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流概述
2009-7-28 0:3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商品流通是由商流活動與物流活動兩部分組成。它們之間既有互相制約而構成整個商品流通有機體的統一性,又具有各自處于不同流通環節的相對獨立性。因此,從它們的業務性質上加以考察,表現為兩種類型:商品收購和商品銷售是以貨幣為媒介,在不同部門或企業之間實現商品所有權轉移為特征的"商流"類型,商品運輸和商品儲存是實現商品實體在空間位至上移動和為銜接下一個"商流"業務而收貯商盡,以及進行必要的包裝、加工和整理為特征的"物流"類型。商流對物流有決定性的作用;物流也反作用于商流。物流搞好了,就能促進商流的發展;反之,就會使商流處于中斷或癱瘓狀態。
所以,物流在整個商品流通中乃至社會再生產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從理論上認識物流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社會再生產和商品流通中的地位,認識商流與物流的辯證流一關系,進而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商業物流管理體系是整個商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一節 物流的含義與性質#e#
第一節 物流的含義與性質
一、物流的含義
物流有廣義物流與狹義物流(商業物流)兩層含義。廣義物流是指社會物質在一定的勞動組織條件下,憑借載體從供應方向需求方過程。任何物流的形成,離不開四個要素:
(一)物質的物質資料。具體說包括物質產品、用作生產和生活排泄物的廢棄物質、生產領域中的生產儲備、進入生產過程的材料和半成品以及處在流通階段尚未進入消費領域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等,因而是社會再生產總過程中尚未進入個人消費領域的物質資料,它不應被理解為一般的"物質".事實上,客觀世界所存在的物質有許多并不是物流學中的"物",如個人手中的生活資料,不能發生空間位移的土地等。但也不能僅把它理解為生產資料。物流學所研究的"物"還包括作為物質產品但未進入消費領域的生活資料,因而也不是我們通常所指的"物質",那是管理體制中有特定含義的名詞,即專指工業所生產的生產資料中由國家進行統一分配的那一部分。當然它也不包括勞務、信息、技術等產品和資金、勞動力等。
(二)勞動組織。任何物質只有人們通過一定的勞動組織去發揮作用,才能形成物流。它是物流朗IJ于自然界物質運動的標志,也是物流運動的真正動力。離開了人的勞動組織,"物"不會自行運動。地球的自然景物的定向移動,不是人組織的,因而不是物流。這里的勞動組織包括工農業生產單位、商業、外貿、物資等部門中從事物流活動的經濟組織。。在現代商品經濟條件下,企業是物流活動的主要組織者。
(三)載體。物質發生移動必須借助于載體。載體是物流發生的客觀條件。物流的載體指物流的設施。載體基本上可分為兩部分:盛載物的機械設備如運輸車輛、船只、飛機等;供這些設備運行的公路、鐵路、航空路線等。載體的效率決定物流的效率。
(四)定向移動。即"物流"的"流",是指物質資料運動過程。因而它不可能被理解為空間轉移的流動。事實上這種物質運動除了運輸以外,還有裝卸、保管、養護、修理、打包、包裝、分裝、組合、編配、發送、接收、流通加工等。可見物流的"流",是供應者向需求者的物質定向移動過程的總和。狹義的物流是指商業物流,即發生在商品流通領域中的
在一定勞動組織條件下憑借載體從供應方向需求方的商品實體定向移動。也就是在流通兩個階段(o-w、w-G)上發生的所有商品實體的實際流動。商業物流作為一種狹義的物流具有明顯的"中介性",是聯結生產與消費的物流活動;具有較大的變動性,直接受商品交換活動變化的影響和制約;具有一定的時間性,即只存在商品交換時才會有,不會永恒存在,是屬于商品經濟的范疇,而廣義的物流具有永恒性。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商業物流與物流之間存在著密切關系。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商業物流包含在物流之中,并且構成物流的重要內容。由于生產過程中的物流發生在直接生產過程內部,屬于生產過程中的企業物流,故不屬于流通過程,本教材不予重點研究。但再生產過程是生產與流通的統一,生產物流必然對商業物流產生影響,因此,要適當考慮流通物流對生產物流的要求。可見在商品實體從生產領域向消費領域運動的過程中所產生的運輸、配送、倉儲、包裝以及流通過程中的再加工等活動構成商業物流的基本內容。
