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運輸五大體系建設
2009-6-21 2:4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道路運輸發展規劃體系、市場準入體系、市場監管體系、安全保障體系、信息服務體系的持續建設,標志著道路運輸行業管理長效機制正在逐步形成。
近年來,隨著高等級公路通車里程的增加,技術標準的提高,路網結構的優化,農村公路的大建設,道路運輸的發展空間大大拓寬,服務領域不斷延伸,道路運輸已經成為綜合運輸體系中具有“大動脈”和“毛細血管”雙重功能的運輸方式。
同時,道路運輸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雖然總體上可以滿足道路運輸的需求,但滿足的層次不高,還處于粗放式、低效率向集約化、高效率的轉化階段,與堅持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經濟高效、社會和諧、城鄉互促共進的新型城市化要求的安全、便捷、快速、舒適的運輸還有較大差距。具體表現在:
一是在充分市場化運作的道路運輸業,國有股還一股獨大,站運體制尚未真正理順,充分競爭的格局還難以形成,有實力的潛在經營者難以進入,主導行業發展的市場主體培育緩慢,缺少實力突出的品牌運輸企業群。二是長途客運集約化還較難推動,長途班線仍以承包經營居多,部分班線重復發展,運力過剩,整合難度很大,班線經營期限到期難以退出,行業管理缺乏強有力的法律手段。三是跨縣一級網絡和縣內二級網絡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密度覆蓋基本適應需求,但是第三級網絡仍不完善,阻礙了城鄉客運一體化的進程。四是貨運市場惡性競爭,運價偏低,超限超載與偷漏稅費等問題嚴重,車輛大量外掛,本省貨運企業形不成規模,更新動力和更新能力不足,普遍缺乏核心競爭力,貨運市場激烈的價格競爭和貨主簡單追求運費的節省致使較高層次的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給難以形成規模。
鑒于此,筆者認為,道路運輸五大體系的高效建設能夠切實解決上述隱憂。
五大體系建設基本思路
五大體系建設是道路運輸發展中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發展規劃體系是核心。市場準入體系是基礎。市場監管體系是保證。安全保障體系是前提。信息服務體系是保障。
1.完善發展規劃體系。規劃編制要立足道路運輸行業的發展現狀及基礎設施網絡化、客運快速化、貨運物流化、管理智能化等一系列道路運輸業發展新形勢。重點從基礎設施完善、宏觀環境轉變的全局、客貨運輸發展的全局、運輸服務市場發展的全局和行業管理的全局出發全面規劃四大子行業的發展。“十一五”道路運輸發展規劃要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從增強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提高為經營主體和社會公眾的服務水平、提高道路運輸市場的規范程度三個方面,提出未來行業發展的重點。
2.建立健全市場準入體系。嚴格按《行政許可法》、《道條》,建立健全法律齊備、審批嚴格、管理統一、服務文明、監督有效、及時引導的市場準入體系。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范許可行為。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審批依據和標準,實行許可公示制度,提高許可透明度。道路客貨運輸根據“線路分類、營運車輛分級、從業人員持證上崗”原則把好市場準入關,新增線路資源以質量招投標為主,對不符合經營資質的經營業戶,限期退出超越其資質條件的經營領域。按照市場經濟規則,統一開放道路運輸市場,運輸企業和各類經營業戶根據經營資質可不受地域限制進入本省運輸市場參與營運班線的投標;允許外省市企業和符合WTO承諾的外資企業進入本省道路運輸市場,尤其是道路運輸站場建設市場。
3.加強市場監管體系建設。通過構建以道路運輸企業信用考核為主的引導體系,以建立運輸業戶監管檔案為主的源頭監管體系,以加強投訴服務功能為主的動態監管體系和以市場調節為主、法律懲戒和行政強制為輔的退出體系等四個體系,對道路運輸經營過程進行全方位的引導和監管。一要在加強動態稽查的基礎上,推行靜態管理,通過建立企業信用檔案,實施信用考核,信用記錄由運管部門定期向社會公開,并作為道路運輸企業年度審驗、確立經營范圍、線路招投標、線路審核、企業資質評定、站級核定的主要依據。二要加強對許可后經營者的經營條件、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并對檢查過程中形成的文書統一存入業戶檔案,形成監管檔案。三要充分發揮運管熱線的作用,從投訴受理擴展到跟蹤監督、結果反饋、統計分析、數據查詢、數據處理、數據共享等,將舉報投訴中心、出租車失物查尋中心、出租汽車調度服務中心等整合為一體。四要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健全退出機制,徹底解決運輸市場能進難出的問題,對不注重經營管理、經營實力下降、安全事故多、服務質量差、群眾投訴多的企業,進行警告、整改直至重新確定經營范圍;對發生特大、重大道路運輸安全責任事故,存在嚴重安全隱患,整改后仍不能達到經營要求的,對嚴重擾亂市場秩序,嚴重侵害消費者權益,屢教不改的,收回經營許可證和線路經營權,堅決責令其退出運輸市場。
