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國物流發展特點與2009年展望
2009-1-13 15:0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我代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就2008年我國物流行業發展的特點,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以及對2009年物流業發展的對策、建議談幾點看法。
一、2008年中國物流業的特點
剛剛過去的2008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均受到嚴峻考驗,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黨中央、國務院及時調整宏觀經濟政策,采取一系列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措施,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增長9%左右,物流業面對復雜多變的環境,開拓進取,積極應對,取得了新的進展,為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在抗震救災關鍵時刻,物流界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008年,中國物流發展有如下的特點:
第一,物流業經受嚴峻考驗,依然保持了較快增長。
2008年,許多重大事件交替發生。雨雪冰凍和汶川地震兩大自然災害,北京奧運交通限行和環境整治,油價劇烈波動和燃油稅出臺,都對物流業帶來影響。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對物流業的影響至今無法估量。在嚴峻形勢下,我國物流業增速明顯回落,但仍然保持了較快增長。初步測算,2008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將達88.82萬億元,同比增長18.1%,增幅比上年下降8.1個百分點;物流業增加值完成約1.94萬億元,同比增長14.6%,增幅比上年下降5.7個百分點;社會物流總費用約為5.21萬億元,同比增長14.7%,增幅比上年下降3.5個百分點。
第二,物流市場 “先熱后冷”,國際化競爭更為激烈。有人把2008年的物流市場形容為 “冰火兩重天”。前3個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和物流業增加值分別實現了26.7%和16.8%的高速增長。9月份以后,物流業務明顯下滑,部分業務領域和局部地區出現負增長。據交通運輸部水運快報顯示,11月份我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增幅為10年來最低水平,有些貨種已呈現負增長。公路貨物運輸市場綜合價格指數在10月份達到了75.7的高點后,11月單月下降了4.6個百分點。運輸型物流企業能力虛糜,倉儲型物流企業壓庫嚴重,物流市場進入緊縮、下行區間。與此同時,物流業國際化競爭日趨激烈。2008年主要國際物流巨頭加快業務整合和規模擴張,在快遞、航運以及制造業供應鏈物流等領域已占據重要地位,個別外資快遞企業憑借雄厚實力,逆市大幅降價,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競爭。 (下轉2版)
(上接1版)
第三,物流企業加速分化,創新型業務優勢顯現。
據部分重點物流企業調查統計,受燃料、勞動力和土地等要素價格上漲影響,2008年前3個季度物流企業經營成本同比增長36%。由于上游企業的經營壓力,客戶壓低價格、延長賬期等現象比較普遍,物流企業資金鏈趨緊,經營風險上升。導致 “兩極分化”加劇:一方面,物流資源和市場進一步向優勢企業集中;另一方面,勢單力薄,缺乏特色的企業開始退出市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優勢物流企業根據客戶需求,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努力開發增值型業務和創新型服務。據統計,前3個季度傳統運輸業務同比增長14.8%,倉儲業務同比增長17.1%,而配送、加工和包裝等新興物流業務增幅達33.6%。冷鏈物流、質押融資、代收貨款、供應商管理庫存、區港聯動、公路港物流、卡車航班、循環取貨、新鮮派送、網絡倉庫等新的業務模式,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顯示了良好的發展前景。
第四,企業物流調整優化,聯動發展升級轉型。
在競爭的壓力下,制造企業引入現代物流理念和技術,對原有物流體系進行整合、優化和外包,提高核心競爭力。物流企業加快自身能力建設,與制造企業加強深度合作。合作領域從銷售物流向生產物流、采購物流擴展;合作內容從傳統物流外包向工位配送、代理采購、融資監管等新興服務領域滲透;合作范圍從單一物流環節向全程物流、供應鏈一體化延伸。國家發改委及許多地方政府積極引導推動 “兩業”聯動,制造業物流的社會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在流通領域,有專家預測,2008年,我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將突破10萬億元,生產資料銷售總額將超過26萬億元,現代物流為流通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大型連鎖超市企業完善自身物流體系,中小流通企業和電子商務企業借助第三方物流配送,各類批發市場開展加工配送一體化服務,取得新進展。
第五,區域物流加強合作,物流集聚區發展較快。
