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物流企業如何應對全球經濟危機(二)
2009-3-11 14:3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吳明方 顏志偉 王欣 李健 金衍倢
金融風暴對中國運輸物流行業的影響開始逐漸顯現。近期行業所呈現的三大變化趨勢將改變運輸物流行業的競爭格局,并影響業內企業的競爭方式。
影響之一:需求疲軟且客戶要求改變,重塑運輸物流服務內容
金融危機迫使消費者重新審視消費習慣,并通過大幅降低消費支出來為自1929年大蕭條以來最大的經濟危機做準備。正是由于消費的下滑,內貿與外貿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并正在不斷沖擊運輸物流行業。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 (包括運輸費用、保管費用和管理費用)的同比增長率,從2008年第三季度的19%迅速下降到第四季度的1%,充分顯示經濟危機對運輸物流行業的沖擊力絕不可小覷。
2008年下半年以來,對外貿易的下滑使得運輸物流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受全球經濟放緩的影響,各國消費者紛紛減少支出,由此國際空運和海運的貨運量在11月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和14%(見圖5)。無獨有偶,從9月開始,國內包括鐵路、水路、公路和空運所有運輸形式的貨運量增長率均無一例外地也開始大幅下降。 (見圖6)
盡管貿易額整體下降,在中國最大的25個進/出口國之中,仍有一些貿易路線由于受到經濟危機影響較小,呈現一定的增長機會。即使中國對幾大出口國/地區 (美國、香港、韓國)的出口額在去年11月、12月出現連續負增長,中國向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加拿大、意大利和澳大利亞的出口額在12月仍以兩位數增長。同樣在進口方面,來自南非、阿曼等國家的進口額增長率在去年12月仍能保持兩位數。面對變化的需求,領先的運輸物流企業已經開始著手調整航線,以更好地滿足那些受經濟危機影響較小的進出口航線的需求。
國內方面,受政府的政策拉動以及金融危機下企業自身成本控制要求的合力影響,制造業生產基地已經開始向內陸轉移。內陸地區運輸物流需求也因此加速增加。一方面,內陸地區地方政府承接產業轉移的優惠政策對于制造業企業很有吸引力。國家一系列的經濟刺激政策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將用于推動西部地區的經濟,例如上萬億元的投資正流向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這將大大提高西部地區的競爭力。另一方面,為了降低成本、應對危機,諸多制造型企業已經計劃向內陸轉移,并在近期付諸行動。例如,全球領先的芯片制造商英特爾宣布在2009年將關閉一家上海的工廠,轉遷至成都以縮減成本。為了抓住這一輪產業西移所帶來的新商機,運輸物流公司須迅速增強當地運營能力并拓展自身運營網絡以覆蓋西北部地區。
與此同時,運輸物流企業也意識到,沿海地區的產業升級增加了對高附加值和專業化物流服務的需求。諸多產業包括精細化工、高端電子信息產業、高端紡織服裝業、現代化農業等都被列入產業升級計劃內。伴隨著產業升級的是不斷改變的運輸物流需求。以服裝紡織業舉例來說,高附加值的制造廠商更加注重安全、零差錯、零延時、針對高級面料的特殊運送能力以及逆向物流等。又例如,隨著農產品向 “綠色產品”和 “嚴格衛生標準”的方向發展,為了確保產品免污染或變質,這一行業對冷鏈物流能力和全程物流控制的要求將會大幅增加。運輸物流企業應該迅速提高業務能力以應對這些由產業升級引發的運輸物流需求變化。
除此之外,在金融危機下,為了提高效率和優化成本,跨國公司及本地企業都在考慮對供應鏈進行結構性調整,這也直接影響了其對物流服務的需求。除成本外,客戶越來越多地考慮供應鏈的靈活度和迅速調整規模的能力,并采用了剝離供應鏈資產的方式。這些結構性調整改變了客戶對物流服務的選擇標準,運輸物流公司應據此進行調整,提供更為定制化的、同時也可能是利潤更高的服務。(見圖7)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