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過冷鏈這道“坎兒”
2009-11-29 2:0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范云兵
近日,教育部、農業部和商務部聯合下發了《關于高校食堂農產品采購開展“農校對接”試點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自今年起,京津滬等七省(市)作為第一批“農校對接”試點地區,開展了“鮮活農產品基地直供高等學校食堂”工作。預計到2011年,試點地區高校通過現代冷鏈物流體系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從農產品基地直接采購比例將達到50%以上,并建立從產地到高校食堂的可追溯源頭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
對此,專家認為,“農校對接”可以減少高校食堂農產品采購的中間環節,較大程度上降低學生食堂的采購成本,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也有利于加快冷鏈物流體系的建設規模和速度,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水平,建立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
做法雖好,但在實施中也面臨著一系列的難題:冷鏈基礎設施誰來出資、誰來建設?冷鏈設施、設備一次性投資巨大,高校后勤管理部門心有余而力不足;分散經營的農民甚至可能沒有建冷庫的意識;企業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更愿意投資肉類、醫藥、水產品等回報率高的冷庫。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的果蔬類冷庫不足全部冷庫的10%,而現存的冷藏車,大部分是用來運輸冰激凌、進口果蔬等高端產品。
而目前供應高校的果蔬絕大部分是低端產品,鮮有企業愿意配送這些利潤極低的 “大路貨”。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很難看到有哪個 “物流國家隊”長期奔波、游走在田間地頭;更難看到有哪個物流大鱷在運送土豆、蘿卜和大白菜。在中國公路上拉菜的車輛和司機,幾乎全部都是農民個體戶。
瓜果蔬菜尚且如此,至于活雞活禽等鮮活農產品,情況就更不容樂觀了。
對此,《通知》也特別規定,支持有關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新建鮮活農產品配送中心、在現有基礎上增加鮮活農產品配送功能、發展第三方農產品物流配送等多種方式,對進入高校的部分鮮活農產品試行強制性冷鏈流通,并建立與農產品生產基地及高校需求相適應的物流配送體系。
如此一來,冷鏈基建和冷鏈配送增加的成本如何轉化?仍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