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建設現代流通大商圈的調研報告
2008-6-19 14:5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廣東現代流通大商圈的內涵和構成
廣東現代流通大商圈是指以珠江三角洲為中心區域,東西兩翼和山區為重要組成部分,現代流通方式得到快速發展,形成行業類型齊全、布局合理、業態較為完整,具有一定聚集輻射能力,促進產業間協調發展的大市場、大流通體系。
廣東現代流通大商圈主要由五大體系組成:第一,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的多層次區域流通體系;第二,以新興零售業態、連鎖經營、第三方物流、電子商務為手段的龍頭企業主導型流通網絡體系;第三,以物流和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現代經銷、批發業體系;第四,以農產品流通網絡為切入點的城鄉一體化流通體系;第五,以內外貿易一體化為基礎的國際通商體系。
二、廣東現代流通大商圈的建設目標和思路
(一)建設目標
廣東現代流通大商圈的建設目標是:依托廣東的區位優勢及經濟優勢,以大力發展現代流通業為切入點,促進制造業和現代流通業的協調發展,優化和提升廣東產業競爭力,將我省建設成為“服務華南、輻射大西南和東南亞地區、面向全球的富有競爭力的國際商貿流通中心”。
(二)發展思路
建設“現代流通大商圈”是建設廣東現代產業體系、提升區域發展優勢的迫切需要,要體現“率先、超前、協調、科學”的發展思路。
一是借鑒發達國家區域共同市場發展的經驗,加強與港澳地區以及周邊省區的合作,促進區域市場要素的自由流動,加快資源整合和有效配置,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優勢互補的大市場、大商圈格局。
二是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積極探索發展新模式和新路徑,推動流通方式、發展機制、管理手段等創新,形成布局合理、業態先進的現代商貿流通網絡體系。
三是充分發揮旅游、文化等相關資源對商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培育新的商業發展亮點和新增長點,形成傳統商業與現代流通業交融、富有嶺南商業文化特色的國際商貿中心。
三、廣東建設現代流通大商圈的現實基礎
(一)流通產業規模快速增長
廣東省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從1983年起連續24年位居全國首位,2006年,全省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占全國的11.66%。“十五”時期,廣東流通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年均為15.7%,比“九五”時期提高5.3個百分點。2006年全省流通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13.97%,分別拉動第三產業和GDP增長5.58個百分點和2.4 個百分點。流通業作為支柱產業在廣東省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地位日益顯現。
(二)現代流通方式得到不斷發展
首先,在連鎖經營方面來看,廣東省連鎖經營率相對較,其中,深圳、廣州的連鎖率分別為47%和27%,分別居全國各大中城市第一、六位。根據廣東流通產業的“十五”期間發展趨勢,預計2010年估計能達到30%左右,連鎖經營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40%。
其次,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服務功能、技術、水平上在全國處于較高水平。在“2005年度中國物流百強企業”中,廣東省入選19家,占19%。 在“2005年中國物流企業50強排序”中,廣東省入選12家,占24%。上述兩項評選廣東省入選數量均居全國各省區首位,代表了廣東省物流企業發展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第三,廣東省的電子商務與北京、上海并列為全國電子商務發展領先的三大地區。重點批發零售企業、大型物流企業大力構建企業信息系統、發展電子商務。2005年,廣州電子商務交易額652億元,增幅超過40%。在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方面,廣東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2007年12月啟動的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的正佳網(中文域名“正佳網.com”, 英文域名“zhengjiaweb.com”)是中國現代服務業第一網,填補了我國大型商業機構開展大規模電子商務的空白,也是國家傾力打造的中國B2C第一品牌。
