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我國物流成本的思路
2008-8-26 0:3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總量持續、快速增長。與此同時,也帶來了資源、能源和環境方面的巨大壓力,尤其是陳舊、低效、粗放、高耗的商品流程,嚴重影響了我國國民經濟效益的提高。據最新估算,2004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達38.4萬億元,同比增長近30%;其中絕大部分來自采掘和加工制造業,由此引起的貨運、倉儲和管理等活動的社會物流總成本高達2.9萬億元,占當年GDP的比重為21%。這一比重多年來居高不下,高于發達國家8~10個百分點。這種狀況表明,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物流成本高昂,同時也表明降低這一成本的潛力巨大。對此務必給予更多地關注,應將其納入國民經濟節能降耗的“總盤子”,尋求綜合治理,以求實效。
一、優化流程,大幅度降低采掘和加工制造業的物流成本
2004年,在4萬多億元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和7萬多億元的工業生產資料投資品銷售額中,工業企業自采自銷比重高達70% ;同時,在社會總產品中,工業生產資料產品占75%,工業品物流總值占社會物流總值的85%以上。這些產品的市場流通,絕大部分在工業企業之間直接進行,且主要由工業企業自設的采購、庫存、儲運、銷售機構完成。其引發的巨額投入,以及成本和效率狀況幾乎胸中無數。這個領域正是我國物流效率低下、粗放擴張、流程惡化的要害所在,也是我國節能降耗的潛力所在。
據國內有經驗物流供應商提供的信息顯示,運用信息技術,優化整合工業的采購、庫存、儲運、銷售流程,我國可降低現有物流成本的50%~60%。另據匡算,在現階段我國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降低1%,則可以在貨物運輸、倉儲方面節能降耗1000億元以上。在此基礎上,倘若我國能逐步逼近工業化國家物流的平均成本(物流成本占GDP的12%),則可節約當年物流成本8000億元。因此,優化和整合我國工業的物流流程,有希望成為當前很具操作性且收獲豐厚的改革發展思路,并促使我國國民經濟實現增長方式的重大轉變。
二、優化和整合的短期重點在于運輸成本,長期努力在于庫存成本
從各國的經驗看,如果措施得當,運輸成本通常經過大幅度降低后會趨于穩定;而加快周轉、降低庫存則潛力巨大。因此,當前要統籌兼顧、科學規劃、率先改善大宗貨物的流量和流向,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減少盲目性,講求合理化。特別要注重鐵路、公路、水路、海上、航空和管道等不同運輸方式轉換節點上的有效銜接。
在運輸成本明顯降低并趨于穩定的基礎上,要將重點轉向庫存控制。為此,要對工業企業加快資本周轉、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消除庫存積壓、優化產品流程提出指導性意見和具體要求;要促進工業企業采購、銷售、儲運業務和流程的“外包”,推動社會化“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的發展,改變工業企業“家家有倉庫、戶戶有車隊”的落后低效局面,提高企業物流的社會化、專業化、集約化水平。
三、加強物流成本核算這一基礎性工作
我國的物流現狀,同企業成本核算及其監控的缺失有直接關系。隨著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產業分工的細化和產業鏈條的拉長,必將導致物流時間和物流成本在產品總時間和產品總成本中所占比重的不斷提高,也使得物流成本的核算越來越重要和復雜,對物流成本狀況的客觀描述也越來越困難。盡管近年來我國已開始發布物流成本信息,但其統計核算的基礎工作與核算能力相當薄弱,統計口徑、數據來源和解釋評估能力含糊籠統,物流研究和信息數據分析則被分割在工業、商業等“獨立的領域”,其準確性及其來龍去脈很難令人放心,監測和調控更是嚴重缺失。倘若這種狀況得不到率先改變,將會嚴重阻滯國民經濟節能降耗、降低成本、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總進程。我國迫切需要符合自身要求、經得住推敲、可靠的物流成本核算體系和真實的數據。
為此,一要加強合作,通力攻關,建立我國科學合理的宏觀物流成本分析框架和數據庫,并由權威機構定期發布物流成本評估報告。對數據信息發布要建立問責制,改變“數出多門、估計推測、隨意發布、依據缺失”的狀況。發布機構有責任和義務對數據信息的形成過程、統計框架、統計口徑、來龍去脈以及缺失和不足等等做出合乎邏輯的解釋。二要盡快統一我國微觀物流成本的核算規則和方法,建立協調機制,確定物流成本指標,統一核算方法,切實強化物流信息管理。三要加強對現行國民經濟統計體系中的物流管理數據接口研究,在企業會計科目中增設物流成本項目或分立的運輸成本、庫存成本、物流管理等成本項目,并提出相應的數據剝離方案、專項補充調查和分析測算方法。四要在具備科學可比的前提下,加強物流成本實際狀況的國際比較,加強國內物流成本實際變動狀況的實時跟蹤監測,從中提煉出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政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