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物流譜新篇
2009-1-6 14:0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 李金
我國是以煤資源為主要能源的國家,長期以來,煤炭作為基 礎能源,在我國能源的生產與消費結構中一直占據主導地位。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工業的發展對煤炭產生巨大需求。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原煤產量為6.18億噸;到2007年,我國原煤產量完成25.23億噸,是1978年產量的4倍多。中國煤炭城市發展聯合促進會會長步云吉認為,改革開放解放了煤炭工業的生產力,才使煤炭產業30年取得了這么大的成就。
和這一成就相匹配的是,煤炭物流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無論是鐵路、公路運輸還是水上運輸,我國煤炭運輸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據統計,我國鐵路煤運量一直占煤運總量的60%以上。1980年,全國鐵路煤炭運量約為4.1億噸;到2007年,全國鐵路運輸煤炭15.4億噸,近乎是1980年煤炭運輸量的4倍。
這巨大的增長證明,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煤炭物流發生了質的提升。
體制改革步伐加快
想要了解我國煤炭物流的發展,首先要從我國煤炭資源的分布說起。我國煤炭資源的分布和需求格局決定了煤炭物流的大方向。我國的煤炭產區有華北的山西、西北的陜北和內蒙古西部,這一地區通常被稱為 “三西”地區;除此之外,還有東北的黑龍江、華東的安徽、中南的河南以及西南的貴州等省份。這些地區的煤炭資源非常集中,其中 “三西”地區煤炭保有儲量約占全國煤炭保有儲量的65%左右。
我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則是煤炭的主要消費地區,這些地方煤炭資源非常貧乏,主要依賴外省區煤炭的調撥轉運。煤炭產業的這一生產和消費的基本面就決定了中國煤炭物流的基本格局,那就是 “西煤東運,北煤南運”。
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那時候,煤炭作為重要的國家資源,實施統購統銷,開采、運輸以及銷售等環節,都是在國家計劃之內。而隨著改革的深入,經濟體制逐漸向市場經濟演變。時至今日,煤炭市場化進程與改革開放之初相比,早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目前,我國正在建設現代化煤炭市場體系。這個體系的基本結構是以全國煤炭交易中心為主導,以區域煤炭交易中心為輔助,以地方煤炭市場為補充,以供需雙方長期供貨合同為基礎,以電子商務等現代化技術為手段。在時機成熟時,還將推出煤炭柜臺交易與期貨交易業務。
2007年5月20日,國務院正式批準建設太原煤炭交易中心。這表明,國家對煤炭流通體制的改革正式啟動,也標志著長期以來,以計劃經濟體制為主的煤炭交易轉向市場經濟模式。而在信息化技術的輔助下,煤炭流通將迎來新的變革。
基礎設施建設提速
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國積極推進煤炭物流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這為煤炭運輸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在西煤東運的線路上,共有北通道、中通道和南通道三個通道。北通道有大秦、朔黃、豐沙大、京原等鐵路。煤炭行業內有句話:北有大秦,南有侯月。雖然不能完全概括我國煤炭鐵路物流的建設成就,但是,鐵路在我國煤炭物流中的重要性卻一點也不夸張。
大 (大同)秦 (秦皇島)鐵路的建設是關系到我國國計民生的重大戰略決策。隨著經濟的發展,迫切需要煤炭資源的充分利用。1983年9月,中央政府下決心修建大秦鐵路。大秦鐵路是中國第一條現代化的重載鐵路,全長約為653公里。以大同、雁北、忻州地區18個煤炭集運站為龍頭,以秦皇島港三期煤碼頭為目的地。自1985年起全面開工,至1992年底基本配套建成。一期竣工后的大秦鐵路,在土建工程、裝備、牽引動力等各個方面都創造了煤炭運輸的奇跡。
朔黃鐵路也是西煤東運的主要線路。1992年10月,黨的十四大報告中提出了與長江三峽和南水北調齊名的跨世紀特大工程——朔黃鐵路。它西起山西省神池縣,東至河北省黃驊港,全長585公里,是我國第二條雙線電氣化重載鐵路。從1997年11月全線開工建設,2000年5月18日鐵路鋪通后僅10天后就開始臨管試運營,創造了鐵路建設史上 “當年鋪通、當年運營、當年還貸”的奇跡。
西煤東運還有中通道和南通道。中通道有石太鐵路,大部分煤炭經石德鐵路轉青島港海運。南通道有太焦、邯長、侯月和南同蒲鐵路,經新菏兗日鐵路從日照港轉海運。這些煤運通道在改革開放30年當中,都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并經歷了經營體制的變革,逐漸順應了市場經濟環境。根據未來的規劃,在煤炭鐵路運輸方面,國家將圍繞十大煤炭基地,增強煤炭運輸能力。屆時,我國鐵路運輸線上的煤炭運輸能力將得到更大的提高。
另外, “鐵海聯運”也是我國煤炭物流的重要形式。內河煤炭運輸通道主要包括長江和京杭運河;主要是將來自晉、冀、豫、皖、魯、蘇及海進江 (河)的煤炭經過長江或運河的煤炭中轉港或主要支流港中轉后,用輪駁船運往華東和沿江(河)用戶。由于海運港口運輸煤炭都采用萬噸貨輪,運輸規模大,極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在這一點上,海運具有極大的優勢。隨著鐵路運輸能力的增強,煤炭水運能力也在30年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對北方大型煤炭裝船港和南方煤炭接卸港的建設,以及大型運煤船隊的發展,煤炭水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沿海主要港口所有貨物吞吐量在1978年為1.98億噸;到2006年,沿海主要港口僅煤炭吞吐量就達到7.05億噸。這些成就的取得,港口的基礎設施建設功不可沒。
