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稅物流打造東北新港沈陽近海詮釋渤海新岸
2009-5-15 3:1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讓沈陽走近大海,讓世界走近沈陽——是沈陽近海經濟區建設意義的形象概括。如果說,近海經濟區是沈陽城市的一顆耀眼的明珠,那么沈陽保稅物流中心,就是這顆明珠閃亮的內核。沈陽保稅物流中心的建設,是沈陽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也許,未來的五年、十年、二十年……因為“近海”,世人將會看到一個不同尋常的沈陽!
近海優勢的實質性延伸
—— 一問為什么沈陽保稅物流中心落戶近海?
遼寧、沈陽大經濟構架的戰略抉擇。2007年,遼中縣委、縣政府搶抓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與“五點一線”沿海開放雙重機遇,承接沈陽裝備制造業與營口港現代物流的疊加優勢,率先在全國提出發展近海經濟。同年的6月8日,沈陽近海經濟區正式成立,并被確立為省級開發區,享有市級經濟管理權限。
2008年,沈陽近海經濟區被寫入《遼寧中部城市群經濟區發展總體規劃綱要》,定位為帶動推進遼寧中部城市群快速發展的經濟大動脈和重要增長極。在同年的全省現代服務業大會上,省委、省政府決定將沈陽近海經濟區建設成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重點為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提供物流支撐,并作為遼寧省現代服務業發展扶持的十大重點項目之一,列入了《遼寧省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沈陽海關更是提出了“大力支持沈陽近海經濟區保稅物流發展,支持保稅物流中心的申請和建設工作,積極支持設立進口保稅倉和出口監管倉;繼續支持遼寧沈陽出口加工區申請拓展保稅物流功能”等多項有針對性的服務舉措。
2009年2月11日,在戰略梯級遞增的助推下,通過相關部門的積極運作,海關總署等國家四部委正式批準沈陽保稅物流中心落戶近海,成為全國23家海關監管擴大試點單位之一。
發展的態勢。作為保稅物流中心載體的近海經濟區,僅僅通過一年多建設,完成了起步區10平方公里土地整理,實現了“七通一平”,近海模式先導區初具規模,榮獲了新沈陽的“十大城市名片”之一。目前,已簽約3000萬元以上項目42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1個,10億元以上項目6個,簽約額已經突破300億元,形成固定資產投資60億元,已有28個項目正式開工建設。投資84億元的中鋼集團東北金屬資源基地,投資35億元的加拿大億通國際集團美加工業區,投資10億元的營口港務集團沈陽陸港和投資10億元的沈陽和世泰通用鈦業有限公司等一批大項目開工建設。
核心競爭力提升。在5月11日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沈陽近海經濟區管委會主任、沈陽保稅物流中心管委會主任林強多次感謝沈陽海關從開始構想到現在的建設對沈陽保稅物流中心的大力支持,因為沈陽近海經濟區因此又增加了至關重要的“五個唯一”,即是中國目前唯一的一個以“近海經濟”命名的開發區;擁有東北內陸唯一的保稅物流中心;是遼寧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唯一的一個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是遼寧唯一具有“五點一線”和“沈陽經濟區”兩大戰略雙重機遇疊加的鉆石結點;是遼寧唯一一個國家環保部確立的循環經濟第二批試點園區。作為沈陽轉身向海的重要載體,豐富“五點一線”內涵的鉆石節點,成為東北內陸開展保稅物流首選之地,這也是沈陽保稅物流中心落戶近海經濟區的主要原因。
近海經濟概念從狹義上講,距離港口100公里范圍之內的地區各種生產要素匯聚、整合、優化構成近海經濟;從廣義上看,中心城市與沿海城市優勢互補,腹地經濟與沿海經濟良性互動,海洋文明與陸地文明充分融合,黑土文化與藍海文化交融共通,在互補、互動、融合、共通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產業經濟或外向經濟統稱為近海經濟。“近海模式”,即港腹聯動模式。將以沈陽為中心的遼寧中部城市群作為腹地,以營口港、大連港為代表的遼寧港口群作為出海口,實現腹地經濟與港口經濟的協調發展。
沈陽的“出海港”
—— 二問沈陽保稅物流中心是什么?
沈陽保稅物流中心是經國家批準設立的境內關外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具備口岸功能,享有入區出口退稅政策。
在局域上,保稅物流就是遼中農業強縣、工業立縣向物流興縣轉型的強力引擎;在廣域上就是在今年年內封關運行,建成保稅物流中心,用2-3年時間建成綜合保稅區,再用3-5年時間力爭成為東北亞自由貿易區或自由貿易港,最終成為“東北新港、渤海新岸”。
空間布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一期工程總投資5億元,規劃建設0.5平方公里,功能分區主要包括保稅倉庫、監管倉庫、集裝箱堆場、海關查驗區、海關綜合辦公樓、保稅商品展示中心。
功能定位。沈陽保稅物流中心立足遼寧中部城市群,依托大連港和營口港為核心的港口群,重點開展保稅倉儲、簡單加工和增值服務、國際物流配送、進出口貿易、國際中轉和轉口貿易、口岸功能業務,企業只需在家門口就可憑借出口發票和貨物報關單等憑證,按照相關規定申報辦理退、免稅;出口貨物進倉即可辦理“退稅”,進口貨物進倉即可辦理“外匯付匯”;出口企業可提前實現整船貨物一次性退稅,進口企業信息處理等業務,為客戶提供輻射國內外的多功能、一體化的綜合性保稅服務。
具體目標:今年10月,通過國家海關總署等四部委驗收并封關運行;到2012年,進出口貨物量達到3000萬噸,進出口貿易額實現200億元;到2020年,進出口貨物量達到3億噸,進出口貿易額實現1000億元。
建起來、活起來、“亮”起來
—— 三問實現沈陽保稅物流中心的良性循環要做什么?
