集團正村礦及平煤集團十一礦改擴建項目,新增煤炭產能480萬噸。抓好焦作等礦區煤層氣開發利用項目,形成煤氣抽采產能3億立方米。開工建設禹州電廠、平頂山二電廠、沁北三期等項目,加快建設民權電廠、信陽二期、開封擴建、鴨河口電廠二期等項目,爭取新投產電力裝機400萬千瓦。加快“上大壓小”電廠的前期工作。加大電網投資力度,開工500千伏電網項目15個、建成投產14個,開工220千伏電網項目102個、建成投產68個。按規劃發展秸稈發電,大力發展生物液體燃料及沼氣、風能發電,因地制宜發展太陽能發電,加快核電項目前期工作。積極建設榆林-濮陽-濟南天然氣管線,開工安陽-博愛-洛陽及博愛-鄭州管線、端氏-晉城-博愛煤層氣管線、西氣東輸二線和蘭州-鄭州-長沙成品油管線。加快成品油輸配中心項目前期工作,完善省內支線、城市管網等輸配網絡。
(二)著力推動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實施加工制造、技術創新和系統集成三大能力提升工程,擴大傳統優勢裝備產業規模,積極發展新型重大成套裝備,推動整車產能提升和優勢零部件產業升級;加快發展光電、硅材料、超硬材料、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著力優化品種結構、提升產品檔次、培育產業基地,進一步提高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按照精深加工、技術先進、節能環保、規模經濟的要求,推動有色、化工、冶金、建材、造紙、食品、紡織等行業加快升級轉型,向精品化、品牌化和高加工度化方向發展,進一步提高精深加工產品占工業產品的比重。重點抓好許繼集團大功率電子、鄭州海馬公司15萬輛轎車、洛陽中硅公司多晶硅、伊川電力集團高精度鋁板帶箔、安鋼集團冷軋薄板、洛陽石化公司聚丙烯等重大項目建設。抓好工業園區建設,研究出臺扶持政策,促進產業集聚發展,進一步提高工業園區和工業集群實現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加快實施新一輪百戶重點企業和50戶高成長性企業發展規劃,加大政府資金引導性投入,完善動態管理和激勵機制,突出抓好654個重大項目建設,力爭完成投資680億元。大力引進戰略投資者,深入推進重點企業戰略重組,積極開展行業內企業兼并整合,提高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大型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省工業營業收入的比重。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爭取新增國家級研發中心3家以上、省級研發中心50家以上,百戶重點企業和50戶高成長型企業全部建立省級以上研發中心。做好煤電油氣運的供需銜接,突出抓好電煤和成品油供應。(三)著力推動服務業和建筑業加快發展。研究出臺扶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以100戶現代服務業優勢企業為依托,加大資金投入和資源整合力度,抓好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力爭重點行業發展實現新突破。加快發展傳統文化產業,大力發展新興文化產業,支持發展原創性文化精品,積極培育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整合提升旅游業,加強精品旅游景區建設,促進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拓展旅游產業鏈,加快伏牛山、南太行旅游景區環線(連線)、交通標識和游客服務中心建設,支持確山竹溝、商城金剛臺等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建設,加快南水北調工程沿線、黃河標準化堤防兩岸、鄭開大道兩側的景觀帶建設。加強重點物流樞紐建設,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鼓勵工業企業分離物流業務、開展物流外包,引進大型物流企業重組省內物流企業,大力發展糧食、農資、出版等重點行業物流,實施國家干線公路物流港、鄭州鐵路集裝箱物流中心、新鄉糧食現代物流中心等物流項目。推動地方金融機構改造重組,積極引進國內外金融保險機構,抓好鄭州金融集聚區建設;加快實施上市后備企業重點培育工程,爭取15家企業上市;支持鄭商所再上1-2個期貨新品種。建立保障性與開發性相結合的城市住房供應體系,引進、培育一批大型房地產企業,鼓勵優勢企業開拓縣域房地產市場,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推動大型建筑骨干企業集團化發展,大力拓展國內外市場,力爭年產值超10億元的建筑企業超過30家。
(四)著力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繼續實施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優質專用小麥良種補貼、專用玉米良種補貼、棉花良種補貼、油菜良種補貼、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補貼、測土配方施肥補貼,較大幅度增加農業生產資料綜合直補和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確保補貼資金落實到位,進一步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加快農業科技推廣應用,抓好主要農作物新品種選育、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和動物重大疫病防控關鍵技術三個重大專項,實施好沃土工程、種子工程、植保工程和測土配方施肥等重大技術推廣項目,提高農產品單產水平,鞏固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優化農產品品種結構,擴大優質農產品和短缺農產品生產,實施65個縣標準糧田建設,加快建設商丘國家優質小麥基地,建成周口國家優質小麥基地,開工濮陽國家優質小麥基地,做好信陽優質水稻基地前期工作,開工信陽國家“雙低”油菜基地,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在500億公斤左右,力爭棉花、油料產量分別達到80萬噸和500萬噸。