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物流師考試沖刺重點第五章生產物流管理
2009-5-12 22:3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掌握內容:
1、企業生產物流平面布置設計;2、企業生產物流搬運系統設計;3、精益生產的內容與運用;4、MRP、 MRPⅡ的原理與運用。
理解內容:
1、企業生產物流系統分析與設計原則;2、生產物流系統的分析;3、企業生產戰略對生產物流的影響;4、JIT的條件與運用。
一般了解內容:
ERP的產生及思想。
一、企業生產物流系統分析與設計原則(理解)
1、企業生產物流系統的特點
(1)物料是按照加工的工藝過程在流動,其路線是由加工的工藝流程決定的,不能隨意變動。
(2)物流系統必需是連續、有節奏、按比例的進行。
(3)物流裝卸過程要求安全可靠。
2、設計生產物流系統的原則
(1)物料搬運的路程最短;
(2)盡量做到庫存合理;
(3)選擇合理的搬運設備。
3、生產物流規劃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廠區規劃:根據場外交通運輸、廠區的地形面積,產品種類及其工藝過程,合理布置各車間、各倉庫以及非生產設施之間的位置。
(2)工位配置:合理布置各工位的位置,使工件搬運的工作量最小。
(3)合理庫存空間確定。
(4)搬運設備的選擇:能適應被搬運物料的性質、質量、形狀、尺寸及物流量,同時要做到設備的固定投資少,運營費用低。
二、生產物流系統的分析(理解)
1、基本概念
(1)當量物流量:物流運動過程中一定時間內按規定標準修正、折算得搬運和運輸量。
(2)物料活性系數:將物料活性系數分為5等級。
2、生產物流系統的分析
生產物流系統分析針對企業物流系統的環境、輸入輸出情況、物料性質、流動路程、系統狀態、搬運設備與器具、庫存等進行全面、系統的調查與分析,找出問題,并求得最佳系統設計方案。
(1)外部銜接分析:對已確定系統邊界的物流系統,研究輸入與輸出情況,必要時以統計圖表來表達。
(2)輸入因素P,Q,R,S,T:生產物流設計中基本要素:產品P,數量Q,生產路線R,輔助服務部門S,時間T。
(3)當量物流量計算及物料分類
A、物料的當量物流量計算;
B、繪制物流種類——物流量直方圖;
C、進行A、B、C分類。
三、企業生產物流平面布置設計(掌握)
1、設施布置決策的依據
(1)系統應達到的目標;
(2)系統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
(3)加工過程的要求;
(4)建筑物或場所的有效空間;
(5)系統各部門之間物流和人流的大小:需要容量、有效容量。
2、設施布置設計的含義和內容
(1)定義:設置布置設計是根據企業的經營目標和生產綱領,在已確認的空間場所內,按照原材料的接收、零件和產品的制造、成品的包裝盒發運的全過程,力爭將人員、設備和物料所需要的空間做最適當的分配和最有效的組合,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2)設施布置包括工廠總體布置和車間布置。其中:工廠的總體布置應解決工廠各個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同時還應解決物料的流向和流程、廠內外運輸的連接及運輸方式。車間布置設計應解決各作業單位極工作地、設備、通道、管線之間的相互位置,同時也解決物料搬運的流程及運輸方式。
3、設施布置的目標
(1)符合工藝過程要求;
(2)最有效地利用空間;
(3)物料搬運費用最少;
(4)保持生產和安排的柔性;
(5)適應組織結構的合理化;
(6)為職工提供方便、安全、舒適的作用環境。
(1)按工作流程形式分類
A、工藝原則布置:是一種將相似設備或功能集中布置在一個地方的布置形式。適用于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方式,醫院是采用此布局的典型。
B、產品原則布置:是一種根據產品制造的步驟安排設備或工作過程的方式。適用于小品種、大批量。
C、定位布置:產品停留在一個位置上,設備、人員、材料都圍繞產品而轉。如飛機制造、造船廠、建筑工地等。
D、成組技術布置:將不同的機器組成加工中心,對形狀和工藝相似的零件進行加工。加工中心完成的品種有限,適用于中小批量生產。
(2)按生產系統功能分類
A、存儲布置:指在倉庫或儲藏室內安排各組成部分的相對位置;
B、銷售布置:布置便于產品銷售而不考慮其生產;
C、工廠項目布置:組成部分作一次性排列。
5、布置的定量分析
(1)布置分析的基本要素
(2)工藝原則布置:最常用的方法。
四、企業生產物流搬運系統設計(掌握)
1、基本概念
(1)物料搬運與物料搬運系統
