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冷鏈物流需要“熱處理”
2009-7-13 17:3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泉州冷凍業除了相關收費比許多省市還要低外,在布局、行業服務附加值方面,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細節。”在參加了近日于青海舉辦的全國冷凍行業技術研討會,與各地冷凍行業代表交流后,泉州冷凍行業協會秘書長張時正這樣認為。
本報記者王宇實習生莊曉玲
冷庫“遷徙運動”令業界擔憂
由于城市發展,城鄉結合部短短幾年就轉換身份,成了中心城區,以前的最優選址讓大冷庫發展犯了難,而福州的冷庫“遷徙運動”,似乎為泉州城市冷庫布局難題提供參考答案。
“近幾年馬尾港新建冷庫容量達20多萬噸。”張時正告訴記者,福州的冷庫大都把“新家”安在了馬尾港附近。福州貝類批發市場的冷庫容量達32000噸,位于福州臺江區鰲峰洲,由于沿線用地變成中心城區,發展受到限制,福州市政府決定將其拆除,并在馬尾港劃撥200多畝地,投建9萬噸容量的大冷庫,目前已進入設計階段。“冷庫建設是‘民生工程’,城市大冷庫的科學布局需要政府扶持。”他說。
同樣,小型冷庫也需要政府來整合,泉州目前還有近20家千噸以下的小型冷庫,這些小型冷庫大多靠近海邊,便于漁船靠岸就直接把海產品送進凍庫。張時正說,這些小型冷庫布局不規范,安全隱患也多。
泉州的小型冷庫大多是早期投建,而多年的城市發展,使冷庫周圍興建了很多民宅,冷庫擴建的空間條件已經不存在。另外,由于投建、運營的時間比較長,冷庫的設備也比較舊。這與目前冷庫規模化、現代化的發展趨勢相悖。
物流業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當前主要是制訂煤炭、糧食、農產品冷鏈等幾個專項規劃”,張時正說:“隨著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泉州冷庫的容量整體上還有增加的空間,但是布局、選址還需斟酌。”
在國外,冷庫建設要先向相關政府部門報告,再由政府立項,征求冷凍行業協會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審批,政府以此進行合理布局規劃冷庫建設。
最低價優勢成發展最大障礙
“水費、電費和工人工資越來越高,冷藏價格卻一直往下降,泉州冷凍行業的利潤空間被大大壓縮了,‘最低價’的市場優勢成了行業發展最大的障礙。”奇龍冷凍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廠長吳振家說。
“泉州冷庫總容量達21萬噸左右,居福建省第二位,僅次于福州,估算起來,每個月的周轉量為60萬-70萬噸。”張時正分析,能有這么大的貿易量,除了服務質量比較好之外,價格低是主要原因之一。因為價格比較低,很多廈門的客戶把貨運到離翔安碼頭不遠的石井、深滬的冷庫冰凍。
據了解,就省內來看,泉州冷庫的冷藏費一般為每噸每天2-3元,福州的價格為每噸每天2.6-3元,廈門為每噸每天3.5-4元,南平每噸每天高達5.5元。“泉州冷凍業的價格是全省最低的,在全國范圍來看,也是低價。”張時正說。
四川自貢的冷藏費每噸每天3元左右,再凍費100元/噸,而泉州冷庫的再凍費最低有30元/噸的,最高也不過80元。“泉州成‘最低價’,是惡性價格競爭的結果。2007年開始,泉州冷凍行業的價格戰打得更厲害了。”張時正介紹,2007年以前,冷藏費是每噸每天3元左右,2009年降到每噸每天2元左右,而在十多年前,泉州冷庫的冷藏費曾高達每噸每天4元。
上世紀90年代,由于價格戰,制冰費由每噸50元降到了30元,當時冷凍行業協會預見到這種惡性價格競爭將對行業發展產生的不利影響,召集果品冷庫、外貿冷庫、肉聯廠等六家國營冷庫,協商統一指導價格,包括制冰費、冷藏費、速凍費、再凍費等。
協議將制冰費定為每噸80元至100元,若地區較為偏遠可以低一些,但不能低于80元。因為效果顯著,很多民營冷庫也加入了協商定價的隊伍,逐漸從6家發展到20多家。這種定價持續了4年左右,后來由于冷庫越來越多,個體私營冷庫大量增加,協議也逐漸失去了效用。
不合理的低價經營讓冷凍業成了微利行業,價格戰讓資金實力不足的冷庫經營、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奇龍冷凍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振群認為:“按照正常來說,冷凍相關費用應該要達到廈門地區的價格,而因為惡性的價格競爭,扣除折舊、利息等費用,公司現在也只是略有盈利。”
張時正估算,現在冷庫的趨勢是規模化經營,投入大,按每噸每天2.5元的冷藏費計算,大冷庫的資本回收就要花上十多年。對那些貸款投建的冷庫來說,價格戰增加了它們的還貸壓力,而由于資金緊張,冷庫的設備、管理沒辦法跟進,這樣就更談不上節能,企業發展更加困難。
深加工成冷鏈物流新盈利點
“冷庫發展食品深加工業務是冷凍行業發展的趨勢,提高了冷庫的利用率,也增加了產品附加值,增大冷凍企業的盈利空間。”張時正說,目前泉州規模比較大的水產品深加工企業就只有閩南水產品開發有限公司一家。
閩南水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施性江告訴記者,泉州水產品深加工的企業不多,規模都較小,布局也很散,主要還是以粗加工為主,出口的品種與結構比較單一,許多小型水產品加工廠還習慣于出售海產原料供異地加工或簡單清洗后冷凍儲存等粗加工,附加值較低。“泉州水產品加工的潛力很大。”他說。
今年年初,晉江某家水產企業老板,想要投資創辦魚醬加工廠,咨詢冷凍行業協會。張秘書長幫他分析,魚泥、魚醬的加工原料在泉州的生產期每年僅有2-3個月,這樣一來,一年大概有9個月的時間處于停工狀態。如果不愿停工,到浙江舟山去進貨,那加上這筆運費之后,成本大增,加工魚泥、魚醬就失去了價格優勢,市場競爭力就要減弱很多。最后,這家水產企業把資金用于擴建冷庫,增加了經營效益。
張時正說,很多冷庫經營者已經意識到冷凍業想提高盈利,就需要增加附加值服務,但若盲目投資,反而會阻礙企業的發展。
“雖然深加工可以提高水產品的附加值,但是深加工市場需要花時間培植,而且,國外客戶對企業的生產加工過程、生產設備、公司管理等方面的要求都很高,所以,短時間內開發水產品深加工市場的可能性不大。”張時正說,要加快泉州水產品加工行業的發展,政府應該發揮主導作用。
他建議,政府可以嘗試統一規劃區域,投建標準的加工車間和冷庫,引導小型水產品加工廠在此集中,形成水產品加工市場、加工中心。科學合理的布局不僅便于企業間全方位的技術交流,而且可以促進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