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業 怎樣走好
2008-5-23 20:4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現代物流作為新興產業,各國政府在其發展過程中都給予了相應的政策扶持。上海市將現代物流與生物醫藥。新材料、環境保護等并列為需要發展的四大新興產業。北京市現代物流產業正處于發展初期階段,需要進一步完善規劃:全面整合現有資源,以實現服務北京,輻射華北、接軌國際的跨越式發展。
一、 北京物流公司業的發展
北京物流公司業已形成了一定規模。
截至2001年底,北京全市庫房面積達到1000萬平方米,其中商業企業倉儲面積約768萬平方米,北京物流公司約23萬平方米,公路場站約34萬平方米,鐵路貨場約168萬平方米。營業性道路貨物運輸戶數為4.8萬戶,其中國有企業4028戶,私營及個體北京物流公司3.1萬戶,集裝箱運輸企業27戶;擁有載貨車輛7.6萬輛,其中普通載貨汽車7.05萬輛。載貨汽車運輸噸位數達到32.3萬噸。近5年來,全市年貨運總量基本保持在3億噸左右,約占全國貨運總量的2%—3%,其中公路運輸占91%以上。航空運輸發展迅猛,2001年航空貨運量相當于1997年航空貨運量的2倍,占全國航空貨運量的17%左右。
二、交通運輸網絡基本建成。
北京市已經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為基礎,鐵路、航空為遠程輻射,海運為重要補充的交通運輸網絡。市區主干道、快速路、聯絡線和八條放射線共同構成高度發達的公路交通網絡,鐵路銜接京廣、京九、京滬等十條干線,成為全國鐵路交通網的中樞。首都國際機場作為北京的航空港,其開通的國際、國內航空貨物運輸線可以到達全球主要國家和城市。海運方面,由于朝陽口岸已經實現與天津港的直通,逐漸成為發展國際物流的重要補充手段。
第三方面物流服務企業不斷涌現。
第三方物流是由供、需方以外的企業提供物流服務的業務模式,因其社會化、專業化的特點成為現代物流產業發展方向的代名詞。近年來,北京市逐步形成國有、民營、外資等多種所有制物流企業共存的局面。傳統交通運輸、商業儲運、郵政企業開始向物流領域滲透,成立了如“中遠物流”、“和眾奧順達物流”等專業物流公司。這類物流企業熟悉國情和市情,有傳統運輸、倉儲經營管理經驗和一定規模的物流設施,又有許多長期合作的客戶關系,通過學習國際上先進經驗和技術,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同時,許多國際知名物流企業在北京投資建立了一些合資物流公司,如“嘉里京泰物流”、“太平洋物流”,它們擁有比較先進的物流設施設備、豐富的現代物流運作經驗和國際網絡的支持,能為企業提供周到快捷的服務,發展為迅速。另外,許多民營企業看到現代物流產業的良好發展勢頭,爭相進入這一領域。如雙利達物流,德利得物流等,它們充分發揮經營靈活、管理嚴格、勤懇務實的優勢、不斷拓寬發展空間。
二、北京物流業發展中的問題
目前,本市物流產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還處于起步階段,與先進國家和地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1、 北京貨運公司整體服務水平不高。
從全市情況看,除嘉里京泰物流,太平洋物流、和眾奧順達物流等企業服務水平較高外,大部分北京貨運公司服務功能單一,突出表現在信息技術和管理水平落后,條形碼、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物資采購管理系統(MRP)和企業資源管理系統(ERP)等新技術應用水平較低。許多企業對車輛、貨源、票證和計劃配載等管理工作還處于手工作業階段,難以為用戶提供流通加工、信息服務、庫存管理、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務,基于這種狀況,很多企業不得不構建自己物流系統。如聯想集團在發展過程中,很希望在相應的成本范圍內找到能提供高水平物流服務的合作伙伴,但最終未能如愿,不得不組建自己的物流部門,聘用30多個物流管理人員、100多個倉儲人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2、缺少現代化的物流園區
物流園區是集口岸、配送、裝卸、儲存、加工、信息服務、咨詢與培訓等功能于一體的物流節點,是緩解城市交通和環境壓力的重要手段,隨著跨國公司的進入和國內企業的發展壯大,物流服務市場越來越大,對物流園區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目前,北京市缺少大型現代化綜合性物流園區,大部分物流基礎設施陳舊,功能單一,難以適應發展現代物流產業和增強城市服務功能的需要。據有關部門統計,城近郊區現有倉庫900多個,占地約1500公頃,大多數倉庫是各行業各部門在五六十年代傳統磚混結構或在簡易倉庫基礎上改造而成的,設施落后老化難以保證倉儲質量,加上封閉運行,利用率都不高。目前這些倉庫分散在市區各地,不利于物資的集中轉運和配送。以商業系統768萬平方米倉儲設施為例,除百子灣和青年路地區比較集中外,大部分零星分布,其中15%在二環路以內,18%在二、三環路之間,13%在三、四環路之間。要改變這種分散狀況,需要建立綜合性物流園區,整合物流資源。但是,在現有體制下,按照行業進行倉儲、運輸等基礎實施的建設,沒有形成綜合性物流基地,再加上物流基地投資量大、回收周期長,給投資商的預期收益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行李托運物流園區建設遇到了重重困難。
3、運輸資源過度分散
截至2001年底,本市現有貨物運輸企業4.8萬戶。其中64%是小規模的運輸企業和個體經營戶。從運力分布上看,利于環解城市貨運壓力的大型運輸車輛所占比重低,近10年大型車輛和專用車輛(包括集裝箱和箱式貨車等)僅增長15.7%,而中、小型車輛卻增長了202倍。從運輸車輛使用效率上看,全市營業性貨運車輛占全市貨運機動車總量不足50%、卻承擔了70%以上的貨運量,而占貨運車輛卻承擔了不足30%的貨運量。
4、集裝箱運量過低。
目前國際上除原木、煤炭和石油外,幾乎所有貨物都采用集裝箱方式運輸,集裝箱方式運輸,集裝箱運量已經成為體現現代化物流水平的主要指標。
本市現有集裝箱運輸能力嚴重不足,2001年本市集裝箱運輸企業僅27家,公路集裝箱車輛只有235輛,僅占載貨車輛的0.3%。行李托運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集裝箱中轉能力不夠。經交通部批準的集裝箱貨運站只有十八里店國際貨物流通中心一家,尚且不具備集裝箱運輸中轉的產業化生產能力。其余如大羊坊、三間房國際集裝箱中轉站只有簡陋的拆裝箱庫和洗薰維修箱場地,行李托運、裝卸設備均不配套,只能堆存少量普通雜貨集裝箱。二是多式聯運受到嚴重制約。鐵路、海運集裝箱標準不統一,鐵路集裝箱貨場及運輸專用車輛嚴重不足,缺少適應國際標準集裝箱專用裝卸設備和上規模的中轉節點。三是沒有建立起設施完備的國際、國內集裝箱箱管中心、船公司、行李托運公司、北京貨運公司和用戶分散辦公,缺少合作的基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