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應用的現狀和困惑
2008-6-27 12:2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ERP是一個內容變化多端的詞匯,“企業資源計劃”更像是一個企業戰略管理的理想,從來還沒有任何一家企業真正實現,西方企業沒有、國內企業更加沒有。原因不在于別的什么問題,而是在于ERP自從它的誕生起、就過起了嫁接生存的日子。相信大家都記得ERP在90年代初靠嫁接MRPII為生(對于制造企業ERP的真正的內涵是MRPII),到了90年代末期又靠嫁接CRM和SCM(供應連)、KM為生,不知道某一天ERP高興又會把PDM、CPC這樣的產品管理軟件納入其中。實際上現在企業信息化類的軟件種類已經很多,對于ERP來說隨便加入幾個具有新名詞的軟件是件再隨意不過的事情了,畢竟它已經扛起了10多年的企業信息化大旗,對于嫁接已經駕輕就熟。而他最為拿手的核心能力竟是讓媒體如此地醉心于對它的傳播,這些都為它成為企業管理的最新明星奠定了豐厚的基礎。如果說何為ERP,那么可以告訴你這就是ERP,可這種本質上的東西并沒有多少人愿意觀察,大家都習慣了、都約定俗成地認為它就是“真理”。在現在的社會ERP的變化實在是太快了,即便是企業信息化做得非常好的現代企業、要想追趕ERP的快速移動的步伐看來是永遠地無法追趕了,如果企業還要下定決心破釜沉舟地追趕,那么又要經歷一次不但費錢、費時而且撕心裂肺地變革,這種變革已經讓不知多少企業感到了害怕。 企業信息化的軟件種類在最近4-5年間快速地出現,它已經讓企業管理者在日益紛繁的信息化名詞前面變得迷茫了,不但企業的管理者已經不知道軟件有何用、而且企業的信息化人員也為快速學習這些新名詞而辛勞。如果說這就是企業信息化的本質,那么奉勸一句,還是不要去盲目地享用那些快速變化的軟件系統。這些系統當你實施完畢的時候可能已經被一個全新的軟件所取代,此時作為企業的你又會感到在追逐新系統的過程中又晚了半拍。怎樣看待這類還沒有定型、而且也無獨立使用能力的軟件呢?相信沒有人會告訴你,軟件商不會告訴、實施商業也不會告訴,最后只有上完了系統之后、才頓開茅塞,不過一切都已經晚了。如果說中國的信息化現實是什么,那么只有兩個字“盲目”。 ERP作為中國企業信息化建設中最為熱門的詞匯,在現在幾乎沒有多少從事企業應用的人員所不知,在現在的IT業、它可以說是一個極具穿透力的詞匯。它已經成為企業信息化的代名詞,而這個代名詞的產生是眾多管理軟件商在有意無意之間所創造出來的。現在,政府在推動信息化過程中使用頻度最高的是ERP,軟件商在傳播過程中、使用頻度最高的同樣也是ERP;這種對于ERP正面的高頻度的傳播,為國內的許多企業編織了大大小小的期望與美好的信息化前景,這促成了國內眾多企業紛紛開始探討ERP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并開啟了ERP前所未有的龐大的管理應用市場。
而當眾多企業開始研究ERP之時、卻不時地聽到許多并不協調的聲音“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早(找)死”,而這種聲音當“哈藥六廠”與“三露-大寶”的沸沸揚揚之聲塵埃落定的時候,這種悲觀的論調達到了頂峰。無論怎樣、這兩個失敗的案例,促使許多人開始了再思考,人們在問:為何宣傳得如此美妙的ERP軟件,在現實的應用中屢屢失手?,又是那些原因促成了這種軟件走向失敗?,ERP它究竟是毒藥還是良藥呢?。這些問題都始終縈繞在企業的信息化人員和管理者頭腦之中,現在我們依然要問,這些問題解決了嗎?當這兩個案例浮出水面的時候,曾經有眾多的信息化好手和評論家們對這個現象展開了討論,但是結論是什么呢?依然是不得而知,從筆者的感覺上來看、如果企業在盲目之中啟動了信息化項目,這個企業實際上就是開始向一個全新的IT業的圍城走去。對于這些現象勢必要我們開始深思它背后所產生的原因,而這些可以歸結為許多方面不下10個方面,而最為核心的是下述的4大方面。
