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之路在腳下
2008-6-6 12:1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 宋馥李
近期,高油價沖擊波來得太頻繁,而且一次比一次猛烈。加之今年初的《勞動合同法》實施,這些市場壓力,對于成長中的國內中小物流企業顯得殘酷了些,但較之未來的發展變局,其中不乏值得探索的利好因素。
生死考驗
“對中國航運業來說,2008年將是困難的一年。”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表示。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問題等不確定的因素交織作用,令人憂慮。
美國次貸危機已經波及全球,中國的部分貨代企業也受到沖擊,北美出口市場的疲軟直接導致了部分中小貨代企業無單可接。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集裝箱量比去年減少了將近四分之一。目前,這一航線幾乎都在虧損。
寧波海田國際貿易公司副總經理劉飛龍透露,以往這個時候外貿工廠的訂單都排得滿滿當當,連安插緊急訂單的空隙都沒有,可現在很多的外貿工廠處于半閑置狀態。
浙江省官方的數據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一局面:據杭州海關統計,前兩個月,浙江對美國進出口45.3億美元,下降0.8%,這是繼1997年1月以來11年多首次下降。其中,對美國出口38.7億美元,下降4.2%。
對于以貨運為主的中小物流企業來說,燃油費和人工成本的上漲是最直接的因素。上漲的燃油費造成運輸成本增加,進而又影響食品等各個行業的成本上揚,造成人工成本的上揚。這樣,造成人力成本風險、經營成本風險,還有一類人民幣升值帶來的不利影響。
《勞動合同法》實施后,雖然工資成本并沒有大量上升,但企業要規范經營,本身帶來了支出,在競爭激烈、利潤微薄的貨運行業,利潤空間受到很大的壓縮。
而最根本的是產業升級下的沖擊波,國家的一系列宏觀調控,催促行業升級整合,加工貿易發達的南方和東部沿海地區,地方政府紛紛出臺了大量措施加速產業升級,逐步淘汰低附加值的落后產能。這些加工企業的變局也讓與之唇齒相依的中小型的物流企業也面臨生死考驗。
“危”“機”并存
壞事有時可以變成好事。
對應著產業升級,為這些企業提供物流服務的中小物流企業走到了十字路口,在這個關口,挑戰和機遇并存,機遇或許更大些。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首席顧問丁俊發在中國 (蘇州)國際物流與供應鏈合作發展峰會上談到,第二產業的第三產業化是必由的趨勢。越來越多的生產企業或逐步外包非核心競爭力的業務,在這個轉變的歷程中,多一些刺激的因素,可以加速這個進程。
高油價、規范的勞動合同法,或許就是這個 “刺激”的因素,盡管是不利因素。
香港聯合儲集貨運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香港中小企業協會的名譽會長梁礪鋒樂觀的指出,企業各項成本的上升,有助于迫使企業認識到節約物流成本的重要性。將物流業務外包以節省開支是一條重要的途徑,物流成本的增加必然會讓企業開始重視物流,這個是物流的發展機會。
雖然諸多因素也影響到第三方物流的營業收入,但影響效果顯然不如出口加工型企業大。梁礪鋒說,在商貿流通領域,大的百貨公司或連鎖店的平均物流成本約34%,重視物流成本的節約,至少可以減少20%~25%。如果這部分需求被釋放,就會醞釀出物流企業的機遇。尤其是民營企業,要將開拓市場和節約物流成本聯系起來。
而從行業大勢來看,出口量的大幅度下滑,各種出口型企業紛紛調整方向,將重點放在了內銷的開拓上。梁礪鋒說,由出口轉向內銷,也為國內的傳統物流、倉儲企業帶來了發展機遇。所以,對于中小民營物流企業來說,良好的發展機遇正在孕育中。
不僅是中小物流企業,在油價上漲這個根本性的因素下,物流企業必須調整,這有助于行業的優勝劣汰,行業內更優秀的物流企業會涌現出來。
作為浙江傳化公路港的總經理,姚文通的客戶都是中小型的貨運企業,他對企業由于油價和 《勞動合同法》實施帶來的壓力感同身受。但他樂觀得認為,這并不是壞事,油價大考是來得太快了,不過這是遲早的事。隨著內需的擴大和中西部省份加快發展,中小物流企業一定會找到自己的發展機遇。
服務制勝
事實上,道理簡單到就一句話:“服務!還是服務!”低附加值的制造業要升級,為之服務的物流企業也需要升級,只有適時的提高自己的服務層次,才能在這一輪考驗中找到機遇。
姚文通說,之所以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還沒有充分地將物流外包,主要還是物流企業的服務能力沒跟上。
傳化公路物流港曾經做過一個專題調研。在經濟較為發達的杭州地區,生產企業物流外包率已經達到了90%,而沒有外包的企業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散裝水泥生產商;第二類是混凝土生產商;第三類是危化品生產商。這不是他們不愿意外包,只是我們專業化服務能力還沒有跟上。
中小物流企業要實現 “服務到位,價格低廉”,八個字背后需要的一個痛苦的淬煉過程。物流企業首先得自身高效運轉,才能提供物美價廉的服務,進而才能吃 “百家飯”,贏得更多的客戶。
在去年的一次調研中,姚文通發現,由于蕭山地區中小物流企業的整體運價指數較上海、蘇南等地區更低。這也從一個方面刺激了當地生產企業的外包,許多企業外包物流后節約的物流成本高達60%,而大型工礦企業也至少能節約30%~40%。
這個基本邏輯是:通過信息化等手段提供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運價指數相對低廉——刺激企業將物流外包——獲得業務量,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
中國民 (私)營經濟研究會會長保育鈞概況說,今年的形勢,可以用一個 “逼”字來概括。逼字當頭,民營中小企業必須改變。而在經濟基本面的嚴峻態勢下,作為生產性服務業的中小物流企業,也在這復雜的局面中,淬煉出金剛之身,才是根本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