(三)流通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廣東流通產業結構得到較大的改善,業態業種結構得到調整。廣東流通領域的業態業種創新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各種適應消費需求和市場競爭的新業態、新業種,如倉儲式商場、大型綜合超市、家電超市、家具超市、汽車超市、裝飾材料超市以及電子商務、網上商店等,正在全省各地不斷涌現。珠三角地區大中城市的城市商業中心、區域商業中心和社區商業中心定位逐步清晰,超市、專賣店、便利店、大型綜合超市、百貨商店、購物中心、倉儲式商場等多種零售業態層次分明、功能齊全。
(四)龍頭企業實力不斷增強
我省流通業涌現出一大批規模大、機制活、實力強、效益好的龍頭企業,已經成為廣東省流通業應對全球化挑戰的一支骨干力量。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一是公司治理不斷完善,資本運作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廣東主要的流通類上市公司有9家,其中國內上市的有5家,香港上市的有3家,美國上市的有1家。另外,短期內在香港上市的企業有2家。這些企業通過上市,公司治理不斷完善,資本運作水平不斷提高;二是收購兼并成為快速擴張的一種新方式。收購兼并成為廣東流通企業快速發展的一種新方式。例如,2005年6月,深圳的茂業百貨斥巨資,成功收購成商集團74.25%的股份,正式入主成商集團,實現了茂業百貨以成商集團為平臺、進入西南商業重鎮的擴張需求,也標志著茂業百貨正式涉足資本市場。2008年2月28日,中國最大的藥品零售商海王星辰與寧波新世紀醫藥有限公司簽署協議,斥資3000萬人民幣收購該公司旗下所有的68間連鎖藥店。此外,深圳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兼并重組了國內20多個批發市場,成為國內同類企業中擁有批發市場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一家集團公司。
四、廣東建設現代流通大商圈中存在的問題
(一)現代經銷批發業發展滯后
廣東現代經銷批發業發展滯后,新的批發體系一直沒有構建起來,傳統批發企業不斷萎縮。批發市場承擔了分銷廣貨的主要任務,卻沒有相應催生一批大型批發商,并且主要采取攤位交易方式,各自獨立經營,組織形態明顯落后,難以適應大工業、大流通的要求。
(二)現代流通方式的發展有待深化
連鎖經營、第三方物流、電子商務是被人們比較認可的現代流通方式。與國外相比,現代流通方式在廣東起步較晚,與發達地區以及先進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首先,廣東省連鎖經營步伐還有待加快。2006年廣東省連鎖經營銷售額占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0.1%,而上海已經達到40%以上,美國則達60%以上。今后廣東還需要進一步在中小企業中廣泛推廣連鎖經營。其次,電子商務支撐作用有限。網上交易額占社會商品零售額不超過10%。第三,物流業總體水平不高。眾多物流企業停留在傳統物流經營階段,物流服務限于初級的倉儲與運輸功能上,規模明顯偏小、經營方式粗放低效,綜合素質和核心競爭力不強。多數企業還不具備現代物流企業在貨物貿易、轉運、存儲、托管、加工、包裝、裝卸和配送以及相關信息處理等全過程服務的功能。
(三)企業市場拓展能力不強
與國內發達省市相比,廣東流通企業的組織規模不算大,廣東省進入百強的企業排名不在前列。廣東流通業中多數仍是眾多的小企業,廣東流通業整體呈現出一種“小、散、亂”的局面。廣東流通市場已經有相當一部分被外資企業或外地企業所占領,而廣東流通企業開拓國內其他地區市場和海外市場有限;同時,眾多的小企業因缺乏整合、過度分散導致競爭力弱化。
(四)區域發展不平衡
廣東省流通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十分突出,珠三角地區流通業發達,山區及東西兩翼地區流通業比較落后。珠三角地區的流通業增加值占全省流通業增加值的78.68%,廣州和深圳兩市的流通業增加值占全省流通業增加值的49.8%。而占廣東73%土地和70%人口的其他非珠三角地區的流通業增加值僅占22.3%。可見,廣東流通業空間布局高度集聚,各區域流通業發展呈梯狀結構,呈不均衡狀態。
(五)體制障礙
大流通需要一個大市場環境,盡管多年來國內在建立統一市場方面有了很大進步,但市場有形和無形的行政性分割,地方、部門利益保護,政府職能部門多頭管理等問題依然存在,與按市場經濟規律運作、按市場走向發展的連鎖經營和現代物流業很不適應。
(六)現代商貿流通人才短缺
人才問題依然是我國商貿流通業發展的一個“軟肋”。廣東的商貿流通人才整體素質比過去有所提高,大學本科、具有中高級職稱的專業人才進入企業管理層的人數不斷增多,一些大型民營批發企業甚至還吸收了碩士以上高精尖人才參與企業決策。但目前商貿流通業仍然存在人才基礎薄弱、中高層人才、復合型人才短缺等諸多問題。
