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物流師第十章商業物流現代化復習重點
2009-5-15 20:0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物流現代化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它是以流通體制的
優化和多元化、規模化、管理制度化、組織社會化和專業化、勞動手段先進、勞動者高素質為標志,以系統性、動態性、經濟性、綜合性為特征,包含了物流裝備設施技術的現代化、物流組織管理方法的現代化等方面的內容。
第一節 物流現代化的概念
一、物流技術的具體內容
物流技術是實現物流的手段、采用的技術裝備及現代化管理方式的總稱。商業物流技術的具體內容應包括用于物流全過程中各個方面的通用技術和適用于物流不同方面的專用技術兩個層次;
(一)物流中的通用技術
l、標準化技術,主要解決流通中各類活動的接口問題。包括商品分類編碼、信息編碼、信息交換技術、包裝標準化技術、裝備設施的通用性等;
2、質量保證技術,主要解決商品和服務質量保證和責任問題。包括快速技術和設備、TQM技術、賜09000系列標準應用技術等;
3、信息技術,主要解決流通管理中信息收集、傳遞、分析、整理、決策、反饋等。
(二)物流中的專用技術
1、物流裝備設施技術
物流裝備設施技術是與物流諸要素活動有關的專業技術的總稱。物流裝備設施技術,既包括相應的物流設施,如各種機械設備、運輸工具,倉庫建筑等,還包括物流裝備設施中的共性技術和個性技術。
(1-)物流裝備設施中帶共性的技術,有自動化技術、人機工程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計算機及其應用技術、微電子和軟件技術、環保技術等。
(2)物流裝備設施中帶個性技術,包括運輸技術、儲存保管技術、包裝技術、裝卸技術、搬運技術、堆碼技術、養護技術、安全防衛技術、監控技術、保鮮技術、計量技術、檢測技術、倉庫設計技術、物流信息網絡技術、配送技術、儲運設施的環境保護技術、農副產品收購技術等。
2、物流中的管理技術
現代化的管理必須采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才能實現。物流中的管理技術是指為組成高效率的物流系統而使用的應用技術,以便各物流設備得到最合理的調配和使用。物流管理技術目前集中體現在運用電子計算機、系統工程等先進的科學技術來設計最理想的物流方案上。物流管理技術能夠在不改變物流裝備設施技術的條件下充分發揮現有設備的能力,獲取理想的物流目標和經濟效益。物流中的管理技術,包括宏觀管理技術和微觀管理技術。
(1-)物流宏觀管理技術,有優化技術、系統工程技術、質量管理、物流狀況動態監控管理技術、技術規范和技術政策等。
(2)物流微觀管理技術,主要有管理信息系統、辦公室自動化技術、質量保證、系統管理技術、資金管理、人事管理等。
二、物流現代化的發展階段
(一)配置和開發物流硬件階段
物流硬件的開發和配置,主要是由于流通進步的遲緩。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自實現工業革命以來,生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持續不斷的生產設備現代化和生產方法的更新,形成了大規模的生產體制。大規模生產的結果是,商品生產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商品價格低廉到能為多數消費者所接受,因而引起大量購買力的形成。這樣,商品購銷業務量大大增加。在商流方面,出現了百貨商店和聯合商店,都是商流的技術革新的一種表現。購銷業務增加的結果,帶來了物流活動量的增加,因此,人們開始認識到物流活動是一種技術體系,并且開始把其它領域已開發出來的技術應用到物流上。在運輸方面,以運輸大量原油的超級油船為象征的專用運輸船,和以鐵路、公路、水路為代表的多式聯運、集裝箱運輸,以及最近迅速發展的航空
