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規劃物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
2009-11-17 17:4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安徽正式出臺《安徽省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規劃提出了2009年至2015年物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的發展目標。
據中國交通報11月17日報道,產自“中國竹子之鄉”安徽省廣德縣橫崗村李氏扇莊的工藝扇,2008年幸運地被北京奧組委“相中”,成為奧運訂單產品。當地村民說,這得感謝“村村通”帶來的農村物流的快速發展。
物流業是安徽的朝陽產業,具有廣闊的上升空間。物流業的發展,讓企業和農村從傳統的經營組織形式中解放出來,降低了產品銷售成本,提高了核心競爭能力,促進了新型商業企業和業態形式的發展,已成為安徽提升經濟外向度、參與泛長三角發展分工合作的重要推動力。合肥充分發揮省會綜合運輸網絡優勢,以物流園區為載體,形成了以機械裝備、家電為主的制造業物流;馬鞍山、蕪湖、銅陵等地依托長江“黃金水道”,發展以港口為主的原材料及機械裝備、汽車等物流業;皖北立足地方資源優勢,大流量的煤炭、農副產品物流發展如火如荼。
沿江近海、承東啟西,先天的區位優勢,賦予了安徽發展現代物流業得天獨厚的潛質。日前,安徽正式出臺《安徽省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三大物流區域、五大物流樞紐的架構設想,鋪展了今后六年間安徽發展現代物流業的宏大布局。
“在安徽應對危機保增長的關鍵時期,強力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對安徽加快工業化進程、對接長三角、承接產業轉移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安徽省交通運輸廳廳長梅勁如是說。
在最新出臺的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中,安徽提出了2009年至2015年物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的發展目標。這遠高于國家規劃提出的年增10%的目標。為保障實現這一目標,未來幾年,安徽物流業發展將圍繞“三大區域”、“五大樞紐”、“五個特色物流中心”、“五個地區性物流節點城市”來謀篇布局。
“三大物流區域”體現了“大物流”的發展理念。合肥物流圈將建立跨區域的全國性物流集散和分撥、配送中心,形成公路、鐵路、航空聯運一體化的物流體系;皖江外向型現代物流產業帶將建立與長三角和中西部地區相連接的區域性物流集散和分撥、配送中心;沿淮物流產業帶主要依托和服務于沿淮城市群。
分層布點的五大樞紐、中心和節點城市,則完全依托于各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條件和區位特色。合肥物流樞紐、蕪(湖)馬(鞍山)物流樞紐、安慶物流樞紐、蚌埠物流樞紐、阜陽物流樞紐等五大物流樞紐中,合肥定位為全國性物流樞紐。此外,將建銅陵、兩淮(淮南、淮北)、宿州、亳州、黃山五個特色物流中心,規劃宣城、滁州、池州、巢湖、六安五個地區性物流節點城市。
《規劃》還列出了六大工程項目:物流園區建設工程、城市和農村配送工程、大宗商品物流工程、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工程、物流信息化工程、物流標準和技術推廣工程。
梅勁表示,安徽交通運輸部門計劃在“十二五”期間實現倉儲、配送、物流一條龍服務,形成農村物流獨立品牌。通過統一采購,把農藥化肥種子等農資產品、洗衣粉等日用消費品,從廠家采購后通過農村客運班線直接銷售給農民,中間沒有任何其他環節,既確保了質量,又降低了成本。
據介紹,截至2008年年底,安徽農村公路里程已達13.58萬公里,鄉鎮公路通暢率達100%,建制村公路通達率達99.8%、通暢率達82.5%。基于此,安徽交通運輸部門著力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進程,構建以縣城為中心,村村相通、鄉鎮相連、城鄉一體、便捷安全的農村客運網絡,實現路通車通。到2010年,全省將新建鄉鎮等級客運站400個、候車亭或招呼站5,000個,建制村客車通達率達95%以上,依托客車底艙,憑借速度快、固定班次多的優勢,在省內實行“門對門、當天到”的小件快運服務。
此外,安徽將探索建立農村貨運信
息網;規劃建設貨運集散中心或配送中心,完善農村點多面廣的貨運體系;對整車運送鮮活農產品的車輛,長期實行并不斷完善“綠色通道”政策;引導個體貨運車主成立貨運集團,實行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為積極推動農村郵政物流發展,安徽要求郵政企業利用交通運輸平臺,積極探索以非郵政運力為補充的運郵模式,完善區域郵政網絡建設。力爭到09年年底,全省郵政“三農”服務站建制村覆蓋率達30%;到2010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雙向高效、種類豐富、服務便利”的農村郵政物流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