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基隆港有望10月對接 榕將成貨運直航中轉點
2008-7-23 15:4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如果你不小心拆開一臺鬧鐘,發現零件竟來自不同的國家或地區,想必你會開始驚嘆世界工業的精細分工。但如果你再仔細一看,發現這些零件生產日期就在幾天前,甚至可能就在昨天,這時,你肯定會驚嘆于如此神速的運輸。有人說這就是物流的作用,更準確地 說,這就是現代物流的力量。
現代物流在資本運營上所起到的作用不僅僅是配送,它更加注重成本核算。或許正是出于這樣的一個節約成本的考慮,打造一個物流中心,讓其周邊的成本降到最低,便成為了小到商人、大到政府樂于考慮的問題。于是,很多地方動了起來,小計算就此算出了大貿易。
深圳動起來,拉動了珠三角;上海動起來,統攝著長三角;天津濱海新區動起來了,帶動了整個環渤海經濟圈。上述的中國三大區域經濟,正是靠海港、靠“國際大港”托舉而生。
作為沿海城市,福州眾多的優良港口和對臺地域等優勢,為其扮演一個類似“貨物集散中心地”的角色提供了先決條件。而在一些人看來,福州江陰港與臺灣基隆港今年10月若能成功對接,福州“打造東南亞航運中心”的目標也將就此啟航。
對接
重新詮釋“小三通”定義
福州保稅物流園本月開園
7月2日,仲夏晨曦的一縷縷陽光很清柔。
從福州市政府大院驅車出發,一路飛馳,緩緩駛入江陰半島寬闊的濱江大道時,透過車窗,寬敞平坦的馬路四通八達,一片片廠房高低錯落,一幢幢樓房鱗次櫛比,一座現代化特殊經濟功能區巍然展現在眼前。
“對于福州保稅區的所有工作人員來說,那天是一個極為特殊的日子,福州保稅區物流園區正式開園。這一刻,等了六年。”時隔多日,該園區黨委書記陳承茂仍然動情。
從那天開始,“香港一日游”不再是唯一的選擇。企業完全可以在福州保稅物流園區內注冊公司、設立倉庫。在上游,貨物進區就視同出口,可以立即退稅,而下游企業只需在園區進口貨物,向海關以“進料加工”理由申報,就能享受進口料件免繳關稅、增值稅的待遇。相比“香港一日游”,周邊企業將可節省2-3天時間,每個貨柜可節約2000美元以上。
此刻,一組鏡頭開始在陳承茂眼前跳躍,這是一個將來可能出現的場景:臺灣高雄、基隆、臺中的貨物在此中轉、派送;福州、廈門、寧波等其他口岸城市轉運的貨物在此回流;東南亞各國的貨物在此中轉、派送;江西、湖南、安徽等內陸各省及閩東地區的貨物也在此中轉……
江陰港基隆港有望10月對接
有一個最淺顯的道理,如果沒有其他因素,同樣行駛,走最短路線,肯定最節約成本。
而事實上,馬尾距基隆149海里,馬祖距基隆114海里,馬尾距馬祖僅僅35海里。對于這樣的數據,祖國大陸的企業知道,臺灣地區的商人也明白。
福州保稅區作為海峽兩岸直航試點口岸之一的福州港主體所在地,得天獨厚的是對臺經貿的人文、地理優勢。天時、地利、人和,大家都在等一個時機。
2008年5月8日,喜訊傳來,福州保稅物流園區順利通過了正式驗收。6月21日下午,福州保稅物流園區與臺灣基隆自由貿易港區業界代表團舉行了業務對接圓桌會議。
會上,雙方在區域監管、貨物直通、增值服務等十點對接思路上達成一致,并簽署會議紀要。下一步雙方將各自就兩岸三通后開展業務合作成立籌備小組,規范聯絡和議事制度,就雙方關心的涉及業務對接的前期問題進行探討,并表示爭取在海協會會長陳云林10月訪臺后迅速予以實現。
評論認為,這是海協會與海基會復談后,祖國大陸與臺灣開展的第一個具有實質意義的兩岸合作項目。
“雖然兩岸周末包機、大陸居民赴臺旅游兩項議題的協商取得成果,但在兩岸貨運直航方面仍需兩地各界人士的積極推動。”陳承茂認為,“如果10月對接成功,基隆港到馬祖再到福州的保稅區之間的貨運,甚至是臺灣高雄、基隆、臺中的貨物將在此中轉,這已經不僅僅是‘小三通’,而是另外一個概念,可以的話就稱為‘中三通’,當然這個提法需要探討。”陳承茂表示。
破冰
“長安”直駛金門,終結榕金兩地53年隔絕
如今兩岸物流的一切成績還得從5年前一次展銷會說起。那次航行,開創了大陸商品首航金門的歷史。當時是這么形容的,“波瀾起處蘊驚雷”,外經貿部稱作具有“破冰”功效。
2002年6月3日下午3時48分,隨著一聲汽笛長鳴,滿載著10大類1200多個商品品種、總貨值量16.3萬美元的“長安109”號貨輪緩緩從福州港駛出,直航金門。這次航行,開創了大陸商品首航金門的歷史,終結了福州與金門兩地53年來的隔絕。
當人們在沒有硝煙的清朗之下以懷疑的情緒觀望對岸時,兩岸人民渴望和平的眼神里也在思索著如何沖破政治藩籬,實現兩地經貿合作交流的進一步發展。
時值2001年福州保稅區與開發區分署辦公。在2001年度工作部署會議時,福州保稅區提出,要根據自身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區域優勢及未來發展趨勢,制定了以拓展物流功能和對臺經貿為重點的新一輪發展戰略思路,把福州保稅區建設成為閩東南的自由貿易區和海峽西岸物流分撥中心。