二、物流的性質
(一)物流的生產性
物流問題長期以來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一個原因是沒有正確地把物流作為生產力問題中應有之義來看待,似乎物質產品的直接生產過程以外,再沒有其他領域體現生產力的內容了。這種對生產力的狹隘理解是自然經濟觀念的突出表現。另一個原因是商品流通理論研究中長期忽視生產力的內容,只是片面孤立地考察所謂生產關系,對本應研究解決的物流能力、效率問題視而不見。’我們說物流屬于生產力的范疇,主要根據是:I、物流是社會化專業化生產的內在規定,是由現代生產內在矛盾及其時空表現所決定的’;因而物流屬于物質生產行為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物流能力是社會生"產力在流通領域的具體體現。在現代社會,物流手段、物流能力與生產手段、生產能力同等重要。從產業結構和生產力布局的角度看,二著具有互相適應、互相促進和互相制約的關系。☆由于我國物流能力嚴重低于生產能力納要求,國民經濟已經受到極大損害,巨額物質財富不能發揮效用,甚至被大量浪費掉。3、物流效率是整個經濟效率高低的重要決定因索之一,為提高效率;廣義的資源配置也包括物流領域的合理投入和分布。4、盡管學術界在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的劃分問題上長期存在廣義、狹義等多種意見的爭論,但都一致認為物流領域投入的勞動是生產性勞動,物流業是與工業、農業、建筑、通訊同樣的生產性產業,財物流的投資是生產性投資。確認物流的生產力屬性的實際意義是什么呢7就是要改變人們重生產、輕流通。;重商流;輕物流的錯誤觀念,在今后的國民經濟發展戰略中’;使物流業能夠迎頭趕上,在我國的現代化建沒中,物流的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二)物流的社會性
物流是國民經濟的動脈系統,它聯結社會生產各個部分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任何一個社會(或國家)的經濟,都是由眾多的產業、部門、企業組成的,這些企業又分布在不同的地區,城市和鄉村,屬于不同的所有者,它們之間相互供應其產品用于對方的生產性消費和人們的生活消費,它們互相依賴而又互相競爭,形成極其錯綜復雜的關系。物流就是維系這些復雜關系的紐帶和血管。馬克思對此曾有過如下一段論述:"交換沒有造成生產領域之間的差別,而是使不同的生產領域發生關系;并把它們變成社會總生產的多少互相依賴的部門"."商流"和"物流"一起,把各個生產部門變成社會總生產中互相依賴的部門。
第二節 商流與物流的關系
一、商流與物流的分離
廣義商品流通具有二重性內容。一方面是包括商流,即商品從生產者到消費者之間不斷轉賣的價值形態轉化過程,即由若干次買賣所組成的序列而言,這是商品所有權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間轉移的過程;另一方面是指物流,即由商流所帶動的商品實體從生產者手中向消費者手中的轉移過程即流通領域的物質運動,也就是流通領域的物流。投入物流的勞動是生產性勞動,因為它是生產過程在流通過程延續的勞動。雖然商品以轉賣帶動著商品體的轉移,但商品體的物質運動有其獨立運動過程。商品二因素的對立統一是商流與物流分離的前提條件和基礎。商流是指價值運動,物流是指使用價值的物質運動。反過來正像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一樣,物流又是商流運動的物質內容。它對商流也有能動的反作用。研究商品價值運動,就要從節省社會勞動、減少流通費用開支、加快資金周轉速度出發,以順利達到加速商品價值形態更替的目的;研究使用價值過程,則要從縮短商品運輸路線、減少商品在流通領域的停留時間出發,降低儲運成本,使商品實體順利移位。因此二者并非也沒有必要永遠同時發生。商流中的勞動和物流中的勞動性質不同,從廣義商品流通的角度比從