實現沈陽保稅物流中心的良性循環,主要從如何建起來、如何活起來、如何亮起來?這三個方面進行高標準、高起點操作。
建設:高標準規劃區內30萬平方米建設面積,現已完成3萬平方米保稅倉建設,計劃全年完成6萬平方米建設任務,6月30日一期工程完工,到8月30日二期工程全部竣工,爭取在今年10月封關運行。在園區建設注重生態理念,綠化面積將達25%-30%;建筑上風格體現近海文化,色彩紅藍相間,象征旭日東升;主題廣場多處景觀采用鳳凰造型,象征中心就是沈陽的梧桐樹必然引來持續發展和騰飛的金鳳凰。
招商:借助保稅物流優勢,推介10大項目,國內吸納大連港、營口港等港口集團參股經營,國外與日本大阪、韓國釜山等城市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吸引AMB等國際知名的工業地產商和中遠物流、中鐵快運、中郵物流等國內知名物流企業來園區進行投資,此外開拓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東四盟招商網絡。
運營:共分三步走;一是絕對控股期。在發展初期,實行公司化、市場化、社會化的運營方式,政府控股50%以上,形成初期發展平臺。二是相對控股期。在發展加速期,政府逐漸退出,只保留30%股權。三是適量參股期。在發展成熟后,政府全面退出,只保留10%的股權。
發展模式:“一動三聯”,“一動”即港區聯動;“三聯”,即鐵海聯運、空港聯運、公海聯運,形成全新的交通網絡框架。尤其是構建“鐵海聯運”至關重要,“鐵海聯運”是國際多式聯運方式的一種,即通過國內鐵路運輸和國際海上運輸相結合,讓內陸地區外貿貨物通過集裝箱運輸直接經由沿海口岸進出。實施“鐵海聯運”之后,沈陽企業進出口貨物的報關等手續均可在保稅物流中心完成,貨物抵達口岸后,通常情況下,口岸海關僅辦理中轉手續,快速通關。
整合:一是規劃整合。推動沈陽乃至全省物流布局整合,在市場定位、功能定位、戰略定位等方面相對向近海集中。二是保稅資源整合。推動東北三省的保稅物流資源整合,建立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東部地區的三省一區現代保稅物流體系。三是產業整合。推動制造業與物流業融合,加速沈陽乃至東北裝備制造業企業的物流業務對接,開展物流及供應鏈服務業務。
設想:一是在戰略方面。爭取將沈陽保稅物流中心上升為國家戰略,納入國家《進一步加大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實施意見》。二是在功能方面。在國家有關部委批準的前提下,鐵西區委、區政府積極支持沈西工業走廊保稅資源一體化進程,共同開發建設張士出口加工區二期,共享保稅資源和業務。三是在信息人才方面。爭取整合東北腹地物流信息資源,建設東北亞國際物流信息港,與遼寧乃至環渤海的口岸管理信息平臺相對接,實現“物流信息平臺一體化”。同時爭取物流人才資源選聘和儲備,為保稅物流中心提供智力支撐。
讓沈陽真正成為“海港城市”
—— 四問沈陽保稅物流中心能給沈陽、遼寧帶來什么?
沈陽保稅物流中心的建設,明晰了遼中求索了百年的發展之路,引領近海經濟駛入飛速發展的快車道。東北內陸唯一的保稅物流中心落戶近海,使遼中從此站在了東北區域經濟發展的層面思考外貿產業的發展,作為“五點一線”和沈陽經濟區兩大戰略的節點,吸引了世界各國投資者的目光,形成了“洼地”效應,使遼中步入了城市化發展的特殊時期。沈陽保稅物流中心落戶近海,將吸引人流、物流、資本流的涌入,使沈陽保稅物流中心在實現自身的良性循環的同時,不斷提升了遼中的貢獻率,2006年遼中GDP對全市的貢獻率為2.6%,2007年提升為4.5%,2008年提高到6.3%,2009年爭取突破7.5%。
豐富了沈陽的城市功能,讓沈陽從“內陸城市”成為“海港城市”。沈陽保稅物流中心的建立,增加了沈陽的城市海港功能,大量的貨物涌進,將讓沈陽真正成為東北地區的進出口貨物集散地,強大的政策優勢、資源優勢、功能優勢,必將帶動起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最大限度地服務沈陽乃至東北地區經濟發展。
有利于建立健全覆蓋東北的保稅物流網絡。隨著沈陽保稅物流中心的封關運作,一張以沈陽保稅物流中心為原點,中轉換裝作業區、散雜貨作業區、輔助作業區、貨運交易區、倉儲配送區、流通加工區、展示交易區、綜合服務區等多種形式為節點構成的東北國際物流網絡,正在呈開放梯度不斷向廣闊的東北經濟腹地擴展延伸。
有利于“東北新港、渤海新岸”宏偉目標的順利實現。保稅物流中心的建成將有助于打破東北地區的物流瓶頸,保障加工貿易企業物流通暢,降低物流成本,降低加工貿易向現代化制造業轉型的成本,拉近沈陽陸港與遼寧“五點一線”港口群的“業務距離”和“空間距離”,使遼寧各港口特別是營口港成為沈陽的出海口、對外開放的港口,真正服務于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成為東北亞區域流量經濟統合的載體。
“東北新港、渤海新岸”的宏偉愿景一定能夠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