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流通企業競爭力的關鍵環節
2008-4-18 10:3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AMT 吳浩
編者按:在產品同質化、成本差異小的情況下,渠道優勢成為競爭的重點,而這正是流通企業所要努力造就的核心競爭力。自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制造企業向流通領域的進軍,大型百貨業的沒落,大型連鎖超市的異軍突起以及電子商務的蓬勃興起,無不預示著流通渠道領域的深刻變革,面對加入WTO以后的國際化競爭,如何才能盡快成為具備核心競爭力的流通企業?成功者的經驗告訴我們,大型企業要獲得市場上的統治地位,不是通過與本行業中個別對手的單挑,而是要靠整個供應鏈,靠供應鏈與供應鏈的競爭。
本文中流通企業是指利用分支機構或者渠道伙伴實現產成品銷售的制造類或者商貿類企業。我們在此提及的流通企業包括零售商如沃爾瑪,批發商如神州數碼,品牌經營者如耐克,以及自營渠道、產供銷一體化的制造企業,如NOKIA。在新的市場環境下,供應鏈管理對流通企業的價值在哪里?流通企業如何加強供應鏈管理?
高效供應鏈帶來利益
美國供應鏈協會對供應鏈的概念解釋是:囊括了涉及生產與交付最終產品和服務的一切努力,從供應商的供應商到客戶的客戶。供應鏈管理包括管理供應與需求,原材料、備品備件的采購、制造與裝配,物件的存放及庫存查詢,訂單的錄入與管理,渠道的分銷及最終交付用戶。供應鏈管理思想是在從重視局部管理到強調系統管理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
作為流通企業來講,一個高效供應鏈系統能為其成員帶來哪些利益呢?
提高反應速度:新經濟的競爭是速度的競爭,特別是對于處于商品流通各環節的企業,對市場反應速度是生存之本。高效的供應鏈系統使各企業及時得到需求信息,并快速作出反應,將滿足需求的商品送到消費者手里。
節約交易成本:在最新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用IT系統和互聯網整合的供應鏈將大大降低其內部各環節的交易成本,縮短交易時間。一方面采購人員可以從低價值的勞動中解脫出來,從事創造更高價值的工作,另一方面供應商能夠方便地取得存貨和采購信息。缺貨的成本往往是最高的,高效的供應鏈管理將缺貨成本降至最小值。
降低庫存水平:供應鏈成員間的緊密協作,供應商能夠隨時掌握終端的銷售信息和各環節的存貨信息,組織生產,及時補貨,降低企業庫存水平,同時維持甚至提高服務水平。
縮短生產周期:通過供應鏈緊密協作,各環節成員互相之間掌握的信息更加充分,預測的精確度大幅提高,及時甚至提前對市場變化作出反應,縮短生產周期。
提高服務水平:企業能按市場的需求生產出準確數量的產品,將恰當的商品,在恰當的時間配送到恰當的地點,提高客戶滿意度。
增加企業利潤:通過組織邊界的延伸和緊密的協作,增加了流通企業滿足消費者需求和履行合同的能力,增加市場份額和收入,并且降低了成本,自然獲得豐厚的回報。
流通企業供應鏈管理的現狀
國內的流通企業無論是從管理思想、硬件、軟件等各方面來看,都與一流企業的要求差距甚遠,其中企業內部和跨企業的信息系統建設水平較低,采購和分銷體系、物流配送體系的效率較低,經營理念和管理手段也落后于現代企業的發展要求。據相關統計,一萬平方米的百貨商店,在工業化國家有300人左右就可高效運營,而我國則需1000人左右。據悉,我國的倉庫周轉率僅為發達國家的30%左右,配送差錯率幾乎是發達國家的3倍。我國商業流通業要進一步發展,并參與國際競爭,迫切要求信息技術及其運用有大的提高和突破。
據IDC的調查表明,中國最大的50家IT分銷商把準時交貨、產品定價、維修服務質量、分銷商技術培訓及產品的贏利度看作5大最重要的需求。其中有三項,產品定價、準時交貨和產品贏利度是分銷商最不滿意的。這三者實際上都與供應鏈運作效率低下有直接關系。
在供應鏈的分銷環節,企業分銷管理水平落后,信息流通不暢,成本高。一般來講,制造業企業的分銷體系包括總部、分支機構、批發商和零售終端,由于缺乏一個用于有效溝通的信息平臺,使信息的流通不夠順暢,業務處理往往靠手工完成,因而處理效率低下。
國內流通企業遇到的問題還有上下游協作的障礙。供應鏈管理要求打破了原有的結構和邊界,價值鏈上的各環節必須做到緊密協作,信息共享。而供應鏈里可能有幾十甚至上百家的企業,公司之間的協作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在我國傳統的商業模式中,供應商、制造商、經銷商和零售商是完全獨立的,在互為供需的基礎上,形成各自的閉環結構,他們往往把自己獲得的信息和數據作為商業機密獨享,沒有實現最大的利用。