單純的所有權轉手(狹義商流)的角度來研究流通過程更為重要。如何減少物流中的勞動量,正是討論商流與物流分離的目的所在。
物流與商流的分離是商品流通發展的產物,隨著產銷矛盾的發展,商流與物流必然會在時間上、空間上、規模上發生各種分離。在現代商品經濟條件下,由于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由于商品流通的深化,兩者分離程度更高了。隨著商業規模的擴大和經營結構的復雜化,像以前那樣孤立地研究儲、運、裝、卸等物流的各部分和分別加以組織、管理就不夠了,必須整體地和系統地研究物流,以便做出規劃、對策、采取措施,建立基礎設施,否則各方面不能配套,物侃搞不好,商品流通過程就難以順暢。只重商流,不抓物’流是不行的……商業的發展既包括經營規模擴大,也包括經營的專業化、社會化,結構的復雜化和多層次化。專業化協作的結果使得商業內部各行業之間,各企業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復雜。這些聯系都要通過物流來實現。另外,地區分布,橫向聯系的發展也要求物流的適應和完善。在高度集中統一的單一經濟成分、單一流通形式、單一流通渠道、多環節的流通體制下,物流問題不突出,因為各種經濟運行主要靠強制性指標和行政辦法來組織。現在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多種經濟成分,多種流通形式,多條流通渠道,少環節的流通體制已經確立,要有指導性計劃為主的宏觀控制,要發揮市場調節作用,搞活企業。在這種情況下,物流體制改革的迫切性就更加突出。從整體出發,單純地、系統地來研究物流問題就成為我國市場經濟大發展的客觀要求。根據我國的經濟發展戰略,我國的商品流通將全面加入國際貿易大循環。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內各地區之間的貿易及進出口貿易將大量增加,研究國內及國際的物流也應提到日程上來。由此可見,研究商流與物流的分離,并注重對物流進行獨立研究,是市場經濟發屈的必然要求。
我們知道,物流是基于交換客偉即產品實體在空間位移中形成的經濟活動,過程的結果是按一定時間要求完成社會再生產過程的物質補償的實物替換。解決大生產引起的空間上、時間上的矛盾。與之相對應的是社會生產中的專業化分工。這也就決定了物流中包含大量的技術問題或技術經濟學問題。
商流是基于交換主體在經濟利益上原因所形成的經濟運動過程,過程納結果,是按一定方式在等價交換基礎上完成交換客體在所有權上的轉移。因此,商流中涉及到大量社會經濟問題和物質利益問題。。商流與物流的互相分離,一般地說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商流在前,物流在后;物流是在商流之后完成的。商品的預購就是如此,實行商品預購,首先是買賣雙方的一系列交易活動,如商務談判、簽訂合同,交付訂金或預付貨款等。這時商品可能還沒有生產出來,當然也不會有物流,經過一定的時間,等商品生產出來以后,才從產地運送到銷地的購買者手里,從而這時也有商品的包裝、裝卸、運輸、保管等物流活動。
(二)物流在前,商流在后。商品的賒銷就屬于這種情況。
在商品賒銷的條件下,買者不是先付貸款,而是先取得商品。商品實體首先發生包裝、裝卸、運輸、儲運等物流活動。過一個時期,才實行付款和結算,商流是在物流之后完成的。
(三)商流迂回,物流直達。例如在商流中,產品的所有權多次易手,但產品實體可能從最初的售賣者直接送達最終的購買者。在這種場合,商流是曲線迂回地進行,但物流則不需要迂回進行,而是直達供貨。
(四)只有商流,沒有物流。只有商流沒有物流。至少有以下兩種情況。一種是建筑物、房產的買賣。一所大樓,可以經過許多賣主與買主的交易,反復地發生由商品變為貨幣和由貨幣變為商品的價值形態的變化,所在權出現多次的轉移,但這所大樓依舊巍然不動,根本沒有物的流通。第二種情況是商品的投機活動。在投機活動中,由商品變為貨幣和由貨幣變為商品可以進行過多次,由一個投機者手里轉移到另一個投機者手里,商流不斷地進行,但商品卻可以沉睡在倉庫里。這就是只有商流而沒有物流。除此以外,也還有只有物流而沒有商流的現象。我國農村農民家庭副業中的自給產品,就是這種情況。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雖不曾使用商流與物流的概念,但對只有商流沒有物流或只有物流沒有商流的情況都作過分析。
