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統與企業物流控制
2008-9-27 1:3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物流控制是機械加工企業最基礎的控制,被稱為第三利潤的源泉。所謂物流管理,即為滿足消費者需要而進行的從起點到終點的原材料、中間庫存、最后產品和相關信息有效流動的計劃,實施和控制的過程,它使物流費用通過合理的計劃、實施和控制達到最小化,從而使產品售價相對降低,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因此,物流就是物資的流動、流向、數量及時間,物流有流動和靜態的,單獨的物資管理不能叫物流,只有和計劃結合起來和組織調度結合起來,才能具備物流的定義。機械加工企業的物流分為兩種形式:主要物流和相關物流,主要物流是轉變原材料的物理或化學形態,實現產品增值為的目的;相關物流則是支流,是為其服務的。
企業內部物流控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生產現場控制和庫存控制。
一、ERP系統與企業生產現場的控制
生產現場的控制是物流控制的主要部分,ERP使生產現場管理達到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生產過程是通過勞動創造新的使用價值的過程,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ERP系統通過核心的“供需”關系在生產制造過程中每個環節上精打細算,控制各種消耗,做到人盡其材、物盡其用。對于加工企業來說,每道工序都存在“進、銷、存”,通過數量和時間控制,使生產單位不能過早、過多地領取材料、零件,不過早、過多地生產產品,采購不過早、過多地入庫,減少零件積壓、減少多余的裝卸搬運存儲,從源頭上解決現場混亂的問題。督促操作者精心操作,減少廢品和工具的正常消耗,降低成本,使生產現場變成經濟核算的現場。生產有三忌:一忌猛干一陣,把零件堆成“山”,二忌好干的多干,不好干的不想干,三忌追求噸位、工時、產值。犯了這三忌,就會使生產陷入生產成本高、質量下降、生產干干停停的惡性循環。零件生產不配套是最大的浪費,不配套就是多余,就是浪費,就是積壓,積壓會造成物流的通道狹窄,資金的周轉延緩,成本大量增加。ERP系統通過“批次”的概念,以極具個性的訂單平衡方式,進行產品品種、數量、工時、負荷的全面平衡,進行成批生產間隔期、生產循環期的合理界定,使生產投入的品種具有成套性,批量具有合理性和經濟性。談到這里,大家可能搖頭說只聽說過MRP相關需求,沒聽說過LRP批次需求,相關需求是在訂單確定后出現的,而批次需求則是把相關需求批量化,整理為所謂的經濟批量。經濟批量可能大家都熟悉這個公式EOQ =√2US/IC(件),其中:U為年需求量(件),S為每次訂貨費(元/次),I為年保管費占年平均庫存值的百分數(%),C為物料單價(元)。從公式看出經濟批量,需要三個參數都已知后,才能計算出結果。如果是這樣,必須計劃先確定下來,才能確定經濟批量,而且隨著三個參數的變化,經濟批量也在變化。很顯然的問題現在是市場經濟,不是計劃經濟,訂單和計劃都不能確定,或者確定的訂單都不是經濟批量怎么辦?穩妥的做法是確定相對經濟批量,尋找最佳結合點。最佳批量的相關計劃也只能是在已知的訂單數量的情況下尋找。因此,在市場經濟中,訂單不確定的情況下,經濟批量是相對的,是有條件的,是動態變化的。正如在100之內80是經濟批量,如果產量上升到10000很可能9000是最佳點一樣。
使用ERP系統可以建立正常的生產秩序,確保均衡有節奏的生產。在大量流水線和成批生產中,必需講究生產的均衡、節奏,徹底消除忽高忽低的設備負荷,保證各條加工生產線,裝配線的產品品種、產量工時、設備負荷的全面均衡,無論是毛坯車間、加工車間還是裝配車間都是本單位最終的產品生產線或裝配線,要使其負荷波動趨于“零”,特別是成品裝配流水線。在零部件的加工或采購中,有的周期長,有的周期短,ERP系統會根據參數做到長線的早安排,短線的晚安排。實際影響生產加工或裝配的是不按時到位的物料,要抓好這些關鍵物料的落實。在制品是必要的,但決不能靠大量的在制品來確保流水線的連續、生產的均衡,這是掩蓋矛盾的做法。
組織均衡有節奏的生產的關鍵是通過ERP系統做好精確計劃的編制、計劃的綜合平衡和生產準備工作,組織好外購件、材料、毛坯等按質量準時的供應,組織好加工工序、檢驗工序、運輸工序的均衡協調,使各種物料運輸都按物流要求準時進行。徹底消除無效勞動,現場存在的無效勞動通常有以下幾種情況:生產計劃中的無效勞動,也就是說生產計劃從根本上就排有無效勞動和浪費。在制訂生產計劃和進行勞動組織的過程中,必須使生產工人的工時與設備的臺時都得到有效的利用,使生產的產品品種數量、工時設備負荷都實現均衡。還要注意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往往強調了結果的均衡,忽視過程,因而常出現一些工種加班加點,而另一些工種停工的無效勞動。過程、細節的均衡(也叫結構上的均衡)也很重要。ERP系統的批次需求計劃在這方面問題的處理極具優勢。
