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物流對武漢經濟圈的支柱作用
2008-6-22 15:2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內容摘要:武漢經濟圈是以中心城市—武漢作為核心樞紐城市,與相關八個城市以及經濟腹地在現代物流的支撐下,構成的開發性經濟循環系統。現代物流促使物資、技術、資金、信息等資源多種形式在該系統中形成“對流”,發揮強大的集聚與擴散功能,有利于促進武漢經濟圈產業結構的調整和“三農”問題的解決,有利于促進武漢經濟圈經濟協調發展和增長方式轉變。武漢經濟圈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現代物流在其中發揮重要的支柱作用。
關鍵詞:現代物流 武漢經濟圈 重要支柱
現代物流是現代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規律應運而生,并加速發展的新的專業化領域和產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落后的產業支撐的經濟必定是落后的,新興的、充滿朝氣的現代物流必定會帶來經濟新的繁榮。在全球經濟發展一體化的新格局下,加快現代物流發展已成為全球范圍內一個新的必然趨勢。
在湖北省“十一五”規劃中,武漢被規劃成長江中游航運中心。湖北“十一五”期間將投資2000億元,重現“九省通衢”的輝煌。 “九省通衢”新內涵湖北地處中國中部,“承東啟西、接南轉北”,武漢“不特為楚之咽喉,亦為九省之通衢”,自古就是中部的重要商品集散地。上世紀80年代初武漢市提出“兩通”(交通、流通)的設想,率先向全國敞開市場,以圖借此助推大武漢的起飛。然而,此后武漢的努力,并沒能讓“兩通起飛”的戰略真正實現。所謂的“兩通起飛,內連華中,外通海洋”,實際的結果是不僅沒能做到“外通海洋”,甚至連“內連華中”都沒做到。武漢的輻射作用連湖北省都沒能完全覆蓋。而長江“黃金水道”在1986年到達頂峰之后以20%的速度迅速衰落,武漢交通樞紐的優勢所剩無幾,缺乏制造業支撐的流通也一無是處。 “我們應該重新認識‘交通和流通’,重新認識現代物流在經濟發展中的龍頭帶動作用和組織、牽引、拉動作用。”武漢作為“九省通衢”,最重要的是交通,交通優勢就是市場優勢,市場就是優化配置資源。發展流通,就是要將各種生產要素聚集后將其輻射出去。一個城市的聚散功能決定了這個城市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武漢這個華中特大城市,人口830萬,最重要的是要實現各種要素的聚散。” 千億打造物流新體系據悉,“十一五”期間湖北省將重點建設64個交通重點項目,總投資將超過2000億元。鐵路方面,湖北正在興建、擴建4條鐵路,武漢—安康、武漢—九江、武漢—合肥、武漢—廣州專用客運線。屆時武漢將躋身全國四大鐵路樞紐和六大客運中心,從武漢乘火車可直達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京漢、穗漢的鐵路行程屆時將僅為4小時,滬漢、滬渝,將分別僅為3.5小時和6個小時。公路方面,未來五年,全面貫通“五縱七橫”國道主干線。全省高速公路、鐵路里程將分別達到3500公里、3400公里,分別在目前基礎上增長100%和50%。五年后,全省各市州將全通高速公路和鐵路,武漢到省內所有縣市均當日可達。航運航空方面,武漢港將成為江海國際航運中心在長江上的最大“喂給港”,航道總里程達到8555公里。總投資27億多元的天河機場新航站樓建成后,面積將是現在的4倍多,貨物年吞吐量將達25萬噸。管道建設上,重慶至湖北的忠—武天然氣輸送管道在湖北境內貫穿10個市州,全長1043公里,年輸送天然氣能力達40億立方米。為未來武漢80萬噸乙烯項目配套的江蘇儀征至湖南長嶺原油輸送管道,也即將興建。該管線貫穿湖北武漢等六市,規劃年輸送原油能力達2700萬噸。不久前,武漢“1+8”城市圈被列入“十一五”國家城市群發展專項規劃。這等于把武漢城市圈放在全國經濟的宏觀框架和全國城市群的整體結構中來布局。有專家評價說,在這樣的框架中,“九省通衢”新優勢的實質是:通過立體交通網絡,把武漢城市圈與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灣和川渝經濟圈連接在一起。
武漢經濟圈的中心城市—武漢作為該經濟區域內空間流轉集中系數最高、綜合優勢最強,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的核心樞紐城市,與圈內其他八個城市以及經濟腹地在現代物流的支撐下,構成開發性的經濟循環系統,依托物資、技術、資金、信息等資源多種形式的“對流”在該系統中發揮強大的集聚與擴散功能,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經濟圈的共同發展。