運輸;在保管方面的高層自動化倉庫;貨物裝卸搬運方面的自動分類裝置;或利用電腦和電傳的物流信息系統等先進的物流技術設施的相繼出現,正是為了適應大規模生產的要求而采用各種技術革新的結果。
(二)物流系統化管理階段
物流現代化發展的第一階段,主要是通過增加投資、配置各種機械、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狹隘概念。由于經濟環境的變化,提出了從更廣的范圍、更深的意義上來評價物流效率的要求。具體地說,不僅要用硬件技術改善物流,而且要用軟件技術改善物流。因為單純依靠增加現代化的物流設施的投資,以硬設備為主來提高物流效率和能力,雖然能起到較為明顯的效果。但要實現真正效率化的要求,還必須以軟件技術來改善物流體系,通過改變物流制度,提高整體效率,對物流實行系統化管理,對物流進行系統化管理的主要內容是:
1、對體制的合理性、效果程度的評價和管理;
2、對物流系統的綜合效果的評價和管理;
3、對物流活動的效率、生產率,以及對整體的貢獻程度的
評價和管理;
4、對國家有關政策執行情況的評價和管理。
在這一階段,建立物流中心,改變運輸機構,實行共同配送等,已成為改善物流體系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 物流裝備設施技術現代化
前面已經提到,物流裝備設施技術是與物流諸要素活動有關的專業技術的總稱。物流裝備設施技術,主要包括運輸技術、儲存保管技術、包裝技術、裝卸技術;搬運技術、堆碼技術、養護技術、保鮮技術、計量技術、檢測技術、倉庫設計技術、物流信息網絡技術、配送技術等。
物流裝備設施技術現代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運輸系統的現代化
現代化的運輸可分為鐵路、水運、公路、航空、管道五種主要方式。盡管這五種運輸方式使用不同的運載工具、不同的運輸線路、設備,但是都具有運輸面廣、點多、線長、流動性大、連續性強等共同特點。交通運輸是實現物流合理化、現代化的關鍵,因此,必須重視運輸技術的發展。
1、加快運輸線路的發展。建國以來,我國運輸體系有了很大發展,舊中國遺流下來的種類不全、布局不合理、線路少、技術水平低的狀況有了f良大的變化,現在已經形成了有鐵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幾種運輸方式組合的綜合運輸體系。我國運輸體系雖然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運輸結構仍然不合理,各種運輸方式間缺乏合理組織,主要是水運、公路的優勢沒有充分發揮,而鐵路負擔過重。我國鐵路路網密度小、復線率低、技術條件差、負荷重,不少路線已達到飽和狀態,因此,就需要從我國的實際狀況出發,建立一個由各種運輸方式組成的結構合理、四通八達的現代化綜合運輸體系。鐵路運輸在我國占有重要地位,在加快鐵路建設中,除鋪設必要的新線外,近期主要以提高通過能力為中心,對主要干線進行技術改造。為適應重載、高速、大密度行車的要求,鐵路線路應采用重軌、長軌、高質量岔道、整體道床,合理配置區段站、編組站和機車車輛段,在站場和站內采用先進設備,實現鐵路運輸作業的自動化,要提高公路路面的質量和等級,適當地建設高速公路以適應短途運輸的發展需要;港口、碼頭要根據需要建設不同泊位的專用碼頭,設置先進的裝卸機具;同時要注意內河運輸、管道運輸等輸送技術的研究和發展。
