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湄公河次區域力推無障礙貿易物流合作
2009-6-10 3:0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正在昆明舉行的大湄公河次區域(GMS)經濟走廊活動周的主題集中于一點——貿易物流合作。與會者呼吁,盡快建立GMS貿易物流合作協調機制,改善物流環境并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否則,把“交通走廊”提升為“經濟走廊”進而創造該區域經濟增長帶的設想只能淪為一紙空談。
經濟走廊發展遭遇瓶頸
作為中國與其他次區域國家之間最重要的陸路通道之一,全長1800多公里的昆(明)曼(谷)公路中國段去年3月通車,曾一度承擔中泰陸路“蔬菜換石油”貿易的任務。根據預期,如能順利用冷藏車把中國蔬菜從境內運到泰國農產品市場,只需兩三天時間,既能保證農產品的鮮活度,又可以對產品質量進行追溯,“經濟走廊”效益備受各方關注。
但在具體操作中,由于保管難、收費高、缺少政策支撐等問題,昆曼公路通而不暢,其經濟效益未能達到中泰兩國官方和商人的預期。
負責提供蔬菜的云南玉溪欣農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美瑛說,中泰兩國車輛難以互通,有關行業協會須與中國及泰國、老撾的有關部門協調,前后歷時近1個月。
另一方面,由于兩國法律、政策不統一,泰國運送成品油的車輛仍無法直接進入中國。二次卸貨換裝的方式增加了時間、損耗等運輸成本,令不少企業望而卻步。
中泰商人在昆曼公路遇到的問題也反映了整個GMS經濟走廊發展所遭遇的瓶頸。隨著東西、南北、南部3條交通走廊基本建成,GMS陸路通道格局漸次成形。但由于目前該區域各國執行有關框架協議的進度不一,在政策、貿易、通道建設、運輸管理、通關便利等方面存在諸多制約因素,這些基礎設施的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
GMS跨境運輸協定可能推遲實施
中國、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泰國于2007年簽訂了GMS跨境運輸協定,希望以此降低跨國貿易投資成本,提高本地區物流業的競爭力。
在6月6日舉行的GMS經濟走廊貿易物流高層論壇上,中國商務部國際經貿關系司司長俞建華表示,目前尚有一半成員國在國內沒有批準該協定,原定2010年開始正式實施的期限可能推遲。
云南省副省長顧朝曦說,迄今整個GMS區域的貿易物流合作協調機制尚未建立,各國交通、貿易、海關、檢驗檢疫等政府部門之間以及企業之間仍有待溝通交流。他建議,推動GMS運輸物流便利化,可以昆曼公路為突破口,雙方對開100輛車,各國政府明確一個權威部門解決道路運輸中出現的問題,簡化出入境手續,在方便人員進出和貨物運輸上先行先試。
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魯建華建議,各國應抓緊落實去年達成的“昆明共識”,制定本國參與經濟走廊建設的具體行動計劃,盡快將共識轉化為實質成果。
中國呼吁統一物流標準
俞建華呼吁,大湄公河次區域(GMS)各成員國應建立統一的物流標準,在區域內實現更好的貿易流動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
俞建華表示,在GMS經濟走廊戰略框架中,物流是重要的領域,由于歷史和現實性的原因,GMS各成員國物流發展水平和階段分布不平均,建議制定并統一地區性的物流標準,通過更好的物流體系和合作促進貿易,使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更加便利。
為了更好地升級并建設GMS區域在物流方面的能力,中國推出一系列的訪問調查,并到其他GMS國家考察,起草了GMS物流的技術標準,通過中國物流協會更好地實現在物流方面的技術標準的協調和統一。俞建華介紹說,統一物流標準后將進一步提高貨物貿易交付效率,減少貿易交易成本。
泰國國家經濟合作社會發展委員會副秘書長Arkhom在論壇上表示:“我們必須要共同合作,進一步提高和完善物流供應鏈的整合,同時加強和鄰國之間的互聯互通,才能真正實現GMS經濟走廊區域物流水平的提升。”
東盟商業理事會主席Robert建議東盟國家之間開展綠色通道,讓貨物更好地流通,從而實現統一的市場、統一的物流平臺,使東盟國家經濟轉型更加成功,更加具有可持續性。(辛華中新宗和)
[鏈接]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是1992年由亞洲開發銀行牽頭,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等瀾滄江—湄公河沿岸6國共同參與的次區域經濟合作機制。1998年,各國提出經濟走廊的概念,即將交通走廊的建設與經濟發展相結合,為各國之間的合作與往來提供便利。
在GMS區域經濟合作推動下,連接中國與東盟間的南北經濟走廊已具雛形。東盟與中國互為對方的第四大貿易伙伴,去年度雙邊貿易額超過20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