如何構建高效的供應鏈系統
有遠見的流通企業已經開始重構他們的供應鏈系統。供應鏈上最優秀的成員將依靠知識與創新能力來獲取競爭優勢,而不是靠規模和地位。力爭成為供應鏈領導者的公司必須能夠做到:了解消費者和市場,與供應鏈其他成員分享交流并運用這些信息,在組織內部和供應鏈內部建立和發展以市場為導向的機制,為供應鏈建立目標。以下我們從五個方面來看流通企業如何構建一個高效的供應鏈系統:
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經營理念。供應鏈管理最重要的驅動力還是客戶的需求,整個供應鏈不是從生產開始,而是從客戶的需求開始。首先要了解消費者的想法,了解消費者想買什么,怎樣買,為什么買,然后根據這些信息去開發受歡迎的產品。如戴爾計算機公司完全以客戶為中心來合理地管理整個供應鏈。因此,供應鏈中,產品并不一定要由制造商來開發,而可以是鏈上的任何環節。比如李寧公司是品牌經營者,承擔了 “李寧”品牌產品的設計,但其制造工作只有不到10%是由自己來完成。
建立基于供應鏈的協作商務。基于供應鏈的協同商務是企業供應鏈管理的核心。供應鏈中的四個關鍵環節:原材料供應商、生產廠家、分銷商和零售商聯結起來,供應鏈成員與上下游企業共同承擔流通環節的風險、充分顧及合作伙伴的合理利潤,對新產品的開發和生產計劃以及分銷進行嚴格的引導,互相參與對方的決策,各方共同努力,集中各環節的資源取得整體最優的回報。
協同商務模式先從戰略供應商著手,只要提高主要供應商的效率,就可產生所期望的收益。資源允許的情況下,可延伸到較小的供應商。接下來要納入協同商務的是從供應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銷商和零售終端。很顯然,協同商務模式要求供應鏈各環節分享關鍵信息,整個供應鏈在跨企業的信息平臺上運作。如果共享這些信息,供應鏈成員可以同時對市場變化作出反應,而不需要自下而上逐級反饋,為競爭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也減少了庫存積壓的風險,同時滿足最終用戶的需求。
建立滿足供應鏈的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為了使供應鏈高效運轉,首先要建立高效的業務流程和合理的組織結構。業務流程重組包括在供應鏈范圍內和在單個企業范圍內。通過供應鏈范圍內的業務流程重組,要沿著供應鏈轉移職能,確定哪個公司最適合完成哪項任務,并明確改進工作的方法。目標是優化供應鏈,使產品能盡快推向市場。流程的調整使企業之間的協作關系更清晰明確,為實現真正的協同商務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銷售渠道的的主要發展趨勢之一是渠道扁平化,涉及到單個流通企業內部和外部的流程調整。
建立高效的物流體系。物流管理水平已成為了衡量一個流通企業管理水平的關鍵標準。物流包括從供應鏈源頭到消費終端的每一生產階段的采購、存儲、運輸和交付。物流管理的目的在于兩點:成本和服務。
為了在流通企業內部建立高效的物流體系,常常把采購、物料管理、倉儲、運輸、存貨管理和配送部門置于一個高層經理的管理下。這個職能組的主要構成是原材管理和實物分配管理。積極去發現和消除物流中最薄弱的環節。
IT技術的運用。隨著涉及的資源和環節的增加,對供應鏈的管理就會變得十分復雜,企業分銷渠道寬度和深度的不斷增加,作為制造者、品牌擁有者或供應商的企業總部,對產品的銷售數據、市場分析以及資金回籠等情況卻越來越難以掌控。信息技術成為監控所有環節的重要條件之一。
對于那些分支機構遍布全國的分銷型企業而言,利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監控分公司、辦事處、銷售代表、代理商乃至門店、專柜已成為迫在眉睫的一項信息工程。正是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物流系統和供應鏈管理水平得到空前的發展。行業內應用的IT系統包括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SCM供應鏈管理系統、商品運輸追蹤系統、WMS倉庫管理系統、GPS衛星定位系統、DRP分銷資源管理系統、CR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BI商業智能系統等。這些IT系統全面支持流通企業高速、規模化地發展,贏得了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