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匯雨潤“逆產業鏈”收購 曝高盛圖謀
2009-1-28 14:5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對于食品飲料行業,2009年的考驗依然嚴峻,2007、2008年原材料價格急劇飆升令眾多細分行業感覺到“揾食艱難”,甚至像統一這樣的大企業也未能幸免。2009年,一些熟知行業冷暖的企業已悄然地展開并購,一是出于原材料價格影響之虞,二是意在“價值低估期”提前屯兵備糧。
本期快消周刊選取的報道都與產業鏈并購有關。其中,肉制品行業的兩大翹楚———雙匯和雨潤不約而同地進行逆產業鏈收購,而統一通過系列運作,包括上游并購到下游品牌整飭,以構筑一個較高的產業鏈壁壘,以求在大陸市場中反敗為勝。大企業是行業的風向標,2009年是否是并購頻繁的一年?我們將持續關注。
“如果現在兩大巨頭不盡快布局產業鏈的話,2011年后,他們面對的挑戰會非常大,目前很多(勢力)已進入飼料和屠宰環節,準備走一體化的道路。”東方艾格分析師郭會勇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道,他所指的“兩大巨頭”是國內肉食品加工業的領軍企業———雙匯和雨潤。
去年以來,外資、臺資進入中國大陸“跑馬圈豬”的消息不斷,無論是艾格菲還是泰國正大、臺糖,都顯示了要在中國大干一場的熱情。而占據了肉制品加工領域近半壁江山的雙匯和雨潤,生豬價格占到成本的50%,去年初豬價的暴漲,使其利潤被大幅壓縮。向上游擴張,掌握全產業鏈并最終掌握市場話語權,是兩大巨頭的共同目標,一場收購的比拼有望在2009年不宣而戰。
一體化布局速度之爭
作為我國肉制品行業兩家最大企業,雙匯與雨潤在產品結構和品牌擴張上都有很大不同。雙匯是火腿腸市場的王者,高溫類產品占銷售額比例接近40%.而雨潤在低溫肉市場穩居第一,冷鮮肉在上游比例約為六成。在擴張思路上,雙匯圍繞單一企業品牌,發展高溫、低溫、速凍、中式、冷鮮等各大類肉制品、注重規模效應,而雨潤則有全面發展的態勢,采用多品牌戰略,旗下擁有四大品牌,即雨潤,旺潤、福潤以及大眾肉聯,提供200多種冷鮮肉、冷凍肉產品及近千種深加工肉制品。至于銷售模式,雨潤以直銷為主,將酒店和超市作為主要的銷售渠道;雙匯則主要采用面對經銷商的現款現貨。
據了解,在肉制品行業中,生豬價格占到成本的50%以上,郭會勇表示,雙匯和雨潤要滿足產能需要外購的比例很高,因此生豬價格的波動對于企業利潤影響很大,這一點在2007年到2008年上半年體現得尤其明顯,2007年生豬價格大幅上漲,雨潤的平均生豬采購價格上升了63.5%.因此作為下游加工企業,向上游收購以節約成本是必然的道路。
相對于各方力量的崛起,郭會勇表示,他們的速度還是不夠快。據郭介紹,從種豬到商品豬出欄,一般需要3年時間,有些企業2006、2007年就開始進入上游,到2011年之后效果就會反映出來。而雙匯和雨潤的收購量很大,到時豬源緊張的局面難以避免。
雨潤:激進的收購者
事實上,雙匯、雨潤都有向上游拓展的意愿,面對國內外各方勢力的進入尤其是一些外資在肉制品產業鏈上的出擊,雨潤并沒閑著,但卻是有所取舍。
2008年12月23日,雨潤食品通過全資附屬的馬鞍山雨潤食品有限公司收購了湖南輝鴻49%股權,加上原已持有的51%,達到100%持股。在此之前,雨潤已連續出招:投資2.5億元的百萬頭生豬屠宰加工項目在新疆石河子開工;總投資10億元的沈陽雨潤已開始試運行,該項目全部達產后年產能有望達到3萬噸;在新樂的120萬頭生豬屠宰加工項目也正式簽約,該項目總投資約2億元,涉及生豬屠宰、分割、冷凍、冷藏等領域,年產值可達12億元;幾個月前,雨潤與河南周口政府簽訂了投資4億元發展肉類加工的意向投資協議,建設生豬屠宰、分割、冷藏、肉類深加工項目,該項目可達到每年屠宰250多萬頭生豬,銷售額達30億元。
而按照雨潤之前透露的擴張計劃,在2008年生豬屠宰量計劃產能1800萬頭的基礎上,雨潤計劃投資40億元將產能在2年內擴大一倍,到2010年達到3000萬頭。