2008年,區域物流合作有新的推動。例如由江蘇、浙江和上海兩省一市政府主管部門倡導,行業協會牽頭的長三角地區現代物流合作聯盟正式成立,聯盟成員已經在一些業務領域展開實質性合作。上海、重慶、四川三省市簽署了 《口岸大通關合作框架協議》,在口岸查驗、口岸資源、口岸物流、大通關報關報檢、電子口岸等方面加強合作。天津港在內陸城市建設 “無水港”,實現內陸外貿口岸與天津港的無縫對接。12月15日,海峽兩岸實現 “大三通”,給兩岸郵政、航運、航空、商貿等物流發展帶來新的機遇。隨著區域物流合作和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強,物流功能集聚區正在形成。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在年中發布了 《第二次全國物流園區 (基地)調查報告》,目前我國物流園區(基地)約為475個。其中,已經運營的122個,占25.7%;在建的219個,占 46.1%;規劃中的 134個,占28.2%。其中,東部、南部以及北部三大沿海經濟區的物流園區占全國總量的54.7%,圍繞海港、空港、陸港、制造業園區和城市物流需求發展起來的物流功能集聚區正在形成。可以預見,物流園區將是今后物流業整合發展的主要形式之一。
第六,政府重視物流業發展,政策環境進一步改善。
2008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出國辦發 〔2008〕11號 《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11月份和12月份,張德江和王岐山兩位副總理分別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陸江會長和我先后做了當面匯報。在200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中,新組建了交通運輸部,原交通部、民航總局和國家郵政局職能歸并其中,設立工業和信息化部以及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機構和職能的變化,將對物流業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全國現代物流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積極開展工作,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國家發改委主持制定的全國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綱要已經進入國務院審批階段,正在研究關于推進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的指導意見。商務部出臺 《關于加快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發展的指導意見》,正在擬定開展相關的試點工作。財政部設立了專項資金,支持農村物流體系建設。國家稅務總局批準184家企業納入第四批物流企業稅收改革試點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了 《全國性、區域性現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交通運輸部、鐵道部加快物流通道建設。交通運輸部發布了 《快遞市場管理辦法》。國家郵政局制定相關的規劃、政策、標準。各級地方政府制定規劃、出臺政策、加大資金投入,支持建立行業協會,物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進一步改善。
二、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物流業的影響
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愈演愈烈,迅速從局部發展到全球,從發達國家傳導到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從金融領域擴散到實體經濟領域,釀成了一場歷史罕見、沖擊力極強、波及范圍很廣的國際金融危機。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速,國際市場對中國商品的需求下降。2008年11月份,我國出口額首次出現負增長,同比下降2.2%。我國國內生產總值2008年上半年增長10.4%,第三季度下降為9.9%,全年在9%左右。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已連續3個月低于50%,12月份的最新數字為41.2%,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只有30.7%,顯示出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收縮跡象明顯。
2008年9月份以后,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物流業的影響逐步顯現。主要表現為:一是實物量增速回落。2008年11月份,我國規模以上港口貨物吞吐量增幅同比回落2.1個百分點,集裝箱吞吐量同比下降8.3個百分點;全國公路運輸完成貨運量和貨物周轉量,增速同比回落7.3和7.2個百分點。二是市場價格波動明顯。雖然運輸成本還在上升,但由于貨量減少,運力相對過剩,運價只能維持在較低的水平上。12月3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沿海散貨運價指數同比下降了50%。三是經營困難進一步加劇。物流企業普遍遇到了市場萎縮、業務減少、成本升高、利潤下降和資金短缺的問題。最近還出現了強行提貨、棄廠逃跑、路途盜貨等違法違規事件。
目前,這場金融危機不僅本身尚未見底,對物流業的影響正在進一步加深,其嚴重后果還會進一步顯現。就經營環境看,2009年有可能是中國物流業發展近30年來最為困難的一年。結合我國經濟運行和物流發展的實際,中國物流業將進入增長趨緩、結構調整階段。客戶要求高、運營成本高,市場波動大、經營風險大,服務價格低、企業利潤低,將成為總的基調。對此,我們要充分估計,審慎決策,積極應對。
三、2009年物流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新的一年,是我們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推進 “十一五”規劃順利實施的關鍵一年,也是應對國際經濟形勢復雜變化、保持我國物流業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一年。
