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現代物流報副主編楊達卿——制造業物流:別讓烏鴉唱歌
2008-4-15 12:22:00 來源:價值中國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當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中國制造業丑陋的一面也越來越暴露,但犧牲資源和環境換取利益不是長久之計;同樣中國制造業物流在白熱化競爭中,也逐漸顯示出丑陋的一面,但“自戀自婚”,“近親結婚”,“霸王招親”式的物流模式,制造的是中國物流總稱本與GDP比率居高不下的困局。中國制造業物流如何走出困局面?
價值中國網:中國制造業物流發展現狀如何?從2001年到2007年,我國物流
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從18.8降到18.4,僅僅降了0.4。而歐美一些國家的比率在9%左右,我們的比率是別人的兩倍。一直居高不下,為何一直沒有實現突破?根本原因在哪里?
楊達卿: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制造業發展迅速,吸收了一半以上的城市就業人口,和一半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創造了一半以上的財政收入。有人把制造業比作中國經濟的“發動機”。但這個經濟“發動機”——“中國制造”要強大,“中國供應”要走更遠,需要四個輪子。這四個輪子就是有制造企業必備的“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回收物流”。四個輪子合起來就是制造企業的供應鏈管理。
目前,“中國制造”更多是在“獨輪車”上行進。為什么這么說?中國大部分的制造企業的供應鏈管理畸形發育,50%以上的制造企業只是在外包銷售物流,可以說只有銷售物流這一個車輪相對專業,而對供應物流、召回物流也許根本不知道該怎么做。中國制造多是在多位一體的物流“獨輪車”上晃晃悠悠的前行。雖然,有一部分制造企業把自己的銷售、運輸、倉儲等業務剝離出來,組建專業物流公司,但多數企業目的是為銷售服務,為了渠道服務,不是優化供應鏈,而是自營物流的新尾巴,尾隨著銷售被慢慢拖著前進。
造成中國制造業物流在“獨輪車”上前進的根本原因,也許是我們“重生產,輕流通”的經濟發展觀念。在30年的改革開放中,中國制造業艱難地從計劃經濟體制下轉變,并點亮了中國經濟。一些政府由此迷信般地以“產”為綱,流通產業被輕視。我們在抓人的計劃生育,卻沒有抓制造業的“計劃生育”,過多繁殖的制造企業不是龍生九子,而是粗糙克隆。
價值中國網:有人說,供應鏈管理成就中國制造業。你如何認為供應鏈管理(或者說現代物流管理)對中國制造業的影響?中國制造業物流管理滯后的原因在哪里?
楊達卿:物流專家常講“三個制造業的百分之九十”:一個制造企業,純生產的時間只占全部生產流程總時間的10%,而各種物流時間占90%;一個工業產品,生產成本只占10%,而采購與物流成本占90%;一個工業產品,生產的利潤只占總利潤的10%,而物流與銷售利潤占利潤的90%。
因此,現代物流管理,或者說供應鏈管理是成就中國制造的一個重要籌碼。我們說制造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可以說物流業是制造業,也是整個經濟發展的“推土機”,他推倒產品流通障礙,修建經濟高速公路。
當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中國制造業丑陋的一面也越來越暴露,但犧牲資源和環境換取利益不是長久之計;同樣中國制造業物流在白熱化競爭中,也逐漸顯示出丑陋的一面,但“自戀自婚”,“近親結婚”,“霸王招親”式的物流模式,制造的是中國物流總稱本與GDP比率居高不下的困局。中國制造業物流如何走出困局面?
但是我們看到的是“丑陋”的中國制造業物流,從制造業本身老說,也許可以這么歸結:
第一是:自戀自婚。如果說生產企業的生產和流通是一對夫妻,那么對于生產企業來說,它要有精于研發和生產的妻子,還要有不斷開辟流通的丈夫,而且這個丈夫能夠把上下有資源整合,為自己的產品之子不斷推向市場。這個職能是必須分清的。然而,目前國內制造企業,在制造生產和物流流通上,既缺乏業務分界,也缺乏上下游合作。這樣其制造生產和物流流通,自戀自婚。淪為雌雄同體的落后物種。這樣的制造企業在中西部地區枚不勝舉。
第二是;近親結婚。對于一部分中國制造企業來說,他們意識到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在市場上強化物流管理和銷售管理等方面的獨立性。甚至像聯想、長虹等大型制造企業,還把原來與銷售售后混擰一塊的運輸倉儲,獨立成專業的物流公司。但我們看到一些奇怪的現象,在制造企業物流部分的“獨立運動”中,實際上“有獨名,無獨實”,他們的物流公司還是僅僅圍繞自己上家生產企業的各種生產銷售計劃,做服務工作。這就是制造業物流的近親結婚,他們生育出來的服務,充滿不健康的基因。由于只負責運輸、倉儲等服務,依然缺乏對整個供應鏈上下游的綜合協同。
第三是:霸王招親。在目前,中國制造物流市場,實際上是買方市場,制造企業處于強勢的地位,幾乎每家物流服務商都會深有體會,在物流服務招投標的過程中,由于物流商處于劣勢,往往不得不降低報價,以獲得業務。這樣物流服務商成本在增加,物流服務價卻在逐年壓低。而在燃油費、人力成本等壓力下,物流企業只能被動打“價格戰、”,難以打“服務戰”,難以向客戶提供增值的精益物流服務。
制造業物流的三種丑相,帶來的結果是供應鏈環節的分裂和破裂,最終是物流服務低端,效率低下,供應鏈管理成本居高難下。
價值中國網:在2008年中外物流企業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外運集團一位高管在演講中說:“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供應鏈小國”。你是如何看待這句話的?中國物流企業的“弱、小、散”現象是不是造成“供應鏈小國”的根本原因?
