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生態環保的綠色產業
2009-6-7 1:5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專家談成渝經濟區產業定位與分工協作
本報記者 楊曉
嘉賓:漆先望 省政協經濟委特邀委員、省經濟信息中心主任
五個綠色產業最具發展前途
清潔能源裝備制造業農產品加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
記者:產業的重要性于區域不言而喻,如何提升成渝經濟區產業的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可能是各方面都關心的話題。
漆先望:作為西部經濟相對發達區域,成渝經濟區已在整體上進入工業化中期,擁有良好的產業發展條件。一是工業基礎較好,成渝經濟區是我國老工業基地之一,也是三線建設項目安排最集中區域,改革開放以來工業進一步高速發展。二是科技實力雄厚。科技人才總量在全國各省市區中位居前列,擁有成都、重慶和綿陽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三是資源匹配較好。成渝經濟區及周邊地區擁有豐富的水能、天然氣和生物礦藏資源,可以有力支撐產業發展。
面對國內外形勢的重大變化,科學和客觀的產業定位是引導成渝經濟區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前提。按照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和技術創新3大標準,大力發展生態環保的綠色產業,既是應對全球能源危機和氣候變化的根本途徑,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成渝經濟區產業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必然選擇。
根據市場需求和資源條件,成渝經濟區有5個最具發展前途的綠色產業,即:以水電、天然氣和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為代表的清潔能源;以發電設備、輸變電設備、重型裝備、石油鉆采設備和交通運輸設備為代表的裝備制造業;以飲料、糧油、果蔬、肉制品和林產品為代表的農產品加工業;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核技術和航空航天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以物流、信息、金融和研發設計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
跨省實施分工與合作
農業:推進規模經營,健全市場體系工業:突出競爭優勢,發展產業集群服務業:突出重點行業,強化經濟紐帶
記者:這些是成渝經濟區產業總體發展方向,但畢竟是兩大行政區域之間的合作,如何實現合理的分工和協作?
漆先望:在跨省級行政區的分工與合作中,不同產業面臨不同的制約因素。
從農業看,四川方面的優勢農產品主要是糧油、生豬、蔬菜、水果、蠶桑和花卉等,重慶方面的優勢農產品主要是生豬、柑橘、茶葉和水產等。根據自然條件的差異,需要擴大地域分工的主要有糧食、水果、花卉、蠶桑、苧麻、奶牛及水產養殖等行業。根據經濟流向和交通條件,需要加強協作的主要有生豬、油菜籽、蔬菜和茶葉等行業。包括:共同建設水利設施和生產基地,實施統一品牌戰略和相互提供農產品加工原料等。
規模不經濟和市場不健全,是影響兩地農業分工與協作的主要制約因素。應按照“推進規模經營,健全市場體系”的思路,在增強內在動力和創造制度環境的基礎上,擴大農業的分工與協作。用好用足作為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改革試驗權,在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的基礎上,通過適度規模經營,增強農業分工與協作的內在動力。要以發展農產品期貨交易為重點,通過健全市場體系,創造農業分工與協作的制度環境。
從工業看,成渝經濟區共有51個產品在全國具有競爭優勢。其中,四川方面的優勢主要集中在清潔能源、重大裝備制造和農產品加工方面,重慶方面的優勢主要集中在汽車和摩托車制造方面。擴大成渝經濟區的工業分工與協作,存在著行政體制障礙、行業壁壘較高和創業環境欠佳等制約因素。應按照“突出競爭優勢,發展產業集群”的思路,依托具有競爭優勢的產品擴大工業分工與協作,通過發展產業集群大幅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在互惠雙贏的基礎上突破體制障礙和行業壁壘,全面改善創業環境,增強吸納優勢資源的能力。
從服務業看,川渝兩地有擴大合作的有利條件。如地理區位互補,四川是連接歐亞大陸橋和泛亞大鐵路的西部主通道,重慶是連接長三角的水路通道。又如資源優勢互補,四川與重慶的經濟總量共同奠定了金融中心的基礎,兩者在旅游資源方面形成優勢互補。但就業機會限制和服務半徑限制,是制約兩地服務業合作發展的主要因素。按照“突出重點行業,強化經濟紐帶”的思路,主要針對外部聯系密切、地域性相對較弱的行業,如物流、金融和旅游業,推進服務業的分工與協作,并通過共同建設物流體系、市場體系和整合旅游資源,夯實服務業分工與協作的物質基礎。
為促進服務業的分工協作,建議采取兩項措施:一是共建交通體系。以蘭渝、成貴、成昆復線、隆黃、昭攀麗和滬漢蓉客運專線等鐵路建設為重點,擴大對外通道。以成渝客運專線和第二高速公路為重點,建設連接成都、重慶兩大核心城市的快速通道。以內江—遂寧鐵路為重點,完善內部交通網絡。加強重慶、瀘州和宜賓港的合理分工,充分發揮長江黃金水道的強大功能。共同爭取中緬鐵路早日上馬,打開成渝經濟區乃至整個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二是共建征信體系。建立健全聯合征信系統,加強區內外征信系統的信息交換,建立權威的信用評級機構,改善信用環境,發展信用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