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將成為國內商貿物流中心
2009-12-29 23:2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昨日下午,來自國內專家學者、行業協會代表、各地商會代表300余人聚首漢交會現場,針對國內批發市場行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共謀前路。
胡洪春:區位優勢潛力巨大
“漢口北專業市場群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交通優勢,這為該市場群未來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潛力。”黃陂區區長胡洪春介紹,漢口北專業市場群,毗鄰武漢三大交通樞紐:天河機場T3項目建成后,武漢將有更多國際航班登陸;而武漢新港、武漢北編組站的投入運營,則為武漢交通物流提供了全方位立體優質平臺。
“未來在漢口北專業市場群西面,靠近天河機場處,將興起一座100萬平方米的臨空經濟區。”胡洪春表示,未來漢口北專業市場群不僅要“買全國、賣全國”,成為中部最大的小商品批發中心,還將積極開拓國際市場,而三大交通樞紐無疑是進軍國際的跳板。
葉青:武漢將迎來第二次“起飛”
省統計局副局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稅學院教授葉青表示,隨著武廣高鐵通車、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開業,武漢或將迎來第二次“兩通起飛”。
1983年,時任武漢市政府咨詢委員會委員的李崇淮首次提出“兩通”構想:憑借加強交通運輸和商品流通(即“兩通”)兩翼起飛,把武漢市建設成為“內聯九省,外通海洋”的經濟中心。伴隨著武漢“兩通起飛”,漢正街成為“買全國、賣全國”的“天下第一街”,馳名海內外。
“武廣高鐵開通,天河機場T3工程開工,武漢新港發展迅速,武漢正迎來交通樞紐地位的升級與提升;而擁有百年商貿積淀的武漢,也正迎來商品流通行業的新機遇。”葉青指出,中國正由世界工廠向世界市場轉變,作為大國,內需市場應當占據主要比重。而漢口北專業市場群,未來應該積極發展以消費帶動生產的小商品制造業群,利用批發市場優質交易平臺以及周邊便捷的交通樞紐,搶占中部乃至全國小商品批發業的先機。
“一個市場,一定要有制造產業,否則就是無源之水。”葉青表示,未來漢口北市場除了要加速融入高鐵經濟圈,還要積極融入低碳經濟時代,在規劃建設上更注重環保節能。未來的漢口北應當成為繼沌口、光谷后的第三極,這也是中部地區應對金融危機,開拓新區域新產業的必然結果。
張燕生:城市化是批發業歷史性機遇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分析,目前歐美經濟體尚未走出金融危機陰影,美國目前失業率仍高達10%,而11月服務業指數再度跌破50關口,凸顯萎縮態勢。中國目前經濟發展已進入快速增長通道,今年保“8”已無懸念,“以內需為主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方式。”
“城市化進程對武漢商貿及批發業而言,是一次歷史性機遇。”張燕生表示,未來我國每年將有1000萬的農村人口轉為城市人口,這意味著每年將興起100座10萬人口的新城。按照目前統計數據,城市人口消費能力是農村人口的5.5倍,隨著城市化進程,內需消費增量將快速提高。
張燕生指出,上世紀80年代以來,外貿出口的增長方式,使得中部地區大量人才、物資、資金向沿海城市匯集。而由出口向內需方式轉變,必然引起人、物、財流動方向的逆轉。人才、物資、資金往往都具有積聚性特點,越富余的地方越具有積聚吸引力,未來漢口北以及武漢的發展,一定要留住人才和物流、投資。
張燕生笑言,中部崛起正在成為現實。一頭牛陷在泥潭中,牽鼻子是牽不出來的,拽尾巴也無濟于事,只能找個支點利用杠桿原理把牛肚子撬出來。上個世紀80年代,經濟學家張培剛提出這個“牛肚子”理論。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就如同陷在泥潭中的牛,牽鼻子和尾巴(東部和西部)都不能真正解決問題,要靠牛肚子也就是中部崛起。
張燕生表示,在國家拉動內需,推動中部崛起,加快中部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及物流業發展的大局下,擁有優質交通樞紐平臺及百年商貿傳統的武漢,應抓住良機。
張燕生說,城市化進程對內需的拉動,從直接的建材、鋼筋、水泥,到間接的衣食住行,都具有持續性。武漢抓住了機遇,提升物流業覆蓋能力及服務品質,無疑將成為中部乃至國內商貿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