五、廣東現代流通大商圈的建設內容與對策
按照“服務華南、輻射大西南和東南亞地區、面向全球的富有競爭力的國際商貿流通中心”的廣東現代流通大商圈的建設目標,要著力提高商業服務水平,擴大廣東現代商貿流通業集聚輻射效應,進一步完善市場調節機制,適當加強政府的宏觀指導和管理,全面提升現代流通服務業的素質,促進商業資源不斷優化,加強現代流通服務業與產業發展、城市規劃的聯動性及協調性,逐步形成規模適度、布局合理、獨特卓越、業態先進的現代商貿流通網絡體系。
(一)突出中心城市地位,建立多層次的區域流通體系
建立“現代流通大商圈”,一方面要考慮全省各地區之間的協調發展,另一方面必須考慮與周邊各省特別是港澳的銜接與梯度擴張。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分類指導、梯度推進、協調發展、共同富裕”的方針,有計劃、有重點地推進現代產業布局調整,強化中心城市的輻射效應,以珠三角為主體集聚區,帶動和輻射東西兩翼、粵北山區及華南地區,形成層次分明、結構合理、布局科學、功能互補的流通產業網絡體系。
第一,強化廣州、深圳兩大中心城市的國際商貿流通中心作用。例如,廣州在建設“帶動全省、輻射華南、影響東南亞的現代化大都市”過程中,為了實現成為‘華南流通中心,并初步形成輻射泛珠三角、影響東南亞的國際商貿流通中心”,今后應該以中心城區為內核,按區域功能向外分“內精、中厚、外強”三層的發展要求,以形成空間定位準確,圈層分工合理,地域特色鮮明的商業圈層結構。同時,廣州要打造商業品牌,培育具有全國性知名度的商業旺區,提高服務質量,擴大廣州商業的輻射范圍,增強對異地消費者的吸引力。
第二,加強佛山、東莞、中山等次級中心城市的區域商貿流通中心作用。例如,佛山要圍繞建設產業強市、文化名城、現代化大城市、寬裕小康社會的目標,堅持創新、統籌、升級的發展思路,建成全面服務佛山、主動輻射地區、適應經濟全球化要求的消費品與生活服務市場體系、生產資料批發市場體系、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和特色專業會展體系。另外,目前,東莞市是廣東省和珠江三角洲地區重要的區域性商貿中心,是內外貿易、物流、旅游、會展等第三產業功能突出的現代流通業樞紐型城市。今后,東莞需要明確全市商業主副中心及各組團的定位與分工,營造整體繁榮、局部特色、布局合理、層次分明的城市商業布局;要突出加快建設物流旺市,加快發展虎門港保稅物流,形成全市物流大平臺。
第三,著力加快汕頭、湛江的現代流通業發展,努力把汕頭建設成為輻射閩贛粵周邊地區的區域性商貿流通中心,把湛江建設成為輻射我國大西南的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
第四,考慮到韶關地處湘粵交界地帶,是粵北地區的中心城市,從加強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出發,也可以將韶關納入中心城市建設,把韶關建設成輻射粵北湘南的區域性商貿流通中心。
(二)推動新興零售業態和現代流通方式的發展,壯大流通網絡體系
第一, 鼓勵引進和支持發展新型業種業態。20世紀90年代初,廣東現代流通業開始萌芽時,基本上是市場導向下的企業自發行為,這與我國改革開放政策、廣東的地理位置以及粵商的改革創新精神分不開。1990年12月 ,全國第一家連鎖超市在東莞誕生(美佳超市);1993年,全國第一家倉儲式商場在廣州誕生(廣客隆);1996年,全國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購物中心在廣州誕生(天河城,1996);1999年,全國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在廣州誕生(寶供物流)。今后,廣東繼續鼓勵引進和支持發展新型業種業態,加大促進商貿企業科技進步的力度,確保廣東繼續成為國際國內貿易一體化發展進程的先行者,國際先進商業模式引進的窗口,以及本土商業模式創新基地。
第二,大力發展連鎖經營。連鎖經營是發達國家現代流通業和服務業中最重要的企業組織形式,并已經從美國、歐洲、日本等國逐步擴展到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廣東連鎖經營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要積極鼓勵連鎖商業企業和連鎖網點的發展,通過提高連鎖業的市場占有率,帶動全省商業整體經營效率的提高。
第三,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和第三方物流。電子商務的推廣,加快了世界經濟的一體化,使國際物流在整個商務活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電子商務帶來對物流的巨大需求,推動了物流的進一步發展,以互聯網為核心的電子商務迅速發展,可為現代物流提供快速、準確、高效的服務。今后,廣東有必要形成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第三方物流為主體,以行業物流、空港物流、海港物流、水運物流、保稅園區物流為特色,布局合理、配置高效、功能齊全的社會化、專業化、國際化的現代物流產業體系。
