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代掉頭:從外貿轉內貿
2009-7-15 0:5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楊萍
三大街的翠亨村是天津市貨代公司比較集中的地方,利源快航就 “藏”在一棟居民樓中。在這半年時間里,湯遠很忙,不是忙著干活,而是忙著當導游兼陪聊。 “活兒少了大家都比較閑,很多客戶跑來天津找我聊天,平時大家都忙著賺錢,難得聚在一起。金融危機反而給了我們機會。”
在濱海新區,大大小小的貨代公司數以萬計,有的只是光桿司令,一個人加上一個營業執照就敢出來打天下,有的擁有上百輛貨運車,分工明確,以規模取勝。他們分布在塘沽、保稅區、開發區的寫字樓里,居民小區里。在這些貨代公司中,既有做進出口外貿的,也有做國內貨物代理的,他們不僅需要負責貨物的轉運,還要幫助貨主辦理各種單據和手續。翠亨村、新港、海景大廈,是貨代公司相對集中的地方,而在業內人士看來,能夠進入海景大廈的,都是相對比較有實力的公司。2008年以前,他們大多井水不犯河水。然而,突然襲來的金融風暴,打破了原有的平靜。
天津港周圍有很多貨代公司都是做進出口貿易的,在2008年以前,這些公司大多看不上內貿的單,因為內貿的貨物大多很沉重,而且利潤空間比較小。幾乎每家公司都有自己固定的客戶,貨源也相對比較穩定。但是2008年,相對均衡的市場被金融風暴打破了。進出口貨物的銳減,使外貿公司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服務對象,紛紛擠進內貿市場來。
都說商場是沒有硝煙的戰場,可是現在的濱海貨代行業里,已經硝煙四起。外貿公司的涌入使得原本就在變小的內貿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所有的一切都圍繞著爭奪客戶來進行。為了爭奪客戶,貨代公司之間的戰爭隨時會開始,網上搜索、遠程拜訪,幾乎所有能夠想到的辦法都會使出來。因為每一個人都很清楚,一旦失去就意味著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將失去。過程已經變得不再重要,要的只有結果。
對于利源快航的普通員工來說,生活內容的變化其實不大。在利源快航的上班時間依舊是上午9點,只要把手上的活干完,照樣可以在公司里玩網絡游戲、上淘寶,這些都是老板默許的。惟一的變化,也許就是以前去提單子、辦手續需要排隊,等待挺長時間,現在基本上不用了,去了就能辦,因為辦業務的人少了。
6月份,利源快航走了大約1600個箱子,這在很多人看來已經是不錯的業績了。2008年上半年,利源快航平均每月能走2000多個集裝箱,雖然從箱子數上來看,減少的并不算多,但是,只有湯遠心里最清楚之間的差距有多大,因為不光是量減了,每代理一個集裝箱的利潤也降低了50%左右。價格已經降到了最低,但即使是這樣,也還有幾個客戶走掉了。相對于收入的減少,客戶的離棄更讓湯遠難受。 “現在大家都很難,別人能給的價格我也能給,但是他們卻在最困難的時候離開了我。幸好,大多數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