馬克思說:"A賣給B的房屋,是作為商品流通的,但是它并沒有移動。棉花、生鐵之類可以移動的商品價值,經過許多流通過程,由投機者反復買賣,但還是留在原來的貨棧里。"又說:"雖然社會產品不作為商品流通,也不經過物質交換來進行分配,但是運輸業還是起著重要的作用。"①,探討物流與商流的區別和聯系決不是毫無意義的,它可以幫助我們以新的思路看待現實經濟問題。商流和物流是商品流通中的兩個方面,兩者是互相制約的。在商流的一切活動中,中心的環節是銷售,其它活動都是為了實現商品的銷售。離開銷售,社會的需要就無從滿足。商流堵塞,物流隨之不暢。反過來,物流是商流的物質基礎。物流堵塞,商流也不能暢通無阻;而商流與物流的分離不僅具有其客觀必然性,而且也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商流與物流的分離有利于減少商品實體運動的不必要的中轉環節,節約流通時間。例如按照自然流向組織商品調運,采取商;品運輸的直線化,實行直線運輸,曲線結算辦法,就能有效池克服由于商品所有權的轉手而造成的不必要的中轉環節和瀾通時團長的現象,從而加速商品流通過程;商流與物流的分離,有利于降低商品倉儲運輸數量,減少裝卸次數,節省流通費用開支5例如按照商品實體運動朗規律,合理布局商業倉庫網絡,就能有效地克服迂回、倒流;重復等不合理運輸,從而大大節省流通費用的開支6商讕與物流朗分離有利于加速商品流通的現代化進程。例如隨著物流體制改革的深入,物流中心及物流網絡系統的建立*就能有效地把分散在各行業、各企業的物流設施組織起來,形成集合力在此基礎上廣泛采用電子計算機,立體倉庫等現代他管理手段和設施i從而大大推動我國商品流通的現代化進程9-’:.研究商流與物流的分離還應波注意兩者分離可能產生的某些消極作用。商流與物流的分離既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又會給商品經濟的發展帶來新的矛盾。例如,在商流與物流分離的條件下,非法投機、買空賣空活動易于滋生,不法之徒可利用這種空隙轉手倒賣,在"商流"活動,不必要的多轉手、多環節會造成中間環節膨脹,造成人為的損失、浪費。因此,對不同商品要注意從商流與物流分離特點上去采取不同的調控和管理方法,防止重要緊俏商品經營出現混亂。
二、商業內部的物流
商業內部的物流包括商業批發業與零售業所組織的物流運動。
(一)商業批發業的物瀝’批發企業是為進一步轉售或加
工大批商品而從事買賣行為的業務經營機構。批發企業處于商品運動的起點或中間階段,它是商品流通的"人海口".在商流與物流合一的條件下,商業部’門的儲運設施90知在批發公司,都以內部自我服務為主。隨著流通體制改革的深入,批發公司的儲運貨源變化較大,儲運設施出現了忙閑不均、利用串不高的問題。加之批發環節設置不盡合理,使得商品的迂回、重復、倒流等不合理運輸現象時有發生。這種情況很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批發公司的"樞紐"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必須進行政革。在商流和物流分離的條件下,批發業中的物流活動--運輸、保管、儲存、加工、編配、物流情報等職能,將逐步由不同類型的物流中心和儲運企業承擔。批發業和物流業構成商業公司的總體。這種使商業公司進一步專業化、細分化,更能發揮與其規模相適應的各種職能。批發業就能集中力量研究商流活動,更好地購進適銷對路的商品,擴大商品貨源;監督購銷業務正常進行;研究商品購銷規律,調節產銷關系;研究并推廣科學的管理方法,不斷提高批發管理的水平,順利地實現商品所有權的轉移。物流業則可以集中力量研究物流的運行,更好地完成按商品自然流向組織商品調運,實現運輸直線化;按商品購銷的要求,合理儲存商品,實現儲存保管的科學化;加強物流信息、情報的研究,實現物流配送的網絡化,進而提高物流管理水平,順利地實現商品實體的轉移。
這樣批發公司與物流公司的相對分離又統一于商業公司之中,使商業公司成為商品流通的樞紐,起到"蓄水池"和"調節器"的作用。