第四,鼓勵流通企業進行自主創新和資源整合。至今為止,廣東在發展流通各行業、各業態大企業集團和培育龍頭、品牌企業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后要強化企業的自主創新,繼續積極支持現有大公司、大集團開展連鎖經營、并購、重組、上市,盤活存量資產,吸收社會資本,建立一批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以資本或品牌為聯結紐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主業規模效益突出,管理規范、輻射范圍廣、競爭力強的大型流通企業集團;并支持流通企業跨區域配置流通資源,提高流通產業聚集度。同時要整合中小流通企業,通過商品、商號、配送、管理技術等方面的聯結,把眾多的中小流通企業連接起來,并形成與大企業、大集團分工協作、專業互補的關聯產業群體,積極發展和壯大現有的流通網絡。
(三)大力發展以物流和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現代經銷、批發業體系
從廣東省的實際出發,以廣東制造業為依托,以專業批發市場為支撐,構筑一個以大型批發公司為主導,多層次、多元化、開放式的批發體系。
第一,大力引進現代新型批發方式,如展貿批發、拍賣批發、網絡批發、配送批發、期貨貿易等,積極發展總代理、總經銷批發組織,培育大型批發商。
第二,大力推動批發企業功能轉型,強化服務功能,推進批發企業的零售支援計劃。大力發展總經銷、總代理,鼓勵廣東企業成為國內外知名品牌產品的國內總分銷、總代理商;積極吸引擁有大宗知名品牌產品國內總分銷權、總代理權的企業落戶廣東。
第三,以內外貿易一體化為契機,推動內貿和外貿企業之間的重組,重點培育一批面向國內外市場的大型批發企業集團。此外,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吸引更多的跨國公司、全國性流通企業在深圳設立采購中心和總部。使廣東成為有名副其實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專業化國際采購及分銷中心。
第四,努力培育批發領域商業品牌,實現廣東品牌由工業品牌向工業與商業品牌組合的過渡。
第五,優化改造大型工業品批發市場,加強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充分發揮批發市場在資源配置、信息集成、價格形成、生產引導等方面的作用,形成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商品采購中心、會展貿易中心。
(四)加快建設農產品流通網絡體系,形成城鄉一體化流通網絡
著力建設農產品流通網絡,加快建立城鄉一體化流通體系,形成城鄉雙向流通格局,是建設廣東“現代流通大商圈”的內在要求,也是落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部署的重要工作。健全農產品流通的服務網絡,需要做好以下三件事:
第一,發展各類協會、合作社等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培育農產品代理商、批發商等農業經紀人組織。同時,通過大力發展產供銷一體化經營和公司加農戶模式,以現代流通促進農產品的集約經營,逐步改善農產品“進城難”現象,推進農產品直接進入現代流通渠道。
第二,加強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加快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標準化改造和建設,扶持流通企業和社會投資改善農產品的加工儲藏運輸環節。特別要積極運用財政貼息及直接補貼等政策措施,加大對農產品批發市場等重要商貿流通業配送中心、倉儲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產品冷鏈系統建設的投入力度,全面實施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工作。
第三,通過“萬村千鄉工程”,加快農村流通組織的建設和改造,使農村流通業適應消費變化。力爭5年內,在全省范圍內建成有輻射功能的縣級配送中心100個,鄉鎮級農家店625個,村級農家店15000個,覆蓋率分別達到80%、50%和80%以上,形成以配送中心為龍頭、以鄉鎮級農家店為骨干、村級農家店為基礎的農村消費經營網絡。
(五)推動內外貿易一體化,加快國際通商體系建設
