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新機遇:以信息化促進物流一體化
2009-9-8 20:2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主辦的“2009中國物流與采購信息化應用大會暨物流企業CIO峰會”在北京召開。此次大會以加快推進信息化,落實物流振興規劃為宗旨,吸引了400多家國內外物流企業代表和專家的參與。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何黎明:
物流信息化建設迎來機遇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是推動現代物流發展的技術基礎,信息化建設是物流與采購現代化的主要內容。今年國家頒布了《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為物流的發展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環境,也為物流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該規劃把“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作為10項主要任務之一,提出要積極推進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化,促進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它還提出要加快企業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推動區域物流信息平臺建設,加快構建政府有關部門物流管理與服務公共信息平臺,扶持一批物流信息服務企業成長。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長期以來一直以推進我國物流與采購領域的信息化建設為己任,我們的作用就是搭建這樣的平臺,促進有關各方的交流與合作,并在此基礎上促進通用性、基礎性的規范與標準建設。
開灤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李敏:
以信息化促進物流一體化
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國家出臺了《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以物流一體化和信息化為主線,把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作為主要任務,把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工程作為重點工程。
解讀該規劃,物流信息化是調整和振興物流業的核心要素。當前,通過信息化建設提升供應鏈管理水平,實施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是物流業立足應對危機、實現長遠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物流企業創新服務方式,堅持科學發展的重要支撐。
物流業縱觀商品生產、流通和消費各個環節,是跨行業的復合型產業,信息化建設是物流業暢通發展的基礎和保障。現代物流業必然包括信息技術的應用,信息化已經成為現代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信息化不僅可以節約物流成本,還可以創新物流企業的運作方式,為客戶提供更好的專業化服務,信息化水平已經成為反映物流業和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推進物流信息化建設是落實振興規劃主要途徑之一。按照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國家將推動煤炭、石油等重點領域物流發展,建設物流園區、多式聯運、公共信息平臺等重點工程。開灤作為煤炭行業綜合服務物流企業,落實振興規劃,需要物流信息化來支撐。
開灤一方面加快覆蓋六大煤炭生產基地及相關產業的運營網絡建設,另一方面以信息化為手段,推進跨區域、跨行業的物流整合。
目前,各行各業正在積極推進落實規劃,隨著國家實施細則和地方政府相關配套政策的出臺,物流業必將實現快速發展,物流信息化建設也必將發揮更大的支撐作用。
湖南天驕物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趙鐵君:
公共信息平臺成物流業發展基石
一般的觀點認為西方物流業高度集中,幾個超大型的物流企業就壟斷了80%以上的份額,中國未來也會如此。不過,中國的現狀是中小物流機構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逐年遞增,增長速度還很快。按我們平臺的統計,這樣的增長每年保持在20%以上。
我認為西方發達國家物流業的今天,并不意味著就是我們中國本土物流業的明天。物流業不是一個完全獨立的產業,它的發展依托于制造業和商業的發展。中國的制造業和商業是極其多元的,決定了他們對物流業的需求也是多元的,這為大量的中小物流機構的生存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同時,中國的制造業和商業對成本的要求及其苛刻,廝殺慘烈,沒有成本優勢的企業很難生存。
這種低成本的背后,是千千萬萬家庭作坊式企業競爭的結果。在中國,以家庭為單位的經濟體最有成本優勢,這些經濟體對物流企業同樣也提出了嚴苛的成本要求。對應的,中小型物流機構,特別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物流機構,在殘酷的競爭中,也越來越凸顯出巨大的成本優勢。據統計,中國公路物流的80%是被那些小的物流機構完成的,現實讓他們成為中國本土物流的主力軍。
這種不可阻擋的成本優勢的背后,是信息的極度不對稱和信任的缺失。公共信息平臺恰好彌補了這種需要。每個物流機構都是公共信息平臺上的一個節點,這個節點既是信息的提供方,也是信息的接收方。所有的節點連接起來,就成了一張巨大的網,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享有其他任何一個人的資源。開放分享的氛圍帶來更多的工作機會,相互間的依賴也越來越深,甚至不可隔離。公共信息平臺的價值不僅正在被承認,而且必將成為本土物流行業發展的基石。
我認為未來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有以下幾個趨勢:
第一,在空間上,必將由現在區域性的平臺整合成全國性的平臺;
第二,在受眾群體上,必將由現在的物流機構群體,擴展至制造企業、社會大眾以及貨運司機;
第三,在功能上,必將由現在的單一的貨運信息共享,擴展至各類物流信息的管理、共享和深度挖掘;
第四,在使用技術上,必將使用更多的相關技術,今后涉及地理信息系統(GIS)、定位、視頻監控、射頻識別,多領域技術的整合將勢在必行。
唯智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總裁陳夢槐:
物流信息化須加大資源整合
國際金融危機使得社會需求下降,進而導致社會物流量整體下降,市場價格特別是運輸價格波動明顯,部分企業經營困難進一步加劇。2009年有可能是中國物流業發展30年來最為困難的一年。如何應對?
