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物流及其發展策略
2008-8-4 3:0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物流活動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而加劇,從而對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產生消極的影響。因此,從環境的角度對物流體系進行改進,形成綠色物流管理系統,是21世紀新的物流管理趨勢。本文闡述了綠色物流的三大理論基礎,分析了中國綠色物流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從政府和企業的角度出發提出實施綠色物流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綠色物流的內涵與理論基礎
(一)綠色物流的內涵
綠色物流是在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減少資源消耗,使物流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物流系統有物流操作系統和物流信息系統組成,其中物流信息系統中的物流信息活動對環境沒有直接損害,而物流操作系統中的運輸、存儲、包裝、裝卸、流通加工等作業對環境均有一定的負面影響。物流業的發展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物流發展的同時也給環境帶來了負面影響。現代物流的發展必須優先考慮環境的問題,需要從環境角度對物流系統進行改進,即需要形成一個環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統。這種物流管理系統建立在維護全球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基礎上,改變原來發展與物流、消費生活與物流的單向作用關系,在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形成一種能促進經濟與消費健康發展的物流系統,既向綠色物流轉變。因此,現代綠色物流管理強調了全局和長遠的利益,強調全方位對環境的關注,體現了企業綠色形象,是一種全新的物流形態。企業是綠色物流的具體實施者,是最為關鍵的行為主體,綠色物流實施的狀況和水平取決于企業的具體運作。
(二)綠色物流的理論基礎
(1)可持續發展理論。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威脅。根據這一定義,可持續發展包含兩個重要的內涵:一是需要,指滿足人類基本需要和提高生活質量的需要,將基本需要放在特別優先的地位來考慮;二是限制,指人類的發展和需要應以地球上資源的承受能力為限度,對發展進行協調與限制,也就是說要對環境滿足眼前和將來需要的能力施加限制,以求與自然環境容量相適應。沒有限制的發展,便不能持續。可持續發展實質上就是人與自然關系協調發展的規范。當代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必須有利于下一代環境的維護及其資源的持續利用。為了實現長期、持續發展,就必須采取各種措施來維護我們的自然環境。這種經濟上的可持續發展政策同樣適用于物流管理活動。現代物流活動的諸多方面都會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而且這種影響的程度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加劇。由于物流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能源和資源,產生環境污染,因而為了實現長期、持續發展,必須采取各種措施來維護自然環境。可持續發展要求今天的商品生產、流通和消費不至于影響未來商品的生產、流通和消費的環境及資源條件。將其應用于現代物流管理活動中,就是要求從環境的角度對現代物流體系進行研究,形成一種與環境共生的綜合物流系統。這種物流管理系統建立在維護全球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基礎上,改變原來與物流、消費生活與物流單向作用關系,在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形成一種能促進經濟與消費健康發展的物流系統,即向綠色物流轉變。
(2)生態經濟學理論。綠色物流以經濟學的一般原理為指導,以生態學為基礎,對物流的經濟行為、經濟關系和規律與生態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研究,以謀求在生態平衡、經濟合理、技術先進的條件下生態與環境的最佳結合以及協調發展。生態經濟學是研究再生產過程中,經濟系統與生態系統之間的物質循環,能量轉化和價值增值規律及其應用的科學。物流是社會再生產過程的重要環節,它既包括物質循環利用、能量轉化,又包括價值轉化與價值實現。因此,物流涉及經濟與生態環境兩大系統,理所當然地架起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之間聯系的橋梁。而傳統的物流管理沒有處理好二者的關系,過多地強調了經濟效益,而忽視了環境效益,導致了社會整體效益的下降。
(3)生態倫理學理論。生態倫理學迫使人們對物流過程中造成的環境問題進行深刻的反思,從而產生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義務感。為了人類自身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與發展,為了千秋萬代的切身利益,人類應自覺維護生態平衡,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是人類對自然應盡的權利與義務。綠色物流正是從生態倫理學中得到了道義上的支持。