4.切實保障道路運輸安全。一要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三關一監督”,落實安全責任制,努力構建“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全面負責,群眾參與監督,全社會廣泛支持”的安全生產工作新格局。二要更新管理理念,抓好行政許可、市場監管、政策調整等事關道路運輸市場穩定的問題,健全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工作機制,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三要通過強化隊伍素質建設來保障道路運輸系統內部的和諧穩定,不斷增強干好運管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5.大力提高信息服務水平。從道路運輸需求者角度,引入以人為本的理念,為道路運輸需求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滿足出行需求。從運輸企業角度,通過建立有效的信息網絡,及時合理地分配運輸資源,提高運輸效率、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道路運輸智能化發展的內容由道路運輸行業管理部門辦公管理信息化、運政管理智能化、客運系統智能化、貨運系統智能化以及道路運輸相關業務智能化等內容組成。信息服務建設的重點是整合一個框架,建設內外兩個門戶。
五大體系建設的政策保障
1.理順運政管理體制。國內外的實踐經驗表明,由一個部門管理道路運輸,包括城市公共客運,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強行政活力。借鑒外省市管理體制改革的經驗,要實現城鄉道路運輸管理一體化,最終實現“大交通”管理體制。
2.轉變行業管理職能。廢止不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并可用市場機制代替的行政審批,強化以間接管理為主的行業管理。按照權責一致原則,建立行政審批責任追究制度。各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以及所有執法人員應當遵循公正、公開、公平和便民原則,行使道路運輸行政許可權,逐步實現道路運輸管理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
3.加強人才培養。首先要加強道路運政管理人員的業務知識和職業道德教育培訓,不斷提高運政管理人員的執法水平和政治素質;其次要加強信息管理人才等各類人才的引進和培養,走全員提高、骨干示范、專業求精的培訓路線。
4.加大站場建設力度。“十一五”期間,公路站場建設要達到能力、功能、布局等有效供給與經濟社會發展基本適應,形成以公路主樞紐站為龍頭,縣級樞紐站為節點,農村站點為基礎的公路運輸站場體系。公路主樞紐站場項目建設所需投資大,應調動政府和企業的積極性,使資金來源多元化。政府在征地拆遷、貸款、債券等方面予以優惠,對公路主樞紐各站場的用地在規劃期內予以保留。要把農村港灣式停靠站建設納入公路建設總體布局,做到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建成、同步驗收。
5.保障事業發展經費。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證道路運輸管理經費。道路運輸管理經費列入政府財政預算。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要加大行政事業性收費征管力度,增強事業單位的合法合理收入,同時爭取財政的經費補助,多渠道、多途徑籌集事業發展經費。
6.推進執法體制改革。整合道路執法資源,建立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合理、運轉協調高效、執法行為規范、執法保障有效的道路綜合行政執法體制和運行機制,實現道路運輸綜合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