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陷蜀道變通途
2008-6-13 13:4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次廣告 無盡收益 點滴投入 涌泉回報
分類廣告刊登標準 刊登內容:公司名稱、電話、傳真、網址、地址、主營業務 價格:300元/期
三河天龍物流有限公司
公司主要承擔京、津、唐、冀地區的煤炭、水泥及水泥廠所用原材料(如水渣、熟料、礦石等)的運輸任務,并與多家大型水泥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伙伴關系。地址:河北省三河市北外環檢測廠西500米路南電話:0316-3137938 傳真:0316-3120036E-mail:shtl56lw@163.com 郵編:065200網址:www.shtl56.com
慕尼黑展覽(上海)有限公司
時間:2008年6月17~19日地點:上海新國際展覽中心電話:021-50580707
更多信息請登陸www.tl-c.cn
物流裝備
東莞市達成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專業設計生產銷售:貨臺高度調節板、汽車液壓升降尾板、液壓升降臺、移動式登車橋等物流裝卸設備。 http://www.cn-dc.com電話:0769-83217777 傳真:83320118
南京音飛貨架制造有限公司創建于1995年,是國內最早從事這一行業的少數幾個公司之一,2006年銷售額3億元,在國內同行業中規模和實力居于全國前列。
銷售《中國物流年鑒》(2007版)全一冊,定價:380元(含郵資)
電話:010-68536740 聯系人:宋小姐
塌陷蜀道變通途
□ 實習記者 史亞娟
編者按:
“5·12”汶川大地震使四川等受災地區的陸地交通癱瘓。救災物資和救援人員難以及時抵達災區,來自交通等部門的建設人員冒著生命危險,用熱血和汗水為災區人民鋪筑了一道道交通“生命線”。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從古至今,四川都以道路崎嶇、險峻而聞名遐邇。5·12汶川大地震,這場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更加劇了 “蜀道難”的局面,惡劣的交通環境讓救援工作步履維艱。
災情就是命令。危急時刻,來自交通建設行業的人們沖上一線。
打通救災運輸“生命線”
鏡頭一:積極部署救災工作
作為四川本土的路橋建設企業,四川路橋集團在自身也遭受巨大損失的情況下,仍然與軍隊和其他救援單位一起,不顧危險,不怕困難,頂住疲勞,晝夜奮戰,為整個救災工作的順利展開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記者從四川路橋集團救災指揮部了解到,在5月12日地震發生的當晚,四川路橋集團接到四川省政府的救災命令后,與川高公司、武警某部、解放軍某部通力配合,打通阿壩鋁場到映秀鎮的通道。這是都江堰至映秀道路的最后一段,里程雖然只有5公里,卻是打通這條生命線的關鍵。
接到任務后,四川路橋總裁孫云立即主持并召開緊急會議,部署搶險工作。在研究整體救災部署的同時迅速發出指令:雙流、南充和雅安等地的在建項目全部停工,施工人員、設備和物資,連夜奔赴都江堰、綿竹、北川等災害最嚴重地區。從5月12日深夜到5月14號下午,集團搶險指揮和安排部署工作一直沒有中斷,從集團各個部門緊急調集的人員和設備,源源不斷地運往救災第一線。
據統計,截止到5月14日,四川路橋就調集了搶險救災人員500多人,包括吊車、自卸車、挖掘機、裝載機等在內的設備和車輛100余臺。5月16日搶險救災人員增加至1000人,大型設備200余臺,設備總價值達到1億元左右。此外,現金和物資投入達到1000多萬元。