二、發展綠色物流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一些傳統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逐漸淡化,環境壁壘逐漸興起,IS014000成為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新的通行證,要求企業建立環境管理體系,使其經營活動、產品和服務的每一個環節對環境的影響最小化。國外的一些進口商在選定供應商時,常常將環保作為考慮的一個條件,那些在環保方面做的不夠的企業是很難通過其考核的。瑞士最大的零售商米格羅斯公司,研發出一種檢測生態平衡的電腦程序,可隨時標示相關廠家商品從生產到流通到垃圾清運等各個過程對空氣、水、土壤的污染情況,只要不符合生態平衡標準,公司就拒絕進貨。只有實施綠色化工程才能將產品打入國際市場,這就離不開綠色物流的基礎支持。世界百強企業已有上百家來華投資,搶灘中國市場,像UPS、沃爾瑪等這些實力雄厚的國外物流企業起步早,物流技術相當發達,物流經營管理水平相當完善。中國物流企業要想在國內、國際市場上有所作為,發展綠色物流將是必然的選擇。
(二)有利于企業獲得國家政策支持
未來必將是一個“綠色經濟”的時代,沒有綠色形象的企業將很難得到消費者的青睞。要樹立企業的綠色形象,光靠綠色生產和綠色銷售還不夠,必須大力實施綠色物流才能將這兩者銜接好,從而樹立完整的綠色形象。實施綠色物流的企業將更易享受到銀行、保險、稅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隨著中國加入WTO,國家對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目前實施的《環境保護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以及環境噪音污染防治條例等,都加強了對現有物流體制強化管理,并制定一些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綠色生產、綠色經營,比如對公路運輸提價,鼓勵鐵路運輸等,世界油價的攀升也使國家對節能的運輸方式更為重視。
(三)有利于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企業如果實施綠色物流,建立企業綠色文化、樹立綠色形象、大打綠色品牌,則綠色經營就能提高、可以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發展綠色物流可使企業獲得新的競爭優勢,提高社會信譽。隨著可持續發展觀念不斷深入人心,消費者對企業的接受與認可不僅取決于是否能提供質優價廉的產品與服務,而越來越關注企業是否具有社會責任感,即企業是否節約利用資源、企業是否對廢舊產品的原料進行回收、企業是否注重環保等,都成為決定企業形象與聲譽的重要因素。綠色物流從產品的開發設計,整個生產流程,到其最終消費都將對這些因素的考慮附在其中,其構成不但可以降低舊產品及原料回收的成本,而且有利于提高企業的聲譽度,增加其品牌的價值和壽命,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從而間接地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
(四)有利于企業降低經營成本
產品從投產到售出的整個過程中,制造加工時間僅占大約十分之一,而儲運、裝卸、分裝、二次加工、信息處理等物流過程則占了大部分時間。如果對物流過程進行科學化管理,實施綠色物流,進行節能高效地生產,則可以大大地降低整個經營成本。如果綠色物流實施得好,則可以減少支付排污費、廢棄物處理等費用。綠色物流不僅可以幫助企業節約資源,降低經營成本,更重要的是綠色化和由此帶來的高效節能低污染,而這對生產經營成本的節省可以說是不可估量的。綠色物流企業通過科學地構建供應鏈,遵循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風險共擔的原則,采取規模經營、資源集約利用、資源,循環等逆向物流舉措,對運輸倉儲合理布局、大大壓縮物流成本、降低環境風險成本,拓展利潤空間,提供物流企業利潤的新源泉。
(五)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我國的社會性質決定了經濟活動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資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綠色物流是實現綠色消費的前提和基礎,沒有綠色物流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的綠色消費。
三、中國綠色物流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我國物流業的起步較晚,綠色物流還剛剛興起,人們對它的認識還非常有限。在我國,雖然綠色物流逐漸引起了社會的注意,并被認為是中國未來物流業發展的趨勢之一,但我國綠色物流在服務水平和研究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與國際上先進技術國家在綠色物流的觀念上、政策上以及技術上相比均存在較大的差距。物流企業規模小且分散,專業化水平較低,常規物流發展還不健全,導致企業對綠色物流興趣大、實施難。因此,正確地引導我國物流企業在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起始階段高起點實施綠色物流成為問題的關鍵。目前我們應該盡力縮小的差距是觀念、政策和技術等方面的問題。
(一)觀念差距
國外物流企業起步早,物流技術相當發達,物流經營管理水平相當完善。反觀我們的物流業,與國外有很大的差距。目前,綠色物流的觀念在中國還沒有從根本上確立,經營者和消費者對物流綠色經營消費理念仍非常淡薄,綠色物流的思想幾乎為零。政府對綠色物流的認識不夠,導致綠色物流沒有相關的法律政策作為支柱;企業對綠色物流沒有足夠的認識,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和自律機制;消費者還遠沒有形成足夠強大的輿論壓力來對政府的宏觀管理和企業的微觀行為有力的督導。如果物流企業能夠在觀念上超前一點,實施綠色物流,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縮小與綠色物流發達國家的差距。
(二)政策差距
