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管理瓶頸與信息化管理
2008-8-11 12:2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新型服務業、流通業,以及知識經濟的興起,為現代管理和信息技術的應用提出了新的課題,形成了各種前沿和熱點研究領域。但是,任何形式的經營形態都離不開基礎工業的支持。制造業在國民經濟建設中仍然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國家實現現代化的原動力,筆者多年在制造業、管理軟件,以及管理咨詢領域工作,對此深有感觸,特此提出幾點感受,希望與網友們交流。
以裝備制造企業為例,筆者多年來接觸到交通裝備、工程機械、航天、船舶等各種行業,發現存在一些共同特點:
1、由于存在資金投入及回報率、制約元素多、運營復雜等行業門檻限制,我國制造業大多數是國有大中型企業。
2、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全球制造業供應鏈一體化趨勢加快,加之企業監管體系的逐步加強,為制造業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內部、外部的積極因素,我國制造業的發展整體處于由“大”向“強”轉變的重要時期。
3、由于歷史性因素,我國制造業企業的生產結構比較復雜,內部產線較長,外部配套較弱,基于市場資源最佳配置規則的供應鏈優化進展不太明顯。
上述特點決定了我國制造業管理改進、信息化實施,乃至管理咨詢的服務定位必須全面適應產業聚集特點、政策導向、以及企業的個性化需求,應該說,決定一個企業能力建設的因素很多,受行業、企業自身等諸多因素影響,不一而同。下面主要談及制造管理(即生產管理)領域的問題,這也是我國制造業管理及第三方管理咨詢服務的瓶頸所在。
為什么制造管理(即生產管理)是制造業管理及咨詢服務的瓶頸?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是由于管理復雜性和人才匱乏所致。
我國制造業企業的特點決定了企業經營的核心是“產品制造”。制造企業只有利用先進的內部生產計劃及控制技術,才能實現外部供應鏈的協調與優化,才能縮短生產制造周期和采購提前期,降低庫存資金占用,確保準時交貨,快速響應客戶的需求。因此,制造管理的水平對企業的生產成本、產品質量、產品交貨期具有重要的作用。制造管理事關企業競爭力的高低,只有制造管理水平的領先,才能保證裝備制造產業的領先。
當前我國的制造業仍然處于粗放型管理狀態,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表現為:
1、材料消耗、能源消耗高。
2、人均勞動生產率和設備生產率低。
3、產品質量不穩定,交貨期不能保證。
如何提高制造管理水平?應該說制造管理水平的高低受制于許多因素,它是企業管理水平的全面體現。近年來,應用信息技術提高企業運營水平的理念受IT廠商的不斷宣傳和企業的力行實踐,基本得到社會的認可。ERP、SCM、CRM等技術也層出不窮,這些技術和工具(有些場合下也被稱為“理念”)的確能夠提供企業的運營效率。但筆者認為若要實現制造型企業的全面管理改進,必須解決制造管理(即生產管理)這個瓶頸環節。因此要大力發展以制造執行系統(即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為代表的先進制造管理技術。
MES是面向車間層的生產管理技術與實時信息系統,它是企業實施敏捷制造戰略,實現車間生產敏捷化的基本技術手段。為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制造企業普遍存在對以MES為代表的制造管理信息技術的需求。
回顧制造業信息化的歷史,財務軟件、ERP、SCM、CRM、PDM等應用系統陸續進入市場,這些軟件在很多方面為企業的管理提升發揮了重大作用,但是對企業的制造管理并沒有帶來明顯的幫助,目前,制造管理信息化已經成為制造企業的瓶頸,由于制造管理水平低下導致企業整體效率低下的現象在我國制造業企業中非常普遍。
因此說,搞清楚制造管理(即生產管理)與企業經營要素(T、Q、C、S)的關系,搞清楚“產、供、銷、人、財、物”之間的制約機理就非常重要了。這方面的每一對關系要素展開來講,就是一門很深的課題,筆者在此僅就整體的框架做一簡要的分析,以離散制造業為例:
1) 很多企業都存在小批量、多品種的生產狀態,決定了制造現場隨時充斥著眾多不同的制造指令,不同的在制品、零部件以及制造過程,這就要求生產單位必須具備高效的調度以及混合生產計劃排產能力,柔性而有效地應付不同產品的生產需求。但是目前ERP等軟件很難延伸到車間/分廠一級,傳統的MRP軟件由于軟件體系結構的限制,不能給應用者從經營到制造執行管理的全過程帶來全面、集成、高效的實施效果。
2) 離散制造業的車間物料種類較多,及時了解在制品的狀態比較困難,各種物料的利用率難以統計,對車間及采購部門的備料造成困擾,在制品過多或太少,對于計劃的變更缺乏緩沖的能力,物料信息無法準確掌握,重要零件的投入數量不能實時反饋給倉庫管理人員,因此時常出現個別零部件備料不足而造成整個訂單/裝備停產的窘境。而目前SCM軟件大多圍繞企業間采購和銷售物流業務研發,企業需要借助MES的支持,實現物流到制造的無縫集成。
3) 很多企業的營銷部門要求縮短產品的定制周期以適應越來越客戶化的需求,而財務部門則在抱怨庫存量太大而占用過多資金。企業盡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管理信息化工程的實施,但是生產狀況仍然無法實時掌握,訂單的快速開發和狀態跟蹤一直困擾著企業的客戶服務水平,一旦有訂單需求情況變化,無法及時調整生產計劃。而目前CRM系統缺乏生產數據支持,需要在后端(客戶服務方面)與生產集成才能有所作為。
4) 由于缺乏制造管理層面的支持,企業對質量數據特別是過程數據無法全面采集,無法做到質量溯源,更不能生成詳細的分析報告,所以產品質量過程無法及時掌握,對于車間發生的問題,也無法實時反應給管理人員處理,以至于同樣的不良現象重復出現,影響產品品質。目前很多軟件廠商推出的質量管理信息系統(QMS)不能與生產過程相結合,數據錄入量比較大,很難在企業全面應用推廣。
5) 產品的更新換代的加速迫使產品設計與生產部門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生產單位不斷面臨新的零部件、新的設備、新的制造過程及隨機性的計劃變更。產品設計部門要求制造現場及時地將生產狀況進行反饋,以便找出新產品生產裝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而制造部門也需要設計部門及時將產品變更情況通知到作業現場,實現設計與制造的同步。但是目前無論是PDM軟件還是ERP系統,都不能很好的解決上述問題。
因此筆者認為,制造管理的改進已經成為當前我國制造業企業提高經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保證生產周期的迫切需求。制造業急需制造管理水平的提升,當然也需要高端的制造管理咨詢服務、以及MES技術的應用普及。
然而,制造管理是企業間差異的集中體現,在管理改進和咨詢服務上也因為行業不同差異極大。這就提出了不同制造模式的制造管理特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