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有中國特色流通創新之路
2008-4-5 11:5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流通現代化的步伐逐步加快,但也出現了重城市、輕農村,重沿海、輕內地(中西部),重零售、輕批發等值得注意的傾向。其中,源自20世紀80年代初、如今遍布全國的各類批發交易市場還要不要再發展,以及如何再發展,是當前存有爭議且迫切需要回答的重大問題。
一、重新審視批發市場的地位和發展前景等一系列重大問題
批發市場在中國時常受到非難和指責,所享受的待遇同個體、私營經濟差不多,在有些人眼里,屬于“可以被利用、改造和規范,但不可以被信任和依靠”的那種。這種簡單化、盲目照搬、無視國情、違背規律的錯誤傾向和情緒必須予以澄清、糾正,對批發市場的地位和發展前景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需要重新審視。
第一,批發市場絕非已走到盡頭,而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重點精心培育和長期緊密依靠的市場組織形式,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杠桿和有效機制,這個基本判斷不能動搖。
第二,自發性是市場的靈魂,充分尊重和寬容自發性就是尊重千百萬人的創造力、生產力和基本經濟權益,就是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對批發市場存在的諸多問題不容回避,但不能簡單化,必須標本兼治、以疏導為主,在思路創新和不斷發展中求得妥善解決。
第三,土生土長的批發市場經過改造和提升,同樣有資格進入現代化和國際化的“主流社會”,因而是新時期中國流通創新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發端于20世紀80年代初的中國商品批發交易市場,如今已發展壯大、遍布城鄉、無法替代。在流通創新、流通現代化總進程中,批發市場已成為最有鄉土氣、頗具中國特色和發展前景的商品交易方式和市場交易組織。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截止到2002年底,全國批發交易市場已發展到89043個,年成交總額34772億元;平均每個市場年成交額3905萬元,城市平均7258萬元,農村平均2164萬元。
2002年,年成交額在10億元以上的大型市場達到414家,比上年增加70家,成交額達到12504.5億元,比上年增長19.4%。其中,突破200億元的有3家,比上年增加2家;100~200億元的有20家,比上年增加4家,50~100億元的有28家,與上年持平;10~50億元的有363家,比上年增加64%;特別是成交額在10~20億元和30~40億元的市場發展尤為迅速,成交額分別增長了31%和59.1%。
可以說,批發市場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在市場供給上,解決了全國城鄉眾多中小企業的產品出路、原材料來源和生存發展問題;二是在市場需求上,解決了全國城鄉眾多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費需求問題;三是憑借市場力量,為城鄉開通、對接,實現經濟一體化提供了交易成本最低的渠道、紐帶和經濟循環系統;四是為中小企業將許多小商品開發成規模化的大產業、新品牌,并為其走出國門提供了新捷徑;五是憑借最難能可貴的自發性的市場能量,不需要更多的“政策投入和政策成本”,就直接、間接地吸納了成千上萬的農村剩余勞力和城市就業人口,緩解了中國最嚴重的就業難題,增加了他們的經濟收入;六是直接、間接地為財政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巨額稅收。
二、新時期應從以往傳統批發市場的場所建設轉向對現代大批發商的培育
在新時期,我國最迫切需要的不止是億元、百億元的傳統批發市場,更需要誕生年成交額在千萬元、億元、十億元、百億元以上的現代批發商。目前,攤商的“小、散、差、亂”已經成為批發市場信譽不高、偽劣假冒、藏污納垢種種弊端的最重要原因,極大地損害了批發市場的形象,直至引發了許多爭議。其中,進入批發市場的批發商規模普遍過小是最突出的弱點。
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的新形勢看,原有的思路必須調整。因此,迫切需要發展思路的再創新。目前經營產品過于傳統、過于雷同,對名特優新精等替代產品的引導、開發還明顯不足,進入市場的批發商規模普遍過小,市場的科技含量和現代物流配送水平還不夠高,管理手段還不夠先進等等,這些都是值得關注思考和盡快解決的現實問題。在新時期鞏固和發展批發市場的戰略要點在于提高市場集中度和規模經營,促進市場成交額向大批發商集中,積極培育起一批現代大批發商,從以往傳統批發市場的場所建設轉向對現代大批發商的培育,從外延數量擴張的傳統階段轉向內涵化、國際化高質量發展的創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