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物流運行模式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2008-8-10 11:3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 、基于網絡的電子物流的興起
基于網絡(如World Wide Web-WWW)的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促使電子物流(E Logistic)的興起。據統計,通過互聯網進行企業間的電子商務交易額1998年全球已達到430億美元,市場調查企業Forrester Research預測,2002年將迅速增長到8400億美元,企業通過互聯網可以加強企業內部、企業與供應商、企業與政府有關部門的聯系和溝通,相互協調,相互合作。消費者可以直接在網上獲取有關產品或服務的信息,實現網上購物。這種網上的“直通方式”使企業能迅速、準確、全面地了解需求信息,實現基于顧客訂貨的生產模式(Build To Order-BTO)和物流服務。傳統的利用EDI的物流管理方法存在建立EDI系統投資大、維護成本高、用戶數量少等局限性,而互聯網則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優點,美國Dell電腦公司1996年開始利用WWW,顧客通過瀏覽Dell公司的網頁在線訂貨,公司根據訂貨要求組織生產并委托第三方物流運輸企業,把產品送到顧客手中。Dell公司1998年第4季度平均第天網上銷售額達到1400萬美元,1998年2月至1999年1月網上總銷售額為182億美元。此外,電子物流可以在線追蹤發出的貨物,在線規劃投遞路線,在線進行物流調度,在線進行貨運檢查。可以說電子物流是21世紀物流和物流業發展的大趨勢。
二 、物流企業的集約化與協同化
21世紀是一個全球化物流的時代,對物流企業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企業之間的競爭將十分激烈。要滿足全球化或區域化的物流服務,企業規模必須擴大,形成規模效益。規模的擴大可以是企業合并,也可以是企業間的合作與聯盟,因此近年來國外物流業出現了集約化與協同化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 物流園區(Distribution Park)的建設
物流園區一般是多家物流(配送)中心的空間上集中布局的場所,是具有一定規模和綜合服務功能的物流集結點。物流園區也稱物流團地,是政府從城市整體利益出發,為解決城市功能紊亂,緩解城市交通擁擠,減輕環境壓力,順應物流業發展趨勢,實現“貨暢其流”,在郊區或城鄉邊緣帶主要交通干道附近專辟用地,通過逐步配套完善各項基礎設施、服務設施,提供各種優惠政策吸引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在此聚集。將多個物流企業集中在一起,可以發揮整體優勢和規模優勢,實現物流企業的專業化和互補性,同時,這些企業還可共享一些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降低運營成本和費用支出,獲得規模效益。
物流團區的建設能滿足倉庫建設的大型化發展趨勢的要求。由于城市中心地區,大面積可用于大型倉庫建設的用地越來越少,而建在郊區的物流園區,可以提供較充分的發展空間。物流園區一般以倉儲、運輸、加工等用地為主,同時還包括一定的與之配套的信息、咨詢、維修、綜合服務等設施用地。日本是最早建立物流園區的國家,至今已建成20個大規模的物流園區,平均占地約74萬平方米;韓國于1995~1996年分加別在富谷和梁山建立了兩個物流園區,占地規模都是33萬平方米;荷蘭統計的14個物流園區,平均占地44.8萬平方米;比利時的Cargovil物流園區占地75萬平方米;德國不來梅的貨運中心占地在100萬平方米以上。一般來說,國外物流園區用地多在7萬平米以上,最大不超過1平方公里。
各國在發展物流園區時,情況不同,主要目的不同,政府所采取的對策和措施也有所不同。日本東京的物流園區建設是以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為主要目的,在建設過程中,采取的具體措施有:
