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產業規劃入圍始末:最后一席為何敲定物流業
2009-3-16 23:1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3月3日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包括鋼鐵、汽車、紡織、裝備制造、船舶工業、輕工業、石化、電子信息業、有色金屬和物流業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成為代表和媒體熱議的關鍵詞。國家發改委張平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簡稱“工信部”)李毅中部長被記者圍堵時,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也是被問及最多的一個問題。
“十大產業”入圍始末
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出臺,首先出于經濟全局的需要。
從2008年6月開始,金融危機對中國實體經濟的影響從沿海迅速傳遞到內地,工業增長速度急劇下滑。據工信部提供的資料顯示,2008年6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為16%,第三季度回落到13%,四季度回落到6.4%,11月份降到5.4%的全年最低水平。
去年6月份以來,總理溫家寶等國務院領導多次到全國各地進行調研,結果發現,中國經歷的這場經濟危機,“重點在工業,難點在企業”。2008年11月26日,溫家寶主持國務院第37次常務會議,部署解決企業困難促進經濟發展六項措施,首要措施就是大力支持重點產業發展,抓緊制定實施鋼鐵、汽車、造船、石化、輕工、紡織、有色金屬、裝備制造和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
《中國新聞周刊》獲悉,在這次會議前后,中央領導已經分行業召開五次座談會,聽取了十個行業針對當前困難情況的工作匯報。按照金融危機波及和傳播的行業影響順序,首先是關于輕工和紡織品行業的情況匯報,由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張德江聽取;之后的四次匯報由張德江副總理主持聽取,包括有色金屬、鋼鐵、汽車、石化、船舶、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和乳制品等行業。這十個行業的匯報內容,與后來制定的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基本重合。
乳制品行業是個特例。受2008年9月份爆發的“三鹿奶粉”事件影響,中國2008年10月乳制品出口數量銳減9成以上,其中奶粉更是下降了99.2%。雖然國務院聽取了乳制品行業情況的匯報,但最終,乳制品行業作為食品行業的一部分被歸入輕工行業調整振興規劃中。
但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的最后一席,為何最后敲定物流業?
“九大行業振興規劃,都將發展行業自身相關物流業作為解困之策,物流是這些產業跟國內外市場相連的重要載體,與九大產業直接相關。作為九大行業振興規劃的自然延伸,物流業最后列入其中。”國家發改委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員如是說。
前述國務院第37次常務會議要求,由國家發改委任組長、工信部任副組長,會同財政部、商務部等14個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同完成九個重點行業振興規劃的制定工作,并確保九大重點行業的調整振興規劃,在2008年底前上報國務院審批。
十大行業中的前九大行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有無可替代的地位。從經濟總量看,2007年九大產業的工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接近80%,占GDP的比重達到1/3;從財政貢獻看,2007年全國稅收收入4.56萬億元,其中九大產業規模以上企業上繳稅金達到1.7萬億元,約占37%。
對這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宏觀室主任張曉晶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這項政策是中央提出的“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具體體現。從2008年年初的“雙防”(防通脹和經濟過熱)到年中的“一保一控”(保增長和控通脹),再到9月份的“全力保經濟增長”,之后是11月28日中央明確提出了“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口號,表明了中央在應對金融危機的積極轉向。
參與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的前述官員表示,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在上報給國務院時,就已經“五臟俱全”,每一個規劃20至30頁左右,都有當前的情況和遇到的困難、調整振興任務、目標,原則、措施等諸多內容。每個規劃又均確定了一些相應的項目和支持政策,并對應著相應的負責單位組織實施,內容十分具體。
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之所以“國務院原則通過”,而非公布詳細的規劃細節,是因為有關各部門要對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要求修改的內容繼續完善。另外,因推出的產業政策涉及多個部門,相關政策在進一步的測算和協商中,待3月中旬完善后,相繼推出。
技術改造資金“四兩撥千斤”
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一個重要的關注點,是中央政府究竟能夠拿出多少真金白銀,用來支持這些行業的振興與發展,并用國家財政的錢,起到拉動其他社會資本進入的“杠桿”效果。
此次“兩會”上,總理溫家寶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表示要做好“家電下鄉”“農機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等工作,把中央財政的400億元補貼資金用好用活,使企業增加銷售、農民得到實惠。
據本刊了解,這400億元補貼資金,家電下鄉將拿到200多億,汽車摩托車有50億,農機下鄉約為130億左右。