楊達卿: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供應鏈小國”說法有其道理。但也許我們該重新審視中國制造業及其供應鏈:中國是制造業小國,供應鏈大國。如果說中國是制造業大國,那么中國制造企業(尤其在高附加值工業產品領域),在全球500強里面,為什么沒有一家中國制造企業?
所謂“中國制造”,實際上也許80%屬“中國打工”。我們在為日本的豐田打工,為韓國的三星打工,為德國的西門子,為美國的寶潔打工……在中國造的背后,是日本貼牌、韓國貼牌、德國貼牌、美國貼牌……,中國造不過是做日本、韓國、德國、美國制造企業供應鏈上的一個環節。日、韓、德、美等制成為駕馭中國造的供應鏈鏈主。而同類產品中,中國自主生產的產品很少超越他們。中國造更多還是靠量贏,但1萬個螞蟻仍是一團螞蟻。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是制造業小國。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是供應鏈大國。在供應物流領域,每年全球采購都會聚焦中國;在生產物流領域,中國是世界工廠毋庸置疑,龐大的生產體系在中國越來越強。作為貫通各個物流關節的物流服務商,也在實現從大到強的轉變。作為生產性服務業——中國物流業盡管有大量弱小企業,但其服務生產,不像制造領域的貼牌生產那么厲害。在港口碼頭、遠洋航運等領域,中遠集團、上海港集團等綜合物流企業已經在國際市場遙遙領先。(當然,這也因我國對外開放的特殊背景,生產制造領域對外開放較早,而物流服務領域對外開放,尤其在鐵路,航空、郵政、公路等領域。
當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中國制造業丑陋的一面也越來越暴露,但犧牲資源和環境換取利益不是長久之計;同樣中國制造業物流在白熱化競爭中,也逐漸顯示出丑陋的一面,但“自戀自婚”,“近親結婚”,“霸王招親”式的物流模式,制造的是中國物流總稱本與GDP比率居高不下的困局。中國制造業物流如何走出困局面?
但我們說供應鏈大國,實際上只是各個環節的大,缺乏制造企業縱的上下游的協同,更缺乏物流企業橫的分業協同。如果能把中國供應鏈能合縱連橫,打通各個環節,就可以看到一個東方巨人。反之,我們中國供應鏈就是“大而無當”。
價值中國網:新的政策形勢和經濟環境下,中國制造企業如何從供應鏈管理角度提升自身競爭力,謀求改善供應鏈生態環境,實現產業良性循環和共同發展?
楊達卿:要改善中國制造業供應鏈生態環境,必須采取一些迂回戰術,因為中國制造業整體隊伍太強勢了。但有人把這種迂回戰術,描繪成先發展現代物流業。這是不是一種誤區?
現代物流及供應鏈管理實際上是從美日等發達國家的精益生產、敏捷生產上演化而來。如果中國制造領域沒現代生產企業的理念,搞現代物流(供應鏈)就是建空中樓閣。
但在中國制造行業,有一些奇怪的問題在制肘著精益生產和精益管理的推進。我們要采取迂回戰術,還必須把這些問題根源搞清,然后對癥下藥。
人們都知道烏鴉女士歌唱得不好聽,但狐貍先生偏偏夸她唱地好。為此,烏鴉樂此不彼的高歌,結果她丟掉了銜在口中的肥肉。我們明明知道中國制造已經變的越來越丑陋——犧牲了我們大量廉價資源和勞動力,污染了我們美麗的家園和天空,而低端生產重復建設惡化著市場環境,可是我們還是聽見贊美的聲音。
這些聲音來自國外制造業巨頭,他們用龐大的生產項目和工業機床,在我們的一個生產基地贊美“中國制造”,鼓動“中國制造”,不是因為粗放、非可持續發展的“中國制造”,擁有肥美資源和廉價勞力?