據東方證券分析師任美江分析,在中國生豬屠宰還是一個比較分散的產業,國內包括雨潤在內的前三大生豬屠宰企業每年的屠宰量不到3000萬頭,占全國生豬出欄頭數比例不足5%.目前全國大概有3萬家的屠宰企業,其中小企業(行情股吧)很多。而在美國,豬肉加工4強企業占全國加工能力的50%以上,荷蘭豬肉加工3強企業的加工能力占全國的74%,丹麥最大豬肉加工企業的加工能力高達全國的80%.作為一個國家極力推動的產業,屠宰將面臨一個比較大的整合。2008年8月新一稿的《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出臺也體現了國家規范生豬屠宰行業,扶植大型企業的決心。
也正是基于上述因素,近兩年雨潤花了更多精力來進行屠宰企業的布點和產能擴張。
據雨潤集團董事長祝義材介紹,行業整合是雨潤中長期的戰略規劃。雨潤2008年開始,就通過收購、新建和擴建的方式,提高集團產業上下游的產能,以推動低溫肉制品和冷鮮肉產品市場的占有率在未來幾年內快速增長。在雨潤看來,新建一個50萬頭的屠宰廠需要資金1.8億-2億元,且需要一定的投資周期,但是收購一家屠宰企業,雖然有設備更新問題,但政府補貼完全可以支持更新改造,投資額不比新建高,收購已經成為公司的優勢之一。
至于在養殖環節,雨潤則保持謹慎,“一直以來,我們對生豬養殖業保持著關注,但目前,我們對進入這一行業保持著相對謹慎的態度。”祝義材表示。
不過雨潤并不會放棄生豬養殖,而是在等待適當的時機:選擇在生豬、仔豬的交易價格比較低的時候介入。
雙匯:規模取勝并購減速
和雨潤不同的是,雙匯則是從種豬開始了整個產業鏈條的覆蓋,而且在逐步將養殖領域擴大。“我們有一個計劃就是修建20萬頭的生豬養殖基地,這是一個分期項目,2009年預計還不能產生效益。”就近期的擴張計劃,雙匯董事會秘書祁勇輝向記者如此表示。據其介紹,雙匯在之前已經建有種豬廠,那是前期的第一步,和這個養殖基地配套進行,實現從種豬到商品豬的一體化。而飼料方面,集團有飼料廠,可以做內部供應,解決養殖飼料問題。
雙匯的市場布局,有兩種戰略選擇模式。一種是資源主導型,如在四川仁壽、內蒙古濟寧、湖北宜昌、河南商丘等生豬主產區建立屠宰基地,確保了肉類制品加工的原料肉來源和供應;另一種是核心市場主導型,如在四川綿陽、遼寧阜新、浙江金華、北京市、上海市等設立肉制品廠,體現了深入肉制品主銷區、占據主要市場份額的戰略意圖。
長城證券分析師郭怡嫻指出,雙匯是屠宰及肉制品加工領域規模最大的公司,建立了從上游養殖到連鎖銷售的完整產業鏈,規模效應顯著。據了解,在上游生豬養殖上,目前主要集中在萬東牧業、九鑫牧業,兩個牧場主要是培育種豬。
相對于雨潤的自建和并購并舉,雙匯正在走將養殖逐步做大的道路。據祁勇輝介紹,集團屠宰量在1000萬頭左右,上市公司部分在300多萬頭,上述20萬頭的商品豬體系還遠遠不能滿足需求。至于接下來的計劃,他表示,“我們現在做的也是一種嘗試,要根據結果再決定接下來的擴張計劃。”至于產業鏈的建設方面,他表示還是沒有一個明確的思路,要看目前項目運行的情況。
事實上,生豬規模化養殖成本高,疫情控制風險較大,長期來看對于企業盈利能力的增加不一定明顯。但是此前豬價的波動增強了企業控制上游原料的意愿,雙匯認為向上游擴展有利于控制系統性風險。
-分析 高盛的產業鏈圖謀
盡管擴張方式有所不同,但其背后都有外資投行的身影。雙匯以前的控股大股東是高盛旗下的羅特克斯有限公司,合計持有超過51%的外資法人股。2006年高盛通過旗下的羅特克斯公司以20.1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了100%股權,間接控股上市公司雙匯發展(行情股吧)35.72%的股權,隨后羅特克斯又以5.6億的價格收購了漯河海宇持有的雙匯發展25%股權。2007年,雙匯公告高盛策略投資將其在羅特克斯中持有的5%的股份轉讓給鼎暉Shine持有,后者在羅特克斯中的股份比例由49%變更為54%,成為雙匯集團的控股大股東。此外,高盛還是雨潤的外資股東之一。參股雨潤和控制雙匯,進入行業前三強企業,而且是彼此有競爭關系的企業,使得高盛成為國內肉類加工市場上的“巨無霸”。此外,鼎暉通過托特克斯持股雙匯之時也持有雨潤3.5%的股權。
在中國,養豬和屠宰行業有著行業分散、集中度低的特點,正如郎咸平(博客)所分析,如今是整條產業鏈的競爭,養豬后面還有加工、產品的設計、包裝,還有物流。所以高盛不可能去養豬,它一定是收購整條“6+1”的產業鏈,因為利潤最大是6,而不是1。而行業分散的特點決定了高盛只要控制養豬的5%,就取得定價權了。高盛等顯然正利用豬價的輪回更深入地介入整個鏈條,增強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