2、注重運載工具的發展。在鐵路方面,加快牽引動力的改革,盡快實現內燃和電力牽引,并積極研究新型的牽引力大、節省能源、使用壽命長的機車,車輛結構采用輕型、耐腐蝕、高強度材料,向大型化和專用化方向發展;在水運方面,要提高專用遠洋船的比重,積極研究吃水淺的大型沿海運輸船舶,內河船型要向標準化、內燃化方向發展;在民航方面,要積極發展適用于國內運輸的各種專用機、宜升機和短途飛機以及適用于國際運輸的大型飛機。
3、運輸生產管理的自動化。在運輸行業管理方面積極采用電子計算機,光導纖維、無線電通訊等先進技術,使運輸生產朝著高度自動化管理系統發展。
4、大力發展集裝箱運輸。集裝箱運輸的發展程度,被認為是一個國家運輸現代化的重要標志,集裝箱運輸具有安全、迅速、簡便、節約的特點。開發集裝箱運輸,對促進裝卸機械化,提高運輸設備裝卸效率和工作效率,減少運輸損耗,保證貨物安全,簡化理貨手續等起著重要作用。來源考 試大網/而實現集裝運輸的必要條件是:貨流穩定,商品運輸量大集中,運輸工具比較先進,在運輸過程中各個環節要更新相關運輸、裝卸設備,創造水路、鐵路、公路的聯運條件,以實現從發貨人到收貨人的"門對門"的運輸。我國現在有不少車站、港口不能辦理集裝箱運輸,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起吊裝卸集裝箱的機械設備,由于行車、吊車、鏟車等起重設備不配套,以至無法辦理集裝箱運輸業務。隨著集裝箱運輸的開發,集裝箱正在向大型化發展,目前即使已經配備了起重設備的車站、港口,也面臨起重設備配套的新問題。此外,為實現集裝箱的水路和公路聯運,這些都是在開發集裝箱運輸時所必須認真研究的問題。
二、倉庫的現代化
近年來,一些國家在倉庫的設計、倉庫的設施等方面實現了現代化,取得了一些新的進展,現代化的倉庫,不僅要充分發揮倉庫的使用效能,滿足商品儲存的要求,同時要針對商品的特性,采用先進設備,確保商品的使用價值,而且還必須做到吞吐快捷,以利加速運輸工具的周轉。實現倉庫的現代化,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自動化冷庫。肉類、禽蛋以及果品等新鮮貨物的儲存,必須具備相應數量的冷庫或恒溫倉庫,為提高對冷庫的自動管理程度,建立自動化冷庫很有必要。由于在冷庫中的自動設備,無論是鋼材的低溫性能、潤滑油的性能、電氣零件的低溫性能等與在常溫下是不同的。通過來用低溫性能好的鋼材和潤滑油,以及在電氣箱內設加熱器等措施,在技術已經取得成果。
2、自動化立體倉庫。美國、日本等國家已經建立了這種倉庫。這種倉庫是指用貨架儲存貨物,用堆垛機配以其它機械進行作業的入庫、出庫、保管自動化的倉庫。主要特點是:單位面積儲存量高,節約土地,節省人力,容易做到貨物的先進先出,避免貨物在轉運場損傷。
3、糧食筒倉,為滿足糧食的儲備、中轉以及散裝運輸的需要,各國都建有大型機械化立筒式糧倉。其主要特點是:儲存量大,吞吐周轉快,特別有利于運輸工具的周轉,我國在一些大城市和港口也建有一些糧食簡倉。
三、配送系統的現代化
配送體制是現代化物流的組織形式,配送中心是現代化的物流設施,它的高效率和商速度是以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手段為基礎,其中先進的通訊設備,包括計算機的聯網及廣泛使用,技術設施(包括托盤、集裝箱、自動分揀系統、各種裝卸搬運機械)及倉庫的立體化和自動化,更重要的是還要全國物流系統的系統化、標準化等。這就要求有較高的工業生產水平。
它要求生產企業從產品的設計、制造上就要考慮到物流設施的合理配載要求,并且要求商品有條形碼,以利于計算機及分揀設備的操作使用。要求產品質量穩定,使用戶對配送產生信賴感,以鞏固長期穩定的供求關系。運輸條件要求便利、暢通。
