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代緣何盛夏遇“寒流”
2008-8-15 12:4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洪厚興
2008年上半年,受多種因素影響,我國外貿出口不斷下滑,這讓我國貨代企業尤其是中小型貨代企業備感“唇亡齒寒”。在貨源不斷減少的同時,貨代企業又遭遇運營成本增加、賬期、匯率等諸多壓力,貨代企業的生存日益艱難。
“總的來說是旺季不旺。一般來說,每年的6~8月都是我們經營的旺季,但是現在的情況很不理想。”提起今年貨代行業的整體情況,中遠集裝箱船務代理有限公司船代部總經理莊玉成對記者感慨道。
貨源減少成本增加
去年底,貨代行業人士曾對今年的貨代及物流市場有著較為樂觀的預計,普遍認為今年將與去年保持一個基本的平衡。但今年上半年我國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使得貨代業正面臨著新的困難與挑戰。
“相比于去年,今年貨代行業的情況不是那么好,這主要是受到國際政策和國際環境的影響。因為美國次貸危機,中國上半年的出口貿易受到了比較明顯的影響,貨代企業的貨源也因此有大幅減少。”深圳中領域船務信息廣告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駱健源對記者說。
前不久,在廣州從事服裝出口生意的劉先生裁掉了2名工作人員。來自海外的訂單越來越少,造成了原有配置人員的多余。
據了解,受人民幣升值、美國次貸危機等因素的影響,今年上半年我國出口貿易出現下滑。以服裝出口為例,據廣州海關統計,今年1~6月廣東出口服裝及衣著附件大幅下降31.3%,占全國服裝出口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2.5%驟降為21.6%。其中,對美國出口下降27.3%,已由去年第一大市場退居第三位,對香港和日本市場同樣呈現15%以上的下降趨勢。
作為整個出口貿易鏈條重要一環的貨代業,受到出口下滑的沖擊最為直接。而且沿海等地大量外資企業又向越南等東南亞國家轉移,使得貨代企業本已不斷減少的貨源又 “雪上加霜”。
“新的勞動法出臺以后,企業必須跟員工簽訂勞動合同,造成生產成本有所提高,這使很多韓資、臺資等企業大量 ‘出逃’。而由于這些企業生產的產品多數是用于出口,所以它們的大量‘逃跑’就進一步減少了貨源。”莊玉成對記者說, “尤其是對很多依靠其生存的中小貨代企業形成重大的打擊。”
在面臨貨源減少的同時,貨代企業自身內部的運營成本也開始上升。新《勞動合同法》頒布實施后,許多貨代企業的用工成本開始提升。有企業統計,今年的用工成本已較往年上升10%以上。
匯率損失外商壓制
“匯率方面也對今年的貨代企業產生了很大的不利影響。”莊玉成還指出。
前不久,上海東方國際物流集團總經理楊根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由于人民幣升值很快,貨代物流企業在兌匯上損失不少,因為收進來是美元,結匯換成人民幣,銀行兌換有一個時間差,慢半拍都會對企業的資金收益造成負差。據東方國際物流集團統計,僅1~4月,該公司的收益損失就高達450萬元,而這些都意味著企業利潤減少。
此外,他還指出,在國家銀根收緊、實行貨幣緊縮政策的背景下,貨主和客戶紛紛延長了付款期。去年,貨代業的賬期一般為44天,今年賬期比去年增加了5天多,實際達到50天。由于貿易規則都是貨到付運費,賬期的延長意味著占用貨代企業資金的時間隨之拉長。這對貨代物流企業的資金流轉必然帶來不利影響。不但如此,船公司又壓迫貨代公司將付款期從45天改為30天,在事實上造成一個月結兩次款。貨代物流企業承擔的資金壓力可想而知。
實際上,貨代企業承受的壓力遠不只是表面上看到的這些,一些隱形的壓力同樣懸在貨代企業的身上。
“我國既是貿易大國又是航運大國,但當前我國出口貨物多數選擇FOB條款,占到了85%以上;進口則大部分選擇CIF條款,致使國家外貿運輸主導權喪失。境外買方控制派船或訂艙,形成壟斷優勢,控制外貿運輸價值鏈條上的各個利潤節點的源頭,與境外強勢的船公司、航空公司共同擠壓我國貨代物流企業的利潤空間。”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副會長劉占芳表示,例如今年6月,經營臺灣、日本至香港及華南地區航線的航運公司陸續宣布從今年7月1日起,對從臺灣、日本運往香港和華南等地區的貨物征收緊急燃油附加費(EBS),每標箱440港元或400元人民幣,這項費用無論什么價格條款都向收貨人收取。這是船公司濫用其壟斷優勢地位強迫收貨人和發貨人支付與其無關費用的典型案例。
劉占芳還指出,貨代物流企業具有集中采購運力、批量運輸的優勢,以及在商品流通市場上使不同市場屬性船貨雙方之間的利益取得平衡,能起到調節和緩沖作用。但當前我國在貨代物流行業后續監管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力度上,都滯后行業的發展,不能保持與國際接軌,難以有效解決貨代物流行業的生存和發展問題。
“比如,我國缺乏真正的物流信息交換平臺,貨代物流企業無論向船東訂艙、海關報關、質檢報檢,還是向美國海關進行AMS申報,都要向這些單位繳納信息錄入費用。再如貨代發票不能抵扣增值稅,所有這些都加大了貨代的運營風險和成本。”劉占芳稱。
多方應對 期待破局
業內人士指出,制造業、能源等產業的產品隨著成本的上升可以漲價,只要價格合理,就可以獲得消費者認同。同樣,船公司也可以將油價上漲等作為附加費向貨主和客戶收取,但貨代企業卻難以將提供的訂艙等服務費提價,管理成本、用工成本等只能自己消化。開源節流、降低成本將是貨代物流企業當前乃至今后的一項長期任務。
那么,貨代企業如何積極應對,以突破困局呢?
首先,貨代物流業必須轉變觀念,轉變經營增長方式,必須從傳統的單一訂艙服務轉變為著力提高企業的運營質量和效益,即以訂艙為主要服務內容的低級價格競爭階段,擴展增加物流附加服務,如報關、運輸配送等。在這方面,一些大型企業已經走在了前面,如上海貨代、中遠物流、中外運等已完成了轉型。
其次,另有業內人士認為,貨代企業還應注重特色經營,不一定是大而全的企業才能在市場上立足。對于大部分中小貨代企業而言,特色經營才是真正立身之本,農產品物流、工程物流、危險品物流、汽車物流、冷鏈物流、物流金融等都是不錯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