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風險控制能力
2009-3-1 18:3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王若懿
金融危機對貨代行業最直接的影響是業務量的減少。在形勢更為嚴峻的2009年,貨代行業的走勢依然不被看好。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如何應對金融危機,東方國際物流集團總經理楊根給出了兩條建議:加強控制風險,注重開源節流;進行結構調整,充分做好企業轉型。
控制風險為先
“2009年將是最難過的一個時期。”一如很多人的觀點,楊根也這樣認為。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伊始,東方國際物流集團便鎖定一大目標:加強風險控制,注重開源節流。
楊根向記者透露了這樣一組數據:東方國際物流集團2008年12月的海運集裝箱運量與2007年同期相比少了2萬箱,下降30%;空運運量下降6682噸,比上年下降39%。而這種貨運量不斷下滑的趨勢自2008年10月就開始出現,直接影響該集團全年的業務總量,尤其是海運運量比2007年下滑16.51%,形勢十分嚴竣。而且,這種門庭冷清的局面并未在今年首月得以緩解,據楊根介紹,該集團2009年1月貨運量基本與2008年年末持平。據此楊根更是猜測,貨代業不僅上半年難脫低谷狀態,甚至2009年全年都未必會有太大起色。
“因此,加強風險控制非常重要。”楊根說。正是出于這一認識,東方國際物流集團于2009年1月下發了 《關于進一步加強風險防范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多項相關措施以加強風險控制。該通知分別從經營決策、財務、營運、客戶、市場、法律6個方面入手,分析了企業運轉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并作出應對措施,將此通知打造成一個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并把經營中的 “事前、事中、事后”三個環節的風險防范、管理結為一體,力爭將風險最小化。
但這并不能讓楊根高枕無憂: “6個方面中,市場風險最難控制,對企業風險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考驗。”他向記者解釋, “市場經營的覆蓋面較廣,參與員工也較多。如果有業務員急于拉業務,難免會忽略對客戶的信用評估,這時,客戶出現無付款能力、信譽度差等情況的機率就會相應增加,最后導致貨代企業難以回籠應收賬款。因此,越是困難時期,越需要冷靜。我們近來一直在向員工強調,在與客戶建立合作關系之前,一定要對其經營狀況、信譽度、償還能力等情況做全面評估,切不可因小失大。”
楊根認為,在這個非常時期,加強風險防范無疑是提高貨代企業應對危機的軟實力。基于此,貨代企業眼下必須提高風險防范意識。
與此同時,開源節流也在這個特殊時期顯得異常重要。2009年,東方國際物流集團就主打節儉牌,盡量為企業減少成本支出,目標是將可控費用的支出比2008年下降3%。例如:辦公費用、福利性支出、差旅費等盡量節約使用。
以轉型覓生機
楊根曾在有關會議上多次強調,面對金融危機,貨代物流企業應該開拓思維、創新經營模式和服務方式,尋找適應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空間。接受記者采訪時他也表示,所謂的創新經營即意味著轉型,從一個貨代企業轉向綜合物流企業。因為,雖然制造業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較大,但外商投資企業、三資企業一些世界性的零部件生產配套這類工廠現在生產狀況較樂觀,制造業物流仍有潛在
的市場。因此,轉型方能帶來
轉機和生機。
“轉型首先意味著要延伸
供應鏈管理。”楊根說, “傳
統貨代企業主要做訂倉業務,
只涉及到供應鏈的某一兩個環
節。現在需要貨代企業打破現
狀,增加服務功能,改變業務
結構,像綜合物流企業那樣去
做整條供應鏈的服務。比如幫
助客戶做運輸,提供倉庫,進
行貨品的包裝、整理及貨品運
到目的港后的服務等。”
同時,楊根認為,轉型并
非易事,需要貨代企業做到內
外結合,除了延伸供應鏈管
理,企業內部的 “供應鏈”完
善也必不可少。 “由于貨代企
業原先的業務結構簡單,可能
只涉及企業的幾個管理部門,但隨著轉型帶來的業務量增多,必然要關系到企業各部門之間的合作。因此,作為企業帶頭人,必須要考慮企業內部流程的優化和完善,為企業轉型打好基礎。”
從大的角度來講,改變業務結構是貨代企業轉型的必由之路。但對于企業規模、實力不同的貨代行業,在轉型中又會各自面臨不同的細節問題。因此,楊根分別以大、小企業為例提出建議: “小企業雖然經營手段比較靈活,但資金實力太差。因此,抱團取暖,聯盟互助可將小企業們所具備的不同優勢集合起來,解決大家資金困難或是業務能力不強等問題;大型企業雖然在資金方面有保障,但由于機構大、做事程序多,因而存在掉頭難、信息反應靈敏度低的問題。因此,優化流程,減少不必要的程序,加快辦事效率可助其順利轉型。”
當然,物流業務的運作離不開信息平臺的支持。對于計劃轉型、增加服務功能的貨代企業,有效的信息資源必不可少。楊根在采訪中著重強調了這個問題: “信息平臺的建設很重要,這是企業與客戶共同的需要。東方國際物流集團近幾年便在這方面投入不少資金。我們有個海運電子信息平臺,客戶從互聯網上便可與我們進行業務交流。下一步,我們會繼續完善它的功能,將倉儲系統、卡車調用系統都與之聯系起來,進一步提升電子平臺的功能。”
央企將會先行
物流行業未來的格局如何,是近年來業內人士探討的一個熱門話題。楊根認為,央企可能會發展得快一些。
根據國資委規劃,到2010年,現有央企要整合到80~100家,而目前離這一目標期限已不到一年。前不久,中外運與長航集團之間的成功整合為央企重組在航運業中的推進作出表率,這必然會對物流市場格局產生影響。楊根預測,隨著央企整合計劃的推進,未來央企完全有可能出現物流巨頭。但是,與有著政府做后盾的央企不同,無助推之力的中小企業顯然沒有迎來擴張的最佳時機。雖然抱團取暖是小企業如今發展的可取之道,但危機過后,他們之間能否形成資產關系,還有待觀察。
當然,行業的走向始終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與引導。在國家加大對外貿的支持力度及出臺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支持下,對促進物流企業發展自然是件利好之事。但楊根認為,目前有關部門更應注重物流信息的公開化,告之物流企業哪個項目有物流需求,如何涉足物流需求。只有加大扶持力度,才能助推物流企業從危機中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