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物流業過“冬”措施與規劃耦合
2009-4-15 20:2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相關統計顯示,物流企業仍然處于“寒冬”,上海物流企業的業務量明顯下降,普遍達20%—30%。業內人士認為,當前的全球金融危機也為中國本土物流企業做大做強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企業界應該把握物流業調整振興規劃出臺的機遇,果斷出擊,加快戰略發展步伐。
上海市物流協會專職副會長楊石根近來很忙碌,該協會3月19日參加了上海市關于國家物流振興規劃的座談會,3月31日還召開會員大會專題研討。“宣傳、調研、上報、解決實際問題”,面對嚴峻形勢和機遇,上海的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專家學者、各個物流企業都在忙碌。
形勢
業績下滑達到腰斬
上海市政府主管部門3月19日組織上海物流、倉儲、國際貨代、交通運輸方面的行業協會和部分企業召開關于《現代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的座談會,學習、貫徹和調研,為上海制定相關 落實措施提供依據。此外,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也決定到上海向物流協會、企業調研。
中國2月份的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49.0%,在50%的臨界點以下低位運行,顯示工商企業、物流企業仍然處于“寒冬”。“上海物流企業的業務量明顯下降,普遍達20%—30%,大企業較為穩定,小企業有的減少了50%。”上海市物流協會專職副會長楊石根指出,其關聯現象是運價下降、盈利下降、應收賬款增加、賬齡延長。“小企業資金鏈斷裂的風險正在加大,許多企業還由于承諾不減員而增加了運轉壓力。”這位副會長很擔心有些企業長此以往無法堅持。
聲音
物流協會呼吁“自救”
上海市物流協會日前提請會員企業注意國家和上海市出臺的一系列扶持企業、推動經濟平穩發展的政策正逐漸發生效應,要求會員企業全面分析市場走勢,結合自身優勢調整經營思路,進一步明確新形勢下的定位,形成符合市場需要的經營特色。協會認為企業應優化資源配置,加強對現有客戶資源和業務模式的梳理調整,努力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開發增值型服務和創新型業務,調整企業戰略和產品結構,集中優勢資源,投入重點業務。協會認為在當前困難時期,客戶企業的困難要大于物流企業,物流企業要適當犧牲眼前利益,主動與客戶排憂解難,穩住戰略客戶。
方向
培育生產型服務業
“一是增強信心;轉危為機;二是資源共享、業務合作、信息共用;三是加強內部管理,提高核心競爭力,四是注意財務安全、管好用好資金。”上海市物流協會接連向會員企業發出指導性意見,并希望與制造業、流通業、金融業等產業鏈企業深化、加強合作。
盡管中國物流市場不成熟,產業集中度偏低,但上海作為中國的經濟中心、航運中心,已經活躍著一批跨國、國有、大型的物流企業。國務院此次決定,積極擴大物流市場需求,促進物流企業與生產、商貿企業互動發展,推進物流服務社會化和專業化;加快企業兼并重組,培育一批服務水平高、國際競爭力強的大型現代物流企業。
上海市物流協會結合物流業振興規劃的精神,提倡物流業與制造業接軌,培育生產型服務業企業,用物流功能帶動生產發展,用生產發展促進其服務功能。中遠集團航運專家也強調,上海如果能在振興規劃的指引下培育出一批大型綜合性的物流商,將有助于推動我國由物流大國轉身為物流強國。
動作
大公司調整資源配置
國際快遞公司TNT對國家物流振興規劃感到慶幸。該公司于2007年3月完成對中國最大的公路零擔貨運商華宇物流集團的收購,通過歷時2年不到的成功整合,今年2月16日在上海推出全國公路定日快運產品“定日達”,率先強化了公路運輸的時效概念,更加確立了自己在中國公路物流業的地位,而緊接著出臺的國家政策證明TNT的一系列投資都是正確的。
海航集團3月17日在上海正式掛牌成立大新華物流集團,對海航集團旗下的物流產業實施集團化統一管理,對各類物流資源實施統一調配,并已實現了與國內外造船、能源、港口等上下游大型企業的全面戰略合作。