軟件的適應性
事實上任何ERP軟件都有它的盲區,世界上從來沒有任何軟件能夠適應一切需要,在國內企業管理體系并沒有完善的今天,許多依賴于西方管理思維和方法的軟件在國內的眾多企業中都不會得到很好的應用,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文化和管理技能還無法與這類軟件實現真正的融合。而企業在啟動信息化的過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企業信息化需求分析,往往會盲目地購買許多不同用途的管理軟件,希望通過軟件的應用、能夠給企業管理帶來提高,遺憾的是在購買軟件前往往忽略了軟件對于管理的適應性,企業往往盲目地相信咨詢人員所做出的業務流程重組將輔助企業實現信息化這樣的承諾。但是當業務流程重組之后卻發現許多業務在系統中根本無法實現,此時作為企業來講:生存永遠是第一需要,這種無法滿足業務需求的軟件,自然無法應用。
戰略規劃的缺失
在信息化項目失敗的背后往往隱藏著許多盲目的因素,國內企業對于實現企業的戰略管理始終缺乏有效的認識,而企業信息化決不是為化而化,它是依賴于企業長期的發展戰略而建立的信息化體系,如果在信息化伊始并沒有制定信息化的方針和策略,也沒有充分研究所選擇的開展信息化內容的可行性,而采取匆忙上馬的方式,這種信息化方式的本身存在巨大的風險。眾所周知,企業信息化絕非一時之功,尤其是在規模較大的制造企業、由于它機構的復雜、業務處理的復雜、渠道的復雜、制造過程的復雜,如果未根據企業的實際管理現狀和管理需求、制定有步驟有目的的信息化實施策略,采取貪大求洋,一步到位的方式,這種信息化成功的可能性已經沒有。所以無論是西方的現代企業、還是在東方的傳統企業,要想獲得信息化的成功,必須從企業管理需求出發,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方式,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夠實現企業信息化目標。
信息化觀念的缺失
企業成員對于信息化始終存在一個基本誤區,他們始終認為“信息化就是啟動管理軟件項目,這種項目本身與企業的管理、流程、組織沒有多大關系”,這種對于管理軟件的錯誤理解直接導致了一個觀念上的誤區,“管理軟件不是管理,而是軟件”,而事實上管理軟件與企業管理息息相關,沒有管理也無從實現管理軟件,管理軟件的本身是將管理方法、思想、規則融入到了軟件之中的信息化的方法,它是對于企業發展戰略、企業管理制度、企業流程與組織的一種全方位的融入過程,如果我們始終認為它僅僅是一種軟件的話,那么企業是不會成功實施信息化的,企業的管理者也不會對此給予多么巨大的支持,他最終將淪為企業信息中心的事情。 軟件選擇的缺失
國內的企業對軟件的選擇是認真的,但是這種選擇的本身是不完美的,任何一個軟件并不是一個完整的作品,它需要企業與軟件商的實施配合,而實施的好壞實際上決定了信息化成功與否,這個過程完全不依賴于軟件本身,而是依賴于軟件公司的實施實力,所以在選擇軟件時不能單純是選擇軟件,更為重要的是選擇軟件公司。而對于軟件公司的選擇必須從6個方面進行考察:1)與企業規模相匹配的管理軟件公司群體,2)考察軟件的成熟度、靈活性、口碑,3)考察軟件的技術路線是否成熟,4)考察軟件商的實施能力,5)考察軟件商的系統設計與工程方法使用能力,6)考察軟件商的客戶化能力和與需求的匹配能力。通過這些的考察可以充分評價軟件商的實際狀況,為最終選擇軟件和軟件商奠定基礎。
在國內信息化的過程中,企業所面臨的信息化困惑絕不僅是上述的4點,實際還涉及關于業務流程重組的困惑、國內軟件與國內軟件選擇的困惑、咨詢的作用的困惑、如何能夠實施成功的困惑、企業管理者融入的困惑、人員觀念轉變的困惑等等,在此不可能一一談及,無論怎樣,上述四點實際上是信息化過程中需要跨越的四個最為重要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