按照四川省政府抗震搶險指揮部的總體部署,四川路橋集團搶險救災主要集中在受災嚴重的都江堰至汶川一線、北川災區和綿竹災區三個方向。集團總裁孫云等絕大多數領導都深入到救災第一線就地指揮協調。孫云說: “災情就是命令,四川路橋作為省屬大型國有企業,在這種危急時刻,搶險救災是義不容辭的責任。集團全體人員必須以大局為重、以人民利益為重,不顧一切沖在最前面。”
目前,四川路橋集團仍在繼續調集人員和設備,陸續調往重災區。除去1000多名一線搶險救災人員外,集團幾千名員工已全力、積極地投入到后勤服務等工作中,全集團將全力以赴支持此次抗震救災工作。集團全體員工同心協力,在黨中央的號召下,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堅強、正確領導下,為奪取抗震救災的最后勝利作出最大貢獻。
鏡頭二:打通213
5月17日下午6時左右,213國道都江堰至映秀段最后一處大的塌方區實現搶通。17日當晚,大批集結在都江堰的救援人員、車輛和物資已開始從新打通的通道開往映秀鎮等重災區。現場所有搶險人員都歡欣鼓舞,因為大家知道,213國道是離震中汶川最近的一條線路,被視作最關鍵的生命通道。這意味著救災物資能進入重災區,意味著更多的人可能獲救。
連日來,為打通通往映秀的道路,奮戰在第一線的四川路橋救災人員幾乎是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為了給搶救災民爭取寶貴時間,突擊隊員們幾乎沒吃過一頓完整的飯,沒睡過一個安穩的覺。最嚴峻的情況是,突擊隊員們要在坍塌的山體中間開挖道路,頭頂是飛石四濺,腳下是1米深的淤泥,挖掘機、推土機在幾米見方的地塊上來回作業,1/3的車體都懸在外面,車身傾斜角度達到45度,大家都驚出了一身冷汗,因為稍有疏忽就會連人帶車翻入江中。
奮勇作戰15個小時后,終于在5月17日中午,該處的5000方土石才被完全清理。縱然是如此危險的作業環境,縱然很多人是帶病、帶傷連續作業,也沒有一個突擊隊員提出要臨途撤出救災搶險任務。
到映秀的道路打通后,四川路橋集團的搶險救災人員沒有休息,又立即投入到了新的任務中去。目前,按照省政府的總體部署,四川路橋搶險隊伍在都江堰到汶川一線分三個作業面:一支隊伍負責現在已打通道路的維護任務,人員和機械設備駐守原地,隨時保證道路通暢;新調四川路橋橋梁戰備大隊進入,負責孟子溝大橋、百花大橋的修復或搭建棧橋;組成一支新的公路戰備大隊,負責沿213線的公路搶通任務,即在現有通道的上方再打通一條新的通道。
在北川災區,按照當地救災指揮部的安排,四川路橋集團救災隊伍分為兩個組,一個組繼續清理北川縣城廢墟;另外一個組和軍隊及其他救援隊伍一道,向山上開進,疏通完全被掩埋、損毀的鄉村道路。在綿竹災區,四川路橋集團搶險隊伍于5月16日修建了一條興旺鎮通往青平的3公里便道,幫助轉移災民1萬余人。另外一支120人的搶險隊伍,于5月19日下午打通了從廣濟到金花的道路,2天內開挖土石方近2萬方,疏通道路9.6公里,為綿竹災區打通一條新的生命通道。
鏡頭三:決戰映秀橋
映秀鎮二號橋是映秀通往汶川的交通要道。四川路橋在5月20日接到四川省政府命令后立即組織一支由100余人組成的精干橋梁戰備隊進入現場施工,再接再厲,爭取用最短的時間打通317國道即映秀通往汶川新的 “生命線”。
5月20日晚,貝雷架等戰備物資運到二號橋橋頭,搶險隊員立即投入搶修工作,一干就是29個小時。截至5月21日深夜,第一層貝雷架全線搭設完成,幾十噸重的大型車輛和設備已可以正常通行。