(二)零售業的物流。零售企業是以直接供應消費者用作生活消費或供應給社會集團作為非生產性消費為基本任務的商業企業。零售企業的業務過程,就是商品從流通領域最終進入消費領域的過程。因而零售企業是處于商品流通的最終階段,是商品流通的"出海口".在商流與物流合一的條件下,我國的百貨商店、專營商店的物流活動--收貨、檢驗、暫時保管、分類、發貨等職能,均由零售企業的售貨員承擔。由于企業的物流設施極其分散并且條件簡陋,這樣使有限的物流設施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形不成集合力。加之批發網絡的不盡合理和零售網點分布的分散性,勢必造成城市內交通繁忙,加劇了城市交通的緊張程度,直接影響到為消費者提供方便的服務和所有權的順利轉手。這種情況不能適應現代市場經濟對零售企業的要求,急需改革。在商流與物流分離的條件下,百貨商店、專營商店及近年來新興起的連鎖商店的物流形態,
有從工廠、批發企業等購進商品的采購物流;有將一些商品通過配送中心轉運到各個連鎖店和分銷店的配送物流;還有把商品發送到消費者手中的銷售物流。為了提高百貨商店的物流效率,并減緩城市交通的緊張程度,在中心城市或交通樞紐地有步驟地設立交貨中心和發送中心,實現物流系統化管理。
百貨商店購進的商品,其中部分商品如食品,家具等大型商品以及貴金屬類可直接進入商店,其他部分商品則進入交貨中心。在那里分類再轉運到總店和門市部。就商店中的銷售商品向消費者發送來看,這些商品先是集中到發送中心,在那里分類之后,再經過各地區發送中心,送到買主手里。百貨公司的交貨中心和發貨中心,可按職能或同設一處或分設各處。這些中心的職能都是收貨,檢驗、暫時保管、分類、發貨等。
專業公司和連鎖商店總店的配送中心的職能與百貨商店大體相同。倉庫以保管、發送等業務為主,并起到補充配送中心職能的作用。在鮮活易腐商品等物流方面,可增設加工中心,這種加工中心對這些商品進行有效處理,進行挑選、分類、包裝、過秤、標價等流通加工,同時發揮配送中心的作用。
這樣使零售業進一步專業化、細分化,銷售部門將集中力量研究消費者的需求,搞好市場預測與決策,提高銷售服務水平,順利完成商品所有權的轉移。交貨中心及配送中心將集中力量研究商品的實體運動,采取共同進貨,共同送貨制,以減少不必要的流轉環節,減輕城市交通公害,降低物流費用,進而達到提高物流管理水平,順利完成商品使用價值運動過程的目的。
三、商業外部的物流
社會再生產過程是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統一。因此,生產企業的物流活動對商業物流有一定影響,為了使物流合理化得以順利實現,生產企業的物流應與商業物流活動相適應。
因此商業物流客觀上要求生產企業物流活動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生產企業的物流要與產品設計相關聯。運輸和保管等物流功能,能否順利并經濟合理的發揮出來,是與產品的形態、大小和重量密切相關的,而且不僅局限于一個產品的形態,同時還與這些產品的組合包裝形式、重量和大小有關聯。
1、產品的形態。耐用消費品,特別是家用電器制品,在產品的形態設計上可以考慮多樣化。例如電風扇,如果設計成折疊式,就易于保管和搬運5’電冰箱、洗衣機等設計有把柄,就能為搬運和保管過程中的裝卸作業的順利進行提供方便條件。2、產品的小型化。洗滌劑濃縮化,可降低三分之一的物流成本
(指在銷售價格中所占的物流成本比例);快餐食品、飯店用的佐料等,如果由液體改制成粉末狀態,則可以使汽車配送效率成倍增長。
3、產品的批量化。當把數個產品集合成一個批量保管或發貨時,諸如一個箱子里裝幾件?箱子多大?每個托盤上堆碼幾個箱子等,都需要設計出合理的數量。從上述情況可知,在產品的設計階段,就必須扎扎實實地掌握和分析企業由上《零部件、材料的批發供應對象)到下(銷售對象、最終消費者)整個流程。
(二)生產企業的物流要與流通路線相關聯。我們知道,保管運輸方法與包裝形態本來就有著密切的關系,不過有時包裝形態并不僅僅與物流功能相關,而且與流通路線也有密切關系。例如,盛酒容器及飲料容器等,由過去的玻璃瓶,改為紙盒,減少了空瓶回收這一過程,使酒和飲料的流通路線單程化。也可把面向一般零售店的流通路線轉為面向大型零售企業的交貨中心、發貨中心,其流通路線也會發生變化。
(三)生產企業的物流與消費者相關聯。生產企業的物流活動要考慮到最終消費者。要設立相應的物資回收系統,以實現物流的合理循環。如飲料生產廠家要考慮飲料瓶的回收再利用;手表廠家要考慮舊手表的回收再加工。家用電器廠家要多開展以舊換新業務等。這樣既可以減少企業的物流支出費用,還可降低生產成本,同時又能有效地消除環境公害,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第三節 物流的職能與作用