落實生豬和奶牛生產扶持政策,積極推進區域化布局、規模化養殖和標準化生產,抓好12個生豬原種場、資源場和擴繁場建設,建成千個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和一批200頭以上的標準化奶牛養殖場,爭取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3%以上。全面推進林業生態省建設,確保新增造林面積420萬畝以上。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推進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工作。實施農業市場信息綜合服務工程、聯通富農工程、金牧陽光工程,建成覆蓋全省的農村信息化培訓服務網絡。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從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入手,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爭取用三年時間,使村容村貌有顯著改觀。完善和落實支持縣域經濟發展政策措施,繼續堅持分類指導、區別對待,支持縣域特色經濟發展,進一步壯大縣域經濟規模、提升產業層次。分類推進扶貧開發,完成1000個貧困村整村脫貧,確保全省10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
(五)著力推動節能減排和生態文明建設。建立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和考核體系,對各省轄市、擴權縣(市)、重點耗能和排污企業實行節能減排目標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加強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提高項目準入門檻,新建、改擴建項目能耗和排放標準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突出抓好年耗能在5萬噸標準煤以上的企業節能降耗工作,對重點企業能源利用狀況實施網上監測。圍繞提高節能減排能力,加快實施一批重大工程。突出抓好伊川電力集團大型鋁電解槽余熱利用、天瑞集團和同力集團水泥余熱發電、義煤集團煤層氣發電、大用實業公司廢棄物綜合利用、新亞紙業集團白水回用及污水深度處理綜合利用、昊華駿化集團三聚氰胺尾氣綜合治理、金山化工公司聯堿系統綜合節能改造、中原大華集團甲醇弛放氣回收等工程。建成安鋼集團燒結余熱回收發電、鄭煤集團穎青化工節能減排增產改造、永煤集團燃煤鍋爐改造及電機系統節能、財鑫集團淀粉糖生產系統節能改造等工程。加強燃煤電廠除塵脫硫設施建設,凡未列入關停計劃的各類燃煤機組全部建成脫硫設施并達標穩定運行。推進節能技術進步,加大節能減排投入,實施綠色建筑和政府機關辦公樓節能改造等示范項目。做好節能減排發電調度試點工作。加強重點流域、區域和行業的環境綜合整治,搞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及輸水沿線的生態和環境保護。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重點地區防護林、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等國家重點林業工程,加快省級重點生態工程和林業產業工程建設,重點抓好村鎮綠化、生態能源林、環城防護林、城郊森林、生態廊道網絡體系建設和中幼林撫育、低質低效林改造,建設林業生態縣16個。控制和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健全落后產能退出機制,淘汰小火電100萬千瓦、造紙13萬噸、電解鋁8.5萬噸、焦炭60萬噸、鐵合金4.2萬噸、酒精5.5萬噸,形成節能126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硫2萬噸的能力。積極推廣新型建材,上半年縣級以上城市全面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抓住我省列入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省的機遇,制定和實施試點方案,加快推進煤炭、電力、有色、建材、農業等領域的循環經濟發展,培育一批再生資源循環利用企業,建設一批廢棄資源分類、拆解、處理基地和綜合利用工程。
(六)著力推動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走集約節約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進一步提高城市對經濟發展和人口集聚的支撐能力。完善城市燃氣輸配網絡系統,抓好縣城、重點鎮供水項目和南水北調受水城市配套供水工程建設。加強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運行管理,確保省轄市污水處理廠全部加裝脫氮裝置,實現所有縣級污水處理廠穩定規范運行并形成化學需氧量減排能力,開工建設鄭州陳三橋、南陽二期、周口沙南二期等省轄市污水處理廠,全面建成縣級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工程。開工20個縣級生活垃圾處理場無害化升級改造工程。加快省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建設。積極推進城中村和老城區改造,妥善解決拆遷安置和拆遷補償等問題,力爭再用三年時間完成老城區都市村莊改造任務。繼續抓好城市新區建設。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完成全省主體功能區規劃編制,明確各類功能區范圍、功能定位、發展方向、開發時序和管制原則,完善區域發展政策,優化區域經濟布局。