二、ERP系統與滾動計劃
滾動計劃的編制是許多企業采取的方式,其基本特點是以計劃期間的整數倍數為時間,連續不斷地向前滾動處理生產任務。最典型的說法是嘴里嚼著、手里拿著、鍋里看著。時間越近,計劃越清晰、準確,時間越長,計劃越粗略。計劃期間和發放時間具體采用月、旬,還是周、日為單位,關鍵要看以下幾個方面因素的影響。產品生產周期的長短;編制計劃手段是否高效;插單情況多少;產品市場需求等。如果產品的生產周期較短,需求量大,可能采取的滾動計劃時間要短一些;如果編制計劃的水平較高,工具較為科學,比如應用了ERP系統,編制計劃快捷,同樣采取的時間要短一些;如果插單較多,經常需要調整計劃,也可以時間短些。
實施滾動計劃采取的時間長短,并沒有具體的原則性要求。發放的次數太多、太頻繁,給人朝令夕改的感覺,不利于生產組織和提高效率,容易產生浪費。發放周期太長,以不變應萬變又遠遠跟不上市場形勢。所以尋找一個最佳的時間周期仍是人們需要探討的問題。
應用ERP系統后,隨著時間的推進、數據的準確、管理手段的加強、管理水平的提高,生產周期可以被不斷的壓縮,在生產周期內的插單被視為正常的接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ERP系統解決插單問題是通過縮短產品生產周期實現的,視插單為“合理、合法”。
計劃的發放周期、考核周期、統計周期并非一定要和傳統的會計期間相吻合,每天都有大量的工單開工、完工,要順其自然,逐月結算,生產就會綿延不斷地沿著時間坐標進行。
三、ERP系統與周計劃
對于以接訂單生產方式的機械加工企業,周計劃是一種較為合理的解決辦法,周計劃的實施有如下優點:
1、企業普遍采用5天工作制,周計劃可已確定五天的工作量,特別對于流水線組裝成品來說更為可貴,如果5天完不成,可利用假日時間做機動。還可以利用每周一的例會,總結上周的工作完成情況,布置下周任務,效果很好。
2、周作業計劃介于月計劃和日進度計劃之間,可操作性很強。月計劃時間較長,對于瞬息萬變的市場來說,捕捉信息較粗,需要對計劃進行多次調整和修改,最后面目全非。無論從檢查和考核上都有較大難度。日進度計劃精細,編制和考核的工作量非常大,而且日進度計劃一旦修改,整個全局都要受到影響,執行的余地過小,顯得僵化、不靈活。可以把周作為時間單位,提前進行平衡,滾動處理。比如本周執行的是最為精密的周計劃,根據本周末的預計庫存可以綜合平衡下周計劃,以此類推。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方式對于連續生產、年度計劃變化不大、生產品種較少的情況下是非常適用的,對于多品種、小批量、市場需求不穩定、經常插單的企業則需要隨時作以調整。
3、對于機械加工企業而言,裝配計劃一旦確定,相關的零部件需求也就確定,完全可以利用ERP系統編制出切實可行的周計劃,并將周計劃融入月計劃和日進度計劃之間,在月計劃的框架內,盯住日進度計劃,但是用周計劃考核。對于訂單來說,是連續向前滾動的,每個訂單、加工工單什么時間開始,什么時間完工都是在編制工單的時候就定下來,用周計劃的方式再將其提取出來,以作督促檢查之用。
4、另外還要談一下ERP與生產準備的控制。生產準備就是主導產品生產前的準備階段,也是生產現場控制的一部分,包括工藝圖紙等技術資料的準備階段,也包括工裝模具、低值易耗、輔助材料、五金刀具、工位器具、備品備件甚至設備、廠房等的準備階段,這些與生產主導產品密切相關的物資的需求,ERP系統中統稱作相關需求,完全可以通過建立產品BOM進行計劃運作和管控。對于機械加工企業來說,如果為生產主導產品,而進行一些工裝模具的重復生產,就可以把這些工裝模具作為主導產品的相關零部件來對待,有制作周期和批量,當然這些工裝模具的特點是實物形態并不轉化到主導產品中,而是通過價值的形式轉移的,是為生產主導產品服務的。只要和主導產品有關聯,就絲毫不影響其納入主導產品的BOM,來進行量的控制。生產準備的充分與否是直接影響后續生產順利的關鍵,我們都普遍認為,生產存在瓶頸,需要的是對這個瓶頸提前做出反應,現實的問題往往是不能及時發現這個瓶頸,什么是瓶頸?制約生產能力的就是瓶頸,它很可能是一個簡單的零部件,加工也不復雜,但對于流水線生產來說,到最后,它就成為開線裝配的瓶頸。所以生產準備階段,一定要把所有的問題考慮周全,這個周全當然還是建立在ERP系統的支持之上。
有許多企業在原材物料的控制上采用配料制或領料制或兩種方式相結合,配料制和領料制是兩種生產過程中的物流方式,是需求拉動和推動的區別,具體采用那種方式取決于管理者控制能力,如果管理者需要對車間的現場采取主動控制,就采取配料制,否則采取領料制。不管是何種方式,ERP系統完全可以通過操作者的權限控制物流的流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