而且,我們的制造行業本身就存在一批“烏鴉軍”,它們的改革惰性病越病越深。他們一大部分企業屬于國有企業,這部分企業由于積重難返的舊企業機制和管理體制,缺乏精益生產的探索決心,缺乏堅持改革的犧牲精神,他們喜歡在贊歌里把自己灌醉,更重要的可能是把主管領導灌醉。
另外,還有一部分所謂成功的民營企業,他們不是靠創新發展,不是靠獨特產品崛起,而是被改革開放的商機大浪沖到金字塔上。這些企業靠的就是粗放式發展迅速膨脹。但不是站在現代管理的堅實基石上,他們對需要擔當的社會責任充滿排斥,對改革所需要的買單斤斤計較。他們喜歡聽贊歌,因為贊歌可以當做維持原生產模式的理由。
這兩類制造企業對供應鏈管理漠不關心,或置之不理。他們帶來的中國制造是丑陋的中國制造,不堪一擊的中國制造。在全球500強中,制造企業有150個,但達到這些供應鏈聯動管理的達90%;而在中國500強中,制造企業280家,但實現供應鏈聯動的僅10%。當外國制造業在四輪車上飛馳,我們更多在獨輪車上奔命。
而且連這種奔命是在為別人犧牲。我們的制造業奉獻的越多,洋巨頭獲益越高。一個廣州代工玩具制造商生產的芭比娃娃可能是1美元,但被全球最大的玩具制造商美國的美泰集團拿去,他們貼牌后可以9美元賣掉。有“中國制造”支撐的“中國龍”飛的越高,歐美企業也就飛得更高,因為套在“中國龍”脖子上的供應鏈被歐美制造企業牽著,他們在駕馭著“中國龍”。
我國“十一五”規劃的核心精神就是實現經濟發展方式從粗放式向集約式的轉變。對于大量的制造行業的烏鴉軍來說,不能再讓他們歌唱,也許他們歌唱的越久,我們損失的資源、環境就越多。
相關部門可以通過新實行的《勞動法》和相關環境發面的法規標準,讓這些制造企業閉嘴。閉嘴不是目的,目的是推進精益生產,集約發展。而精益生產和集約經濟,必然帶來精益物流,供應鏈管理服務的大發展。
當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中國制造業丑陋的一面也越來越暴露,但犧牲資源和環境換取利益不是長久之計;同樣中國制造業物流在白熱化競爭中,也逐漸顯示出丑陋的一面,但“自戀自婚”,“近親結婚”,“霸王招親”式的物流模式,制造的是中國物流總稱本與GDP比率居高不下的困局。中國制造業物流如何走出困局面?
總之,這種迂回戰術可以解釋為先對生產企業自身的精益生產,精益管理推動,從而拉動制造企業對現代物流及供應鏈管理的需求,實現制造業與物流業的聯動,制造業供應鏈生態和諧發展。
價值中國網:新鐵礦石頭的漲價對部分“中國制造”產生怎樣的影響?面對成本壓力,在供應鏈管理上,汽車制造商如何應對漲價風險?
楊達卿:鐵礦石對于中國鋼鐵、汽車、家電等生產企業來說,已成為瘋狂的石頭。不過,牽一石就能動中國鋼鐵、汽車等生產產全身。恰恰讓我們看清制造業供應鏈管理的問題。為什么我們的供應鏈不能聯合抵抗一個石頭帶來的風險?因為我們的制造業供應鏈,不是緊密相連,并可以用來揮舞還擊的鋼鏈,而是排開的骨牌,一個骨牌倒下,能帶動整個鏈上的各個環節一齊倒。
中國古代先祖就回用石針做針灸,“在痛苦中療病”。現在,中國制造業也不應該一味叫苦,而應把鐵礦石當作一次石針針灸,我們應該借此機會治療我們身患著關節炎的制造業供應鏈。
“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我們的一些生產企業,在供應鏈管理上各自為戰,也處于沒水喝的境地。2007年,中鋼協秘書長羅冰生就多次談到供應鏈整合,呼吁鋼鐵生產企業與上游的供應商,下游的流通商等,聯合共同抗擊鐵礦石漲價風險。尤其要強與物流商的長期合作,優化供應鏈,并保持供應鏈的穩定性。
對于汽車制造商來說也應該樹立這種供應鏈協同的觀念,實現供應鏈扁平化,尤其強化供應鏈管理的一體化。中國缺的不是優秀的環節服務商,缺的是對資源整合的巨手。
價值中國網:目前在通貨膨脹的環境下,珠三角、長三角大量中小制造企業倒閉,或者外遷東南亞等地。強化供應鏈管理能否拯救中小企業?部分中小制造企業外遷,會對中國供應鏈管理產生怎樣的影響?