盡管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在致力于環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規的制訂和頒布,但針對物流行業的還不多。另外,由于物流涉及的有關行業、部門、系統過多,而這些部門又都自成體系,獨立運作,導致物流行業的無序發展,造成資源配置的巨大浪費,為以后物流運作上的環保問題增加了過多的負擔。
(三)技術差距
綠色物流的關鍵所在,不僅依賴物流綠色思想的建立、物流政策的制訂和遵循,更離不開綠色技術的掌握和應用。目前,我國的物流技術和綠色物流的要求之間還存在較大的差距。比如物流業未形成規模,缺少良好的規劃,行業內部無序發展和無序競爭,對環保造成很大的壓力;物流機械化的程度和綠色物流的要求還有距離;物流材料的使用上,與綠色物流倡導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巨大的差距。另外,真正的第三方專業物流企業還很少,即便是那些專業物流企業,它們的技術水平與綠色物流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距。
四、發展綠色物流的對策建議
(一)企業做好綠色物流發展規劃
綠色物流戰略要求在整個物流網絡的組織規劃上不僅充分滿足常規物流的需要,還要實現循環物流。這一完整的物流戰略,要求企業規劃好綠色物流的管理模式、實施方案、組織規劃等方面的戰略設計和安排。企業應采取綠色供應鏈方式來開展綠色物流,通過供應鏈上、中、下游的共同協作來減少整個供應鏈對環境的影響,提高經濟效益。企業在選擇供應商和銷售商時,提出實施綠色物流的相關要求,能夠滿足此要求的才準許進入整個供應鏈。采取這種模式來發展綠色物流,讓供應鏈上的眾多企業參與其中,不僅可以降低管理的難度,還大大分散了企業所擔負的風險。
(二)提高企業綠色物流運作水平
(1)運輸環節。實施聯合一貫制運輸方式,利用單元裝載系統,運用各種“綠色”運輸工具,在運輸過程中始終保持貨物的單元裝載狀態,這種運輸方式可削減總行車量,提高運輸效率。適當降低庫存可減少一次性運輸,盡量避免二次運輸。有條件的企業,可開展共同配送,減少污染。共同配送是指由多個企業聯合組織實施的配送活動。從貨主的角度來說,通過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從物流企業角度來說,特別是一些中小物流企業,由于受資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制約,運量少、效率低、使用車輛多,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到限制。
(2)裝卸環節。裝卸搬運是伴隨運輸和儲存而附帶產生的物流活動,貫穿物流的始終。企業一定要對裝卸環節進行規范化運作,杜絕野蠻裝卸,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和污染。
(3)保管環節。采用先進的保質保鮮技術,保障存貨的數量和質量,在實現零貨損的同時消除對環境的污染。尤其是一些商品需要進行特殊保管時,更要謹慎操作和處理,以免發生環保事故。
(4)流通加工環節。流通加工是生產性加工在流通過程中的延續,各項工作比較分散,要求細致。需要進行合理的加工流程設計,變分散加工為規模化的專業集中加工,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對包裝材料進行套裁,減少浪費,對加工中產生的邊角廢料,可以作為企業內部逆向物流的一部分加以集中處理;合理選擇流通加工中心,減少費用和有效資源的浪費。
(5)包裝環節。中國消費者協會明確提出,只要包裝體積超過商品本身的10%和包裝費用超出商品的30%,就可判定為“商業欺詐”。因此,企業要在適度減少產品的包裝上下大功夫,使包裝不僅有助于本企業降低成本,還有助于減少下游企業對包裝物的拆裝和處理費用,將綠色包裝供應鏈化,實現“多贏”局面。要認真選擇包裝材料,注明包裝物的材質和回收處理方法,讓綠色包裝透明化,方便社會對包裝物的處理,提高包裝廢棄物的回收再生利用率。
(6)物流信息。在實施綠色物流的過程中,企業要充分利用物流信息來實施綠色物流活動,以減少綠色物流的成本和代價,實現綠色物流的信息化。
(三)政府為綠色物流發展營造優良環境
(1)控制物流污染發生源。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從源頭上控制物流活動對環境的污染。由于物流活動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務的發展,引起在途運輸的車輛增加,必然導致大氣污染加重,需要采取措施對發生源進行控制。比如:制定相應的環境法規,對廢氣排放量及車種進行限制;采取措施促進使用符合限制條件的車輛;普及使用低公害車輛;對車輛產生的噪音進行限制;限制城區貨車行駛路線,收取車輛排污費;推廣使用“綠色”交通運輸工具等。
(2)限制交通量。政府發揮指導作用,推動企業從自用車運輸向營業用貨車運輸轉化,促進企業選擇合適的運輸方式,發展共同配送,統籌建立現代化的物流中心,建立現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網絡等,實現物流效益化,特別是要提高中小企業的物流效率。通過這些措施來減少貨流,有效地消除交錯運輸,緩解交通擁擠狀況,最終通過有限的交通量來提高物流效率。
(3)控制交通流。政府投入相應的資金,通過道路與鐵路的立體交叉發展,建立都市中心環狀道路,制訂道路停車規則以及實現交通管制系統的現代化等措施,減少交通阻塞,提高配送效率。
(4)制定綠色物流法律法規。為了推進企業實施綠色物流,政府要在嚴格實施《環境保護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以及環境噪音污染防治條例等現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加快綠色物流相關法規的制訂,制定相關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綠色物流活動,比如對公路運輸提價、鼓勵鐵路運輸;在稅收、貸款等方面,要對實施綠色物流的企業進行適當傾斜;建立專門的綠色物流管理監督機構,來對全社會的綠色物流活動進行有效的管理;要倡導建設綠色物流型園區,加快物流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