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守振:物流業緊急啟動救援物資運輸大行動
2008-6-2 14:2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侯雋/北京報道
5月13日,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致電胡錦濤總書記,表達了對四川汶川等地遭受災害的關切之情,表示,將“全力協同臺灣民間力量,配合救災,以盡綿薄”;5月20日,代表連戰個人捐贈的一萬套嶄新羽絨服在廣州趕制完畢,連同連戰捐贈的250萬元人民幣共計400萬元人民幣救災財物已準備齊就;5月21日下午18時30分,滿載臺灣同胞愛心的這批物資打包完畢,由深圳萬港物流集團專人運載,駛上了前往四川災區的道路。
隨著通往地震災區干線公路的逐一打通,來自全國各地積極捐獻的抗震救災物資在后方堆積如山,如何能通過最為迅速、順暢且透明的途徑運送到災區人民的手中,成為中國整個物流行業面臨的最緊要課題。災區群眾對救援物資的迫切需求和各方支援災區的急切心情,考驗著整個中國物流行業的業務素質和應急水平。
為使救災物資與捐贈盡快到達災區群眾的手中,5月20日,世界物流發展促進組織與中華慈善總會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慈善與公益物流領導小組”,下設中國應急物流協調中心、中國抗震救災物流緊急救援中心,發起了“有序物流,支援災區”的賑災行動,通過為災區運送中華慈善總會的救災物資,迅速加入了這場救災“幕后的戰斗”。在24小時內就將來自臺灣的物資及捐款裝運發車,是該組織成立以來完成的第一項緊急任務。
中國物流業投入賑災行動
“物流的專業人員和專業管理,應該在應急事件中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有效作用,這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中國物流行業協會秘書長、世界物流發展促進組織中國區總干事徐守振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相比以往的公共事件救援依賴政府全線操辦,此次抗震救災的供應鏈管理采取了政府組織、物流協會協助的方式,徐守振和中華慈善總會的副秘書長常寒嬰一致認為這是“有益的嘗試”。
常寒嬰副秘書長告訴記者,目前群眾捐款捐物熱情非常高漲,剛開始,面對堆積如山的救援物資,原有的專業物流工作人員人手嚴重不足,有點手忙腳亂。記者在中華慈善總會也看到,前來捐贈的人絡繹不絕。有一位天津的大媽得知災區兒童極缺食物,買了兩大箱奶粉送過來;還有一位大姐送來了很多女性生活用品,希望能為災區人民生活提供一些便利。來自企業的捐贈物品更是以噸來計算,加之行業不同,統計、歸類、發送無疑是一件艱巨的任務。
由于災情緊急,很多非專業的志愿者加入到這項艱巨的工作中。記者在中華慈善總會采訪時發現,在場的志愿者有很多非常專業、熟練,從接受捐款到發送郵件再到輸入計算機系統保存善心人士的資料,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據常寒嬰副秘書長介紹,中華慈善總會根據這些志愿者的本來職業安排大家各司其職,“這也是我們根據多年的經驗積累總結出來的辦法,”常寒嬰說,“比如來自銀行系統的志愿者我們就安排他們專門負責接受捐款,一來高效,二來透明,使我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世界物流發展促進組織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物流協會的下屬企業已經正式參與進來,協助中華慈善總會展開供應鏈的管理,目前已經能做到在確保物資到位后的24個小時之內,將食品、飲料、藥品、衣物、雨具帳篷、大型工具等救災物資按照物流企業的專業運作方式分類儲存,存貨、裝卸、配送也逐漸走上正軌。
而且為保障救援車輛順利快速通行,盡早將救災人員和物資運抵災區,甘肅、陜西、重慶等四川周邊省市紛紛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增加標志,靠前引導,增加臨時服務點,設置路邊信息臺,免收一切過路費,實現24小時不間斷無縫隙式主動服務,為救災車輛開辟了一條高效、便捷、暢通的“綠色通道”,使運送工作順利進行。
“令人感動的是,很多物流公司不收報酬,自費運送救災物資。如來自天津的天榮國際貨運公司就承擔送運災區目前緊缺的木結構房屋輸送。由于目前在救災工作中,大部分物流車輛都是走公路單程運輸,回來的時候要空車,造成較大的成本損耗,但物流企業依然派最好的司機,用最好的車來運送物資,切實保證了渠道的流暢。”徐守振總干事感慨地說。
救援物資運輸面對三大難題
面對大批必須盡快到達的物資和有限的道路,救災物流工作形勢嚴峻。
世界物流發展促進組織中國區總干事徐守振告訴記者,根據目前實際情況,他們必須解決以下三大難題:
第一,必須找到最優化的運輸路線。因為運輸路線的選擇是物資運輸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步驟,路線的選擇要求是一站到達,而且距離要短,因為在應急事件的短缺資源管理中,時間的要素顯得格外重要,效率就是生命。
第二,選擇最經濟的運輸方式,降低運輸成本。目前常用的運輸方式包括卡車、鐵路、集裝箱海運和空運等幾大類,成本各有高低。航空和鐵路的運費相對公路運輸比較昂貴,而且要協調相關部門,所以卡車公路運輸是眼下最經濟的途徑。
中華慈善總會副秘書長常寒嬰坦誠地告訴記者,救災物資的運費要從后方募集的捐款中出,“所以我們必須精打細算,找到最節省的方法,這些都是群眾的愛心捐款,我們想盡量多的拿到災區。”
第三,如何將貨物的運輸時間最短化。時間就是金錢,貨物在最短的時間到達目的地,可以使貨物及時投放,解決災區的燃眉之急。因此要在物流的各個環節厲行無縫操作,以最短的時間實現互相銜接。
徐守振總干事告訴記者,經過幾天的實際練兵,他們目前要打通一條從鄭州到成都的救災綠色通道,實行24小時不間斷運輸。“這是我們研究后發現的最經濟的渠道,一旦打通,將最大效率的發揮作用,確保物資及時到位”。
但徐守振同時表示,目前在整個救災物流供應鏈的操作環節中,仍然存在供需信息的相互確認和溝通問題。“災區的群眾是需求方,救援者和捐贈者是供應方,各方的救援和捐贈最好能按照災區需求的輕重緩急來投入,將最需要的物資最快運送到位,從而才能實現抗震救災的最高效率。”
“這次災害是對中國物流行業的一次最大考驗,主題是如何在突發事件后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需求并預測需求。除了在災區當地建立信息網,動態了解前方物資短缺情況外,我們物流方面也要搭建一個暢通的指揮、協調平臺,調動社會各方的物流資源,建立有效保障體系,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完成每批救災物資的運輸。”徐守振總干事說。
鏈接:
2004年在香港建立的世界物流發展促進組織(World Logistics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rganization)是專門從事世界物流促進的非盈利性國際組織,2008年1月26日在北京設立駐華代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