在新的一年里,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按照 “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要求,立足于保持物流業平穩較快增長,加快升級轉型和結構調整,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好物流保障。2009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社會物流總費用和物流業增加值將分別不能低于13%、10%和9%的增長,意思是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2009年中國GDP還要 “保八”。因此,我們物流業這幾個指標,分別不能低于13%、10%和9%的增長。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有所下降。物流專業化、社會化和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關鍵環節和薄弱領域的物流服務得到加強。
我們面前有困難,增強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同時更要有戰勝困難的具體辦法,物流企業要采取措施,積極應對。
一是認真貫徹宏觀經濟政策。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政策措施。貫徹落實宏觀經濟政策,本身就蘊含著巨大商機。物流企業要服務于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災后重建和農村流通體系建設的物流需求。
二是全面分析市場走勢。要結合自身優勢,調整經營思路。進一步明確新形勢下的市場定位,形成符合市場需要的經營特色。
三是優化資源配置。要加強對現有客戶資源和業務模式的梳理調整,努力開發增值型服務和創新型業務。調整企業戰略和產品結構,集中優勢資源,投入重要業務。努力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四是堅持以人為本。應對當前困難,我們希望不裁員、少裁員,留住企業業務骨干和核心團隊。組織好員工培訓,提升服務意識和業務能力。調整完善考核激勵機制,鼓勵開拓市場,創收增效。
五是加強風險防范。重視企業制度建設,謹慎投資,節約開支,堵塞漏洞。全面加強信用風險、投資風險、行業風險、業務風險的監控。
六是深化戰略合作。在當前困難時期,客戶企業的困難要大于物流企業。物流企業要適當犧牲眼前利益,主動為客戶排憂解難,穩住戰略客戶。要加強與制造企業、流通企業、金融企業和相關物流企業的合作,抱團取暖,共克時艱。
在此危機時刻,黨和政府十分關心流通和物流工作。2008年12月2日,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同志主持召開座談會,就當前金融危機對流通工作的影響及對策,聽取有關省市政府、行業協會和有關企業的意見和建議。我代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向國務院領導同志反映了我們遇到的困難,并提出九條建議,在很多媒體上已經披露了,有關省市和其他的企業也提了建議,我們高興地看到,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 《關于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意見》,共提出7大措施,其中有4條吸收了我們的意見。
相信這些政策措施的落實,將為流通和物流企業克服困難創造條件。但是,從物流企業發展的現實情況看,還有許多問題,迫切需要研究解決。我們認為雖然有了7條措施,也采納吸收了我們的一些意見,但是在當前情況下,物流企業的發展還面臨很多困難,很有必要在政策方面予以解決:
一是減輕物流企業的稅賦。有關部門應盡快全面推開物流企業稅收試點,并認真研究解決試點中出現的相關問題。綜合考慮物流各環節均衡稅賦,將倉儲、配送等各個物流環節的營業稅稅率與運輸業相統一,調低為3%。按照工業用地征收物流企業的土地使用稅,減少地方自由裁量權,鼓勵新型倉儲設施建設和原有設施升級改造。
二是解決物流企業遇到的交通限行問題。盡快確定城市配送車輛專用車型的標準或規范,為配送車輛進城通行停靠和卸貨提供方便。結合實際,參照國際標準,重新制定轎車運輸車國家標準,徹底解決轎運車超載限行,隨意罰款的問題。
三是就物流企業融資問題進行專項調研,提出綜合解決方案。
四是建立開放式的公共物流信息平臺體系,實現信息共享、一體化服務,消除 “信息孤島”。
五是認真研究解決物流通關中存在的問題,建立統一的快速反應物流管理信息平臺。
六是從國家層面出臺相關政策,組織實施示范工程,積極引導制造企業分離外包物流業務,推動制造業與物流業 “兩業”聯動,促進運行效率提高和發展方式轉變。最近我們多次跟企業的座談中,企業提到很多問題,我這里不全面歸納了,也希望我們的企業在當前情況下,將遇到的實際困難,可以向行業協會、也可以向政府積極反映,爭取得到支持。
面臨嚴峻形勢,我們既要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應對措施考慮得更周密一些,又要注重從變化的形勢中捕捉難得的發展機遇,在逆境中發現和利用有利因素,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我國是發展中大國,經過30年改革開放,具有較強的綜合國力和內生性需求。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出臺了一系列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政策措施。到2010年底投資4萬億元,實施10大工程,都會轉化為新的物流需求。各部門、各省市都在采取相應的措施,政策效應將會顯現。
2009年盡管經濟增速放緩,但規模基數大。 “保八”的目標如能實現,社會物流總額將達100萬億元左右,這是推動物流業發展的需求動力。經過30年發展,我國物流業在思想觀念、人才儲備、基礎設施、管理方法和技術手段等方面已有一定基礎。我們要綜合分析,準確判斷,積極應對。
在新的一年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將與全國現代物流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一起,攜手各地物流工作牽頭部門、各兄弟行業協會和業內各界,深入調查研究,進一步掌握行業情況,反映企業訴求,共同尋求對策,爭取政策支持,推進我國物流業平穩較快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