此外,還要求具備配送的管理人才、資金以及現代化經營管理意識等條件,才能實現社會化的、高效、暢通的配送體制。
配送系統的現代化,主要面臨的是配送信息處理的現代化。建立配送管理信息系統能提高物流的服務質量。配送信息系統是一個收集和處理配送管理信息,為配送作業、配送管理和配送決策提供必要信息的綜合管理系統。配送管理信息不僅包含一般的倉庫管理信息,更應突出按用戶要求進貨、配貨、送貨等方面的信息。因此,有無配貨、送貨等信息處理功能,是區別于一般倉庫管理信息系統的重要標志。同時,配送信息系統也是配送中心的指揮部門,沒有這個信息中樞,配送中心就運行不起來。
配送情息系統主要包括下面幾個方面:
1、訂貨管理系統:接受用戶訂貨,提供配送查詢信息,定時匯總用戶的需求,安排備貨業務計劃;2、進貨管理系統:根據預測和訂貨組織貨源,簽訂供貨合同,按用戶要求及經濟合理的原則安排進貨時間間隔和進貨批量;
3、庫存管理系統:及時提供存貨信息,包括品種、規格、質量、數量、存入地點、產地、價格等詳細信息;設置庫存監控;指導進貨間隔;合理安排存貨地點。
4、倉庫管理系統:出入庫管理,入庫驗收管理、保管、倉庫貨位的分配管理等;
5、配貨管理系統:分貨、揀選貨管理、配貨作業管理。
6、運輸管理系統:編制運輸計劃和配車計劃,把影響配車計劃的訂貨量、件數、可派車輛,送貨道路交通情況,配送地點、運費等因素輸入計算機,取得最佳配車方案。
四、裝卸搬運系統的機械化
從總體上看,我國商業物流部門裝卸作業機械化水平很低,仍然是比較落后的。除部分大中城市的商業物流部門外,還有許多部門、地區的裝卸作業機械化程度是相當低的,甚至主要還是依靠手搬肩扛,這種落后的作業方式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而且商品的損失也大。同時,由于物流作業是一環扣一環地連續進行,如果機械設備不配套,就會造成許多困難。因此,某些工序已經高度機械化,而在另一些工序,工人體力勞動還相當繁重的狀況,必須逐步改變。提高綜合機械化程度,已成為我實現裝卸機械化的重要任務。
五、包裝的標準化和現代化
包裝的標準化,就是為了取得商品包裝的最佳效果,依據包裝科學技術和商品的理化生物性能、形狀、體積、重量等,在有利于商品的生產、流通和節約的原則下,使同種和同類商品各種不同包裝趨于一致;包括統一材料、統一規格、統一數據、統一封裝、統一標準和統一編號。
包裝的現代化,就是要大力發展集合包裝。集合包裝是開發集裝單元運輸的前提條件,是運輸業高度發展的必然結果。
由于集裝單元運輸的基礎是載貨托盤,因此,必須實現托盤的標準化,而托盤標難化的關鍵又在于實現包裝尺寸的標準化。
我國托盤數量較少,但規格卻比較繁雜,托盤標準和包裝尺寸系列的制訂,為我國物流托盤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六、信息處理的現代化
物流信息系統是物流活動的"神經",物流管理工作的成效,取決于對物流信息掌握與利用的程度。
物流信息技術主要是以電子計算機為核心的微電子技術,作為收集、處理信息,建立數據庫,進行科學管理的主要手段。把電子計算機網絡與物流系統中的運輸、儲存、配送等業務相結合,就形成高效、通暢、可調控的物流管理系統。
第三節 商業物流管理方法現代化
一、物流管理方法的合理化
實現物流現代化,應盡量采用現代科學技術,配置現代化的物流設施,但是先進的設備,如果不與現代科學方法的物流管理相結合,則很難真正實現物流的現代化。因此,在物流設施現代化的同時,必須加強對物流的科學管理,實現物流管理的現代化,而要實現物流的科學管理,首先就要實現物流的合理化。
(一)物流各分系統管理的合理化
就是要使構成物流活動的包裝、運輸、保管、裝卸搬運、信息,以及流通加工等各個環節個別的物流活動,實現合理化。