在政府的指導下確定市政規劃,在城市的市郊邊緣帶、內環線外或城市之間的主要干道附近,規劃有利于未來交通設施配套建設的地塊作為物流園區基地。將基地內的地塊分別以生地的價格出售給償同類型的物流行業協會,這些協會再以股份制的形式在其內部會員中招募資金,用來購買土地和建造物流設施,若資金不足政府可提供長期低息貸款。
政府對已確定的物流園區積極加快交通設施的配套建設,在促進物流企業發展的同時,促使物流園區的地價和房產升值,使投資者得到回報。
德國的物流園區是為了提高貨物運輸的經濟性和合理性,以發展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主要目的。德國物流園區的建設遵循:聯邦政府統籌規劃、州政府扶持建設、企業自主經營的發展模式,具體內容如下:
聯邦政府統籌規劃。聯邦政府在統籌考慮交通干線、主樞規劃建設基礎上,通過廣泛調查生產力布局、物流現狀,根據各種運輸方式銜接的可能,在全國范圍內規劃物流園區的空間布局、用地規模與未來發展。為引導各州按統一規劃建設物流園區,德國交通主管部門還對規劃建設的物流園區給予資助,未按規劃建設的則不予資助。
州政府扶持建設。州政府提供建設所需土地,建設相應的公路、鐵路、通訊等設施,把物流園區場地出租給物流企業與其按股份制形式共同出資,由企業自己選舉產生的咨詢管理委員會,代表企業與政府打交道,協調園地內各企業和其他園區的關系,但不具有行政職能,同時還負責興建綜合服務中心、維修廠、加油站等公共服務設施,為成員企業提供信息、咨詢、維修等服務。
企業自主經營。入駐企業自主經營、照章納稅,根據自身經營需要建設相應的庫房、堆場、車間,配備相關的設備。此外,物流園區在空間布局時還需考慮物流市場需求、地價、交通設施、勞動力成本、環境等經濟、社會、自然等多方面因素。如德國在全國范圍內布置貨運中心時主要考慮以下三方面因素:一是至少有兩種以上運輸方式連接,特別是公路鐵路;二是選擇交通樞紐中心地帶,使物流園區網絡與運輸樞紐網絡相適應;三是經濟合理性,包括運輸方式的選擇與利用、環境保護與生態平衡、在物流園區經營的成員利益的實現等。
(2) 物流企業兼并與合作
隨著國際貿易的物流向全球化發展,美國和歐洲的大型物流企業跨越國境,展開連橫合縱式的并購,大力拓展國際物流市場,以爭取更大的市場分額。
之前,德國國營郵政出資11.4億美元收購了美國大型的陸上運輸企業AEI,AEI公司1998年的銷售額達15億美元,是美國國內排列前10位的大型物流運輸公司。德國郵政公司這一舉動,目的是把自己的航空運輸網與AEI在美國的運輸物流網合并統一,增強競爭力,以與美國UPS和聯邦快遞相抗衡。
美國的UPS則并購了總部設在邁阿密的航空貨運公司挑戰航空公司,該公司與南美18個國家簽訂了領空自由通航協議,它與這18個國家的空運物流流量在美國同行中居第 一。UPS計劃將自己在美國的最大物流運輸網與挑戰航空公司在南美洲的物流網相結合,從而實現南北美洲兩個大陸一體化的整體物流網絡。
據不完全統計,1999年美國物流運輸企業間的并購數已達23件,并購總金額達6.25億美元。德國郵政公司在最近兩年間并購歐洲地區物流企業達11家,現在它已發展成為年銷售額達290億美元的歐洲巨型物流企業。UPS在1999年11月份宣布,它要增資發行新股,收購美國和歐洲的物流企業。
1999年歐洲物流企業并購呈現出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國營企業并購民營企業。英國國營郵政公司并購了德國大型民營物流企業PARCE,法國郵政收購了德國的民營敦克豪斯公司。德國、英國和法國的郵政公司為爭奪歐洲物流市場,競相收購民營大型物流運輸企業。在歐洲地區展開聯合和并購活動,下一步將并購目標和物流市場目標直接指向北美洲等地區。
國際物流市場專家們認為,世界上各行業企業間的國際聯合與并購,必然帶動國際物流業加速向全球化方向發展,而物流業全球化的發展走勢,又必然推動和促進各國物流企業的聯合和并購活動。新組成的物流聯合企業、跨國公司將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及時準確地掌握全球的物流動態信息,調動自己在世界各地的物流網點,構筑起本公司全球一體化的物流網絡,節省時間和費用,將空載率壓縮到最低限度,戰勝競爭對手,為貨主提供優質物流服務。除了并購外,另一種集約化方式是物流企業之間的合作與建立戰略聯盟。據網上報導:德國最大的貨代公司辛克集團(S chenker)與日本重要物流企業之一西濃運輸公司(S eino)日前簽署協議,將在全球物流業務中開展合作。