也就在那次會上,確定了年內舉辦福州商品金門展銷會,以此宣傳保稅區。會后相關人員馬上責成專人負責聯絡金門相關政界人士、企業協會,并得到積極響應。
陳承茂表示,早在1997年,馬尾港就被定位兩岸“三通”試點口岸,但此后幾年,因種種原因,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多年“有來無往”,“單向交流”的局面一直難以突破。“直到這次破冰之旅,打破了這一局面,同時也打破了以往貨物轉道香港的繁瑣,開拓了福州保稅區在兩岸經貿中的物流通道作用,也開啟了兩岸區與區、港與港對接的先聲”。
在那次展銷會上,福州市副市長梁建勇在金門體育館的記者接見會上,說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話:“音樂已經放好,就待兩地企業能夠一起共步舞池、翩翩起舞了。”
隨后,兩岸先后開啟了“兩馬”貨物雙向直航、“兩馬”商務旅游等。
轉身
保稅區有了升級版,遠洋集裝箱航線向江陰港轉移
此前,馬尾港作為福州對臺貿易的唯一港口,主要承擔的都是兩三萬噸的小額對臺貿易物流,這個也是由馬尾港自身的自然條件決定。
但是,隨著重化工業向沿海轉移,福州經濟快速發展和貿易擴大需求,以此相關的材料運轉加劇,福州對港口的依賴迅速提升。馬尾港在地理位置和航道水深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更加凸現。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福州外貿遠洋集裝箱航線逐漸向在開發的大型遠洋口岸江陰港進行戰略轉移,2007年12月27日,福州保稅物流園區應運而生。成為繼上海、青島、寧波等試點后國家批準成立的第九個保稅物流園區。
作為保稅區的升級版,保稅物流園區在功能和政策上更加接近自由港。
物流園區實施“境內關外”政策,企業當天就可以拿到海關簽發的出口退稅聯。改變了過去國貨復進口業務要先出口到香港再申報進口,即所謂貨物“香港一日游”。
展望
拓展深度廣度,將江陰港打造成“兩岸共同港”,實現兩岸共用
“目前兩岸海上通航還停留在局部、單向、間接的通航。”陳承茂說。
一個情形是,現在在臺灣三大港——高雄、臺中、基隆中,只有高雄港一個10萬噸級泊位,不但其腹地極為有限,而且再也找不出一個能建10萬噸級大港的岸線資源了。
而海峽西岸的江陰港,距臺中100海里,基隆港149海里,朝發夕至。業內人士表示,福州完全可以利用其地理區位,成為海峽兩岸共同、共用的深水港。
這個也是陳承茂的一個想法。“兩岸經貿合作的廣度和深度真的到了必須突破的時候”。
他認為,只要發揮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在福州市現代物流產業發展的龍頭作用,在江陰港區培育物流集聚發展的產業帶,構建海峽兩岸產業對接及國際物流產業交匯的大平臺。可以為福州乃至我省外向型經濟發展構建一個立體化、多方位、快捷便利、政策優惠的物流“大樞紐”和“大通道”。
同時,結合福州市對臺“五緣”優勢,拓展福州保稅港區與基隆、高雄港的對接業務,擴大對臺經貿,使福州保稅物流園區最終成為“海峽兩岸共同港”。
可以預見,未來在臺灣海峽的此岸和彼岸將有著遙相呼應的這么兩個區域,他們互通有無,互可訂單,互可取貨,互為庫存,互為加工,直通直達,貨暢其流。那時,就是東南亞航運中心生成之時。
福州物流:溝通兩岸輻射東南
省物流協會副會長、福州大學副校長王健教授指出,福州至臺灣的海運距離最短,得天獨厚的優勢使福州成為臺灣和大陸內地的貨物轉運點。
過去,兩岸主要靠第三地中轉,70%是從香港到大陸,20%從澳門中轉,“小三通”約6%,另4%則是由韓國濟州前進大陸東北與北京。直航之后,將節省兩岸之間交通運輸成本,縮短貨物在途中及周轉時間,兩岸物流業合作空間巨大。
“物流業能不能發展關鍵取決于成本!”王健認為。
臺灣有關方面公布的數字顯示,兩岸直航后,海運每年可節省運輸成本約8.2億臺幣,可減少約一半的運輸時間,每航次可節省16至27個小時;空運每年節省旅客成本約132億臺幣,節省旅行時間860萬小時;貨運運輸成本每年可節省8.1億臺幣。
此外,由于臺灣島內政治、政策的限制,近年來島內物流業的發展呈減緩趨勢。島內經濟活力減緩致使產業大量轉移,部分臺灣物流企業開始尋找大陸市場,開拓新領域。直航之后,將有更多的物流企業到福州發展。
目前,福州物流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福州作為一個貨物集散地也具備了一條的條件。作為沿海城市起步晚,但是發展迅速,城市已經在構筑三環,溫福鐵路、福廈高速公路也將提供運輸平臺。到2010年,福州市將通過打造馬尾、江陰、羅源等八大功能不同的有自己特色的物流園區,物流園區建設將從福州市域出發,以“大港口、大區域、大商貿”的角度來構筑體系。
屆時,福州將建成溝通兩岸、輻射東南沿海的現代化物流中心城市。
記者 陳洪亮 洪玉英 陳佳佳/文 林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