關于包裝,存在著諸如采用什么類型的包裝或者是否需要包裝,采用什么樣的包裝容器、包裝方法,采用什么保護措施等,如何進行合理包裝,如何進行集合包裝,包裝的標準化,考驗適合作為包裝對象的商品要求,以及采用紙箱包裝時,如何確定其尺寸、形狀和強度等問題。。
關于運輸,作為運輸方法,有卡車、鐵路、船舶、飛機等運輸工具可以選用。選擇使用卡車時,既可以使用自用卡車,也可以使用營運卡車。但是這些運輸方式各有所長,亦各有所短。因此,在運輸中存在著采用那一種方法,才是員經濟,最方便的方法的問題。
又如在保管問題上,也存在著雖然使用自有倉庫最方便,但是,使用儲運公司經營的營業用倉庫可能更經濟的問題。如果自己建設自用倉庫,又存在營建造單層倉庫還是多層倉庫,或是建造高層倉庫更適宜的問題和倉庫結構應采用架式結構,還是采用棚式結構更為妥善的問題。
在裝卸搬運中,以托盤將商品成組井使用叉車式裝卸車進行裝卸搬運時,就存在著各種叉車裝卸,哪一種叉車最適于對象商品的裝卸搬運作業問題;在’使用傳送帶或其它自動搬運機械時,也存在著使用方法的問題。
關于物流信息,如何繪制作為信息傳遞媒介物的出庫單和發運單,以及通過什么樣的終端,將這些信息儲存于電腦中,以及如何使用電腦處理的結果等,部是與物流信息體系的設計和改善有關的問題。
至于流通加工,主要是物流過程中的哪一部分進行流通加工,以及流通加工的方法是否有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的可能等問題。
對于這些存在于各個環節的各種問題,各參與物流活動的企業和機構,都應根據各自商流活動的實際情況,在合理化方面作出努力。
可此可見,物流合理化第一階段的首要任務是使上述各系統的個別活動達到合理化要求。為了實現這一要求,除了引
進必要的設備和工具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之外,改善操作方法,也是至關重要的。各職能部門致力于所承擔工作任務的合理化,是使成果提高的第一步。
(二)整個物流系統的合理化
物流的合理化,僅靠第一階段的工作是不夠的。也就是說,僅僅依靠各職能部門在合理化方面的單獨努力,并不能實現整個物流的合理化。例如使用卡車運輸商品,使運費降低的最好方法是使用租車和卡車滿載,也就是說要便裝載于卡車上的商品的一次裝運量(即批量)盡量大批量化,而運輸次數要盡量少些。與小批量而運輸次數頻繁的運輸,即所謂小批量混裝運輸相比,大批量運輸的費用是更為經濟的。但是,如果以大批量運輸,收貨地倉庫的商品庫存量將多于小批量的運輸,其庫存商品的保管費用將有所增加。這就是說,雖然大批量的租車運輸可以使運輸合理化,并使運費降低,但是它卻使收貨地的保管費用增加,不利于保管的合理化。這可以說明,在物流問題上,一個部門的合理化的方法,與其它部門的合理化并沒有必然聯系,在它們之間,往往會出現利害的矛盾和沖突。所以在考慮合理化時,就不僅要著眼于一個部門,而且要同時考慮所采用的合理化的方法,對其它部門的影響及其利害關系,即必須整體地考慮合理化。
如果將僅從個別部門考慮的方法稱為"局部思考",那么整體目標為主要的考慮方法,可稱之為"整體思考".也就是說某求物流合理化的第二階段就是通過"整體思考"來完成的。
(三)物流整體合理化需要注意幾點:
1、不僅要注意物流系統內各環節的諧調發展,更要對外部環境進行分析。從物流系統內部而言,裝卸、運輸、儲存等諸
環節發展不平衡,各物流功能間的影響也就處處存在。從物流外部系統看,它受到外部社會的、經濟的、政策的以及科學技術等要素的影響,其中主要受社會資源狀況、商品需要狀況、社會購買力狀況等的影響。
2、在進行物流整體合理化時,不僅要考慮當前利益也要考慮長遠利益。如果物流合理化方案對當前和長遠利益部屬最優的,那么這個方案是理想方案。如對當前雖然不利,但對長遠卻非常有利,這樣的方案從系統化的角度來說,也是可取的。