根據協議,兩家公司將在2000年年底之前建立一個從事綜合物流的合資企業。同時,從2001年1月1日開始,辛克將作為西濃公司在歐洲貨運代理業和綜合物流業的唯一代理。
辛克集團董事長馬爾姆斯特倫表示,兩家公司攜手合作將能為亞洲和歐美的工業企業在供應鏈領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西濃公司總載田口義和則表示,兩公司將在未來幾年中擴大其綜合物流服務。
西濃公司位于日本大垣,擁有員工2.8萬人,年銷售額達56億美元。辛克集團的年銷售額約58億美元,員工2.85萬人,在全世界設有1000個左右的辦事處。
三 、物流服務的優質化與全球化
21世紀將是一個消費多樣化、生產小量化、流通高效化的時代,對物流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客戶對物流的個性化要求也越來越多。因此物流服務的優質化是今后發展的重要趨勢。5個“Right”的服務,即把好的產品(The right product),在規定的時間(At the right time),規定的地點(In the right place),以適當的數量(In the right quantity),合適的價格(At the right price)提供給客戶將成為物流企業優質服務的共同標準。據調查,物流成本已不再是客戶選擇物流服務的唯一標準,人們更多的是注重物流服務的質量。為此,國外物流企業都在服務質量上向客戶作出了承諾。如美國聯邦快遞公司EedEx提出“讓客戶100%的滿意”,24~48小時之間提供戶到戶的準時的清關服務,AEI環球捷運有限公司提出為客戶設計最經濟、耗時最短的物流運輸方案,負責從原料到成品的全套服務。日本7-11連鎖便利店集團提出不允許出現顧客光顧商店時不能買到本應有的商品等等。
物流服務的全球化是今后發展的又一重要趨勢。荷蘭國際售銷委員會(HIDC)在最近發表的一篇題為《全球物流業供應連鎖服務業的前景》的報告中指出,國際供應連鎖服務正在發生著飛速的變化,而其變化常常是根本性的。這使得大多數物流業服務商無力充分滿足客戶的需求,具體說來,是這些服務機構沒能完全通過信息技術(IT)把各個供應服務站點統一起來,或者按照客戶不斷高漲的要求提供覆蓋全球各地的服務。
事實上,許多運輸服務機構還處于“原始狀態”。他們沒有認識到當今全球市場的飛速變化會對他們未來的業務產處怎樣的影響,因而無法滿足跨國制造商日新月異的全球化物流服務要求。
報告認為,目前許多大型制造部門正在朝著“擴展企業”的方向發展。這種所謂的“擴展企業”基本上包括了把全球供應鏈條上所有的服務商統一起來,并利用最新的IT體系加以控制。同時,報告認為,制造業已經實行“定做”服務理論,并不斷加速其活動的全球化,對全球供應連鎖服務業提出了一次性銷售(即“一票到底”的直銷)的需求。這種服務要求極其靈活機動的供應鏈。這迫使物流服務商幾乎采取了一種“一切為客戶服務”的解決辦法。
四 、第三方物流快速發展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間商提供的服務,中間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內,提供企業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務。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是一個為外部客戶管理、控制和提供物流服務作業的公司,他們并不在供應鏈中占有一席之地,僅是第三方,但通過提供一整套物流活動來服務于供應鏈。
在美國,第三方物流業被認為尚處于產品生命周期的發展期;在歐洲,尤其在英國,普遍認為第三物流市場有一定的成熟程度。歐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務的比例約為76%;美國約為58%,且其需求仍在增長。研究表明,歐洲24%和美國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務用戶正積極考慮使用的第三方物流服務;歐洲62%和美國72%的第三方物流服務用戶認為他們有可能在三年內增加對第三方物流服務的運用。一些行業觀察家已對市場的規模作出估計,整個美國第三方物流業的收入已從1994年150億美元增長到1996年250億美元,并有望在2000年突破500億美元大關。目前的250億美元被認為占美國相關市場的6%,那意味著有相當于42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歐洲最近的潛在物流市場的規模估計約為9500億美元。