根據 《全國沿海港口布局規劃》,沿海港口布局規劃的原則是,體現區域協調、均衡布局、綜合運輸、系統化布局。重視綜合運輸體系的建設,鐵路和公路的建設與布局要和港口的規劃與集疏運系統綜合考慮。2010年前,沿海港口的建設主要圍繞煤炭、原油、鐵礦石、集裝箱四個運輸系統進行,重點建設好大型、深水、高效的專業化碼頭。
目前,全國主樞紐港口的綜合能力利用率都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根據規劃, “十一五”末期,將形成北方七港5.27億噸的裝船能力。在對大秦線、朔黃線改造擴能和新建煤炭運輸通道后,北路煤炭運輸通道集運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提高;相應的,秦皇島港、天津港、黃驊港等北方港口也都在進行擴能工程。同時,曹妃甸港煤碼頭和京唐港煤炭泊位等一系列工程也在建設。唐山曹妃甸煤炭專用碼頭工程總投資近150億元,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專用碼頭。這些大型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會極大地提升我國煤炭物流的水運能力。
而對于煤炭公路運輸,其一直是鐵路和水路運輸的重要補充。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發展對煤炭需求的大幅度增長,公路煤炭物流也取得了巨大發展。無論是公路里程的增長,還是運輸設備的升級,都顯示了公路基礎建設的成就。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如今,物流企業可以通過GPS及時了解和掌握車輛裝車、在途卸車狀態,達到對公路運輸的科學調度和合理控制。這些21世紀的新發展,在改革開放之初都是不可想像的。
目前,我國的煤炭公路物流業正在建立高效、快速的現代化企業物流供應鏈管理體系。通過對煤炭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梳理,把煤炭企業的業務流程納入到一個整體中,從市場需求預測到采購尋源,從煤炭生產到運輸交付,形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鏈,使企業可以對生產成本、庫存和訂單進行可視化管理,并根據貼近實時的數據作出理性的分析和決定,從而提高煤炭企業的整體運營效率。
煤炭物流“第三方”興起
目前,在我國煤炭物流方面,已經實現煤炭物流的專業化和公司化,這就是煤炭行業 “第三方物流”的興起。在計劃經濟時代,煤炭物流附屬于煤炭生產企業,只是煤炭企業產運銷的一個環節。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分工逐漸細化,第三方物流應運而生。第三方物流的產生,降低了煤炭的物流成本,提高了企業市場競爭力。
大秦鐵路項目,可以說是煤炭產業第三方物流興起的一個成功的范例。大秦鐵路的運營管理歸屬于大秦鐵路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一個獨立法人機構,大秦鐵路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最大的煤炭運輸企業。進入21世紀后,公司進行了重組改制,建立了一套現代化企業制度,并于2006年8月1日在中國A股市場成功上市,這對推進中國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是一個標志性事件。
而朔黃鐵路的項目運作更為成功。朔黃鐵路修建時,改革已經進入更深層次的階段。在朔黃鐵路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就嚴格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組建,公司既負責鐵路建設,又負責建成后的運營管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他們創新運營機制,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運作,為中國鐵路煤炭物流運營機制的改革走出一條新路。
在煤炭物流市場化程度加深的同時,政府的調控、引導作用也在增強。以煤炭大省山西省為例,山西省在積極拓展公路煤炭物流的潛力,全面提升公路系統信息化管理和服務水平,為煤炭的產、運、銷企業提供強大的支持。山西省政府根據公路物流的格局,實行煤炭全面經銷的總體思路,通過對公路系統運銷業務和運銷資產的整合,打破條塊分割,提高了煤炭系統公路煤炭銷售的核心競爭力。政府積極建設公路煤炭物流信息平臺,并以此為依托,發展和完善交易管理、客戶管理、運力調度、業務監控、倉儲管理和成本結算等六個系統的開發和應用。這些舉措有力地幫助了煤炭物流企業的發展。
近年來,煤炭行業信息化建設也成為國家重點建設的項目。煤炭工業信息化的發展從 “七五”開始起步, “八五”得到鞏固, “九五”進行調整,在 “十五”階段,先后制定了三個電子信息五年計劃。2001年,煤炭工業協會下發了《關于促進煤炭工業信息化建設的建議》,提出了煤炭工業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和任務、重點建設項目以及主要的策略和措施。確立了新世紀煤炭產業信息化發展的基本框架。這種以信息網絡為依托的物流模式,是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隨著這種模式應用范圍的擴大,會提高整個煤炭物流行業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使煤炭資源實現更大的社會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