另外,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到,中央財政擬安排200億元專項資金,主要用貼息方式支持企業技術改造。“事實證明,這種貼息帶動效果非常明顯。”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在3月10日的“兩會”答記者問上表示。比如,從1998年到2003年,國家拿出355億技術改造貼息貸款,結果拉動了4300億的技術改造資金,拉動比是12.6倍。現在的拉動比至少在20倍以上。而此次地方加入技術改造貼息大概也有接近200億,按20倍的拉動比計算,數字相當可觀。
除了一些資金的直接支持,還有稅收減免政策,直接為企業減輕負擔。
比如,國家提高了部分行業的出口退稅。從2001年至2008年以來,紡織業創造的貿易順差占全國貿易順差的83%,為使出口降溫,減少貿易順差,國家數次調整出口退稅,由17% 下調至2008年的11%。至去年6月以后,出口大幅減少,國家四次提高輕工和紡織品的出口退稅,由11%提高至15%,而出口退稅每上調一個百分點,就將增加40億元以上的人民幣利潤。
“單就這一項,紡織行業受益就應在280億(以全年來看)。”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朱宏任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說。
還有,自今年1月1日起,在全國所有地區和行業推行增值稅轉型改革。相關部門預計,明年這項改革將減輕企業稅負共約1233億元。工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接近80%的九大產業,自然是受益主體。
除此之外,產業振興規劃還對符合產業政策的部分項目給予信貸傾斜。比如,國家支持重點汽車企業發展汽車現代服務業,完善汽車消費信貸;國家鼓勵商業銀行為輕工紡織企業提供更多的支持等,3月中旬后推出的產業振興規劃將最終見分曉。
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出臺的另一意圖,是增強中小企業的競爭力。
在本輪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中小企業受創傷最重。據本刊了解,截至2008年12月底,廣東有15661家中小企業倒閉,數量較去年翻了一倍。而中小企業較集中的輕工業和紡織業,就業人數分別在3000萬和2000萬人左右。農民工占到了紡織行業就業人數的80%左右。
中小企業普遍反映的困難就是融資難。工信部成立以后,國家把服務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職能劃歸該部。
在這次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中,中小企業融資難將被重點考慮。
據本刊了解,國家要求部分商業銀行專門設立中小企業貸款的事業部,加強對中小企業貸款的考核、貸款風險的防范,給予一定程度的放寬。另外,對市場比較好,暫時遇到資金困難的中小企業,給予原有貸款的減息或減免。
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在3月10日的“兩會”的記者會上表示,中央財政新增加10個億,再加上地方自籌資金,加快建立中小企業的擔保機構。目前10億元資金已經分配到330個擔保機構,將為4萬戶中小企業提供2500億的貸款。
“希望今年對中小企業貸款能夠搞到6000億以上。”李毅中說,另外,據他介紹,各地地方政府、省級政府還為地縣擔保機構建立了再擔保機構,這樣就放大了擔保功能,增加了貸款額度。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由去年的39億,增加到今年的96億。目前,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商務部等將成立部際協調,盡快分配運用好這筆基金。前述200億的技術改造貼息貸款,也將向中小企業傾斜,特別是在輕工、紡織、電子信息的中小企業。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宏觀室主任張曉晶則認為,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利用行政力量讓國有大銀行貸款給小銀行并非良策,解決之路還是發展社區銀行和中小金融機構。
振興規劃要防止“國進民退”
一個問題是,由行政主導的十大產業振興規劃都有兼并重組的內容,會不會造成新一輪“國進民退”?
“在政府作用下,這種兼并重組的結果,總是國有兼并民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研究部部長郭礪宏對《中國新聞周刊》如此表示。他擔心,此次產業振興規劃的實施,又成為新一輪“國進民退”的號角。
去年11月,在國務院出臺的擴大內需十項措施中,明確表示取消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限制,同時加大對重點工程、“三農”等兼并重組的信貸支持。據業內人士解讀,所謂對兼并重組的信貸支持,即指向并購貸款。2008年12月9日,中國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并購貸款風險管理指引》,正式對并購貸款開閘。
多位業界專家認為,并購貸款的應用范圍有限,最有可能的仍是集中用于國有大型企業的兼并重組。
實際上,學界的這種擔心,隨著產業振興規劃的全面推出也在日漸升溫。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遲福林近日做客新華網時表示,十大產業要振興,必須要建立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更大的基礎性作用基礎上,破除壟斷,防止在產業振興規劃中出現新的“國進民退”。
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朱宏任說,對于振興規劃中的“兼并重組”,要重點說明:第一,重組不是國家行為,只有企業才是兼并重組的主體;第二,政府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制定規則和對產業進行規范和引導上。朱宏任對《中國新聞周刊》強調,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的中小企業是市場經濟中最有活力的微觀基礎,支持各個行業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也是規劃中的一個重要方面,與兼并重組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