由此可見,全世界的第三方物流市場具有潛力大,漸進性和高增長率的特征。這種狀況使第三方物流業擁有大量服務提供者,大多數第三方物流服務公司是以傳統的“類物流”業為起點而發展起來的,如倉儲業、運輸業、空運、海運、貨運代理和企業內的物流部等,他們根據顧客和不同需要,通過提供各具特色的服務取得成功。美國目前有四百多個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其中大多數公司開始時并不是第三方物流服務公司,而是逐漸發展進入該行業的。
歐洲Datam onitor公司最近一份題為《1999年的歐洲物流:不斷合并市場中的機會》的報告指出,歐洲合同物流的市場總值目前已達380億美元,占歐洲整個物流業的26%。到2003年,這一比例將上長到30%。該報告稱,由于越來越多地將非核心業務外派給專門公司,以及對即時服務和跨歐洲物流的需求不斷增長,合同物流在歐洲日益繁榮。由于物流公司開始跨領域擴張,使得歐洲物流市場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報告還指出,從1999年到2000年,歐洲合同物流市場規模將以年均8%的速度增長,到2003年底,歐洲合同物流市場規模將達572億美元。物流供應商正在不同地區和領域積極尋找那些對物流需求增長迅速的地區。目前醫藥、高科技、汽車和電子業對物流需求最高。較大的歐洲物流經營者越來越注重全球業務擴展,而那些較小的物流商則開始在歐洲大陸上發展。
五 、12世紀的新要求——綠色物流
物流既是經濟發展和消費生活多樣化的支柱,同時物流的發展又會對城市環境帶來不利影響,如運輸和配送工具的噪聲、排放污染、對交通阻塞的不利影響等。另一方面生產產品的廠商在生產過程中的廢料以及社會生活廢料如不處理也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為此21世紀對物流提出新的要求,即綠色物流。綠色物流包括兩方面,一是對物流系統污染進行控制。在物流系統和物流活動的規劃與決策中盡量采用對環境污染小的方案,如采用排污量小的貨車車型,近距離配送,夜間運貨(減小交通阻塞,節省燃料和減小排放)等。發達國家政府倡導綠色物流的尋策是在污染發生源、交通量、交通流等三個方面制定了相關政策。1989年日本中央公害對策協議會提出了10年內三項綠色物流推進目標。1992年日本政府公布了汽車二氧化氮限制法。綠色物流的另一方面就是建立工業和生活廢料處理的物流系統。德國Stuttgar大學的Wehking等在1991、1993、1995、年連續發表了3本專著《廢料處理物流(Entsorgungs Logistik)Ⅰ,Ⅱ,Ⅲ》,對廢料處理物流系統的新概念、新原理、系統規劃、實現技術和運行經濟性作了詳細深入的論述,在新思路中,專著提出生產廠家應該把目前的“線性開放式的生產物流”改變成能回收舊產品和廢料的“閉環式的生產“回收物流”。是目前唯一能全面、系統、深入論述廢料處理物流系統的專著,對廢料處理物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六 、國外物流企業技術裝備的發展趨勢
國外物流企業的技術裝備目前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已經形成以系統技術為核心,以信息技術、運輸技術、配送技術、裝卸搬運技術、自動化倉儲技術、庫存控制技術、包裝技術等專業技術為支撐的現代化物流裝備技術格局。今后進一步的發展方向是:
信息化 采用無線Internet技術,衛星定位技術GPS,地理信息系統GIS,射頻標識技術RF等。
自動化 自動導引小車(AGV)技術,搬運機器人(Robot System)技術等。
智能化 電子識別和電子跟蹤技術,智能運輸系統(ITS)。
集成化 信息化、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于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