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對出口下滑過度悲觀
2009-2-14 13:3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日出爐的1月份海關統(tǒng)計賬面出口數據顯示中國出口并沒有預期那樣過分糟糕。即使不考慮出口價格下跌、貿易途徑變相資本外逃壓低賬面出口的影響,僅僅剔除“春節(jié)效應”因素,1月份的出口值就已經比去年同期增長6.8%,比去年12月份增長10.1%之多。 我們認為,這不僅反映了出口企業(yè)的自身努力、政府應對的及時,同時還表達了一種“危機,危中有機”的哲學——當前的危機可能在先進制造業(yè)領域為中國出口創(chuàng)造新的增長點。這是因為中國的一些先進制造業(yè)產量和出口量占世界市場份額小,但成本優(yōu)勢巨大,在世界市場急劇萎縮的情況下,國外訂貨商比任何時候都更看重成本。終端銷售商、廠商利潤空間縮小,訂單和生產向中國轉移的動力反而會加強。中國出口企業(yè)有可能在整個世界市場萎縮的時候實現(xiàn)增長。而繁榮時期利潤空間大,終端銷售商、廠商可能缺乏內在動力從中國進貨。中興通訊等一批在自主創(chuàng)新方面著力較多的先進制造業(yè)企業(yè)在危機時期反而實現(xiàn)了增長,中興通訊生產的手機原來主要是向拉美、東南亞出口,金融危機加劇后來自美歐等發(fā)達國家的訂單反而增長了。而且,國家對這些先進制造業(yè)的扶持力度也會比較大,例如2月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審議并原則通過了裝備制造業(yè)調整振興規(guī)劃。
盡管如此,中國出口面臨的壓力仍然遠未結束,我們還是需要關注中國出口的各種風險。首要的風險當屬外部經濟危機的持續(xù)。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不可消除的痼疾,從最短促的基欽周期(存貨周期)到最長的康德拉捷夫周期(長波),完整的周期長度從3—5年到45—60年不等,對應的下降階段從一年以內到四五年,乃至10年左右。從2007年3月12日美國第二大次級房貸機構新世紀金融公司因無力償還到期債務而引發(fā)次貸危機至今已近兩年,不少跡象表明,國際經濟當前面臨的危機未必沒有可能是康德拉捷夫長波的下降階段。
盡管我們目前已經發(fā)展起了一套相當完整、系統(tǒng)的宏觀調控理論和工具,主要經濟大國也紛紛出臺了反危機計劃,但我們不宜過度信任這些反危機計劃。因為反危機計劃的理論基礎未必完全正確,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如財政赤字空前龐大的美國面臨為其經濟刺激計劃融資的難題),利益集團角逐將扭曲、削弱經濟刺激計劃的效力。
另外,經濟危機可能向政治危機轉化的可能性也不能低估。因為在經濟危機時,政府實施反危機政策也許會損害部分群體的利益,如拉脫維亞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歐盟救援條件實施的結構調整所引起的不滿,俄羅斯限制進口損害了濱海邊疆區(qū)的汽車改裝業(yè)和國內眾多地區(qū)發(fā)達的消費品進口相關產業(yè)。而最近一段時間,從一向公認存在較多潛在政治麻煩的拉脫維亞、立陶宛、保加利亞、俄羅斯到屬于西方集團的冰島、法國,規(guī)模可觀的游行示威和罷工揭示了全世界可能存在一種政治動蕩的風險,這對中國的外貿出口是一個重大的變數。
經濟危機從來就是孳生貿易保護主義的溫床,這次危機也不例外,從美國新財長在任職聽證會上強硬指責中國“操縱匯率”,到國會在表決奧巴馬經濟刺激計劃時塞進“購買美國貨”條款,都說明了這一點。如果說去年貿易保護主義壓力還不是太大的話,那么從現(xiàn)在起,在相當一段時間內,貿易保護主義壓力將有增無減,對我國出口的抑制作用將相應逐步表現(xiàn)出來。特別是這種保護主義可能在防止“就業(yè)機會流失”的旗號下遏制本國企業(yè)向其他國家投資轉移生產能力。我國又過度依賴外資,在這種情況下,危機給中國出口帶來的“潛在機遇”有可能被扼殺,只有依靠內資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部門緩解貿易保護主義的這種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