一、物流的基本職能
(一)物流職能的屬性
所謂物流的基本職能,就是指物流活動特有的、區別于其它經濟活動的職責和功能。物流基本職能的內容是進行商品實體定向運動。這是物流的共性。不管是哪一種社會形態,只要有商品交換存在,商流和物流就必然會發生。當然,這里說的商品交換,是廣義的商品交換。即包括商業系統的商品流通,也包括物資系統的商品流通,還包括不同經濟成分經營主體在市場上所進行的商品流通。
物流在不同的社會形態條件下,還表現出不同的特性。就物流本身而言,既受生產力狀況的制約,又受到生產關系、社會制度性質的制約。在資本主義社會,物流活動的目的,從根本上說是從屬于資本家階級牟取最大限度利潤這一目標的;
物流的發展受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性這一矛盾的制約,呈現出明顯的紊亂和不合理性。但又應看到,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進程中,物流發展具有先導性、超前性、科學性的一面。從16世紀開始,各資本主義國家都普遍重視交通運輸
業發展,鐵路、輪船、公路、航空等商品運輸發展較快。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各國政府注意加強對經濟活動的宏觀干預,使物流的現代化、專業化、社會化水平不斷提高。物流管理方面也有許多先進經驗值得我國借鑒。
在近代中國,由于傳統的落后的自然經濟與帝國主義的入侵,生產力的分布極不合理。解放前中國的近代化工業主要集中在沿海幾個大城市,廣闊的內地幾乎沒有現代化工業;這就造成了工業生產地與原料產地的脫離,市場與產地的脫離。
例如,僅上海紗綻總數即占全國紗綻總數的46.3%,上海、江浙一帶。
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手中,黨和國家對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極為重視,逐步改變著過去重沿海、輕內地,重城市、輕農村的不合理交通狀況,初步形成了"水陸相連、城市相通、互相銜接、網點漸趨合理"的商品交通運輸網,這為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特別是在跨向2l世紀的今天,黨和國家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以后,已把交通運輸業列為優先發展的行業,開辟了幾個新的鐵路干線和高速公路,新建和改建了一大批新型的設備齊備的倉庫,為物流業的進一步發展開拓了廣闊的前景。
但是也應當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歷史原因的影響和建設過程中的某些失誤,使我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尚不能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整個物流業的發展跟先進國家比顯得相當落后。表現為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較差,運輸、倉儲設備技術水平低。多層次物流方式并存且落后方式占相當大的比重;同時,各地區、各行業、各部門物流業發展存在嚴重不平衡性。因此,大力發展物流業,改變物流落后局面,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一個十分突出的任務。
(二)物流職能的內容
物流的基本職能從總體上說是從事商品實體運動的,是與商品使用價值運動有關的。因此,建立和健全必要的儲存、運輸基礎設施,是發揮物流職能的前提條件。在此基礎上,物流總體功能得以通過商品運輸、保管、裝卸、包裝、配送、流通加工及與此有密切關聯的物流情報職能的發揮體現出來。
1、運輸職能。由于商品產地與銷地之間存在著空間的背離。有的商品是甲地生產,乙地消費;有的商品是乙地生產,甲地消費;有的商品是國外生產,國內消費;有的商品是城市生產,農村消費;有的商品是農村生產,城市消費。所以要使消費者或用戶買到所需商品,必須使商品從產地到達銷地,這一職能只有通過商品運輸才能發揮。因此,物流的運輸職能創造著物流的空間效用。它是物流的核心。不少人說物流就是商品運輸,也正是從運輸的核心地位角度來分析問題的。
