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物流“村村通”漸行漸近
2009-5-2 23:4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路不愁了,坐車不愁了,要是運貨再方便了,那我們農村就能更快發展了!”4月 10日,就交通部門發展農村物流,山東省章丘市副市長李信績寄予厚望。
從 2003年山東省實施大規模農村公路改造工程以來,省交通廳開始農村物流試點。日前,記者到章丘、桓臺、沾化等試點縣進行調查,欣喜發現物流“村村通”離農民越來越近。
要想富 物流助
“要想富,物流助。”山東交通學院教授陳松巖認為,“農村物流業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涉及領域廣,吸納就業人數多,是新農村建設的基礎產業。”
農村物流市場潛力巨大。在“冬棗之鄉”沾化,冬棗集中上市時,縣交通物流中心一月內安排運輸車輛 5000余次,運輸冬棗達3億余斤,實現產值達8 億元。并且運輸冬棗車輛“來回不空載”,在返程時能夠及時運回棗農急需的生產物資,僅運輸環節就節約成本達1800余萬元。
農村物流不能簡單地等同于農村貨運。陳松巖說,運輸只是物流鏈中的一個環節,這個鏈條中還包括包裝、存儲、保管、配送、信息等內容,最終達到“經濟的目的”。同樣是一袋糧食,租一輛貨車來拉,費用肯定比物流配載貴得多。
要實現農村物流配送經濟化,必須實現物流信息化,破除信息“瓶頸”。章丘市交通局局長王維亮坦言:“用戶找車,車找用戶,信息不對稱,市場十分零散。”
山東省省交通廳副廳長高洪濤表示,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入,山東省加快農村物流發展的物質條件已基本具備。
“四位一體”交管所成新平臺
充分利用現有的農村交通網絡,依托鄉鎮“四位一體”交管所建設鄉鎮貨運管理中心、貨物集散中心和物流信息平臺,上連縣城,下連站場、村居,形成“縣物流中心、鄉鎮貨運站場、農村貨運網點”三級物流網,發展快速配送,并對小件貨物“以客捎貨”。這是交通部門發展農村物流的一大特點,被交通運輸部稱為“山東模式”。
4月 21日,嵐山區巨峰鎮交管所內,一輛輛農村客運班車不停地進出。 所長陳偉告訴記者,原交管所經過改造后兼具客運站、客貨運管理和農村公路管理職能,原來以規費征收為主、功能單一的鎮交管所“華麗”轉身,實現交管所、客運站、貨運管理辦公室、農村公路管理站“四位一體”管理,為交通部門發展農村物流提供了機制保障。
該所依托嵐山交通物流信息網,搭建了由 90個鄉鎮貨運站場、企業、農村服務站提供信息的貨源平臺和由轄區車輛信息為主的運力平臺,業戶坐在家中就能知道哪里有貨哪里有車,農產品配送像網上購物一樣方便。而且,如巨峰平臺一樣的8 個鄉鎮物流信息網絡平臺形成全區農村物流局域網,再與“日照交通物流信息中心”對口鏈接,農村物流融入了現代大物流。
在整合社會物流資源上做文章
章丘對農村貨車進行“公司化改造” ,政府對物流企業實施稅收傾斜,個體車輛加盟后不僅貨源增加、交稅減少,而且年檢、安全、保險等事務也都由公司統一辦理,目前全市載重5噸的貨車中 85%的個體車輛實現公司化經營。章丘新聯大物流公司在 60多輛社會車輛加盟后,配送能力迅速增強,一家承擔了章丘農村三分之一的日用品運輸,每年光從臨沂就運進 50多萬件日用品。
對接流通體系,實現商流、交通流、 信息流結合。 榮成市引導物流協會與各行業協會合作,市交通物流中心與 21家行業協會達成合作協議,與 36家重點農產品加工企業達成信息共享協議,物流中心提供車輛信息,行業協會提供貨源信息,產品運銷環節減少。通過這種協議運輸方式,去年運輸、中轉和儲存各類農產品及產成品 20多萬噸,直接經濟效益 5000多萬元。
整合供銷、郵政物流網絡,探索農村物流配送新模式。桓臺縣荊家鎮荊四村物流服務點以經營化肥、農藥等農資為主,之前是一家供銷社農資超市,店主伊丕金加入了交通物流網絡,只配置一臺電腦便解決了以往找物流車的難題。
物流企業規模小而散,是制約農村物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軟肋”之一。引導有規模的運輸企業向物流企業轉變,做大做強,是發展農村物流的務實選擇。
萊陽市依托市運輸公司,投資 1500萬元建立的交通物流中心,融合了運輸業、倉儲業、信息業,已成為當地農產品第三方物流的龍頭,占領了高端市場。如龍大集團將 115 輛貨運汽車全部賣掉,貨物運輸全部交付交通物流中心運作。魯花公司去年發送貨物30萬噸,全部由交通物流中心配送,節約直接運輸費 1000多萬元。(記者 齊 軍 薛廣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