內外貿易一體化是指在國際貿易領域內國與國之間普遍出現的全面減少或消除國際貿易障礙的趨勢,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統一的世界市場。衡量貿易一體化的主要指標有:關稅水平、非關稅壁壘的數量、對外貿易依存度、參加國際性或區域性貿易組織的情況等等。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內外貿易的一體化以及由此形成的市場流通網絡大大提升了廣東經濟的競爭能力,但也應該注意到,廣東國際通商體系建設還有待完善。對廣東來說,今后加強粵港澳三地全面而緊密的商務與貿易合作,建立健全國際通商體系還是一項刻不容緩的緊迫任務。
首先,通過與港澳的商貿流通企業密切合作,擴大商品的雙向流通和貿易往來,實現流通領域新的業種、業態合作方面的突破,以有效應對跨國商貿公司的激烈競爭,遏止并扭轉商貿業萎縮的局面。
其次,結合香港的國際分銷網絡、供應鏈管理、商譽等優勢,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將推動高新技術產品和服務產品的出口,促進出口貿易結構優化。
第三,要努力消除地方保護主義,真正實現貿易一體化。統一規劃和建設市場網絡,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從根本上解決市場分割問題,形成商品、資金、勞動力、技術、產權、信息等商貿要素的無障礙流動。
六、建設廣東現代流通大商圈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規劃引導。對廣東現代流通大商圈建設實施全面的產業規劃。從現代產業鏈的角度賦予商貿產業以新的內涵,制定新的產業政策,引導和推動商貿產業由粗放式的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型。構建現代流通服務產業鏈。借助廣東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東風,加速現代流通服務產業鏈建設,使制造業與現代流通服務業無縫銜接,形成現代大流通、大商貿的格局,對內完善廣東各城市的流通服務功能,對外搭建輻射國際的流通服務平臺。
(二)加大協調力度。政府部門要深刻認識建設“現代流通大商圈”對提升廣東產業競爭力的戰略意義,并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在政府組織管理、發展規劃、政策措施、重點項目安排和資源投入等方面對現代流通業高度重視。要加大對流通大商圈建設的協調,由省經貿委牽頭,各有關部門參與,定期協調大商圈構建過程中面臨的新問題及解決措施。
(三)推動技術創新和新技術的應用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現代流通業管理水平,提高供應鏈資源配置效率,降低商貿流通業運營成本,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大力鼓勵商貿流通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加快企業自主進行業態創新、組織創新、流通方式創新、技術創新。
(四)推進粵港澳流通一體化
增進粵港澳在現代物流、國際貿易、會展業、商務中介、口岸通關等領域的合作,形成優勢互補、相互促進、互利雙贏的發展格局。加強跨區域大型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的建設以及物流體系與信息網絡的對接,構建區域商品流通渠道,促進區域間流通企業的相互投資和合作,加強物流業、批發業和電子商務的區域間合作發展。借助香港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和聲譽等優勢,推動廣東流通企業到海外拓展市場。
(五)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要加強規范和發展流通領域各類行業協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服務和自律作用,擴大行業協會在制訂行業發展規劃、建立行業信用體系、建立信息數據庫、維護企業合法權益、開展人才培訓和咨詢服務、多種形式舉辦促進本行業相關報告會和經驗交流會、定期或不定期舉行業博覽會和定貨會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六)加強現流通人才的培養和引進
制定吸引現代流通人才的有關政策、建立暢通的人才流進渠道,促成國內外各層次的現代流通人才大量流入,以提高現代流通人才的總體比例。調動整合多方面資源,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大對現代流通人才的教育和培訓。鼓勵高等院校加強流通學科和教師隊伍的建設,聯合行業協會、企業內部培訓機構、社會培訓機構和國外培訓力量,加強對從業人員的資格認定和崗位培訓,共同培養多層次、多領域的流通專業人才。
(供稿:廣東省經貿委流通服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