2、保管職能。商品生產與商品消費存在著時間上的不均衡。農副土特產品大多是季節性生產,常年消費;日用工業品大多是集中生產,分散消費,這就使商品流通的連續進行,存在著時間上的矛盾。要克服這個矛盾,必須依靠商業儲存來發揮作用。通過商業儲存,才能保證商品流通連續地均衡地順暢進行,才能使商品連續地充足地提供給市場。所以說,保管職能創造著物流的時間效用,是物流的支柱,雖然,商品儲存在商品流通過程中處于一種或長或短的相對停滯狀態,但這種停滯狀態是由產品的產銷方式和產銷時間決定的,它是商品流通的物質保證,是商品流通所必需的。正如馬克思在分析商品流通與商品儲存關系時指出的:"商品停滯要看作商品出售的必要條件。"①并斷言:"沒有商品儲備,就沒有商品流通。"②在商品儲存中還必須對商品進行主動養護,防止商品在儲存期間遭受各種損失。
3、包裝職能。要能使商品實體在物流中通過運輸、儲存環節,順利地到達消費者手中,必須保證商品的使用價值完好無損。因此,商品包裝職能十分必要。合適的商品包裝,可以維護商品的內在質量和外觀質量,使商品在一定條件下不至因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第165頁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第164頁
外在因素影響而被破壞或散失,保障物流活動的順利進行。包裝職能是運輸、儲存職能發揮的條件。
4、流通加工職能。由于商品產銷方式的不同,生產性消費一般要求大包裝、單花色、大統貨、單規格、散裝件,而個人生活消費則需要商品小包裝、多花色、分規格、組合件等,這就需要在流通中進行必要的流通加工,才能適應商品銷售的需要。
流通加工是在商品從生產者向消費者運動的過程中,為了促進銷售維護商品質量和實現物流效率,而對商品進行的再加工。流通加工的內容,包括裝袋、分裝、貼標簽、配貨、數量檢查、挑選"、混裝、刷標記、剪斷、組裝和再加工改制等。流通加工職能的發揮,有利于縮短商品的生產時間,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克服生產單一性與需求多樣化的矛盾,提高商品的適銷率。
5、配送的職能。配送是指按用戶的訂貨要求,在物流中心進行分貨、配貨工作,并將配好的貨物送交收貨人。配送在整個物流過程中,其重要性應與運輸、保管、流通加工等并列,而形成物流的基本職能之一。它與運輸職能的區別在于,在商品由其生產地通過地區流通中心發送給用戶的過程中,由生產地至配送中心之間的商品空間轉移,稱為"運輸",而從分配中心到用戶之間的商品空間轉移則稱為"配送".而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流通加工職能,采取配送方式,通過增大訂貨經濟批量來達到經濟地進貨,又通過將用戶所需的各種商品配備好,集中起來向用戶發貨,以及將多個用戶的小批量商品集中一起進行一次發貨等方式,尤其適應當前各地出現的新的商業經營形式--連鎖商店的興起,提高了物流的經濟效益。
6、信息職能。如果把一個企業的物流活動看作是一個系統的話,那么這個系統中就包括兩個子系統:一個是作業子系統,包括上述運輸、保管、包裝、流通加工、配送等具體的作業功能;另一個則是信息子系統。信息子系統是作業子系統的神經系統。企業物流活動狀況要及時收集,商流和物流之間要經常互通信息,各種物流職能要相互銜接,這些都要靠物流信息職能來完成。物流信息職能是由于物流管理活動的需要而產生的,其功能是保證作業子系統的各種職能協調一致地發揮作用,創造協調效用。
