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新型稻
2008-3-9 1:3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新疆昌糧集團米泉有限公司創新經營模式的調查
新疆昌糧集團米泉有限公司為適應糧食購銷市場全面放開的新形勢,大膽突破過去買賣原糧的老套路,逐步跨越行業和地域界限,不斷創新經營模式,著力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新型稻米產業供應鏈,取得了連年盈利的佳績,走出了國有糧食企業發揮市場主渠道作用的新路子,受到了各有關方面的重視和好評。他們的主要做法和經驗是:
一、自育良種供應稻農,確保獲得優質糧源
米泉市地處天山北麓烏魯木齊河下游泉水溢出地帶,是新疆著名的水稻產區,種植歷史悠久。清乾隆年間,名士紀曉嵐在謫戍米泉時,曾賦詩描繪當時稻農種稻的情景:“十里春疇雪作泥,不須分壟不須畦。珍珠信手紛紛落,一樣新秧出水齊。”公司在總結當地稻農世代種植經驗的基礎上,專門成立了自己的種子公司,聘請新疆著名的水稻種植專家楊柏松教授當顧問,建立了2000多畝水稻良種繁育基地,選育了適合當地水土和氣候條件的“昌優一號”、“秋田小町”等良種粳稻作為主推品種,向稻農示范推廣,實現了全市水稻良種化,從種子上保證了公司從農民手中獲得優質糧源,并合理解決了良種與市場需求銜接的問題,有效克服了過去有的推廣品種市場不認可和消費者不接受的矛盾。這里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土壤肥力足和泉水自流灌溉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其種植的良種粳稻米質晶瑩如玉,飽滿圓實,口感清香油潤,粘糯筋道,誘人食欲,一直供不應求。
二、直補與訂單掛鉤,構建穩固生產基地
昌糧集團米泉公司作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稻米產業化龍頭骨干企業,享受了自治區制定的一項特殊的優惠政策,即把國家對農民種糧的直補與公司同農民的訂單掛鉤,糧價隨行就市,補貼錢隨糧走,農民憑公司的訂單和收購單據直接到市財政部門領取補貼,不與公司簽訂單和不售糧的,不給補貼。這樣,通過政策和利益的紐帶,使公司和農民結成了新的利益共同體。目前對農民的直補標準是:稻谷每公斤補0.21元,小麥每公斤補0.30元。農民到公司售糧后,一手拿糧款,一手領補貼,多售多補,公開透明,相得益彰;公司掌握了糧源,市場主渠道作用得以實現,做到了農民、企業、政府三滿意。目前,全市水稻種植面積達10多萬畝,年收購量約7萬多噸,掌握了全市絕大部分稻谷糧源。
三、免費提供服務,指導農民科學種稻
為不斷提升水稻品質,保證稻米質量,公司與米泉市農技站簽訂了長期科技承包服務合同,由公司每年拿出5萬多元,聘請農技站的科技人員到每個訂單農戶的田間地頭,現場免費指導稻農科學育秧插秧、合理施肥、防治病蟲害和加強田間管理。每次現場服務均由農民在科技人員的服務手冊上簽字確認,公司不定期抽查監督。該公司科技顧問選育的強分蘗良種稻,每窩只需插一株秧苗,長成后可分蘗35-45株,既節省了大量稻種,降低了成本,又使秧苗得到了充分發育的空間,確保水稻豐收。這樣,不僅使農民和科技人員都增加了收益,而且從機制上促進了科技與水稻生產的有機結合,達到了優質、高產、高效的目的。
四、發展精米加工和物流配送,打造優質稻米品牌