3、建立物流系統,如能保證整體利益最大,而且能保證各子系統也最大利益,這是人們所理想的,但是,事實上這又是很難做到的,因為各物流環節是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的。例如,包裝部門為了降低包裝費用,往往把著眼點故在如何減少工序,節約包裝材料;提高包裝效率,而裝卸、運輸部門則希望商品的包裝則盡可能堅固,方便作業,對包裝費用漠不關心,諸如此類的問題很多,系統化的準則是整體利益最大,在這一前提下盡管某一個分系統獲得最大利益,此方案也是可取的。
二、物流過程的優化管理方法
所謂物流過程,是指商品實體從生產地至消費地的轉移過程,或者由生產地經過物流據點中轉,然后再至消費地的流轉過程。為保證物流各環節的合理和物流過程的迅速、暢通,需要借助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并創造一定的基本條件,這就是對物流過程的優化管理。
對物流系統采用優化管理方法,可先在物流過程中的各個單項活動范圍內進行,例如對運輸環節作出最優運輸計劃;對庫存管理確定其合理的庫存定額;對配送作業作出最佳配送路線和配送比例,等等。最后可發展到對整個物流系統進行模擬,采用最有效的數量分析來組織物流系統,使之合理化。
(一)物流運輸過程的優化
1、利用線性規劃制運輸計劃
如一種商品的工廠生產數、用戶數、商品生產成本、從某廠到消費地的單位運輸費用和運輸距離,以及各工廠的生產能力和消費地的需要量都已確定,則在滿足各消費地需要的條件下,應由各工廠生產多少,從哪幾個工廠向哪一個消費地運輸多少商品才能達到總運輸費用最小的目標,這便是所要解決的運輸模型問題。可用線性規劃來解決。
2、利用非線性規劃編制計劃
當工廠數和生產量不確定時,生產貨用的函數是非線性的,因此應使用非線性規劃來解決。又由于生產費用函數隨工廠而異,故在邊際生產費用和邊際物流費用的平衡中,應以總生產費用與總物流費用之和最少為條件,來確定其生產量與物流量,即解決在一個工廠集中生產,遠距離向多個消費地配送的物流方式,還是采用由幾個工廠分散生產,就地解決供應的物流方式,可以用非線性規劃的方法來解決。
(二)商品儲存的優化
一種商品從生產到用戶之間需要經過幾個階段,幾乎在每個階段都發生儲存,因此,有一個確定庫存量的問題,即在每個階段庫存量保持多少才為合理?為了保證供給,需隔多長時間補充庫存?一次進貨多少才能達到費用最省的目的?在一些發展國家,各類庫存管理數學模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已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國外的庫存模型一般從以下四個方
面著手研究:
1、需求的信息是確定型的,還是不確定型的;2、庫存模型是靜態型的,還是動態型的;
3、庫存商品的品種、數量有多少;
4、庫存點的數量和配置情況如何。
(三)物流系統的最優化
對物流系統中各子系統,如運輸、儲存、配送、裝卸、包裝等各環節所組成的物流整體活動,因其影響因素多而復雜,因此,需要運用物流系統的模擬技術。它是利用上述各環節的活動與應完成的任務之間,或者與各項活動費用之間,以及應完成的任務與費用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關系而進行的模擬方法。來源考 試大網/其中,最著名的方法是克萊領。希爾模擬模型。克萊頓。希爾模型是一次采用逐次逼近法的模擬模型。
這個方法提出物流系統的三項目標:一是最高的物流服務水平;二是最小的物流費用;三是最快的信息反饋。在模擬過程中采用逐次逼近的方法來解決下列的決策變量:
I、物流中心的數目;.