加快中原城市群發展,積極推動核心區建設,開展鄭汴區域協調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展開鄭汴產業帶產業布局,推動鄭汴電信、金融同城和旅游、文化、教育、廣電等資源整合共享,加快鄭州至開封、鄭州至新鄭機場城際軌道交通前期工作,促進鄭洛、鄭新、鄭許呼應發展,積極培育鄭汴洛、新鄭漯、新焦濟、洛平漯四大產業帶,抓緊做好中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的有關前期工作。支持老工業基地城市加快發展、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落實扶持黃淮四市加快發展的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加快工業集聚區發展,建設駐馬店、周口熱電聯產項目,在經常發生內澇的區域建設提排站,支持企業到黃淮四市投資,建設現代農業基地和以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為主的加工制造業基地。支持豫北、豫西豫西南地區建設重大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產業、提升產業層次。擴大城鄉一體化試點范圍。
(七)著力推動改革開放。深化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推進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加快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營造良好環境,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提升層次。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搞好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全面鋪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繼續抓好投融資、財稅、金融、文化、事業單位、水管體制等改革。擴大利用國外和省外資金規模,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嚴格控制引進高污染、高耗能項目。擴大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提升出口產品檔次,控制“兩高一資”(高污染、高耗能、資源性)產品出口,鼓勵企業擴大原材料和關鍵設備、技術進口,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支持企業到境外開展資源開發、加工制造、商品營銷,積極開展對外工程承包和國際勞務合作。
(八)著力推動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費提供教科書,提高農村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和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從秋季學期開始全面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積極解決農民工子女入學和城鎮大班額問題;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計劃中等職業教育招生62萬人;著力提升高等教育教學質量,計劃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5.8萬人。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建成省人民醫院門診醫技樓、鄭大一附院高級病房樓,加快省腫瘤醫院門診醫技樓、省中醫院病房樓建設,開工鄭大一附院門診醫技樓、鄭大三附院病房樓等項目。在全省農村全面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標準由每人50元提高到100元;繼續降低藥品價格和不合理的醫療收費標準;進一步擴大按病種付費改革試點范圍。積極發展文化、體育事業,抓好省出版產業基地、省廣電數字化產業基地、省廣播電視發射塔、中國文字博物館、開封古城墻保護等文化項目建設。開工建設省體育中心二期工程,加快建設省老干部活動中心。加強社區和鄉村文化設施建設,做好奧運會參賽工作。進一步擴大就業再就業。加大農村勞動力就業培訓力度,完成146萬農民工務工技能培訓,新增150萬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堅持以創業促就業,加大就業援助力度,做好高校畢業生、退伍轉業軍人、殘疾人就業工作,確保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00萬人以上,實現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3萬人,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切實加強社會保障工作。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新增27萬人和55萬人,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擴大到9個省轄市以上,高風險企業農民工基本參加工傷保險;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和農村五保標準;搞好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繼續規范、落實公務員津貼補貼,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按時足額發放農民工工資,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完善消費政策,改善消費環境,拓寬消費領域,抓好食品、藥品質量安全工作,開展家電下鄉試點,進一步擴大消費需求。加強市場監管,保障市場供給,嚴格價格執法,穩定價格水平。建立城市低保家庭基本生活消費品價格上漲動態補貼制度和低保標準與物價動態聯動機制。強化安全生產,建設公共應急體系,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