第一,物流企業需要業務創新,深入供應鏈,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幫助客戶降低庫存,尋找可用的公共資源,特別是信息資源。
第二,企業須推動物流資源整合優化,形成供應鏈戰略聯盟,提供更多的分享信息給物流服務伙伴。
第三,推動制造業、物流業兩業聯動,提高供應鏈效率,幫助制造業物流業降低成本。
物流信息化的初始階段為基于核心應用的單點系統,大部分企業按照自身的基本業務紛紛建立了倉庫管理系統,目的是提高單點作業的效率和庫存準確率。但市場的競爭壓力迫使國內制造企業、流通企業的整合與優化進一步走向深入,整合的資源開始增多。
物流信息化整合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企業內部信息資源的整合,制造企業通過內部信息整合,實現關鍵業務應用的技術優化;第二個層次是將信息化系統拓展到供應鏈的上下游,為上游廠商開發采購、生產的物流管理模塊,同時將下游的分銷企業納入到供應鏈的一體化系統;第三個層次是伴隨著物流產業面向供應鏈管理的系統快速發展,資源、市場和信息的整合推動了物流信息平臺化。
現代物流園建設步伐加快,全國已擁有各類型物流園區200多個。分散各地的物流園區之間也開始了信息化整合,并通過網絡實現信息共享。政府也撥專項資金支持園區內的物流企業進行信息化、標準化以及電子商務建設。
在港口物流方面,以港口為核心的物流基地將功能單一的傳統港口發展成為現代物流中心。港口與空港和鐵路的有效對接使國內物流和國際物流沒有邊界,鐵港聯運成為物流的重要樞紐。
鐵路物流方面,鐵道部在全國建立了18個集裝箱貨運中心,賦予了鐵路物流資源集聚的重要作用,有效地實現了鐵路和其他運輸方式的無縫對接。
公路物流方面,以傳統物流為代表的物流園區通過搭建網絡運營平臺,將物流企業的資源聚集起來,實現了公路運輸的集成化和信息化管理。
深圳鑫贏商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侯小剛:
企業物流信息化需求不明確
我國物流企業信息化建設快速發展,但目前也面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第一,物流企業“重硬輕軟”。2008年中國物流行業IT應用市場投資結構中,硬件占86.8%,軟件占34.9%,信息服務占11.9%。
第二,信息化需求不明確。據有關資料統計,信息化需求不明確的企業可分為三種:一是已經有了信息化系統的企業,但他們中仍有一部分不知道信息化的關鍵在哪里,這種企業占5%;二是已經迫切需要信息化手段來解決一些發展瓶頸的物流企業,這些企業知道信息化能幫助他們,但卻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在哪里,這部分企業占70%到80%;三是不知道信息化,或者只把信息化當招牌的企業,卻占到總數目的20%到30%。
第三,物流信息化供應商參差不齊。物流信息化市場蛋糕巨大,參與軟件廠商眾多,“群雄混戰”。真正懂得物流企業運作、具有一定實力并能長久發展的軟件企業卻并不多。
為了應對這些問題,如何推進物流企業信息化建設?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物流企業要與專業的物流軟件公司合作。
第二,要在戰略上進行規劃,產業鏈結成物流聯盟,加強信息化平臺建設,積極和應用服務提供商合作,重視選擇合適的合作伙伴,營造良好的物流發展環境。
第三,要持續不斷地優化與改進,滿足企業信息化的需求。
Epicor公司中國、日本及韓國區總裁李諫明:
中小物流企業ERP需求大
國際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中國的物流產業也未能幸免,大家一致面臨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強抗風險能力等挑戰。國金證券的研究顯示,目前ERP(企業資源計劃)市場的低端滲透率僅為8.4%,處于產業鏈中下游的中國中小企業,是這次宏觀經濟調整、成本上漲的最大受害者,在今后的經濟增長模式轉型中,為數眾多的它們將成為ERP的最大需求者。對中小企業自身來說,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也正面臨這樣的需求,希望通過一套軟件實現企業的規范治理。降低庫存和成本,提高企業決策能力,提高產品創新能力、產品質量以及實現信息共享,已經是這次危機中企業信息化的明確目標。
在技術方面,如今的企業在應用ERP系統時,需要系統能適應業務和市場隨時調整。同時,企業對系統的整合能力也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需要ERP與CRM(客戶關系管理)、SCM(供應鏈管理)、PL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等模塊實現“無縫對接”,包括與第三方的產品進行有效整合。因此,與SOA(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技術的結合成為ERP產品的一個主要發展方向。近兩年,幾乎所有的ERP廠商都宣稱正在開發或準備發布基于SOA架構的ERP產品。
北京明倫高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惠良:
利用信息平臺開展交易仍較少
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是基于計算機通信網絡技術,提供物流信息、技術、設備等資源共享服務的信息平臺。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應該具備政府監管、電子支付、網上交易(電子商務)等功能。
但目前我國物流業起步晚,絕大多數物流企業規模偏小,人員的文化程度相對較低,設備設施落后,面對現代化的高科技手段和信息化大潮,可以說有相當部分的企業尚處于觀望階段。有些企業雖然已經可以上網發布和搜索物流相關信息,但真正通過物流平臺來開展業務并實現交易的,所占的比重相對較小。
此外,物流信息平臺對數據的真實性和時效性要求比較高。互聯網作為信息發布、溝通的渠道,多年來有關信息的真實性、有效性、發布者的誠信問題一直困擾著互聯網發展。這些問題都造成了當前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缺失和進展緩慢。