2、對用戶的服務水平;
3、物流中心收發貨時間助長短;
4、庫存分布;
5、系統整體的優化。
第四節 物流標準化
物流標準化,是指制定物流系統的設施、機械裝備、專用工具等各個系統的技術標準,系統內各領域,如包裝、裝卸、堰碼、運輸等方面的工作標準,以及整個物流系統的標準的一項技術性工作。物流標準化,是實現物流現代化的基礎。
一、物流標準化的種類
(一)物流中的通用技術標準
l、專業計量單位標準。除國家公布的統一計量標準外,物流系統本身還有許多專門的計量標準。
2、物流基礎模數尺寸標準。物流模數,是指在物流系統設計、計算和布局中,普遍重復地應用的基準尺寸。基礎模數尺寸標準指標準化的共同單位尺寸或系統各標準尺寸的最小公約尺寸。在基礎模數尺寸確定之后,各個具體的尺寸標準都要以基礎模數尺寸為依據/,選取其整數倍數為規定的尺寸標準。
3、物流建筑基礎模數尺寸標準。這是指物流系統中各種建筑物的物流基礎模數,它是以物流基礎模數尺寸為依據確定的。該尺寸是設計建筑物長、寬、高尺寸,門宙尺寸,建筑物柱間距、跨度及進深等尺寸的依據。
4、集裝基礎模數尺寸標準。在物流基礎模數尺寸的基礎上,確定的各種集裝設備的基礎尺寸,以此尺寸作為設計集裝設備三維尺寸的依據。在物流過程中,集裝尺寸必須與各環節物流設施、設備、機具相配合。因此,整個物流系統的設計往往以集裝尺寸為核心,然后在滿足其它要求的前提下決定各設計尺寸。集裝模數尺寸影響和決定著其它各有關環節的標準化。
(二)物流中的專用技術標準
1、運輸車船標準。是指各種運輸設備,如火車、船舶、卡車等運輸工具,從各種設備的有效銜接出發,所制定的車廂、船艙尺寸標準和載荷能力標準等。
2、作業車輛標準。指物流過程中使用的各種作業車輛,如叉車、臺車、手推車等,在規格尺寸、運行方式、作業范圍、作業量、作業速度等方面的技術標準。
3、傳輸機具標準。指物流中完成傳送的各種機械設備,如起重機械、傳輸機械、提升機械等,在尺寸、傳輸能力方面的技術標難。
4、倉庫技術標準。指倉庫尺寸,建筑面積,單位儲存能力,吞吐能力等技術標準。
5、站臺技術標準。指站臺高度、作業能力等技術標準。
6、包裝、托盤、集裝箱標準。包括包裝、托盤、集裝箱系列尺寸標準、重量標準以及包裝材料、材質標難等。
7、貨架、儲罐標準。指貨架凈空間、載重能力、儲罐容積、尺寸標準等。
(三)工作標準及作業規范
是對物流各項工作制定的統一要求及規范化規定。工作標準及作業規范可明確劃分各崗位的職責范圍、權力和義務、工作方法、檢查監督方法等。
二、國際物流標準
(一)國際物流標準化方法
1、確定物流的基礎模數尺寸。基礎模數尺寸是物流設備制造、設施建設以及物流各環節協調配合的依據。國際標準化組織認定的基礎模數尺寸是600×400(MM)。
2、確定物流模數。物流模數即集裝基礎模數尺寸。物流標準化的基點應建立在集裝的基礎上,所以在基礎模數尺寸之上,還要確定集裝的基礎模數尺寸(即最小的集裝尺寸)。集裝基礎模數尺寸可以從600×400(MM)按倍數系列推導出來,也可以在滿足600×400(MM)的基礎上,從卡車和大型集裝箱的分割系列推導出來。
3、有關的系列尺寸。物流模數是物流各環節標準化的核心,是形成系列化的基礎。依據物流模數用分割和疊加的方法進一步確定有關系列的大小和尺寸,再從中進行優選,確定定型的生產制造尺寸,就完成了某一環節的標準系列。
(二)國際物流基礎模數
l、物流基礎模數尺寸:600×400(MM);
2、物流模數尺寸(集裝基礎模數尺寸):1200×l000(MM);1200×800(MM);1100×ll00(MM)。
第五節 國外物流的現代化
一、物流管理社會化
