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物流:傾力打造“海、陸、空”立體口岸
2008-5-9 19:5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997年8月,蘇州工業園區陸路口岸監管點成立,1998年5月蘇州進出口貨物分流中心有限公司成立。
2002年5月,在新加坡召開的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第六次會議上決定,將上海機場監管倉庫延伸至園區,實現跨關區信息共享。
2004年10月12日,海關總署正式批復同意在蘇州工業園區開展保稅物流中心(B)型試點工作,以適應跨國公司運作和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需求。
2006年12月,國務院正式批復成立“蘇州工業園綜合保稅區”,成為目前國內功能性最強、開放度最高、含金量最大的特殊監管區域。
10多年來,伴隨著蘇州工業園區城市化、信息化和服務業的大發展,園區物流業和制造業同生共長,相輔相成,走過了從小到大,從一般到特殊的發展歷程。
蘇州物流插上隱形的翅膀
蘇州作為長三角外向型經濟最活躍的城市之一,擁有10000多家外資企業,進出口總額連續多年全國第三。作為國際制造業基地,IT產業已成為第一大產業,生產這些產品的高新技術企業普遍具有“定單網絡化、物流全球化、生產零庫存”的特點,因而對物流效率要求極高。為此,很多園區工廠企業的產品和零部件都是走的空運,如何縮短空運時間,歷來是企業關心的課題。在此背景下,產業升級成為必然。蘇州把握時機,在外向型經濟方面大膽改革和銳意創新,走出了一條以“虛”代實,以實促進的新路子———“虛擬空港SZV”。
所謂虛擬空港,即把蘇州工業園區視為一個虛擬空港,應用空陸聯程模式,以蘇州作為航空運輸的最終目的地,這個空港擁有國際航空組織規定的城市代碼(SZV)。國外供應商在發貨時,直接將貨物的目的地定為蘇州工業園區。這樣一來,當貨物到達真正的機場比如上海浦東機場、杭州蕭山機場后,將由航空公司直接通過陸路運輸轉至園區。
自2002年以來,蘇州物流中心開始嘗試空陸聯程的新模式,園區的不少企業也從中受益匪淺。博世汽車部件(蘇州)有限公司是園區最早一批采用空陸聯程新模式的外資企業之一,公司物流及采購總監李惠玲深有感觸地說,公司采用空陸聯程模式運輸量占到了公司整個貨物空運量的50%,與傳統模式相比,可以節省60%的內陸運輸成本。李惠玲說,以前公司從法蘭克福運一批貨物到上海的成本等同于目前采用空陸聯程模式從法蘭克福運到蘇州的成本,也就是說省去了地面運輸的費用。目前加入虛擬空港模式的企業已有580家,航空公司35家,國際貨代公司60家。
蘇州物流揚起希望的風帆
近年來,蘇州經濟迅猛發展,2007年蘇州地區海運進出口集裝箱量達750萬標箱,隨著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需求的不斷加強,預計未來幾年蘇州海運集裝箱運輸業務將保持30-40%的高速增長。但像蘇州這樣沒有港口、但臨江臨海的城市怎樣利用好海運的物流優勢、推動制造業的發展?蘇州工業園綜合保稅區作為蘇州地區的重要物流服務平臺,為幫助企業節約商務成本,建立高效通關機制,在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領導和物流中心的協調下,2月13日,蘇州工業園區海關、蘇州海關簽署了《關于蘇州工業園綜合保稅區與太倉港“區港聯動、海陸聯運”貨物快速通關的聯系配合辦法》;進口貨物在太倉港卸船后,可直接運輸到綜保區;出口貨物在綜保區完成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后,可直接運輸到太倉港裝船出境,實現了蘇州工業園綜合保稅區與太倉港的無縫對接;2月22日蘇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與太倉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簽署了《“虛擬海港”合作備忘錄》,實現了蘇州工業園區與太倉港區檢驗檢疫通關的無縫對接。按照“一次報檢、一次檢驗檢疫、一次放行”的原則,對以集裝箱裝運的入境“虛擬海港”貨物由蘇州局負責在工業園區受理報檢,并實施檢驗檢疫、查驗放行等工作。對于以集裝箱裝運的“虛擬海港”出境貨物由蘇州局負責報檢、檢驗檢疫、查驗放行等工作,太倉局不再實施查驗。
一個看似簡單的變化,背后卻是意義深遠的將綜合保稅區建成“以虛擬口岸為依托的現代商貿物流運營中心示范區”戰略的實施。
“與傳統模式相比,進出口貨物在蘇州綜合保稅區完成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實現了‘區港聯動’的無縫對接,簡化了進出口通關手續;提高了物流效率,至少可以為企業節省48個小時的時間。”蘇州勵達物流公司鞠總感嘆新模式給自己公司帶來很多便利,“如果再算上辦理檢驗檢疫的過程和內陸運輸時間,可能會省更多時間。”
“過去從一線港口運貨過來的集裝箱是空車回去,實載率只有50%,現在可以從蘇州綜保區虛擬海港再裝貨上太倉,實載率提高到100%,那樣運輸企業可以降低運價,生產企業的運輸成本自然就降低了。”蘇州中誠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建偉對此早有測算。相關數據統計表明,在蘇州綜保區虛擬海港辦理進出口業務,與企業傳統的自主完成運輸、報關、檢驗、港口操作等相比,每標準箱可降低成本4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