二、物流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物流是伴隨著商品流通的產生而出現的。并且自始至終構成商品形態變化這一形式下的物質內容。其作用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一)物流是保證商流順楊進行,實現商品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物質基礎。我們知道,在商品流通中,商流的目的在于變換商品的所有權(包括支配權和使用權),而物流才是商品交換過程所要解決的社會物質變換過程的具體體現。沒有物流過程,也就無法完成商品的流通過程,包含在商品中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就不能實現。物流能力的大小,包括運輸、包裝、裝卸、儲存、配送等能力的大小強弱,直接決定著商品流通的規模和速度。如果物流能力過小,整個商品流通就會不順暢,流通過程就不能適應整個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就會大大影響國民經濟的協調、穩定、持續增長。因此,自古以來,就很強調"貨暢其流",這是很有道理的。
(二)物流是開拓市場的物質基礎,決定著市場的發展廣度、規模、方向。從市場發展史來看,正是由于商品運輸方式的變革為近代世界市場的開拓創造了物質前提,在16世紀前的長時期內,原始的商品運輸工具和運輸方式,使國內貿易難以發展,海上貿易很難進行,從而使國際市場難以擴大。16世紀后,隨著商品運輸工具的改善和新船線的發現,促進了世界市場的迅速發展。在當代,任何一個國家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世界市場中要擴大自己的市場開拓能力,就必須重視物流的改善,否則,就會在競爭中失敗。從國內市場來看,物流狀況直接影響市場商品供應狀況,并且接制約著人民群眾消費需求的滿足程度。
(三)物流直接制約社會生產力要素能否合理流動,直接制約社會資源的利用程度和利用水平,影響著社會資源的配置。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商品生產的發展和產品的商品化程度。由于商品具有二重性,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這一基本特征,使商品的流通范圍和流通時間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商品使用價值本身特性的強烈制約,從而反過來對商品生產的增長速度和產品的商品過程起著決定性作用。例如水果保鮮,在高水平的儲存技術沒有解決以前,水果的流通時間就有著很大的限制,特別是某些易腐的水果品種,其保管期往往只有幾天時間,從而對流通的范圍和速度形成近乎苛刻的制約條件。這時水果生產的增長和商品化程度便不能不,為物流狀況所決定。我們還可以從我國農村商品生產中看到很多產品的商品化程度要由物流狀況來決定的例子。很多農副土特產品在運輸問題沒有解決之前,只能白白地爛掉或者全部或部分地被生產者或自己所消費,而無法轉化為商品進入流通過程。這就說明資源優勢由于物流條件的限制而無法轉化為商品優勢進入流通過程,可見物流的組織狀況已經構成制約生產的發展和產品商品化程度的決定性條件之一。
(四)物流狀況如何,還對宏觀經濟效益和微觀經濟效益具有直接制約作用。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用于物流的費用支出已越來越浩大,越來越成為決定生產成本和流通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等國家,通過對各種產品物流費用及其在零售價格構成中的比重的分析,看到了物流中存在的巨大潛力。物流被視為同人力、物力這兩個利潤來源并列的"第三利潤源",被視為"降低成本的最后邊界".從我國的情況來看,商業企業的物流費用大約占到流通費用支出的30-50%。具體到某些產品細化肥,燃料煤等,所占的比重還要大些。商品在物流過程中的損失也是十分驚人的。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物流損失每年不下百億元,這既說明了物流對宏觀和微觀經濟效益的影響程度,也表明了組織好物流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總之,物流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位置,更好地發揮物流的職能,對我們加速現代化建設有著重要的作用。
思考題:
1、物流的含義與性質是什么?
2、簡述商流與物流的關系。
3、商業內部物流包括哪些內容?
4、簡述商業物流的基本職能。
5、試析物流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