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貨代物流遭遇“寒冬”
2008-7-9 11:0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今年,貨代物流市場的整體走勢和企業經營狀況不是很理想,比預期要差得多。”盤點今年上半年貨代物流業的市場表現時,上海市國際貨代協會副會長、東方國際物流集團總經理楊根直言不諱。
整體下滑趨勢明顯
楊根說:“去年底,我們對今年的貨代物流市場有一個樂觀的預期,普遍認為會與2007年水平保持平衡。但今年的市場變化很大,從已經過去的6個月來看,市場的實際狀況比預期要差,外部經濟的變化對貨代物流業的影響很大,上半年貨代物流業整體下滑的勢頭已經顯現出來,這一低迷的趨勢還將會延續到下半年。”
楊根分析,外部因素對貨代物流業的影響主要有幾個方面:
在國家銀根收緊,實行貨幣緊縮政策的背景下,貨代物流業的資金壓力很大,由于融資渠道不暢、信貸規模壓縮,貨主和客戶紛紛延長了付款期。去年,貨代業的賬期一般為44天,今年賬期比去年增加了5天多,實際達到50天。由于貿易規則都是貨到付運費,賬期的延長意味著占用貨代企業資金的時間拉長了,這對貨代物流企業的資金流轉必然帶來不利。
過去,船公司與貨代公司的付款期為45天,后來改為30天,今年變成一個月結兩次,這樣,貨代物流企業承擔的資金壓力增加了。同時,由于人民幣升值很快。貨代物流企業在兌匯上損失不少,因為收進來是美元,結匯換成人民幣,銀行兌換有一個時間差,慢半拍都會對企業的資金收益造成負差。據東方國際物流集團統計,僅1—4月,公司的收益損失就高達450萬元人民幣,而這些都意味著企業利潤減少。
在美國次貸危機及全球經濟減緩的影響下,出口貿易下滑。無論是空運還是海運,在出口危機影響下,貨量都比往年有所減少,眼下“旺季不旺”已經顯現,尤其是件雜貨量日漸萎縮,走空運的電子產品托盤貨少,服裝、紡織品出口下滑對貨量影響更加明顯。
高成本令企業不堪重負
貨代物流業還面臨企業內部成本高漲等不利因素帶來的考驗。楊根坦言,去年下半年以來,勞動力成本、油價上漲成為貨代物流企業最揪心、最關注的大事。
他說,新《勞動合同法》頒布實施后,勞動力成本上升。作為勞動密集型的行業,貨代物流企業目前的一線包括集卡、倉儲、堆場等崗位大多聘用農民工,而且,這一群體數量不少,由于農民工與企業老員工同工同酬,每個企業都無法回避用工成本上升這一新的問題。
據東方國際物流集團測算,今年以來,貨代物流企業的用工成本上升已超過了10%,而油價飆升更是“火上加油”。楊根認為,在一般人眼里,油價高漲對貨代物流業影響不會太大,其實是一個誤解。
高油價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集卡運輸成本上升,以擁有25輛集卡的中型企業為例計算,每輛集卡每天出運兩趟,按目前的高油價,一個月虧損就達15萬。1—5月,東方國際物流集團公司下屬集卡運輸車隊虧損達78萬元,需要貼補才能維持正常營運。
在加快轉型的同時,開源節流、降低成本將是貨代物流企業當前乃至今后一項長期任務。楊根毫不諱言,制造業、能源等產業的產品隨著成本的上升可以漲價,只要價格合理,就可以獲得消費者認同。同樣,船公司也可以將油價上漲等作為附加費向貨主和客戶收取,但貨代企業卻難以將提供的訂艙等服務費提價,管理成本、用工成本等只能自己消化。
傳統訂艙服務成“軟肋”
楊根表示,在新的市場環境條件下,貨代物流業必須轉變觀念,轉變經營增長方式,即從傳統的單一訂艙服務轉變為著力提高企業的運營質量和效益。
傳統訂艙服務已不能適應市場變化和需求,現在是訂艙越多,虧得越多,不少貨代企業感覺生意越來越難做,原因主要是貨代訂艙占用資金時間長,資金成本高。同時,一些貨代物流企業為了爭取客戶,依靠壓價、殺價手段,獲得市場份額。惡性競爭的結果是損壞了良好的市場環境,阻礙了行業又好又快的發展。
因此,貨代企業必須從以訂艙為主要服務內容的低級價格競爭階段,擴展增加物流附加服務,如報關、運輸配送等。在這方面,一些大型企業已經走在了前面,如上海貨代、中遠物流、中外運等已完成了轉型。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市場競爭已經不再是單個經濟實體之間的競爭,而是聯盟與聯盟、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如何打造高效、快捷、低成本的供應鏈是現代企業提升競爭力、實現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圍繞提升和完善供應鏈管理,就是調整和轉型的主要方向。楊根舉例說,目前許多國內外大項目通過招投標,選擇優秀的物流企業來完成,參與競標的門檻愈來愈高,除了資金、技術實力外,很重要的是要有供應鏈上下游的資源。
楊根說:“東方國際物流集團最近競標NEC的一個物流項目,項目條件要求很多,既要看參與競標的物流企業注冊資本、押金、流程運作模式,還要考察物流經營團隊水平、資源優勢等,貨代物流企業如果還僅僅以單一的訂艙服務為主,人家就不會將項目交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