楊石根總結道,骨干企業已有的應對措施與國家物流振興規劃不謀而合,在一些大公司帶動下,上海物流業正發生兩方面變化,一是抓緊內部資本運作,將資源用于最好的方向;二是提升運營質量,爭取成為出色的第三方物流商。
政策
改善集疏運體系
上海物流業的調整、振興肯定需要政府支持,其中,改善全市集疏運體系、突破發展瓶頸,只能由政府推進。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教授孫章指出,上海港海鐵聯運的箱量雖然優勢上升,但比例仍然沒有超過0.5%,表明上海港對中長距離區域集裝箱的吸引力相對較弱,“造成海鐵聯運集裝箱集疏運方式沒能發展起來的原因,主要在于鐵路運力不足,為保障客運需要,常常以犧牲貨運為代價,同時,鐵路與港口銜接不暢通。”據悉,上海洋山港設計中未安排鐵路,一直令各界扼腕。
上海海事大學教授劉偉指出,上海港目前85%的進出口貨物來源于長三角,主要是公路運輸,但隨著上海港貨源向長江中上游、中西部轉移,以公路為主的集疏運系統需要向水路、鐵路轉移。
上海組合港管理委員會指出,上海今年的確在加快建設集疏運體系,包括開工建設小洋山西港區工程,推進外高橋港區六期工程建設;加快建設虹橋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加快規劃建設連接蘇浙的公路集裝箱運輸專用通道,建成A15、A16等高速公路路網工程;加快京滬高速鐵路上海段、滬通鐵路外高橋港區支線建設等;同時,重點發展北外灘航運服務集聚區、陸家嘴航運金融集聚區和臨港新城航運物流、航運教育科技服務集聚區。
“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是各種機構落實振興規劃的一大任務。”以上海市物流協會為例,今年將繼續按照國家的A級物流企業評比標準,向中央部委申報材料,幫助上海企業樹立品牌形象,增加經營籌碼;將繼續負責審核上海物流企業稅收優惠資格,為優勢者爭取特殊待遇;“小企業如果以自身力量無法評定質量管理體系,行業協會還將承擔中介推介服務。”
冷靜應對 加速“起跑”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沙漠里兩個人遇到獅子,一個人顧不得穿鞋撒腿就跑,另一個人以最快的速度穿上鞋再跑,先跑的那個人成了獅子的美餐,因為他最終比穿鞋的人跑得慢。
當前暴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就象一頭發怒的獅子,面對它的時候,許多人無暇思考反身就跑,這些驚慌失措的人將成為“獅子”的美餐。而另一些人在突如其來的危機面前,雖然前途未卜,但仍十分鎮定,保持清醒的頭腦,尋找應對危機的方法,終將逃過一劫。更有智者,未雨綢繆,調整戰略,苦練內功,以迎接“寒冬”后的“陽春”。
這次金融危機對站在經濟前沿的港口企業影響巨大。雖然我國港口吞吐量位列世界第一,港口企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硬件設施已十分先進,但仍存在港口定位不明確、企業管理不夠精細、服務水平有待提高等問題。當下,港口企業和相關部門不僅僅要思考保存實力、積蓄能量、捱過“寒冬”的良策,同時,更要超前思索行業的發展戰略,重新布局,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爭取在經濟復蘇時及時占領至高點。上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戌源在4月11日召開的2008年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在金融風暴的沖擊下,港口行業依靠經濟高速發展帶來吞吐量激增的年代已經過去,2009年國內港口企業應跳出原來的外延增長方式,改為優化內部管理和提高業務效率,向挖掘企業內涵要效益。我國的港口企業也已行動起來,站在大局的高度,根據地域特點,加強合作、重新布局,采取了多種方式的合作共贏。雖然效果有待時間來檢驗,但港口企業正在不斷調整“起跑”的姿勢和時機,積極醞釀著下一次的“快跑”。
有理由相信,港口企業在國際金融危機這頭兇猛的獅子面前,找對方法,時刻準備起跑,定能讓企業捱過“寒冬”,迎來明媚“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