楊達卿: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中小制造企業大量倒閉,雖然有人把其歸罪新勞動法等國家一些宏觀調控政策,但應該是多方面原因所致。這多方原因的最大交集就是中國制造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粗放發展的模式已經進入他的暮年,取代的必然是精益生產。
我們的中小制造企業確實建造了一座座金子塔。可惜,這些金字塔卻多是倒立的金字塔,塔尖朝下,塔座懸空。為什么?因為這類企業的生存就是你復制我,我復制你的小農作坊。簡單復制,重復生產,卻永遠沒有缺乏專業化的銷售和物流做塔基支撐。這是“重生產,輕流通”的流行病,這也是中國造的丑陋面。
那些中小企業制造的所謂的“金字塔”,其實更像新疆沙漠里由沙石組成的一個個結構疏松的蘑菇巖。尖尖腦袋倒立的結果,就是一遇市場風險,就一頭深陷墳墓里。所以,當勞動法實施,當各種原材料價格上漲,我們的中小企業就變成風蝕蘑菇巖上的沙子,大面積的倒閉。這些企業,確實曾為區域經濟繁榮作出了貢獻,但這貢獻背后是犧牲了資源和環境,犧牲了產業的健康。新的市場環境下,他們必須面對“適者生存”法則。
在中小制造企業中確實不乏有創新、有品牌的的優秀者。他們不該成為改革的犧牲品。如果給他們舞臺,他們也可唱出大戲。這樣的企業應該鼓勵他們采取供應鏈外包。國內一些電子商務企業正在提供這樣的服務,為中小企業提供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的綜合服務,并整合物流、培訓、法律服務資源。這樣可以解放中小制造企業,把他們變為專注生產研發的輕公司。
部分有實力的中小企業外遷,從某個程度上說,可能是里會把中國制造的供應鏈拉長。如果是從事出口加工貿易的,他們實現在出口地的本地化生產,可能縮短了供應鏈。而那些被我們淘汰的“烏鴉”企業,被迫變成一只只候鳥,在異地繁衍,從長遠來看也利于中國制造在世界上的發展。
價值中國網:2008年是充滿希望和挑戰的奧運年,在這一年中,中國制造業物流的關鍵詞是什么?中國制造業如何借助物流之手,在奧運年實現跨越?
楊達卿:中國制造業物流的關鍵詞應該是淘金和整合。
奧運年帶來的奧運經濟,也帶來奧運物流,據說有人統計奧運物流蛋糕大約有432億元的大盤。對于制造企業來說,也能借此機會在物流上謀求商機。今年年初,國內一些家電制造巨頭就與國內幾家家電零售巨頭簽訂了奧運采購大單。
物流企業更可以借奧運經濟大舞臺贏一把。但在淘金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保持清醒:奧運年實際是一張雙面膠,他在粘來商機的同時,也會粘來一些泡沫。由于奧運經濟本身就是短期經濟,由于流通消費的短期膨脹,對制造企業的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逆向物流管理都會帶來很大挑戰。這些值得探索。
在奧運年,制造業物流服務領域的的另一大景觀可能是整合。在面對高效快捷的物流需求市場,原來一些物流行業一元業務模式發展得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但要另起爐灶都非易事。近兩年來,物流領域的整合并購一直此起彼伏,但更多是國有企業間的資源整合。在奧運經濟推波下,一些民營物流企業可能加速整合步伐。“弱、小、散、亂”一直被看作物流行業的痼疾,企業并購資源整合,將利于部分烏鴉變鳳凰。
但這種變化必須注意一些問題。寓言中,烏鴉把孔雀的漂亮的尾羽插到自己的尾巴上,贏得鳥國的一時贊賞,但是一陣風吹過,孔雀尾羽散去,恢復的烏鴉屁股更加難看。對于我們一部分物流企業來說,整合資源也要注意,不是簡單的一并了之,而是從服務理念和產業鏈上實現自己的真正強大。
奧運是個撐竿,中國制造企業撐好了,就能實現一個跨越。而對于企業的奧運經濟,實際上營銷的效益要大于經濟的效益。因為在短短一個月內,不會掙得一個金山,但可能爭一個金質招牌。
對中國制造企業,樹立金質招牌,除了對產品質量這個基本要求外,要攻心制勝的就是相關銷售服務。而我們說制造業也走好,要用好物流的四個輪子——奧運期間,跑得最多的該是企業銷售物流和逆向物流,前者要順暢快捷地保障廠家與商家,商家與客戶的商品物流,后者要及時應對各種退貨、換貨、召回等物流服務。
我們的物流企業可以在幫助制造企業在奧運舞臺上歌唱的時候,展現自己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