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農村物流刻不容緩
2009-3-10 16:2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北京工商大學 洪濤
物流振興規劃的通過,無疑成為我國物流業發展的一個強大動力,眾企業、行業人士等反響熱烈,希望振興規劃能為眼下身處 “危機”中的物流業帶來 “入春”的希望。而對于產品流通不暢、物流發展水平相對滯后的農村物流來講,振興規劃也將對其步入新的發展階段產生重要影響。
城鄉“二元結構”嚴重
物流業是社會大流通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性產業,整個社會由商流、物流、信息流構成。但是,長期以來,我國重視生產、輕視流通,較為忽視物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農村物流相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較為滯后。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約有各類農產品總量15億噸左右,廣義農產品物流總值超過1.5萬億元,糧食年流通量約為1.7億噸,其中跨省區流通量約為9500萬噸,但是,農產品物流損失較大。
據統計,我國每年生產蔬菜水果5.8億噸,水果6000萬噸,位居世界前列,由于保鮮產業落后,儲藏方式和消費方式原始,我國每年約有8000萬噸的果蔬腐爛。也就是說,農民辛辛苦苦生產出來的水果蔬菜,在流通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 (占20%多的比例)變成了垃圾,而8000萬噸果蔬,幾乎能夠滿足2億人口的基本營養需求。
在糧食方面,據統計,我國每年生產糧食5億多噸,但糧食運輸方式落后,成本偏高。除東北地區形成區域性散糧運輸雛形外,全國大部分地區原糧仍然以包裝運輸為主,占全國流通量的85%左右,而包裝運輸成本高、速度慢、效率低、損耗大。散糧裝車成本比包裝糧裝車成本每噸少18.2元。因運輸和裝卸方式落后,每年損失800萬噸糧食。我國糧食產后流通的損失相當于開發幾百萬頃糧田。
當前我國的城鄉居民在人口數量、收入、消費等方面存在明顯的 “二元結構”,這種 “二元結構”如果不解決,中國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就不可能真正實現。2008年我國城鄉人口分別為45.7%和54.3%,而城鄉收入分別為3.3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為2.12:1,存在明顯的 “二元結構”。
鑒于此,加快我國農村物流發展已經迫在眉睫。而物流振興規劃中對強化農產品物流及農村物流工程都進行了明確,這將有助于打破農村物流的諸多瓶頸,會惠及農村物流的發展。
振興規劃意義重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物流業得到較大的發展,但是仍然存在許多瓶頸,這些瓶頸如果不能得到解決,就會對我國經濟帶來相應的影響。如物流企業規模小、物流市場秩序混亂、物流行業的多頭管理、物流法規與標準缺失、物流 (特別是農村物流)人才緊缺、物流稅制不合理、物流園區建設土地緊張、物流成本高、物流管理理念和手段落后、公路貨運業運營成本過高、流程、裝備和信息系統缺乏標準化等,即使北京作為國際化大都市,每年卻因為擁擠導致的GDP損失達1個百分點。
金融危機更是對我國物流業造成較大沖擊。我國許多出口企業和許多物流企業,特別是與出口直接聯系的物流企業均受影響。在2007~2008年高油價、緊縮的貨幣政策雙重擠壓下,許多物流企業受到嚴重沖擊。可以說,物流業急需國家出臺相應的產業政策給予扶持。因而,物流調整振興規劃的出臺給正處困境的物流企業以極大的鼓舞,也為物流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另一方面,隨著金融危機影響的深化,國家先后出臺了汽車、鋼鐵、紡織、制造、船舶、石化、有色金屬、電子信息等振興規劃,但是,從某種意義來說,沒有物流振興規劃,就不是一個產業鏈完整的振興規劃。物流振興規劃的重要意義便體現在物流是其他產業得以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在國家振興產業中,汽車、鋼鐵、紡織、制造、船舶、石化、有色金屬、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都離不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
此外,在現代社會中,流通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其中物流業又是基礎中的基礎,物流調整振興規劃的出臺也是由我國重視生產,向重視流通轉變的一項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