據一位參加搶險的隊員介紹: “連續的超負荷工作已經讓大家疲憊不堪,我們每個人的眼睛里都布滿了血絲,當時大家都渴望能躺下來睡一會,但我們每一個人心里都清楚,埋在廢墟里的同胞們危在旦夕,道路早一分鐘搶通,受難同胞就多一份生的希望。”搶險隊員們顧不上休息,為保障二號橋的平穩和牢固,立即著手搭建第二層貝雷架。截至5月22日晚,第二層貝雷架搭建完成,映秀二號橋終于實現了全部搶通。
據悉,由于連日來的余震和大雨,汶川三江鎮境內山體大面積垮塌,形成了一個堰塞湖,通往三江鎮的道路被完全阻斷,幾千名災民和救災官兵被困,情況十分危急。四川路橋在接到上級的疏通任務后立即調集50多名突擊隊員,2臺裝載機、2臺吊車、2臺推土機趕到前線。經過3天3夜連續作業,5月22日中午終于打通至堰塞湖位置,距三江鎮還有約2公里道路。但原來道路已被湖水淹沒,水深2米多。為此,四川路橋集團已向上級指揮部門緊急報告,請示對堰塞湖實施爆破放水,然后再疏通道路。預計如果爆破順利,四川路橋集團搶險救災隊伍將在3天內全線打通到三江的道路,為幾千被困軍民打通一條重要的生命線。
在搶修各災區道路的同時,四川路橋集團還抽出力量進行城鎮的廢墟清理工作。映秀鎮處于本次大地震的震中,全鎮的建筑物幾乎被夷為平地,廢墟清理工作量很大,并且大災過后各種傳染病都有迅速蔓延之勢。四川路橋集團搶險隊員們無暇顧及可能遭受的瘟疫威脅,于5月22日在接到任務后迅速派出20多名人員和幾臺大型設備,開赴映秀鎮進行廢墟清理工作。
此外,位于綿竹的四川路橋集團搶險救災隊伍在搶修道路的同時,又加緊幫助當地政府進行災民安置點的平整工作。截止到5月22日,這支隊伍共平整土地近7000平方米,為當地災民安置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用生命譜寫英雄贊歌
據交通運輸部公路司司長戴東昌介紹,在此次抗震救災工作中,四川交通系統先后有158名同志傷亡。200多名交通人員在搶通道路時被泥石流掩埋。僅5月17~19日兩天時間里,已先后有2臺搶通施工機械被泥石流淹沒,6臺運輸車輛在搶運旅客時失去聯系。
人物一:申洋——危難時刻盡顯英雄本色
北川羌族自治縣交通局路政大隊副大隊長申洋同志在此次地震中總共失去了6位親人,但他為使更多的災民得到及時救治,強忍悲傷,頑強地投入到抗震救災的隊伍當中。他在大救援中表現出的無私與頑強,充分顯示了交通人在危難時刻情系群眾的大愛情懷與英雄本色。
記者從北川縣交通局了解到,在 “5·12”特大地震中,申洋共失去了母親、妻子、女兒、哥哥、嫂子、侄兒6位親人。5月12日,妻子和孩子因為沒有得到及時救援而先后離開了他,5月15日,在得知母親、哥、嫂及侄兒仍然下落不明的情況下,申洋毅然放棄了尋找尚埋在廢墟里親人的黃金時機,一直堅守在抗災搶險第一線。
作為北川縣交通局路政大隊主持工作的副大隊長,申洋明白自己肩上的重任,在地震災害中家庭受創、親人離散的職工不僅僅只有他一個。職責告訴他,自己要盡快從痛失親人的陰影中走出,當前他的首要任務就是凝聚人心,重整隊伍,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路政大隊的幸存者組織起來,參加縣上統一組織的搜救小組,有組織地開展自救和救人。在整個救援工作中,處處留下了申洋忙碌的身影,他同時擔當起了救生隊員、司機、搬運工等多重角色,哪里需要他,他都會在第一時間及時出現。
在救援工作告一段落后,申洋所在的交通局路政大隊又接到了北川縣交通局安排的緊急任務:征調搶險工程機具運往北川縣交通部門組織施工的道路搶修搶通現場。據悉,由于地震使北川縣城的通信設施遭到了嚴重破壞,當時情況又異常緊急,電話打不通,申洋就直接開車去找機具手,找到了機具手,又開車去找機具。在申洋及其隊友馬不停蹄地晝夜奔忙下,救災機具及時地送到了災區道路搶修現場,安北路、曲桂路、鄧通路先后被打通,這給救援人員和救災物資的順暢運送提供了及時而有力的保障。
