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逆效應”讓貨代商“偷著樂”
2008-9-1 11:0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燒香買、磕頭賣,結算的時候陪笑臉。”一位進入航空貨代行業近十年的人士,如此總結這個行業的現狀。
在奧運期間,他們的日子似乎更加難熬。由于安檢流程的逐步嚴格,許多貨物被積壓在機場無法運輸。航空業內人士將航空公司客源減少、貨物積壓的情況,稱之為“奧運逆效應”。然而沒有人注意到:由這種逆效應悄然引發的卻是貨代商機。
逆效應下的運輸生意經
首都機場貨物積壓,貨代就把周邊地區的貨物匯集到天津機場出港。在接收貨物時,盡量選擇時效性強的貨物,按急件收取費用,結算價格是普通貨物的150%。
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附近的貨運路上,隨處可見神情焦灼的客戶,他們彼此交換著信息,互相打探:“哪家航空公司可以盡快把貨物運出港?”
答案總是讓他們失望。近日,首都機場準備出港的航空貨物再次出現了積壓,這是繼2008年2月份雪災以來,貨物出現的第二次大規模“滯留”。
“雪災時,我們航空公司倉庫里堆積的貨物已經觸及天花板。有些公司的貨物堆不下,甚至放到了機場的停機坪上。”回想起雪災引發的貨物堆積,某航空公司的貨運部人員依然心有余悸。他告訴記者,此次首都機場的貨物堆積也達到了一定程度,而引發堆積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奧運安檢的影響。
據悉,為了保障奧運期間的航空安全,交付的貨物在機場必須接受嚴格檢驗,以往可以“通融”的電子產品、粉末狀物品等,如今都被拒之門外。“航空安檢不但增加了流程,貨物的開包率甚至達到了100%,每件貨物都必須打開檢驗,這大大延長了交付時間。”一位著急運送服裝到廣州的客戶告訴記者,盡管他愿意出高價運輸,但首都機場的積壓貨物依然讓他一籌莫展。
一面是焦灼的客戶,一面是嚴格的安檢,這種“對峙”的局面卻讓航空貨代的企業們看到了商機。長久以來,航空貨運的經營模式都是“航空公司—貨代—終端客戶”,作為連接運輸企業和貨主的中間環節,貨代們擁有更靈活的策略和手段。
“首都機場貨物積壓,我們就把周邊地區的貨物匯集到天津機場出港。”一位不愿具名的貨代公司經理告訴記者,“現在我的手機24小時處于熱線狀態,都是客戶主動要求運輸的電話。”據悉,目前天津機場的貨運價格普遍上調了20%~30%,更有些顧客愿意開出翻倍的價格來運輸自己的貨物。
這位經理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心得”:在接收貨物時,盡量選擇時效性強的貨物,因為這些加急的貨物按照急件收取費用,結算的價格是普通貨物的150%;此外,在貨物運輸價格相同的情況下,盡量選擇食品、服裝等容易通過安檢的貨物進行運輸,從而盡量避免特殊貨物引發的安檢環節滯留。
類似于賭博的包艙協議
旺季時,貨代可以賺得盆滿缽滿,但淡季時幾乎沒有貨,只能自己承受虧損。
一位從事貨代多年的人士告訴記者,如果預計貨物將出現大規模增長,貨代企業可以用更“高級”的方法抓住商機。
所謂技高一籌,就是提前與航空公司簽訂協議、預訂艙位。事實上,大型貨運代理企業幾乎每年都會與航空公司簽訂包艙或者包量協議,這種協議的有效期通常為一年,每個月進行結算。
一位首都機場的駐港貨代人士告訴記者,他們提前一個月與航空公司簽訂臨時的包艙協議,比如雪災前預測到可能引發航班緊張,他們就與某家航空公司達成了“北京-上海”航線的臨時包艙協議。“我不能告訴你準確數字,但是雪災期間我們的收入是往年同期的3~5倍。”他不無得意地告訴記者。
“不過這種協議的風險性很大,比如旺季時貨代可以賺得盆滿缽滿,但淡季時幾乎沒有貨,只能自己承受虧損。”海航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可以說,這種臨時的包艙協議類似于賭博,具有很大風險。
業內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看到國際油價屢屢上漲,一位貨代人士預測國內航油也會隨之漲價,從而引發貨運價格的大幅上調。經過權衡,他與幾家航空公司同時簽訂了重要航線的包艙協議。
2008年6月20日,發改委宣布航空煤油的出廠價每噸提高1500元。調整之后的航油成本已經占到航空公司總成本的近50%。但出乎意料的是,航空貨運的價格卻依然巋然不動,并未出現上揚。
“這是因為國內的航空運輸往往是利用飛機的腹艙帶貨,換言之,對于一個航班來說主要是機票收入,腹艙的貨物可謂是‘多拉一噸貨就多掙一分錢’,相當于零成本運作,航油成本影響不到貨運身上。”一位航空公司人士道出其中秘密。這樣的后果導致了上述貨代人士預測失敗,從而損失了近百萬元。
相關
在2004年5月(即停止審批的日期)以前,貨代企業的資質需要經過商務部審批而成立,彼時,全國共有貨運代理企業5 011家。但據專家估計,黑貨代、小貨代的數目可以達到這個數字的8倍左右。目前,國家實施的是貨代企業備案制度,進入貨代業的門檻明顯降低了。
趨勢
亞洲航空貨運需求將持續增長
國家民航局日前在北京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民航業總周轉量同比增長7.7%,較2007年上半年19.5%的增幅大幅回落。而同期我 國國際貨運航線的貨郵運輸量同比上漲11.8%。
在貨運方面,高燃料成本對單位成本來說形成一個更大的負擔,但是能否跨過高燃耗這一關,還受到來自不穩定的需求環境和與其他運輸方式 競爭的制約。即使如此,4月份的調查已顯示有明顯變化。在第二季度,64%的受訪者表示,最近3個月貨運收益得到增長,得以抵消燃油的增長 ,他們同時表示未來12個月也期望可以提高收益率,相比在2005年4月的調查,這些數據只有22%和16%。
展望未來,航空業市場對于發展中經濟體保持強勁的增長水平持有很大的信心,特別是在亞洲地區。其他運輸方式(例如集裝箱)的受限,也會給航空貨運帶來機會。58%的受訪者相信未來的12個月內,貨運會有所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