商流與物流分離。國外的物流,一般是生產廠--商社(一級批發)--批發商、特約店(二級批發)--用戶,有的要經過流通加工,再到用戶,綜合商社和專業商社一般只從事商流,不搞物流,自己也沒有庫存。承擔物流的主要是在批發商、特約店與用戶之間,批發商和特約店要負責免費向用戶送貨,承擔庫存費用、資金利息和因價格變化而造成的損失。批發商和特約商由于實際發生了物流費用得到的補償多一些,商社只負責生產廠到批發商和特約店這一段的商流,得到的補償少一些。
企業內部的商流和物流分離。大中型企業內部的生產與銷售分離、商流與物流分離,在國外有發展的趨勢。國外物流的高度社會化,使得各經濟部門在市場競爭中以最低的比較成本取得最大的比較利益,從而在全社會范圍內極大地節約了流通時間和流通費用,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二、物流管理自動化
國外經濟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快的優勢所在。庭國外的物流企業當中普遍采用了現代化流通手段和流通技術,同時,不僅對分布在各個現場的物流業務進行科學管理,而且也對統一管理之間的業務進行科學協作。從貨物的運輸儲存,到裝卸、包裝、分揀、信息處理等都采用了計算機。另外,大型物流基地與大型物設施緊密相連,就拿作為物流活動中心環節的倉庫來說,其儲存系統的現代化對其它物流作業有直接的影響。國外倉庫的建設主要分兩種:一種是比較集中的大型倉庫群,或稱物流團體;另一種是分散的小型倉庫。無論哪一類,都實現了高度機械化和自動化,一般物流中心都使用大型自動化立體貨架倉庫,高度在20米以上,倉庫容量和密度較大,裝卸貨都用巷道堆垛機,完全用計算機控制,出入速度很快。
三、物流管理合理化
物流管理合理化主要表現在計劃化、共同化、直運化、大量化、系統化。其中,計劃化是實現物流合理化的首要條件,也是提高物流質量的一個標志。而物流系統化,是實現物流合理化的重要條件。物流系統化就是把物流作為一個整體的大系統,用系統工程的方法去設計、組織各項物流業務流動。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搬運以及流通加工等是物流大系統中各子系統。物流合理化,不光是追求物流某一環節的合理化,而是謀求物流系統整體的合理化,只有這樣,才是最優的物流合理化方案,才能取得企業和社會的最大的經濟效益。由于這種合理化的實現,物流成本獲得了較大幅度的降低,提高了經濟效益。
國外物流的發展是與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的。比如日本也是經歷了一個重生產輕流通到重視流通的發展過程,這個過程是與日本經濟的發展階段相聯系的。戰后,日本經濟的主要矛盾是恢復和發展生產、增加供給,但流通問題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60年代進入高度增長后,生產成倍增加,交通運輸擁擠阻塞,貨流不暢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引起價格上漲,嚴重影響到生產的發展。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日本政府制定了許多政策和措施,發展流通產業,廣泛采用先進的物流手段和物流技術,大力加強物流設施建設,重視物流企業的管理,以人為中心,注重物流質量的全面管理,從而從根本上改變了物流管理落后狀況。
思考題:
1、物流現代化的發展階段?
2、物流裝備設施現代化的內容?
3、試述物流管理方法的現代化。
4、物流標準的種類?
5、國外物流現代化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