物料搬運:在已經設計和建立的物流系統條件下,使系統中的物料按生產、工藝及服務的要求運動,以實現系統設計提出的目標。
物料搬運系統:指一系列的相關設備和裝備,用于一個過程或邏輯動作系統中,協調、合理的將物料進行移動、儲存或控制。
(2)物料搬運方法及選擇原則
A、搬運路線分類及選擇:a、直達型:各種物料起點到終點的路線最短。
b、渠道型:一些物料在預定路線上移動,與來自不同地點的其他物料一起運到同一個終點。
c、中心型:各種物料從起點移動到一個分揀中心或分發中心,然后再運往終點。
B、搬運設備選擇原則:a、根據距離與物流量的大小,確定設備類型:
距離短,物流量小——簡單的搬運設備,如兩輪手推車;
距離短,物流量大——復雜的搬運設備,如叉車;
距離長,物流量小——簡單的運輸設備,如機動貨車;
距離長,物流量大——復雜的運輸設備,如無人駕駛車輛。
b、根據設備的技術指標和物料特點選擇設備規模及型號。
C、搬運單元:物料搬運時的基本裝載方式。
(3)物料搬運的20條原則:規劃原則;系統化原則;物流流暢原則;精簡原則;利用重力原則;充分利用空間原則;集裝單元化原則;機械化原則;自動化原則;最少設備原則;標準化原則;靈活性原則;減輕自重原則;充分利用原則;維修保養原則;摒棄落后原則;控制原則;生產能力原則;搬運作業效能原則;安全原則。
2、物料搬運設備及器具選擇應考慮的因素
(1)搬運設備選擇的基本思路
A、明確問題性質;
B、應有長遠考慮;
C、牢記系統化概念;
D、簡化原則;
E、選擇合適的規格型號;
F、應考慮多方案比較。
(2)搬運設備選擇應考慮的因素
設備的技術性能;設備的可靠性;工作環境的配合和適應性;經濟因素;可操作性和使用性;消耗因素;備件及維修因素;與物料的適配程度;物料的運動方式。
五、企業生產戰略對生產物流的影響(理解)
企業生產戰略(也稱生產模式)是一種制造哲理的體現,它支持制造業企業的發展戰略,并具體表現為生產過程中管理方式的集成。
企業生產戰略經歷三個階段:單件生產(作坊式手工生產)、大批量生產(福特流水線式生產)、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精益生產)。
1、單件生產模式
(1)背景
分為三個階段:階段一:按每個用戶的要求進行單件生產方式;
階段二:社會大分工;
階段三:瓦特蒸汽時代。
(2)管理要點:憑借個人的勞動經驗和師傅定的行規進行管理
2、大批量生產模式(MP)
(1)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市場對產品數量的需求劇增,大批量生產逐漸取代了單件生產。
這種生產模式以流水線形式生產大批量、少品種的產品,以規模效應帶動生產率提高和成本降低,由此帶來價格上競爭力。
(2)管理要點
建立在科學管理的基礎上,即事先制訂科學標準,然后編制各級生產進度計劃,對生產物流進行控制,并利用庫存控制對物料采購及分配過程進行相應的調節。
3、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模式(也叫精益生產,LP)
(1)背景
需求日益主體化、個性化和多樣化。
市場出現新的特征:產品品種日益增多,產品結構發生變化,產品生命周期明顯縮短,產品交貨期縮短。
企業為了能爭取更多客戶,必須要滿足其不同需求,進行新產品的開發與生產。
(2)管理要點
A、推進式模式
a、原理:生產目標為人物料轉化來組織制造資源;信息往返于每道工序和每個車間;信息流和生產流完全分離,信息流控制的目的是要保證按生產作業計劃要求完成物料加工任務。
b、管理的特色:能重點處理突發事件;大量運用計算機管理;以零件為中心;以零件需求為依據;必要的庫存。
B、拉動式模式
a、原理:強調物流同步管理。一是必要的時間將必要數量的物料送到必要的地點;二是必要的生產工具、工位器具要按位置擺放掛牌明示;三是從最終市場需求出發,每道工序、上游車間只生產后道工序、下游車間需要的數量。四是信息流與物流完全結合,只是方向相反。
b、管理的特色:重點采用標準化作業;計算機與看板管理相結合;以零件為中心;“消滅一切浪費”的庫存管理。
例題:
核心思想在于“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浪費”,在生產物流管理的實踐中盡力消除不增值活動和不必要環節的管理方法是( )。
A.TQC B.BPR C.MRP D.JIT
六、MRP、 MRPⅡ的原理與運用(掌握)
1、MRP的原理
基于產品結構的物料需求組織生產,根據產品完工日期和產品結構規定生產計劃。
2、MRP的特點
(1)用規劃聯動需求;
(2)細化計劃工作;
(3)應變能力增強;
(4)降低成本,減少庫存,并保證生產過程中的物料需求及生產的正常運行。
3、MRPⅡ的產生
由奧利夫·懷特在1977年提出
4、MRPⅡ的原理
基本思想是把MRP同其他所有與生產經營活動直接相關的工作和資源以及財務計劃連成一個整體,實現企業管理的系統化。
