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中國物流的“后奧運時代”
2008-7-4 13:5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洪軍
DHL特派員將火炬傳遞給中外運敦豪全國作業總監魏堅先生
奧運來了,真的來了。
國人翹首期待的奧運,給中國帶來了令世界羨慕乃至嫉妒的發展。在奧運春風吹拂下,股市、樓市、外貿、內需,全線飄紅,迎風競放,一如北京的春花般俏麗。這種繁華,有國人的功勞,也有逐利的國際資本。
奧運來了,也將離開。此前已經有人對中國經濟的“后奧運時代”進行了辯論,各大媒體公布的結論自然是會繼續平穩發展。對于這一結論,本人極其地擁護。但我也相信,至少中國物流產業要實現這一結論的道路將是充滿艱難和挑戰的。我對中國物流產業在“后奧運時代”所面臨的情況做了一些猜想,大致總結為三大矛盾和三大挑戰。
三大矛盾
國內通貨膨脹,對外貨幣升值。首先受到傷害的當然是外貿企業,一點匯率的變化就可能把企業原本就不多的利潤剝奪殆盡。然后是廠商,國內物價的上漲、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銀行貸款的緊縮,無一不在掐企業的脖子。兩頭的壓力致使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快速上漲,國際競爭力削弱,出口型制造業轉移到其他國家,最終影響中國經濟的增長。物流企業,特別是貨代物流等對制造和國際貿易高度依賴的行業,勢將遭遇寒冬。
客戶需求升級,行業競爭無序。隨著經濟的發展、文化的交融、社會財富的增加,我們的社會也向著更加文明、和諧的方向發展。社會對物流從不了解到了解,從知道到需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近年來國外先進物流管理技術和經驗的引進,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能夠獲得更加專業、安全、高效的物流服務。但令人遺憾的是,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仍然粗放,競爭的核心仍停留在傳統的價格、關系和灰色交易上。對于服務內容的創新、資源的重組和價值的附加這些客戶真正的需求仍未得到重視。
產業規模擴大,配套環境落后。因為在行政管理上沒有一個明確的 “婆婆”,所以中國物流產業的發展道路一直是模糊而且曲折的。更沒有人能夠清楚地知道這個產業的規模現在有多大。其實要知道中國物流的產業規模的算法并不困難,物流產業規模=社會物流總成本×市場化的物流需求。因為沒有可靠的數據,我們只能假設市場化的物流需求大約為30%,那么去年中國物流產業的規模大約是1.5萬億元。然而就是這個占國民經濟二十分之一強的產業,卻得不到其他社會支撐性產業的重視和配合,物流企業在金融、通訊、保險、能源這些巨頭面前,顯得是那樣的弱小和孤立無援……
三大挑戰
雖然形式嚴峻,但這對中國物流來說,未必就全都是壞事。優越的環境容易帶來量的發展,而殘酷的環境更能催生質的變化。中國物流在“后奧運時代”或許值得注意以下幾個挑戰:
強化國際競爭力,走向世界。在十年前,要說中國的物流企業走向世界,那最多也只是一個宣傳的噱頭。但在今天,已經有所不同了。長期以來,中國企業更多地注重生產環節,而忽視了核心技術與流通環節的開發與控制。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有動力也有能力掙脫國外采購商貿易枷鎖,自己開拓國際市場。與之相配套的,中國的物流企業也要配合這批企業的需要,積極尋找在國際市場上扎根的機會,既能為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創造更好的平臺,也能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專業化推動發展,先強后大。過去很多物流企業在介紹自己時,往往說自己是“某某物流企業”或“某某第三方物流企業”,但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物流企業會用更加專業的詞匯介紹自己:“我們是專業的危險品物流企業”、“冷鏈物流企業”、“電子物流企業”、“汽車物流企業”……究其根源,在于客戶需求的分化加速了物流服務專業化的步伐,使那些善于引導和滿足客戶需要的企業更容易找到“藍海”。疾風知勁草,在慘烈的市場競爭之后,只有那些做專、做精、做強的物流企業才能屹立不倒,熬到產業的另一個春天。
整合供應鏈資源,合作多贏。很早就有人說過,物流是一個復合型產業。但很長時間以來,國內物流企業對這句話的理解似乎不太到位。因為迄今為止,仍很少有物流企業能夠真正實現供應鏈體系中相關資源的優化,并通過這種優化的管理行為創造出新的價值。這個現象除了物流企業本身能力不足外,更多的責任歸因于相關行業對物流的忽視。隨著奧運的離去,國際資本的撤退,中國企業將普遍面臨更加困難的發展環境。這時,相信會有更多的人開始重新認識和重視資源整合的重要性,相應地會有更多的關聯行業會圍繞著物流做文章。隨著市場上關聯行業資源的開放,物流企業在擁有更多機遇的同時,也必須在供應鏈資源整合方面創出佳績,使參與合作的各方滿意而歸。
奧運來了,又將會走!在奧運離開之前,留下自己對物流行業的一點猜想。關于“后奧運時代”中國經濟和物流產業的發展,或許根本不會像作者擔心的這般。但居安思危,多想想困難和解決的辦法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