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中心又現“塞車”景象
2009-7-28 11:3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金融危機下的廣東實體經濟調查
之
1 綜述篇
2 招工篇
3 訂單與生產篇
4 物流篇
引子
有人曾說過,想了解一個地方經濟情況看看馬路上的車流就知道了。這句話通俗地道出了物流與經濟的微妙關系。去年受經濟危機影響,實體經濟萎縮,物流業也陷入困境,被列入我國十大振興行業之中。
不過,本報記者近日走訪廣東多家物流中心和物流公司,發現無論是公路運輸還是海運都出現環比好轉的趨勢。
本專題撰文/圖
黃佩、薛松、段郴群、劉俊
公路物流 一季度“冬眠”二季度擴張
鏡頭一
時間:7月9日凌晨
地點:德邦物流
天還沒亮,位于廣從路邊上的全國最大的公路零擔物流企業之一德邦物流一片繁忙,25000平方米的貨臺上堆滿了發往全國各地的貨物,200多輛車圍繞貨臺整齊排放著,幾百名搬運工正賣力地裝貨。
副總經理鄧小波告訴記者,德邦主要做中小企業的物流配送,由于企業開工普遍不足,德邦去年年底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經濟危機的可怕,以前每季度業務同比增幅都在65%以上,但去年第四季度一下子放緩了一半。
面對從未有過的不利局面,德邦緊急調整了擴張計劃,“今年第一季度可以用‘冬眠’來形容,不僅停止網點擴張,購置運輸車輛的計劃也擱淺了,每個部門、每個員工都在思考如何節約成本。從3月份開始,漸漸有了起色,公司在全國新開了10個網點,一直到6月份才開了40個網點,如果在往年,可能這個數字會是100~150個。”
對于近期的規劃,鄧小波告訴記者,“下半年準備在全國新增200多個網點,準備新增200多輛車。”
鏡頭二
時間:7月12日上午
地點:嘉忠物流中心
廣清高速路邊的嘉忠物流中心是廣州最大的物流中心之一,總占地面積超過15萬平方米,商鋪倉儲近500間。一名云南籍的保安說,貨物往往傍晚左右開始運進物流中心,凌晨左右開始裝車發送,那段時間簡直是車水馬龍,經常會塞車。
“從去年年底開始有好幾個月沒怎么塞過車了。”保安說,“報紙上不是整天說經濟危機嗎?企業貨少了,車自然少了很多,不過最近一兩個月又開始塞車了。”
在廣州欣廣貨物運輸公司門口,一輛載重23噸的大貨車正在裝貨,經理王女士告訴記者, “經濟危機對我們打擊太大了,貨源少,運費起不來,春節的時候我差點就不想做了,周邊的很多檔口也處于關閉或半關閉狀態。”
談到下半年的情況,王女士表示,從去年11月以來雖然生意逐月好轉,貨源也日漸充裕,但與以前相比還是有差距,尤其是6月份油價上漲后,運費還沒有漲起來,利潤將會受影響。
港口物流 集裝箱多了航運費升了
鏡頭三
時間:7月13日下午
地點:廣州黃埔老港
記者在廣州黃埔老港看到,能容納120萬噸貨物的堆場整齊地擺放著成百上千個集裝箱。一艘裝載著幾十個集裝箱的大型船只正停在岸邊卸貨。一位廣州港的老員工告訴記者,去年下半年,這里的集裝箱可沒有現在這么多,停靠的船只都減少了,公司雖然沒有裁員,但不少工人沒活干。
黃埔老港是以內貿為主的港口,在這次經濟危機中,由于全國制造業的萎縮,黃埔港的吞吐量曾經出現過下滑,但經過幾個月調整,特別是國家宣布4萬億投資之后,隨著工廠開工率增加,房地產等行業抬頭,建材、水泥等物資運輸需求增加,從3月開始,內貿集裝箱運輸出現了恢復性增長,并提前17天完成了上半年生產任務。
華南第一大港廣州港集團董事長陳洪先也告訴記者,港口的生產經營已逐步擺脫持續下滑趨勢,總體呈積極向好態勢,表明擴大內需政策產生的效果越來越明顯。
煤炭運輸企穩
煤炭是我國最主要的能源之一,其需求量直接反映了鋼鐵、電力、化工等重工業的景氣度。
本報記者從占據全國煤炭航運30%以上市場的廣州某大型航運公司了解到,從2月份開始持續到5月份,該公司運往廣東的煤炭運輸量環比穩步上升。
該公司相關人士分析,上半年煤炭的運輸量企穩,沒有再深幅下跌,說明廣東的用電量在增長。
據中海集運廣州分公司相關人員透露,按照慣例7月份開始進入航運旺季,7月上旬的集裝箱運輸量已經有所上漲,雖然貨源上仍難像往年一樣充裕,但低迷數月的運費已開始悄然攀升。
專家分析
內貿物流復蘇
外貿物流仍未抬頭
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會長馬仁洪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物流協會對企業的調研表明,內貿型的物流已出現復蘇跡象,這說明國家4萬億元投資對實體經濟已經起了催化作用。但外貿型物流企業仍不太樂觀,不少外貿物流公司倉庫都空著,運輸車隊沒活干。
馬仁洪表示,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國際市場的需求疲軟,從第二季度開始外貿訂單有恢復趨勢,但還沒有出現較大幅度的提升。二是一些外貿企業向內貿轉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內貿的物流,減少了外貿物流。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王兵表示,物流的好轉說明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貨物流轉速度加快,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產企業存貨的減少和生產的恢復,企業經營狀況日漸好轉。不過這種好轉是國家40000億元拉動內需投入帶來的短期效應還是持續性的好轉仍有待觀望。
記者手記
實體經濟吃“肉”
的時刻不遠了
物流是實體經濟的晴雨表,如果將各類產品比作血液的話,物流就是血管,沒有血管,血液就到不了身體的各個器官,因此,物流行業最知經濟的冷暖。有人說,實體經濟打噴嚏,物流就會感冒,反過來看,當物流企業開始有“湯”喝了,那實體經濟企業吃“肉”的時刻就離得不遠了。
在采訪中記者明顯感覺到公路物流企業普遍要比海運企業樂觀,公路物流多服務于內貿,而海運多服務于外貿,這正好反映了外需不足仍是我國當前經濟發展中的最大的困難。
不過,可喜的是外貿物流環比在不斷增加,黎明前的黑暗正在進入倒計時,無論是外貿生產企業還是物流企業,現在能做的就是練好“內”功,這里的“內”字一方面是指企業本身的素質,另一方面也指內地市場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