從系統上看,MRPⅡ是一個封閉環系統;從控制觀點看,MRPⅡ是一個動態系統。
例題:
1、 ( )的基本思想是把MRP同其他所有與生產經營活動直接相關的工作和資源以及財務計劃連成一個整體,實現企業管理的系統化。
A.ERP B.JIT C.DRP D.MRPⅡ
5、MRPⅡ的特點
最大的特就是它運用管理會計的概念,用貨幣形式說明了執行企業“物料計劃”帶來的效益,實現物料信息同資金信息集成。即:把傳統的帳務處理同發生帳務的事務結合起來,不僅說明帳務的資金現狀,而且追溯資金的來龍去脈。
七、ERP的產生及思想(一般了解)
1、ERP的產生
由美國加特納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初首先提出,其核管理思想是供應鏈管理。
2、ERP的特征
(1)它是一個面向供應鏈管理的管理信息集成;
(2)它采用了網絡通信技術;
(3)ERP系統同企業業務流程重組是密切相關的。
3、ERP與MRPⅡ的區別
(1)資源管理范圍方面;
(2)生產方式管理方面;
(3)管理功能方面;
(4)事務處理控制方面;
(5)跨國(或地區)經營事務處理方面;
(6)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方面。
八、JIT的條件與運用(理解)
1、JIT基本內容及其特點
基本思想:適時、適量、適度生產。
(1)目標:A、廢品量最低;
B、庫存量最低;
C、準備時間最短;
D、生產提前期最短;
E、減少零件搬運,搬運量低。
(2)要求:A、整個生產均勻化;
B、盡量采用對象專業化布局,用以減少排隊時間、運輸時間和準備時間;
C、從根源上強調全面質量管理;
D、通過產品的合理設計,使產品與市場需求相一致,并且易生成,易配送。
(3)特點:A、一種積極的和動態的系統;
B、拉動方式;
C、采用強制性方法解決生產中存在的不足。
2、JIT方式的技術體系構造
課后習題
單選:
1、()是指物流運動過程中一定時間內按規定標準修正、折算得搬運和運輸量。
A、物料活性 B、當量物流量
C、物流量 D、物流需求
2、一般說來,A類物料占品種數的5%-10%,物流量占()以上。
A、10% B、20%
C、50% D、70%
3、一般說來,B類物料占品種數的()左右,物流量占20%左右。
A、10% B、20%
C、50% D、70%
4、工廠的()應解決工廠各個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同時還應解決物料的流向和流程、廠內外運輸的連接及運輸方式。
A、總體布置 B、車間布置
C、作業單位布置 D、存儲布置
5、()是一種將相似設備或功能集中布置在一個地方的布置形式。適用于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方式,醫院是采用此布局的典型。
A、產品原則布置 B、定位布置
C、工藝原則布置 D、成組技術布置
6、當物流量大、距離短式,采用()方法進行物料搬運較經濟。
A、直達型 B、渠道型
C、中心型 D、放射型
7、當距離短,物流量小時應選擇()進行物料搬運。
A、復雜的搬運設備 B、簡單的搬運設備
C、簡單的運輸設備 D、復雜的運輸設備
8、推進式模式是以()技術為核心的生產管理模式。
A.ERP B.JIT C.DRP D.MRPⅡ
9、拉動式模式是以()技術為核心的生產管理模式。
A.ERP B.JIT C.DRP D.MRPⅡ
10、MRPⅡ是由()在1977年提出的,是對制造企業全部資源進行系統綜合計劃的一種方法。
A、奧利夫•懷特 B、加特納公司 C、豐田公司 D、福特
11、物料需求計劃的簡稱為()
A.ERP B.JIT C.DRP D.MRP
多選:
1、設計生產物流系統的原則有()
A、物料搬運的路程最短 B、盡量做到庫存合理
C、選擇合理的搬運設備 D、選擇合理的運輸方式
2、屬于生產物流設計中基本要素的有()
A、P B、N C、R D、T
3、按工作流程形式分類,可以把設施布置形式分為()
A、工藝原則布置 B、產品原則布置
C、定位布置 D、存儲布置
4、按生產系統功能分類,可以把設施布置形式分為()
A、存儲布置 B、銷售布置
C、定位布置 D、工廠項目布置
5、企業生產物流平面布置的基本形式按( )分類。
A、工作流程 B、生產系統功能
C、物料行走路線 D、設施布局
6、物料搬運路線分成( )幾種。
A、直達型 B、渠道型 C、中心型 D、放射型
7、企業生產戰略經歷的三個階段是()
A、作坊式手工生產 B、大批量生產
C、精益生產 D、JIT生產
參考答案:
單選:BDBAC ABDBA D
多選:ABC ACD ABC ABD AB ABC 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