此外,申洋還與負責打通北川縣通往外界主要通道的第二炮兵部隊通力配合,協同作戰。首先搶通北川至安縣縣城附近3公里 “卡脖子”路段,隨后又投入到新建北川至茂縣繞行線路的任務中。在搶修工作進行的過程中,申洋及其所在的路政大隊積極為部隊官兵充當向導,做好部隊和地方的銜接工作,為現場搶修的救援人員和部隊官兵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惟有工作,讓申洋無暇悲傷;惟有忙碌,讓申洋覺得踏實;惟有奉獻,讓申洋覺得對得起失去的親人……用申洋自己的話說: “地震中,痛失親人,我很傷心;可現在,我不會哭泣,活著的人更應該多做一點事情,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人物二:趙長軍——地震時沖往災區一線
記者從廣元市交通局了解到,在“5·12”汶川大地震發生時,時任廣元市交通局副局長的趙長軍同志剛剛乘飛機從杭州趕到成都雙流機場。按照趙長軍自己的描述: “下飛機不到20分鐘,我正在候機大廳等待拿行李,突然感到大地劇烈顫動,直覺告訴我地震了。那時我腦子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地震肯定會給廣元市眾多抗震性較差的山區橋梁帶來破壞,情況緊急,我必須馬上趕回去。”
趙長軍疾步沖去候機大廳,沒有聽從好心司機的勸阻而驅車直奔廣元。由于地震已經給當地的道路交通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從成都到廣元原本3個小時的路程,變得漫長而崎嶇,在那一天足足用了5個小時才到達廣元。當趙長軍風塵仆仆地趕回廣元市交通局時,局里的干部職工們無不感到驚喜和鼓舞,大家難以理解,地震了,這么危險,趙局長依然不顧及自己的生命安危來到災區第一線。更為重要的是,趙長軍的歸來,讓廣元市交通局總工程師陳代平喜出望外。此次地震已經造成了廣元市特別是通往重災區青川縣的道路大面積損毀,但具體的損毀程度,必須等待橋梁專家在第一時間作出現場勘察和鑒定之后才能定奪。趙長軍是橋梁方面的技術骨干,他不在,這項工作真是舉步維艱。趙長軍的及時趕回無疑解了局里救災工作的燃眉之急。
經過與局領導的初步商議后,趙長軍不顧旅途勞累當晚就率隊趕往青川縣。而那時通往青川縣的兩條公路都已經癱瘓,災情緊急,趙長軍容不得多想,公路斷了就步行,步行過不去就乘船,如此的輾轉反復,終于在5月12日深夜到達了青川。
經過連夜的現場勘察之后,趙長軍得知,連接廣元到青川的212國道上的5座橋梁均出現了危情,其中全長207米的井田壩大橋全部垮塌,長達350米的沙洲橋也出現了兩處橫向斷裂,車輛已經不能再通行了。那個晚上是個不眠之夜,協調所有重災區橋梁檢測、維修、加固的重任都落在了趙長軍一個人的身上。經過大量的計算,他制定出了其中3座受損較輕的橋梁的加固方案,并于次日一早就派人實施;對于受損嚴重的沙洲橋做出了立即向上級求援的決定,要求盡快架設戰備鋼橋,確保沙洲等幾個受災嚴重鄉鎮的救援物資運輸線路的暢通。
5月17日,浙江抗災架橋救援突擊隊第一梯隊一行32人應交通運輸部指派迅速趕赴廣元災區執行架設戰備鋼橋的任務。地震發生以來,趙長軍幾乎沒怎么休息,一直沖在架橋最前線。
趙長軍是浙江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博士,原在浙江省交通廳工作。2007年10月作為中組部、團中央選派的 “博士服務團”成員趕赴廣元市掛職,擔任廣元市政府副秘書長和交通局副局長。趙長軍出生在河北唐山,1976年大地震時,剛滿5周歲。
事后,有人調侃起趙長軍:“兩次大地震你都趕上了,第一次你沒有選擇,因為你年紀小;第二次你原本可以再乘飛機從雙流機場離川,你卻放棄了。”趙長軍聽后嚴肅地說:“這是我本職工作,我怎么能在關鍵時刻做逃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