武漢經濟圈重點發展三大產業群(帶):以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為龍頭,推進光電子信息、鋼材制造及新材料、生物工程和新醫藥、環保等產業群,建設黃石、鄂州、黃岡、咸寧市產業帶;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龍頭推進汽車制造、IT設備、精細化工、輕工食品、出口加工等產業群,建設仙桃、潛江、天門市產業聚集帶;以武漢吳家山海峽兩岸科技產業園為龍頭,推進汽車零配件、食品工業、農產品及加工、磷化工等產業群,建設孝感市產業帶。這三個具有鮮明區域經濟優勢和特色的產業群(帶)的形成,將對武漢經濟圈發展現代物流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為了促進武漢經濟圈的建設發展,在經濟圈內首先推進交通、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保證經濟圈現代物流網絡系統的暢通。幾年以后,從武漢市城區任一地點,半小時可以到達連結圈內城市間的外環高速公路,武漢輕軌將直達圈內八個城市,圈內電話將實現同一區號;在經濟圈內還將實現金融一體化、區域市場一體化。武漢經濟圈的經濟增長幅度將高于湖北省平均增幅2-3個百分點,GDP年平均增長將達到12%以上,到2010年圈內GDP和財政收入占全省的比重將提高到70%左右。在現代物流的促進和支撐下這三個具有鮮明區域優勢和特色的產業群(帶)的發展必將推動武漢經濟圈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武漢經濟圈的發展,也必將對湖北省、中部地區經濟崛起產生重要、深遠的影響。
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要求現代物流具有更強的綜合服務能力。近幾年國民經濟保持了較快的速度增長,目前處于工業化發展的中期階段,經濟總量擴大、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城市化步伐加快、外貿依存度提高,必然帶來社會物流總量急劇增長,經濟發展速度與武漢經濟圈現有物流的綜合服務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國內、外經濟發展的實踐證明,經濟的高速發展必須建立在完善的現代物流體系和相應的物流服務能力的基礎之上。沒有完善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和強大的物流綜合服務能力,將不足以支撐經濟的持續、高速地增長。
我國是資源短缺的國家,發展現代物流必須考慮資源和環境的雙重壓力,要有利于建設節約型社會,符合經濟持續發展的戰略。當前武漢經濟圈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是結構不合理,經營方式粗放,資源消耗較高、環境污染嚴重、經濟效益不高,這些問題將直接影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優化產業布局,發展循環經濟,從整體上減少社會的物流總量,運用現代物流技術和管理方式,用最少的物流資源完成盡可能多的物流量,降低車輛空駛率和迂回運輸,減少道路擁堵和廢氣排放,推行“綠色物流”等,都對現代物流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激烈的國際化競爭,要求抓住機遇發展現代物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物流領域對外開放的步伐加快。國際上知名的大型物流企業都已基本上進入我國,服務對象為國內生產和流通企業,活動領域拓展到中、西部地區和中小城市,大部分企業都是獨資經營模式。
與此同時,我國物流企業也紛紛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外資企業“引進來”和中國企業“走出去”引發了物流競爭新格局,我國的物流企業將面臨與具有世界一流經營能力的國際化企業的競爭,這對我國的物流業既是難得的機遇,也是嚴峻的挑戰,也是在融入世界經濟發展大潮中一場不可避免的競爭。
為了更好發揮武漢經濟圈中心城市—武漢的經濟聚集、擴散效應,發展現代物流有利于經濟一體化的運作。武漢具有優越的交通基礎條件,是中部地區最大的交通運輸樞紐,在全國19個副省級以上城市中,綜合運輸能力處于較高的水平,優于周邊的省會城市鄭州、長沙、南昌,具備發展現代物流業集公路、鐵路、水運和航空多種形式的全方位、立體交叉的綜合運輸中心的優良基礎;武漢是全國高等院校聚集的四大都市之一,擁有眾多的各級各類科研院所,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創新能力,具有建立在全國有影響的現代物流信息中心的必要條件。為了讓更多的企業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吸引更多國際著名企業聚集武漢經濟圈,提高武漢經濟圈經濟融入全球化發展的水平,將構建一個新的現代物流網絡系統,提出未來幾年武漢經濟圈的交通發展藍圖。到2020年,武漢將形成“三環十射”的快速交通公路骨架,呈“井”字結構的通達全國重點城市的高速鐵路系統,立足國內、輻射東南亞的航空網絡和通江達海的水運交通體系,向世界展現一個現代化的、開放的、全新的“九省通衢”,使武漢經濟圈逐漸融入全球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游,張敏.經濟中心城市的集聚與擴散規律研究.南京師大學報(社科版),2000
2.劉志揚.擴大我國農產品出口面對的競爭與對策.農業經濟問題,2002
3.方志權,焦必方.中日鮮活農產品流通體制若干問題比較研究.現代日本經濟,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