公司通過企業改制和資源整合,突破了過去單純買賣原糧的舊模式,建立了兩條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精米加工生產線,購置了世界一流的制米、拋光和色選等設備,開發了“米全”牌5個系列14個品種的優質大米,先后榮獲國家“綠色食品”標志認證、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放心米”和“新疆名牌”等稱號,在新疆16個地市建立了銷售網絡,遠銷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并批量出口到了中亞和日本等國。同時,公司還購置了10余輛大米物流配送車,實施“常年加工、保鮮銷售”的策略,每天由公司的物流配送車把新加工的大米送到本市城鄉的銷售網點以及周邊烏魯木齊和昌吉市的各大超市,以保證當地居民在餐桌上能隨時吃到“米全”牌新鮮大米。通過發展精米加工和物流配送,也為公司帶來了可觀的效益。
五、銀企聯手融資惠農,優惠供應農民口糧
為了解決春耕時農民資金緊缺影響水稻生產的問題,公司在當地農發行的支持下,利用公司的資信,從農發行貸款預付給訂單農戶30%左右的糧款,到秋后農民售糧時統一結算,既方便了農戶,又保障了還貸,更密切了公司與農戶互助互信的經濟聯系,使農民、農發行和公司三方面得益。隨著公司稻米產業鏈的不斷延伸,廣大稻農也改變了過去自留口糧在小作坊零星加工的習慣,將自己的口糧稻谷也全部賣給公司,再陸續從公司回購大米作口糧。公司為了開拓稻農口糧市場,擴大服務領域,專門按農戶銷售量的30%左右給稻農發送口糧優惠卡,農民憑卡到公司回購口糧,按市價每斤給農民優惠5分錢,農民十分滿意,進一步加快了農民口糧商品化的步伐。通過這一系列惠農措施,使公司和農民真正建立起了互利共贏的新型經濟合作關系。
六、跨地區并購整合,擴大優質稻米生產經營規模
前年,該公司斥資500多萬元,并購了伊犁地區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的一個稻米購銷企業,通過資源整合重組,進一步擴大了優質稻米的生產、加工和經營規模。錫伯族祖居奉天(今遼寧省)水稻產區,能耕善戰,以種植朝廷貢米著稱。清初奉命西遷到伊犁屯墾戍邊,也將水稻種植技術帶到了當地,世代相傳至今。該地水土自然條件與米泉市相近,在米泉市推廣的“昌優一號”等粳稻良種,在察布查爾縣種植后同樣獲得了成功,為公司帶來了可觀的規模效益。目前,他們正打算與沿天山南麓的幾個水稻生產地探討進一步擴大合作的可能性,爭取更大的規模效益。
七、推廣稻鴨共作新技術,大力發展有機稻米生產
該公司在發展無公害綠色水稻的基礎上,大力推廣稻鴨共作新技術,擴大純天然有機水稻生產。筆者曾現場考察了一戶稻農500多畝實施稻鴨共作新技術的有機水稻田。這片稻田共養鴨1900多只,碧綠的稻田里鴨聲陣陣,黃白相間的小鴨群出沒其間,追逐嬉戲,一派錦繡江南水鄉景象。鴨群在稻叢中漫游覓食,能松動泥土,調整水溫,有利水稻根系發育,生長旺盛。鴨群以各類雜草和害蟲為食,既可節省飼料,又免除了人工除草之勞和噴灑農藥之害,鴨糞還可肥田,無須再施化肥,形成了良性生態循環,是地道的原生態有機農業。這種有機大米,目前售價高出普通大米1-2倍,再加上1900多只鴨生蛋和出售肉鴨的收入,實行稻鴨共作新技術的收益,將大大高于墨守傳統耕作方法的收益,農民對此積極性很高,公司也正從各方面大力支持,進一步擴大有機稻米的生產規模,以滿足社會需要。
米泉公司的經驗既有典型性,又帶普遍性。他們靈活運用現代物流供應鏈理論,緊緊抓住國家政策扶持的機遇,把水稻種植、科研、購銷、加工、物流配送和品牌營銷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支農惠農與稻農建立了新型的產銷聯盟關系,走出了一條符合新疆實際的稻米產業化生產經營的新路子。他們的經驗,很值得各地參考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